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国神社大揭秘-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纪无穷,天皇陛下万岁!”结果,精神疯狂但战果微小,其中3架特攻机中途坠毁,只有8架能够进击,虽然命中了”德尔塔”号水上飞机母舰,但只造成了很小的破坏,还拖带着17人与他一同送死了命。    
    宇垣缠发动的这场亡命徒的最后特攻,因为按照日本的海军刑法(明治41年法律第48号)其中的”第三十一条”罪则:”指挥官在被告知停战或媾和后,无故继续战斗时,处以死刑。”宇垣就是在天皇宣布”终战”以后还私自命令进行”特攻”,即是所谓”私兵特攻”,本应该处以死罪;但是他死后不但没有被加罪,反而被称为”日本海军真大和魂”。
第二部分日本右翼闹剧与麻烦制造的舞台(1)
    日本军国主义曾经进行的是一场场国家战争,发动的是全社会举国的力量,也常常自号为”一忆人的战争”;在国家神道之下,几乎所有的宗教和社会团体都曾被强制效忠天皇,都曾经沦为军国主义鼓噪的工具,也不论个人还是集体都被捆绑在侵略战车之上。靖国神社虽然性质和地位特殊,虽然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但是与战时12万或战后8万多的神社相比,与别的神宫和大的神社相比,怎么说也只占很少数;而且直到战败投降时,靖国神社里的战争亡灵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多,许多战犯们的牌位也还没有塞进去。在战后的头10年里,在反战和平力量的强大压制之下,靖国神社以及护国神社躲避锋芒避免清算,它们的”靖国”活动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靖国神社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力量还没有非常过分地突出出来,只是在后来狡猾地钻了空子坐大到今天这个样子。    
    战后60年来的情况表明,靖国神社现在日本社会和世界上的右翼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全是在日本右翼势力操纵下逐步形成的:从要求国家经营到把战亡者和战犯亡灵塞进祭坛,从利用祭祀活动进行右翼宣传到组织祭祀要求首相参拜,一步步地把靖国神社构筑成了为侵略战争翻案、上演皇国闹剧、向反战进步力量挑战阵地或者制造政治麻烦的舞台。    
    246万亡灵搭建右翼势力的政治舞台    
    战后如何对待国家神道和靖国神社,美国人本来是很清楚的。据说当时的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最初是准备毁掉靖国神社的,但是被罗马教皇的特使改变了主意。不过,麦克阿瑟也明白必须改变靖国神社在日本社会的精神地位,最好把它改造成只是一座西洋式的纪念碑。遗憾的是,美国人后来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它与一般的神社一样对待,一齐推下了国家神道的神坛,却丝毫没有改变它作为军人神坛”军祭”的特殊地位。    
    盟军占领日本后,1945年9月22日发表了《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其中明确规定:”在占领日本的同时,要立刻宣布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不准打着宗教的旗号,搞超国家主义的和军国主义的组织及其运动。”这当然是针对日本的国家神道而来,因为美国早已认识到了必须拆除这根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    
    美国人最初是要按照西方模式来改造日本,到那年的12月15日,占领军司令部又向日本政府发出了政教分离的指令《关于废止政府对国家神道(神社神道)给予的保障、资助、维护、监督以及宣传的备忘录》。这样做的目的很清楚:”把宗教和国家分离开来,以防止一切把宗教滥用于政治目的的活动,把一切具有同等机会和享受保护资格的宗教、信仰和教义严密地置于完全同等的法律基础之上。”这样就把国家神道推下了唯我独尊的神坛,日本式的”祭政一致”也随之破产。    
    1945年12月,在禁止政教合一的命令生效的前夕,日本政府在靖国神社举行规模盛大的最后的临时大招魂祭,除了昭和天皇亲拜外,币原首相为首的政府各级官员以及陆海空军代表共一千余人参加,当时完全以为这是一次”最后的晚餐”最后的葬仪,充满了一片悲哀,想不到转机竟就在几年以后。    
    1946年2月22日,占领时期的日本政府颁布了《宗教法人令》,后来在1946年11月颁布的《日本国宪法》中也明文规定禁止”国家及其机关”参加宗教活动,并禁止向宗教组织和团体提供经费。到1952年1月28日,颁布了新的《宗教法人法》,给予了神道神社继续存在的法律地位。同年9月,靖国神社被批准成为宗教法人,虽然法律地位只是与众多神社和寺院地位一样的神社,只能进行纯粹的宗教活动,不能涉及国家政治活动,而且经费只能来源于各团体的赞助。但是,却得以逃过了灭顶之灾。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为了满足战争遗族的要求,决定建立非宗教设施的”中性”的”无名战死者墓”,进行全国性的战死者追悼仪式。但是,日本右翼势力不满足于此对此不感兴趣,他们要的是具有传统影响力的可以作为政治舞台的靖国神社。    
