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季作战的影响是相互的,雍籍米也不想在这种鬼天气下作战,瓢泼大雨对于大规模战事来说就是个灾难,但小规模的渗透却正好。英军连续遭受两次失败,龟缩在曼德勒不敢出来,给了自由军广阔的发展空间。
英国流年不利,先是布尔,后有缅甸,殖民地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两个地方都有幕后国家主使,但英国都没有办法直接和主使国开战,只能竭尽全力剿灭殖民地的起义军。趁着雨季,英军继续调兵,印度被动员了五万名殖民地士兵,简单武装后就被送往仰光,然后分批向北方进发。
到1904年的10月初,缅甸旱季到来,英军在缅甸的兵力也达到了七万多人,其中包括从英国本土排遣而来的一个步兵师,印度殖民军3个步兵师,缅甸殖民军1个步兵师,火炮二百五十三门。印度陆军总司令基钦纳为总司令,此人参加过布尔战争,在南非曾不惜采取一切残酷手段消灭游击队,并大肆烧杀、摧毁布尔人的农场、建立集中营(集中营一词就是此人第一次使用)。英军吸取了之前失利的教训,任命具有作战经验、熟悉热带地形的道格拉斯。黑格少将协助基钦纳。
道格拉斯。黑格曾经参加过第二次布尔战争,在对付游击战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之后以上校的身份在基钦纳手下担任监察长,并因缅甸战事晋升少将,参与消灭缅甸自由军的战争。基钦纳与黑格两人被伦敦认为是消灭游击队的不二人选。印度总督寇松负责七万大军的后勤补给,物资除部分军火之外都由印度本地提供。
10月12日,基钦纳和黑格来到曼德勒,并召开了第一次作战会议。会议室里没有包裹着头巾的阿三,也没有缅甸人将领,全部都是傲慢、自大、玩弄着两撇大胡子的英国将领。这不奇怪,殖民地军队中的上级将领全部是英国人,他们怎么会允许低劣的殖民地人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
“司令阁下请看”,黑格手拿指挥棒对着地图说道,“自由军目前盘踞着曼德勒以东、以北广大地区,并由向南方蔓延的趋势。在腊戍、锡高、莫宁等地情报人员都发现了自由军的训练营,但据我所知自由军的训练营并不止这些,有更多的隐藏在雨林之中不为人知。”
“事情非常清楚,华国人在背后支持缅甸自由军,自由军以北方雨林地区为根据地展开游击作战,所以,最关键的就是找出华国人和自由军之间的运输通道并将其截断。拉斐尔,这一点至关重要,我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关于这方面的情报。”基钦纳对情报部门负责人拉斐尔说道。
“我们的线人很难渗透到雨林内部,在那里自由军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而且对外界和陌生人充满了警惕。”
“我不管有多少困难,我只要看到结果!”暴躁的基钦纳拥有无上权威,拉斐尔也只能表示尽快找到通道。
“另外,我要从曼德勒开始逐渐向北、东推进,把所有的村落里的人都集中起来看管,彻底消除自由军的活动基础,在每一个关键的交通要道设置重兵,让自由军无法到处流窜。黑格少将,你来宣布一下军力安排。”基钦纳一来就展示了印度陆军总司令的魄力,而且采取的措施可以说条条针对游击战的软肋。
这些都是英国在布尔战争中积累的经验,截断自由军的外援,就等于打断了自由军的胳臂,建立集中营让自由军成了脱水的鱼,没有补给、没有情报支持,基钦纳仿佛看到了自由军走上绝路。这些计策都是基钦纳和黑格想出来的,但下面的将领实施起来效果一般。
首先是拉斐尔的情报部,他们收买了大量的当地人潜入雨林需找通道,但回来的寥寥无几,而且也没有带回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负责建立集中营的印度师、缅甸师以团为单位,分散在曼德勒四周,他们行动迟缓、懒散的让那些英军将领崩溃,到11月初也没有建立起几个集中营,反而被游击队偷袭几次,虽然没有造成多大的人员伤亡,但殖民军的士气更加低落,没有几人真心愿意卖命。
