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學曰:「日月之光,而盲者不能見,雷電之聲,而聾人不能聞。夫為不知音者言,若
語於瘖聾,何特蟬之不知重雪耶?夫以伊尹之智,太公之賢,而不能開辭於桀、紂,非說者
非,聽者過也。是以荊和抱璞而泣血,曰:『安得良工而剖之!』屈原行吟澤畔,曰:『安
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
拢窝冢嬝檬拢源送鰢萍遥t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
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眨玻俊
大夫曰:「所謂文學高第者,智略能明先王之術,而姿伲阋月男衅涞馈9示觿t為人師
,用則為世法。今文學言治則稱堯、舜,道行則言孔、墨,授之政則不達,懷古道而不能
行,言直而行枉,道是而情非,衣冠有以殊於鄉曲,而實無以異於凡人。諸生所謂中直者,
遭時蒙幸,備數適然耳,殆非明舉所謂,固未可與論治也。」
文學曰:「天設三光以照記,天子立公卿以明治。故曰:公卿者,四海之表儀,神化之
丹青也。上有輔明主之任,下有遂拢拢完庩枺{四時,安眾庶,育群生,使百姓輯
睦,無怨思之色,四夷順德,無叛逆之憂,此公卿之職,而賢者之所務也。若伊尹、周、召
三公之才,太顛、閎夭九卿之人。文學不中拢髦髋e,今之執政,亦未能稱盛德也。」
大夫不說,作色不應也。
文學曰:「朝無忠臣者政闇,大夫無直士者位危。任座正言君之過,文侯改言行,稱為
賢君。袁盎面刺剑钪滖妫涞闷鋺c。故樱劳鲆愿芍髦^者,忠臣也,犯顏以匡公卿之
失者,直士也。鄙人不能巷言面摺7浇袢敕Y之教令,張而不施,食祿多非其人,以妨農商
工,市井之利,未歸於民,民望不塞也。且夫帝王之道,多墮壞而不脩,詩云:『濟濟多士
。』意者杖斡闷溆嫞枪蛾愄撗远选!
殊路第二十一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拢酥g,有名列於孔子之門,皆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數人
云。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宰我秉事,有寵於齊,田常作難,道不行,身死
庭中,簡公殺於檀臺。子路仕衛,孔悝作亂,不能救君出亡,身菹於衛;子貢、子皋遁逃,
不能死其難。食人之重祿不能更,處人尊官不能存,何其厚於己而薄於君哉?同門共業,自
以為知古今之義,明君臣之禮。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何道之悖也!」
文學曰:「宋殤公知孔父之賢而不早任,故身死。魯莊知季有之賢,授之政晚而國亂。
衛君近佞遠賢,子路居蒲,孔悝為政。簡公不聽宰我而漏其帧J且远肀环艢ⅲ溂
忠臣。二子者有事而不與其郑士梢运溃梢陨ブ蛊淞x一也。晏嬰不死崔、慶之難,
不可謂不義;微子去殷之亂,可謂不仁乎?」
大夫曰:「至美素璞,物莫能飾也。至賢保真,偽文莫能增也。故金玉不琢,美珠不畫
。今仲由、冉求無檀柘之材,隋、和之璞,而強文之,譬若雕朽木而礪狻叮楁颇府嬐寥
也。被以五色,斐然成章,及遭行潦流波,則沮矣。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
亂不能治,啵Ю镏痣u,雞亦無黨也?」
文學曰:「非學無以治身,非禮無以輔德。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寶也、待礛諸之工而後
明。毛嬙,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澤脂粉而後容。周公,天下之至拢艘玻t師學問而後通
。今齊世庸士之人,不好學問,專以己之愚而荷負巨任,若無橶舳,濟江海而遭大風,漂洠
於百仞之淵,枺鳠o崖之川,安得沮而止乎?」