    由浦安会(现在的全国护国神社联合会的前身)、自民党遗族议员协议会、自民党报答英灵协议会、日本遗族会等团体牵头,开始了要求国家护持靖国神社的活动。以1947年结成”遗族厚生联盟”,1953年改组成”日本遗族会”,1954年又以遗族会为中心结成”靖国神社奉赞会”为核心,战争遗族和右翼势力结合起来,从1956年起开始推进所谓的”靖国神社国营化运动”,企图抬高靖国神社的法律地位。1969年,自民党向国会提出了”靖国神社法案”,将靖国神社设计成由内阁总理大臣管辖的特别法人,实行非宗教化由政府管理,这样就可以允许内阁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就能实际上取得国家”神坛”或国家”神社”的地位。    
    “靖国神社国营化”一出笼便遭到各方面力量的强烈反对,自民党连续5次向国会提交此案,5次遭到挫败,不得不在5年后自行放弃。战后才24年,日本右翼势力是急不可待也是自不量力,实在是错估了形势。但是,纠集起来的这一股势力并不甘心,失败没有迫使他们终止,却使他们聪明起来,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们改变了策略……    
    国家神道虽然被盟军埋葬了,但是靖国神社和护国神社并没有受到清算,反而”因祸得福”成为日本一个时期里里几乎唯一的可以公开纪念侵略战争和战犯的地方。顽固的靖国神社虽然失去了国家的庇护,只能靠捐款度日,但仍然坚持原来的”军祭”方式,仍然被一些人视为最后的精神归宿,仍然拥有巨大的社会基础,被日本右翼势力当成最后的阵地,他们不但要死守在这里,而且要把这里变成卷土重来的大本营。而下一步的策略,就是把日本侵略战争的大量战死者亡灵和战犯亡灵塞进靖国神社进行所谓的”合祀”,让昔日的日本皇军”在靖国神社再见!”,把地下的冥冥大军组成为现实的力量。
第二部分日本右翼闹剧与麻烦制造的舞台(2)
    以下是根据日本资料作出的一份靖国神社祭祀”柱位”逐年增加的简况(其中”新规合祀”即新增加的祭柱。)战争亡灵被塞进靖国神社的情况可见一斑:    
    1869年(明治2)6月:第1回合祀祭。(新规合祀:3588柱)    
    1874年(明治7)8月:第2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92柱)    
    1874年(明治7)11月:第3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6柱)    
    1875年(明治8)2月:第4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2柱)    
    1875年(明治8)7月:第5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柱)    
    1876年(明治9)1月:第6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柱)    
    1877年(明治10)1月:第7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31柱)    
    1877年(明治10)2月:日本国内西南戦争    
    1877年(明治10)11月:第8回合祀祭(新规合祀:6505柱)    
    1878年(明治11)7月:第9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60柱)    
    1878年(明治11)11月:第10回合祀祭(新规合祀:4柱)    
    1879年(明治12)6月:第11回合祀祭(新规合祀:266柱)    
    1882年(明治15)11月:第12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2柱)    
    1883年(明治16)5月:第13回合祀祭(新规合祀:80柱)    
    1884年(明治17)11月:第14回合祀祭(新规合祀:47柱)    
    1885年(明治18)5月:第15回合祀祭(新规合祀:6柱)    
    1888年(明治21)5月:第16回合祀祭(新规合祀:607柱)    
    1888年(明治21)11月:第17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8柱)    
    1889年(明治22)5月:第18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460柱)    
    1889年(明治22)11月:第19回合祀祭(新规合祀:61柱)    
    1891年(明治24)11月:第20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272柱)    
    1893年(明治26)11月:第21回合祀祭(新规合祀:80柱)    
    1894年(明治27)8月:日中甲午战争    
    1895年(明治28)11月:第22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496柱)    
    1896年(明治29)5月:第23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43柱)    
    1896年(明治29)11月:第24回合祀祭(新规合祀:97柱)    
    1898年(明治31)11月:第25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万1383柱)    
    1899年(明治32)5月:第26回合祀祭(新规合祀:340柱)    
    1899年(明治32)11月:第27回合祀祭(新规合祀:83柱)    