英军的动向被雍籍米掌握的一清二楚,之前在曼德勒到仰光这些地方的经营让他建立起一支有效的情报机构,为自由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情报。武汉方面也会提供他们手里关于英军的情报,英国人全力寻找运输通道让雍籍米觉得需要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转移英军的注意力,将缅甸的战事影响再次扩大。另外也要通过此次作战打破基钦纳的集中营政策,扰乱英军的战略。
云南到缅甸一线的地形非常复杂,高山峡谷地形让运输变得特别困难,红河、澜沧江等大河穿梭在大山之间,自由军的后勤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梅加的那次进剿让自由军缴获了海量的物资,但坐吃山空总不是办法,雍籍米决定这一次作战的目的就是获取物资。
在缅甸没有地方比曼德勒英军的物资仓库更肥的目标,位于曼德勒以西朗瓦的仓库储存着英军七万多人大部分的物资,通过伊洛瓦底江运过来的物资首先在朗瓦储存,然后再根据需求运往曼德勒的英军军营。
1904年11月3日,雍籍米带领一千名自由军主力和两千名普通战士移动到腊戍西南的格拉圭附近,这里有一个人数多达五千人的集中营,附近村庄的村民被集中到这里,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一个印度步兵团的士兵守卫在此。
通过侦查,自由军从集中营东南方发动进攻,这里居高临下,可以俯视整个集中营,印度团并没有在此处设置警戒,为自由军发起进攻提供良机。
来自振国军山地旅的精锐狙击手首先开枪,一名瞭望塔上的士兵跌落下去,自由军士兵紧接着发动冲锋,他们都是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普通战士,装备很少枪械,大部分是冷兵器,但在雍籍米的蛊惑下充满了对英国人的痛恨。
印度士兵反应迟钝,在自由军靠近集中营时才开始组织反击,木墙上的士兵向自由军战士射击,不断有自由军战士倒在地上。而反击的印度士兵也越来越多。在后面观战的雍籍米发现印度士兵推出了几门山炮,在营地一处高地上架设炮兵阵地,火光闪耀,自由军的损失越来越大,不得不暂时撤退。
除了格拉圭集中营,另外几处英国人建立的集中营都遭到袭击,而且自由军放弃了之前偷袭后立刻撤退的战术,盯住集中营不松口,曼德勒的基钦纳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求援要求,这让他惊喜万分。
“黑格少将,看来自由军耐不住了,我们的战略迫使自由军走出雨林,与我们进行正面的战斗。”基钦纳的胡子微微翘起,说明这位司令大人非常高兴。
“是的,司令阁下的战术迅速取得效果,从情报来看那些进攻的自由军绝对是他们的主力,我建议立刻增援,将他们消灭在集中营附近!”
第一百五十二章 缅甸泥潭
两人商量一下后立刻决定从曼德勒四周召集主力军队,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剿灭自由军,其中包括一个英军师、一个印度师和一个缅甸师,加上集中营附近的一个印度师,基钦纳总共调遣了近六万人的军队。
战事正向雍籍米期望的方向发展,曼德勒以及后方空虚,早已准备多时的两千名自由军主力绕过曼德勒,通过小路从南方靠近了英军物资存储基地——朗瓦。之前驻守的缅甸师留下了一个步兵团看守物资。
1904年11月7日夜,英属缅甸步兵团少尉排长颂猜正带领着一个班的士兵巡查,他抬头看看不远处英国人团长的住处,里面灯光明亮,几名英国人军官正在狂欢,从附近城镇前来做生意的妓女们找到了最好的顾客,尽管语言不通,但几名英**官还是沉醉在女人的温柔之中。