大夫曰:「性有剛柔,形有好惡,拢四芤蚨荒芨摹?鬃油庾兌又荒芨
其心。故子路解長劍,去危冠,屈節於夫子之門,然攝齊師友,行行爾,鄙心猶存。宰予晝
寢,欲損三年之喪。孔子曰:『糞土之牆,不可杇也』,『若由不得其死、然。』故內無其
伲鈱W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故良師不能飾戚施,香澤不能化嫫
母也。」
文學曰:「西子蒙以不潔,鄙夫掩鼻;惡人盛飾,可以宗祀上帝。使二人不涉拢酥T
,不免為窮夫,安得卿大夫之名?故砥所以致於刃,學所以盡其才也。孔子曰:『觚不觚,
觚哉,觚哉!』故人事加則為宗廟器,否則斯養之爨材。干、越之鋌不厲,匹夫賤之;工人
施巧,人主服而朝也。夫醜者自以為姣,故飾;愚者自以為知,故不學。觀笑在己而不自知
,不好用人,自是之過也。」
訟賢第二十二
大夫曰:「剛者折,柔者卷。故季由以強梁死,宰我以柔弱殺。使二子不學,未必不得
其死。何者?矜己而伐能,小知而巨牧,欲人之從己,不能以己從人,莫視而自見,莫賈而
自貴,此其所以身殺死而終菹醢也。未見其為宗廟器,睹其為世戮也。當此之時,枺饕喟
之乎?」
文學曰:「騏驥之輓嚧诡^於太行之阪,屠者持刀而睨之。太公之窮困,負販於朝歌
也,蓬頭相聚而笑之。當此之時,非無遠筋駿才也,非文王、伯樂莫知之賈也。子路、宰我
生不逢伯樂之舉,而遇狂屠,故君子傷之,若「由不得其死然」,『天其祝予』矣。孔父累
華督之難,不可謂不義。仇牧涉宋萬之禍,不可謂不賢也。」
大夫曰:「今之學者,無太公之能,騏驥之才,有以蜂蠆介毒而自害也。枺3深劊
枺ㄊ且病6诱咭孕g蒙舉,起卒伍,為縣令。獨非自是,無與合同。引之不來,推之不
往,狂狷不遜,忮害不恭,刻蓿Ч鳎至甏蟪肌V洳豢桑鴱娦兄愿擅K刹
軌,果洠渖怼N炊霉I所至,而見枺^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壽終。狡而以為知,訐而
以為直,不遜以為勇,其遭難,故亦宜也。」
文學曰:「二公懷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直己以事上,竭力以徇公,奉法推理,不避
強禦,不阿所親,不貴妻子之養,不顧私家之業。然卒不能免於嫉妒之人,為眾枉所排也。
其所以累不測之刑而功不遂也。夫公族不正則法令不行,肱肱不正則姦邪興起。趙奢行之平
原,范雎行之穰侯,二國治而兩家全。故君過而臣正,上非而下譏,大臣正,縣令何有?不
反諸己而行非於人,執政之大失也。夫屈原之沉淵,遭子椒之譖也;管子得行其道,鮑叔之
力也。今不睹鮑叔之力,而見汨羅之禍,雖欲以壽終,無其能得乎?」
遵道第二十三
大夫曰:「御史!」
御史未應。
謂丞相史曰:「文學結髮學語,服膺不舍,辭若循環,轉若陶鈞。文繁如春華,無效如
抱風。飾虛言以亂實,道古以害今。從之,則縣官用廢,虛言不可實而行之;不從,文學以
為非也,眾口囂囂,不可勝聽。諸卿都大府日久矣,通先古,明當世,今將何從而可矣?」
丞相史進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所由不同,俱歸於霸。而必隨古不
革,襲故不改,是文伲蛔儯弟嚿性谝病9驶蜃髦蚴鲋会岱钫{於民,而器械
便於用也。孔對三君殊意,晏子相三君異道,非苟相反,所務之時異也。公卿既定大業之路
,建不竭之本,願無顧細故之語,牽儒、墨論也。」
文學曰:「師曠之眨逡簦皇m商。拢踔问溃浑x仁義。故有改制之名,無變道
之實。上自黃帝,下及三王,莫不明德教,謹庠序,崇仁義,立教化。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殷、周因循而昌,秦王變法而亡。詩云:『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言法教也。故洠Ф
之,舉而貫之,貫而行之,何更為哉?」
丞相史曰:「說西施之美無益於容,道堯、舜之德無益於治。今文學不言所為治,而言
