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大半时辰,当女真人再一次从缺口退出来后,皇太极不由心中大恨!他原想着自己火炮弹药不足,节约剩下这一批留来进攻锦州。不想袁崇焕却在城内借着工事拼死抵抗,大量杀伤他女真兵士。
  “所有兵马退开,让炮兵营给本汗狠狠的炸,看那袁蛮子还能支撑多久!”
  很快,佟养性所率的所有红衣大炮再一次发出怒吼,炮弹飞入广宁城内响起一阵阵的轰炸声。由于目标如此之大,大部分的炮弹都打进城内。稍让人意外的是明军并没有再次出战,任由女真人一味的炮轰。一个时辰后,女真人的炮弹告罄,广宁城犹如一座死城一般,城头上丝毫不见明军的身影。城外的女真骑兵再一次上马准备冲锋!
  随着女真人炮火的渐渐稀落,祖大寿揭开盖在头顶上的木板,落得满头满脸的灰尘。在他不远处,不少明军都从地坑里爬了出来,各个骂骂咧咧的。这也是,从来都是他们用火炮打鞑子,不想今天却给人困在城内用炮轰。
  祖大寿查看了四下情况,只见自己一干下属都还在,心里稳妥了一些。城外号角响彻天际,女真人即将又要攻城,祖大寿来不及清点便下令再次布防。
  虽然女真人的炮弹是盲打,但在这密集的城内给明军造成颇大的损伤。面对密密麻麻而来的虏兵,明军火力明显不足。很快两军再一次短兵相接,此番虏兵更是攻势迅猛,为首的将领更是左冲右突,渐渐把明军逼到了内城。
  此时事态紧急,外边杀声阵阵,赵率教及祖大弼,吴三桂等人勉强在内城门外守着,祖大寿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带着几个亲兵径直入内城,他要说服袁督师先去锦州,这里让他祖大寿来顶着。
  他刚到城楼,还在督战的吴襄忙迎了过来。不待祖大寿说话,吴襄便急道:“大寿,你可来了,督师受了重伤,你看如何是好?”
  “什么!”祖大寿没想到袁督师会在这当头身受重伤,抬脚边走边道:“怎么你不来通知我一声?督师怎么受伤的?现在怎样?”
  “督师怕影响军心,没有让我通知你。督师巡视城墙的时候给炮弹激起的石块打中头部,现在已经让郎中在医治!”吴襄紧跟在后边。
  此时袁崇焕已经昏迷过去,脑袋上包扎的布襟上透着刺眼的血红,站在一旁的郎中也是摇头不已。
  祖大寿看过后劈头就问:“袁督师的伤势怎样?”他瞪着大眼,就盼郎中嘴里吐出‘无事’来。那郎中是军中最好的医官,他连连躬身道:“祖总兵,小人无能啊,袁督师伤在额角,现在只能靠天意了,七天内督师若是醒来那还有得救,不然便是……”
  那郎中的话虽未说完,但在场的人都明白是什么!祖大寿身负袁崇焕大恩,岂能白白等候!他要将督师送回后方,延请天下名医。况且现在广宁危在旦夕,能否撑过今日还是未知之数。祖大寿深吸了口气道:“妹夫,大哥拜托你件事!”
  吴襄乃是祖大寿的妹夫,但在军中祖大寿从不以此作为称呼,今日祖大寿这般开口,自然有了重大决定。
  “大哥有事就说!”
  “袁督师不能再呆在这,大哥想借你手下将士一用。你带着其他人护送督师到锦州,然后再回宁远,一定请人医好督师。这里就交给大哥!”
  此时明军各部都受损严重,只有吴襄的一万人马驻守在内城,没有什么伤亡。祖大寿想凭着这一万的生力军将女真人再阻击一阵,让其他人好安然回锦州。
  吴襄知道自己这个大舅的脾气,只怕是抱了必死之心。祖大寿他们这几日来连番血战,身上的战甲都划开了口子,此刻又慨然殿后做掩护,吴襄不由顿生豪气。他也是辽东将领,开战来他还尚未正面杀敌,他按了按佩剑道:“大哥,还是你护着督师走吧,这里是本将的防地,祖大人护着督师速速离去!”
  “这…”祖大寿顿了一顿,吴襄的话已然把两人拉回到军职中来,吴襄是副总兵,虽祖大寿高他一级,但也无权夺他兵力。
  “祖总兵就不要再迟疑了!何游击,你在城上指挥,其他人随本将出去接应其他兄弟。”
  “好,好兄弟!”祖大寿满眼含泪,“咱们在锦州会合,保重!”