颂猜冷笑一下,这些万恶的英国人都应该被处死,缅甸应该由缅甸人自己当家作主!他曾今在英国人开办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习英语和英国文化,对西方文明充满向往,本以为自己接受了英国文化后就应该是一个英国人,而不是低等的缅甸人。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即使自己有一个英国人的内心,但他们还是根据自己的外表作出判断,歧视无处不在,自己一直都没有改变在英国人心中低等人的位置。
直到在仰光,通过一个不经意的机会,颂猜认识了大老板雍籍米,那是一个怎样的人啊,高大伟岸、充满魅力,颂猜觉得自己如果是个女人一定会爱上他。当然。吸引颂猜的,更多的是雍籍米的自由理论。从那以后,颂猜就成为了一名坚定的自由军成员,雍籍米要求他暂时潜伏在军队中,等待以后的命令。
现在命令终于到来,他想起前几天一名小贩对自己说的话。心想这真是容易得很呐!跟随自己巡查的这几名士兵都是颂猜的心腹,自己做什么都不会怀疑,整个仓库军营除了自己这一小队外还有另外三支小队,但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域,这也为颂猜的行动提供了条件。
午夜一点,就在颂猜马上要结束巡逻时,也到了约定好的时间,颂猜带着几人走到一处营墙,自己走上去和几名守卫聊天。自己的手下则在下面安置炸药。十分钟后颂猜等人离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营墙被强烈的爆炸摧毁,守候在外面几百米处的自由军迅速冲进去。
情报早有颂猜送出去,印度士兵和英**官在什么地方、营地的布局一清二楚,自由军战士根据分工向不同的地方跑去,抵抗不时发生,但听枪声战斗并不激烈。
几名英军军官还没有从酒精和女人中缓过神来。自由军战士就冲进来,排枪过后。几名英军军官死于非命。正在熟睡的印度士兵也灭有多强的抵抗意志,战斗很快结束,自由军控制了整个仓库军营。
一千多名印度俘虏被集中看管,然后无数的缅甸平民涌进来,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的转运仓库里的物资。自由军为了此次行动动员了一万五千名平民,并许诺完成任务后每人都会有一笔不菲的奖赏。包括钱财和粮食。在奖赏的刺激下平民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首先是军火,然后是粮食、药品,源源不断的从仓库中运出来,然后沿着既定的线路向东南方转移。这些物资要经过五个站点。经过两百多公里,最终运到自由军的根据地。
五个小时后,负责运输的平民全部离开此地,仓库中还有近一半的物资没法运走,自由军将印度士兵赶进仓库中,封闭起来后连同仓库一起安置好炸药,随后撤退。
等8日上午十点多,来自曼德勒的运输队才发现这里的惨状,并迅速向曼德勒方向汇报。缺少远程通讯手段让基钦纳中午时分才接到这条消息,与此同时黑格也拿着自由军大面积撤退的消息来到了基钦纳这里。
消息汇总,一个阴谋变得非常清晰,自由军利用前线的战斗吸引英军的注意力,然后派出精锐力量袭击仓库,让英军好几个月的积累全部化为飞灰,连带着一千多名印度士兵被炸死。暴跳如雷的基钦纳和沉默如水的黑格形成鲜明对比,但两人的心情差不多,上了一个大当,没有物资,根本无法展开军事行动,就连这七万名士兵的吃饭都成问题。战事前线取得的胜利根本无法与仓库的损失相比,在三天的战斗中,英军共消灭自由军三千多人,自身损失一千二百人,都是殖民地军队的死伤,基钦纳根本不在乎。此时英军正在追击逃跑的自由军,冷静下来后基钦纳立刻命令前线停止追击,没有了后勤补给,部队很容易陷入崩溃。
来自朗瓦的物资让自由军实力猛增,包括三千支步枪、十挺机枪、三十万发子弹和无数粮食药品的物资让自由军有了继续扩充的资本,虽然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三千多人,但他们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战士,缅甸的人力资源充足,雍籍米相信他可以在半个月内再招募三千人,在教官们的训练下,他们拥有枪械、并将成为强大的丛林战士!