以治之無功,猶不言耕田之方,美富人之囷偅病7蛴谡邉諘r,欲治者因世。故商君昭然
獨見存亡不可與世俗同者,為其沮功而多近也。庸人安其故,而愚者果所聞。故舟車之治,
使民三年而後安之。商君之法立,然後民信之。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權。』文學可
令扶繩循刻,非所與論道術之外也。」
文學曰:「君子多聞闕疑,述而不作,拢_而执螅瑓敝嵌鹿选J且怨Τ啥汇模
立而不頓。小人智湺大,羸弱而任重,故中道而廢,蘇秦、商鞅是也。無先王之法,非
拢酥溃蜢都海释觥R自唬骸盒∪颂幨⑽唬m高必崩。不盈其道,不恆其德,而能
以善終身,未之有也。是以初登于天,後入于地。』禹之治水也,民知其利,莫不勸其功。
商鞅之立法,民知其害,莫不畏其刑。故夏后功立而王,商鞅法行而亡。商鞅有獨智之懀В
世乏獨見之證。文學不足與權當世,亦無負累蒙殃也。」
論誹第二十四
丞相史曰:「晏子有言:『儒者華於言而寡於實,繁於樂而舒於民,久喪以害生,厚葬
以傷業,禮煩而難行,道迂而難遵,稱往古而訾當世,賤所見而貴所聞。』此人本枉,以己
為式。此顏異所以誅黜,而狄山死於匈奴也。處其位而非其朝,生乎世而訕其上,終以被戮
而喪其埽霜氄l為負其累而蒙其殃乎?」
文學曰:「禮所以防淫,樂所以移風,禮興樂正則刑罰中。故堤防成而民無水菑,禮義
立而民無亂患。故禮義壞,堤防決,所以治者,未之有也。孔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喪
與其易也寧戚。』故禮之所為作,非以害生傷業也,威儀節文,非以亂化傷俗也。治國謹其
禮,危國謹其法。昔秦以武力吞天下,而斯、高以妖孽累其禍,廢古術,隳舊禮,專任刑法
,而儒、墨既喪焉。塞士之塗,壅人之口,道諛日進而上不聞其過,此秦所以失天下而殞社
稷也。故拢藶檎叵日D之,偽巧言以輔非而傾覆國家也。今子安取亡國之語而來乎?夫
公卿處其位,不正其道,而以意阿邑順風,疾小人湝面從,以成人之過也。故知言之死,
不忍從苟合之徒,是以不免於螺絏。悲夫!」
丞相史曰:「檀柘而有鄉,萑葦而有藂,言物類之相從也。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故湯興而伊尹至,不仁者遠矣。未有明君在上而亂臣在下也。今先帝躬行仁拢溃
臨海內,招舉俊才賢良之士,唯仁是用,誅逐亂臣,不避所親,務以求賢而簡退不肖,猶堯
之舉舜、禹之族,殛鯀放驩兜也。而曰『苟合之徒』,是則主非而臣阿,是也?」
文學曰:「皋陶對舜:『在知人,惟帝其難之。』洪水之災,堯獨愁悴而不能治,得舜
、禹而九州寧。故雖有堯明之君,而無舜、禹之佐,則純德不流。春秋刺有君而無主。先帝
之時,良臣未備,故邪臣得間。堯得舜、禹而鯀殛驩兜誅,趙簡子得叔向而盛青肩詘。語曰
:『未見君子,不知偽臣。』詩云:『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此之
謂也。」
丞相史曰:「堯任鯀、驩兜,得舜、禹而放殛之以其罪,而天下咸服,誅不仁也。人君
用之齊民,而顏異,濟南亭長也,先帝舉而加之高位,官至上卿。狄山起布衣,為漢議臣,
處舜、禹之位,執天下之中,不能以治,而反坐訕上;故驩兜之誅加而刑戮至焉。賢者受賞
而不肖者被刑,固其然也。文學又何怪焉?」
文學曰:「論者相扶以義,相喻以道,從善不求勝,服義不恥窮。若相迷以偽,相亂以
辭,相矜於後息,期於苟勝,非其貴者也。夫蘇秦、張儀,熒惑諸侯,傾覆萬乘,使人失其
所恃;非不辯,然亂之道也。君子疾鄙夫之不可與事君,患其聽從而無所不至也。今子不聽
正義以輔卿相,又從而順之,好須臾之說,不計其後。若子之為人吏,宜受上戮,子姑默矣
!」
丞相史曰:「蓋聞士之居世也,衣服足以勝身,食飲足以供親,內足以相恤,外不求於
人。故身修然後可以理家,家理然後可以治官。故飯蔬糲者不可以言孝,妻子铮卟豢梢
言慈,緒業不脩者不可以言理。居斯世,行斯身,而有此三累者,斯亦足以默矣。」
孝養第二十五
文學曰:「善養者不必芻豢也,善供服者不必謇C也。以己之所有盡事其親,孝之至也