  “保重!”
  吴襄领着人马杀出城去,由于明军是生力军,硬生生的把女真人逼退,在内城脚下再一次发生激战!祖大寿的亲兵已经将袁崇焕小心的抬上担架,前去探路的是关宁铁骑,赵率教跟祖大弼的人马作为后队护着担架。吴三桂原本要跟父亲共同殿后,吴襄不愿儿子跟自己涉险,强命他随队出发!
  明军大开南城门后,未见有虏兵的踪影,一行人迅速朝锦州出发,留下一个仍在厮杀的广宁城!





    第五卷 战火烽烟 第一百章 危机四伏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16 8:28:17 本章字数:5615


  京城的十月末,天寒地冻的,百姓都窝在自家的炕头上,城里城外都不见什么人影。贺逢圣刚出大明门,迎头寒风吹来,浑身一阵哆嗦。他不禁扯紧了身上的官袍,朝六部廊房走去。 昨晚下了场大雪,内阁大学士按例免朝,但南书房总要有人守值。六位大学士中,除了贺逢圣,其他人都德昭年高,一旦天气恶劣,总有许多不便。入冬来,孙慎行就在病中,首辅刘鸿训身体也不大好,时常咳嗽。贺逢圣以自己后进之辈,资历最浅,便主动回宫承担了守值。这不,他刚整理完奏折,就出来巡视下六部各院。
  因为是照例的巡视,贺逢圣就没有进去打搅,只是在院外看了下,不过他特地去了一趟户部。
  月初的时候,程国详报了母丧回家丁忧守制,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户部掌管着大明财政,本部主堂官不能长期缺着,于是文武百官廷推大臣接任,但结果却是不佳。户部尚书是正二品的大员,朝中并非没有人眼热。只是如今大明财政仍旧入不敷出,四处都嚷着要钱。皇上自然是要求户部拿出解决财政问题的章程,但几百年的积弊哪容易这般理清。无论动哪里都不可避免的要得罪一批人,可要是无所作为,便会给皇上看轻,后果更加糟糕。这个尚书正是处在风浪尖口上!不少人都推测,程国祥就是由于两边受堵,才乘着守制的机会把这烫手的芋头抛了出来,否则他也不会再三坚拒皇上夺情的旨意。这几年为了应付各方,程国祥这里抠那里扣的,没少遭人骂!现在虽说没了官职,但三年之后回来,以他的资历,至少也能补任个六部大臣!程国祥是乐得离开户部一阵!朝中不少人都明白这点,有资格给廷推的那些不敢上,想上的恐怕是被权势蒙了眼,还没有被廷推的资格!所以一连推了几次都不太理想,最后是吏部尚书李长庚推荐致休了的三朝老臣毕自严才定了下来!
  毕自严是万历二十年的进士,早年一直在地方理民政,万历四十七年出任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出督辽饷,天启年间又任过户部尚书。后来是因为不愿与魏忠贤狼狈为奸才引疾而归,可以说是理财的一把老手了!李长庚见朝中无人愿意出任,便将这个老搭档拉了出来。此时毕自严尚未到京,由左侍郎侯恂暂摄部事。
  贺逢圣到了户部大院,因为也没有什么事,他没让差役四处去通报了,自己一人转了进去。贺逢圣原想着今日停朝,他们堂官又不在,内堂里边没有什么人,打着帘子就进去了!不想刚跨过门槛,只见火炉旁坐着两人,因为他突如其来的闯进来,都不禁抬头的望着他。贺逢圣见有人也是一愣,坐在稍里边那个是户部侍郎侯恂,次座的是户科都给事中解学龙。显然两人先前正在议事,自己这么一来把他们给打断了。
  “原来两位大人在此议事,真是打搅了!”贺逢圣说得相当谦虚有礼,虽然已经是从一品衔,但他从不在各部老大人那摆官谱。
  侯恂见是贺逢圣,知他为人谦和,但上下礼制不可废,连忙起身相迎:“下官见过贺大人!”
  解学龙也跟着行过礼,三人才围着火炉坐了下来。贺逢圣笑呵呵道:“毕尚书还没到任,我也是顺着过来看看。有侯大人在,倒是多此一举了!”
  侯恂在这个左侍郎位置上呆了数年,若说没有想做尚书那倒是假的。只是在这种风头火势下,不敢轻易去毛遂自荐。左右掂量了一番,他决定顺其自然,用他就上,不用就算。后来皇上提了毕自严出来,那是他的老上级了,他也没有什么不服气的。
  “贺大人说哪的话,这是下官职责所在啊!”