英军再次遭受打击,指责基钦纳和黑格的声音在英国议会变得强大,首相贝尔福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对将领们的指责最终将由他来承担。缅甸不能丢失,还需要继续信任这两名经验丰富的将领,在此之后英国加大了对缅甸的支援,海量的物资从英国本土和印度运到缅甸。基钦纳坚定的实行着集中营政策,而黑格少将则忙于调兵遣将,扑灭在整个缅甸燃烧的战火。
自由军实力迅速扩大并将战斗扩展到了全缅甸,他们以小队为单位进入到缅甸各个地区,煽动青年加入自由军,袭击殖民当局的政府机构、警察局和哨卡。黑格非常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自由军如此精通游击作战,他们在农村扩大影响,建立起一个个根据地和情报网,进行围剿的英军根本找不到游击队,反而经常受到袭击。“除非将所有的缅甸人赶入集中营,否则无法击败自由军”,这是黑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剿匪战斗后向基钦纳汇报的原话。
残暴的黑格不将士兵的性命当回事,当然也不会将缅甸平民当人看,剿匪过程中一个个村落遭受焚毁、大量的平民被屠杀,来自印度的殖民地士兵发挥了欺软怕硬的优良传统,面对手无寸铁的缅甸平民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死亡的恐惧笼罩着缅甸人,也让缅甸人更加痛恨英国人、印度人,自由军不但没有在围剿中变弱,反而迅速增强。缅甸处处都是战场,英国人疲于奔命,领教过游击战精髓的他们在缅甸这个大泥潭中越陷越深。
吕梁的计策取得了成功,只用了很小的代价就使英国人在亚洲的力量大部分投入到缅甸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不但没有胜利的迹象,反而越陷越深,等到那个时间,吕梁不相信英国还会有精力投入到干涉之中。
“继续加大对自由军的支援,一定要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物资应对英军的围剿。”1904年12月29日,吕梁下达了今年最后一条命令。从昆明出发的运输队,到思茅都可以用卡车运输,在思茅则换成自行车、滇马、毛驴等山区驼畜,越过澜沧江经西盟进入缅甸,然后与自由军在边境地区交接,这就是英国人苦苦需找的运输通道,自由军叫它“雍籍米小道”。
基本解决最后一个障碍,华国的战争准备也进入了最后阶段,潜艇大队也频繁的出海,搜集预定战争区域的水文情报。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远东地区海面上的海轮数量也减少很多,加上传闻很快就要爆发的日俄大海战,愿意前往远东的货轮更少,这为海军舰队的出海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
日俄地面战场,日军终于在1904年底攻克旅顺,在损失了六万日本士兵后,最大功臣乃木希典被日本官方誉为“战神”。这名战神只知道让士兵们猪突俄军阵地,在机枪的扫射下,日军损失极大,但乃木希典从不关心伤亡数字,即便损失惨重,日军也没有在旅顺取得多大的进展,最后改为儿玉源太郎指挥作战,终于攻克旅顺。但日本官方为了宣传需要,选择了乃木希典作为功勋将领。(未完待续。)
ps: 作者君厚着脸皮,跪求月票、订阅,家里都揭不开锅啦!
第一百五十三章 玩笑般的远航
华国介入战争最重要的节点——对马海战按照原本历史要在1905年的5月27日爆发,为了准确掌握这一空间海战的爆发时间,调查局莫斯科分部早在1904年初就开始收集关于俄国海军的情报。
在日俄战争初期,沙俄从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组成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准备开往远东与日本交战。这支混合舰队拥有各型战舰38艘、辅助舰只20艘,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海军中将统一指挥,于1904年10月出发。
这支舰队没有经过充分准备,某些舰只尚未完全建成就出海,官兵甚至缺乏起码的训练,无线电台在德国技术人员撤走后无人会操作,形同废物。官兵患有严重的恐日病,精神高度紧张、草木皆兵,盲目对准外国舰队开炮,击伤渔船、甚至向相距较远的本国舰队船只开炮!战舰使用的煤炭质量低劣,导致船只航速极慢,又大大增加了官兵们的精神负担。
英国联合法国等国家极尽所能给这支舰队制造麻烦,向沿途中的中立国施压,不得向俄国舰队开放港口,为了解决燃料问题,舰队在海上加煤,以至于甲板、机房、洗澡间、军官卧室等都积满了煤炭。要知道几万公里的远征,沿途没有一个基地可以利用,这对于海上的船员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到1904年12月的时候,这支舰队到达马达加斯加海峡,船只底部被海藻等严重侵蚀,士兵自杀、兵变不断发生。
本打算在金兰湾暂时停靠,但由于日本政府的严厉抗议,法国海军当局勒令俄舰出境。饱受苦难的舰队只能以极度疲惫的精神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海战。
这一次远航就是一个大笑话,是圣彼得堡的皇帝和官僚们无知的体现,注定了他们将失败。准备不足、超远距离、没有港口停靠休整、补给缺乏。但吕梁对此袖手旁观,俄国人的命运如何跟自己没有关系,俄国牲口们在东北拖住日本几十万陆军,这已经创造了极佳的机会。他不指望这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