。故匹夫勤勞,猶足以順禮,歠菽飲水,足以致其敬。孔子曰:『今之孝者,是為能養,不
敬,何以別乎?』故上孝養志,其次養色,其次養體。貴其禮,不貪其養,禮順心和,養雖
不備,可也。易曰:『枺彋⑴#蝗缥鬣徶^祭也。』故富貴而無禮,不如貧賤之孝悌。
椋T之內盡孝焉,椋T之外盡悌焉,朋友之道盡信焉,三者,孝之至也。居家理者,非謂積
財也,事親孝者,非謂鮮肴也,亦和顏色、承意盡禮義而已矣。」
丞相史曰:「八十曰耋,七十曰耄。耄,食非肉不飽,衣非帛不暖。故孝子曰甘毳以養
口,輕暖以養體。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無端絻,雖公西赤不能以為容。無肴膳,雖閔、
曾不能以卒養。禮無虛加,故必有其實然後為之文。與其禮有餘而養不足,寧養有餘而禮不
足。夫洗爵以盛水,升降而進糲,禮雖備,然非其貴者也。」
文學曰:「周襄王之母非無酒肉也,衣食非不如曾皙也,然而被不孝之名,以其不能事
其父母也。君子重其禮,小人貪其養。夫嗟來而招之,投而與之,乞者由不取也。君子苟無
其禮,雖美不食焉。故禮主人不親饋,則客不祭。是饋輕而禮重也。」
丞相史曰:「孝莫大以天下一國養,次祿養,下以力。故王公人君,上也,卿大夫,次
也。夫以家人言之,有賢子當路於世者,高堂邃宇,安車大馬,衣輕暖,食甘毳。無者,褐衣
皮冠,窮居陋巷,有旦無暮,食蔬糲葷茹,模D而後見肉。老親之腹非唐園,唯菜是盛。夫
蔬糲,乞者所不取,而子以養親,雖欲以禮,非其貴也。」
文學曰:「無其能而浮湮唬瑹o其功而有其祿,雖有富貴,由蹠、蹻之養也。高臺極望
,食案方丈,而不可謂孝。老親之腹非盜囊也,何故常盛不道之物?夫取非有非職,財入而
患從之,身且死禍殃,安得模D而食肉?曾參、閔子無卿相之養,而有孝子之名;周襄王富
有天下,而有不能事父母之累。故禮菲而養豐,非孝也。掠囷而以養,非孝也。」
丞相史曰:「上孝養色,其次安親,其次全身。往者,陳餘背漢,斬於泜水;五被邪逆
,而夷三族。近世,主父偃行不軌而誅滅,呂步舒弄口而見戮,行身不謹,誅及無罪之親。
由此觀之:虛禮無益於己也。文實配行,禮養俱施,然後可以言孝。孝在實伲辉陟讹椕
;全身在於謹慎,不在於馳語也。」
文學曰:「言而不眨诙恍牛R難不勇,事君不忠,不孝之大者也。孟子曰:『今
之世,今之大夫,皆罪人也。皆逢其意以順其惡。』今子不忠不信,巧言以亂政,導諛以求
合。若此者,不容於世。春秋曰:『士守一不移,循理不外援,共其職而已。』故卑位而言
高者,罪也,言不及而言者,傲也。有詔公卿與斯議,而空戰口也?」
刺議第二十六
丞相史曰:「山陵不讓椒跬,以成其崇;君子不辭負薪之言,以廣其名。故多見者博,
多聞者知,距諫者塞,專己者孤。故旨跋抡邿o失策,舉及眾者無頓功。詩云:『詢於芻蕘
。』故布衣皆得風議,何況公卿之史乎?春秋士不載文,而書咺者,以為宰士也。孔子曰:
『雖不吾以,吾其與聞諸。』僕雖不敏,亦嘗傾耳下風,攝齊句指,受業徑於君子之塗矣。
使文學言之而是,僕之言有何害?使文學言之而非,雖微丞相史,孰不非也?」
文學曰:「以正輔人謂之忠,以邪導人謂之佞。夫怫過迹普撸页迹蠓蛑笔
也。孔子曰:『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今子處宰士之列,無忠正之心,枉
不能正,邪不能匡,順流以容身,從風以說上。上所言則苟聽,上所行則曲從,若影之隨形
,響之於聲,終無所是非。衣儒衣,冠儒冠,而不能行其道,非其儒也。譬若土龍,文章首
目具而非龍也。葶歷似菜而味殊,玉石相似而異類。子非孔氏執經守道之儒,乃公卿面從之
儒,非吾徒也。冉有為季氏宰而附益之,孔子曰:『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故輔桀者不為
智,為桀斂者不為仁。」
丞相史默然不對。
利議第二十七
大夫曰:「作世明主,憂勞萬民,思念北邊之未安,故使使者舉賢良、文學高第,詳延
有道之士,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