  贺逢圣见在旁的解学龙没有出声心中不由一动:户科给事中专门稽查户部财政实施,补缺拾遗的。若是户部有人贪赃枉法出了纰漏,解学龙直接弹劾就是了。今日他过来找侯恂商议,恐怕这商议的事情就有些不同寻常了。难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吗?!想到这,贺逢圣开口道:“不知两位大人先前在商议何事?”
  贺逢圣所想倒也没有差的太远,解学龙来找侯恂确实有一件不得已的事情。自崇祯元年起,陕西一直来都有朝廷的拨款,今年便是解学龙到下边去跟这件事。等他到了陕西,他才发现尽管陕西已经连年赈灾,又免了两税,但陕西全境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陕西地界大,部族又复杂,再加上天灾人祸的,巡抚杨鹤虽然不辞辛苦,但也只能保到西安几个大府一带。陕西说到底现在还是一个钱的问题,皇上每年拨发的米粮仍旧是不够。
  解学龙跟杨鹤之子杨嗣昌私交甚好, 而侯恂又是杨鹤的故交老友,所以解学龙这次回来是受人之托,来找侯恂想想办法增加点拨款。虽然杨鹤曾言自己将会上奏折给皇上,但此时事情还未明朗。贺逢圣一问,他倒期期艾艾的说不出来了。
  侯恂见贺逢圣相问,灵光一闪,有了个想法。增加陕西拨款的事他虽有心去争取,但户部实在挤不出那么多钱。这几年的财政赤字都是皇上从内库补发,但如今皇上已经开始收紧内库的支出,要想说服皇上增加拨款,难度相当大。四月份的时候,程国详给碰了一次钉子,若不是英国公跟几位大学士谏言,今年户部就有两百来万的缺口。所以怎么跟皇上开口,能不能要得到,候恂心里没有一点底。现在贺逢圣既然主动问起,就把这个问题抛过去,若是他能应承下来,事情会好办很多,毕竟他是内阁大臣又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比他这左侍郎来得有分量。
  候恂见解学龙支唔便截口道:“方才下官同解大人是在讲陕西的问题,现在陕西的局势也是令人堪忧啊!”
  这话倒惹起了贺逢圣的好奇,陕西的折子不是都说形势在好转,怎么会马上又令人堪忧了呢!他疑惑道:“陕西有杨鹤老大人在,朝廷连年拨款赈灾,难道还有不妥的地方吗?”
  侯恂彷佛知道他心里所想,低着声音解释道:“贺大人有所不知,皇上励志革新,朝廷许多举措为的就是一改颓势,下边的人哪个不想做出点政绩来迎合皇上,大抵都是报喜不报忧!即便有什么难处,做臣子的怎好事事都报上来让皇上忧心。早些年黄道周在河南,多少制肘啊,又是缺钱缺粮的,一伙的宗人吵着他要俸禄,把他的巡抚衙门围了三天。李原吉刚到南京,撂在那任是没人理,连个兵都指挥不动。若不是他还有熊文灿支持,海关哪这么容易建得起来!这些事都是在苦挨过来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得难处,官员们也是有苦难言,说得多了还显得无能。陕西连年都有朝廷的赈灾款,比起其他地方来还算好的了。但陕西自元年起就是连岁旱荒,土瘠民穷,赈灾也是有限啊。加上陕西地域宽广,杨大人即使有分身之术也不能一一尽到。西安等大府虽治理得不错,但象延安,庆阳等地就不尽人意了。解大人刚从陕西回来,对下边的事情知之甚详。”
  听罢这一番话,贺逢圣的面色微露出惊讶来。他自登科来都是在京作官,还没有放过外任,今天经侯恂一说,才知这里面有这么多弯道,一怔之下没有说出话来。解学龙收到侯恂打的眼色,哪能不明白,便接着说道:“延安那边民风彪悍,又靠近塞外。百姓常是朝廷赈灾一到,他们便成了良民,一旦发完粮食,他们又成了马贼,土匪,特别是安塞城,马贼扰得那边一带都不得安宁。庆阳府干旱连年,百姓所住穷乡僻壤的,杨大人分发下去的番薯种子,还没有种下,就给他们吃得干净。若没有什么灾情也罢,否则就控制不住了。”
  贺逢圣不想陕西有如此凋敝地境,便道:“即便如此,杨鹤大人应该首治这两地才是!”
  解学龙摇了摇头道:“贺大人莫忘了,陕西也是我大明牧马之所,辽东铁骑全赖有此支撑,否则靠着马市能有多少。此乃重中之重,杨老大人怎敢轻怠。延安,庆阳只能是勉力维持,只有待西安府自足后,方能再推进北面。下官跟杨侯两位大人也是担心出什么乱子,才想着商议如何能多拨点银子到陕西。”
  贺逢圣叹道:“此事确实不宜再拖,要是闹起乱子来,陕西的北面就成糜烂之地。”
  侯恂抚掌道:“正是如此!”
  解学龙点了点头却道:“只是现在户部艰难,除了常规支出,辽东开战,犒军的赏银总是要备下;年初的时候皇上又许下河南治河的银子;还有从红毛番那买大炮的钱……陕西的银子还不知从哪出!”
  贺逢圣知道这是实情,不禁皱起眉头来,半会才道:“为今之际,只有上折子请皇上发内币才行。这事还得杨老大人上奏折禀明所需追加的款项,解大人审核后,我便向皇上进言。”
  侯解两人相视一眼后都行礼道:“多谢贺大人!”
  贺逢圣拱手回礼道:“不敢当,这都是咱们做臣子的本分!”
  当下贺逢圣又仔细询问了陕西其他各处的情况,坐了好半会才回南书房。他并非不知侯恂是想借他之力向皇上要银子,只是陕西的事情是重中之重。皇上曾私下跟他们内阁明言,陕西切不可发生内乱,否则大明将流贼四起,动摇社稷根基。当时皇上说这话,大臣们都一头雾水,但皇上的意思却是再明白不过。皇上登基之初,第一件事就是让杨鹤巡抚陕西,可见陕西在皇上心中的占极大的分量。贺逢圣受皇上提拔之恩,自然想着为皇上分忧解难。加上他相信皇上会拨出银子来赈济陕西,所以才爽快的答应侯恂他们帮忙进言。
  回到内堂贺逢圣刚坐定,随即又想到:“侯恂如此热心帮杨鹤,自然两人关系不一般。自己莫给人哄了,不然就是皇上也是面上无光!”他想到这,也不敢大意,直接让中书舍人把这几年陕西的档案搬来,一人在书桌前翻翻写写。
  正当贺逢圣专心致志查询资料的时候,突然见一个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贺逢圣定睛一看,竟是兵部尚书王永光。此时王尚书跑得气喘吁吁,官帽也歪在一边。他见到贺逢圣,张大嘴巴嗬嗬了几声任是说不出话来。贺逢圣忙把他扶到椅上,又倒了杯温茶,才道:“王大人,什么事让你急的,来喝口茶缓下气!”
  “怎…怎么…孙大人不…在啊?”王永光一边扭头,一边断断续续的问道。
  “今天是我在守值,大冷天的,皇上有恩旨,孙大人他们不用过来了。”
  “哦!”坐下后,王永光气顺了过来。“贺大人,快让人叫孙大人跟其他内阁大人回来。…出大事了!”
  贺逢圣一听也急了,忙问道:“出什么事了?”
  “刚才我接到职方部的六百里急报,辽东兵败,广宁失守了!”
  “什么!?”贺逢圣给这消息吓了一跳,不禁失神的一屁股坐在椅上。愣了一会,他才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要赶快禀告皇上。贺逢圣又忙站起来对王永光道:“王大人,此事要赶紧禀告皇上才是,走,咱们赶快进宫求见!”
  王永光摆了摆手道:“贺大人,出了这泼天之祸,陛下知悉后,马上就要召开朝议,拿出善后的章程。此事朝中大臣们尚未得知,得把他们聚齐了才好进宫觐见。”
  “也是,也是!”贺逢圣毕竟不及王永光经验老道,他走了两步道:“那好,王大人先在这坐着,我马上派人去通知!”
  ※       ※       ※
  乾清宫,“~~~”
  我也记不得这是第几次打哈欠了,溢出的眼泪模糊了双眼,把手中的折子扔在桌上,紧接着又是一个哈欠,方正华乖巧的把绸巾递了过来。
  我擦了下脸,按了按眉头道:“这些巡抚啊,老是上些歌功颂德的折子。方正华,你呆会把这些折子拿过内阁去,让他们拣些有用的上来。”
  “是!”
  “已经过了三日了,怎么辽东还没有战报回来吗?”
  “回皇上,还没有!”
  “要是王承恩的情报早点传回来,朕也不会那么快就准袁崇焕去攻沈阳,现在倒好,皇太极率了所有人马来攻广宁,袁崇焕集结重兵去打沈阳。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