    1900年(明治33)5月:第28回合祀祭(新规合祀:35柱)    
    1900年(明治33)5月:跟随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1901年(明治34)11月:第29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282柱)    
    1904年(明治37)2月:日俄戦争    
    1904年(明治37)5月:第30回合祀祭(新规合祀:89柱)    
    1905年(明治38)5月:第31回合祀祭(新规合祀:3万883柱)    
    1906年(明治39)5月:第32回合祀祭(新规合祀:2万9960柱)    
    1907年(明治40)5月:第33回合祀祭(新规合祀:2万4657柱)    
    1908年(明治41)5月:第34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943柱)    
    1909年(明治42)5月:第35回合祀祭(新规合祀:817柱)    
    1910年(明治43)5月:第36回合祀祭(新规合祀:141柱)    
    1911年(明治44)5月:第37回合祀祭(新规合祀:631柱、以上合计11万8499柱)    
    1945年(昭和20)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戦结束。    
    1945年(昭和20)10月:GHQ允许战后保留靖国神社    
    1945年(昭和20)11月19日:战后第一次临时大招魂祭    
    1945年(昭和20)12月:发布”神道指令”    
    1946年(昭和21)5月1日:第67回合祀祭(新规合祀:2万6969柱)    
    1946年(昭和21)9月:靖国神社登记为宗教法人    
    1947年(昭和22):合祀祭(新规合祀:5万9337柱)    
    1955年(昭和30)8月14日:停戦时的自杀者540柱慰灵祭    
    1956年(昭和31):合祀祭(新规合祀:11万2609柱)    
    1957年(昭和32):合祀祭(新规合祀:47万10柱)    
    1958年(昭和33):合祀祭(新规合祀:21万7536柱)    
    1959年(昭和34)4月:合祀祭(新规合祀:346柱戦犯)    
    1959年(昭和34)10月4日:合祀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北白川宮永久王)    
    1959年(昭和34)10月:合祀祭(新规合祀:479柱戦犯)    
    1978年(昭和53)10月17日:合祀祭(新规合祀:14柱东条英机等A级戦犯,合计1006341柱)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到,从创立到战败投降后的1946年5月,靖国神社里只有不到12万柱位,到1978年10月塞进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时,虽然猛增了约90万也还只有110多万战没者;而目前的战没者数字是246万多,即是说在1978年后的27年里又塞进了约136万亡灵;而且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加,因为靖国神社一如既往还在争取把台湾甚至其它地方曾经参加日军的战亡者填充进去。(近来,也出现了”第一次”减少的前景,因为2004年以来,已经有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战亡者家属向靖国神社提出要求,要把放在里面的亲人接出去。)
第二部分日本右翼闹剧与麻烦制造的舞台(3)
    原来,从1952年起,日本出现了大规模的赦免战犯签名运动,鼓动了4000多万人在日本律师联合会提交的”战犯赦免意见书”上签名,提出的要求为三个:给判死刑战犯减刑,国外的战犯归国,国内的战犯释放。日本政府说是屈服、是顺应、是支持也罢,反正在1952年8月向同盟国各国提出了释放B、C级战犯的请求,接着在10月又提出了释放A级战犯的请求。    
    当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签署后,乘着复杂的国际环境,钻着东西方阵营的空子,日本一旦恢复主权便开始违背曾经的承诺:”日本承认远东国际法庭以及其它同盟国国内法庭对战争罪犯的审判结果,日本政府无权对在日本国内服刑的战犯赦免、减刑和假释。”首先从战争遗族开始撬开了缝隙。    
    1953年,日本政府推出了《战伤病者战殁者遗族援护法》和《津贴法》,从法律上把战犯遗族视为一般战殁者的遗族,向他们发放遗族养老金、悼念费和补助。认为各级战犯”是在日本丧失主权的时代,被外国单方面判决的,与日本国家的意志无关。日本政府不认定他们是国内法上的犯罪者”,并把被判处死刑战犯的死亡称为”法务死”,后来更进一步统称为”战殁者”,实际上完全篡改了战犯的法律属性推翻了国际法庭作出的判决。    
    1955年,8月15日的前一天,在天皇宣布终战诏赦后自杀殉皇殉国的540个亡灵被祭进了靖国神社,成为战后合祀侵略战争亡灵的第一例。从殉国的自杀者开始打开大门,实在是不好拒绝,靖国神社非常狡猾地撕开了一个合祀缺口,接着便瞄准上占大多数的一般战亡军人,从人之常情上也说得过去。    
    246万大军是个基数,巨大的数字芸芸亡灵是壮大声势的,另外更加重要的是把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战犯亡灵捧上神坛。为此,首先需要篡改战犯的身份和形象,或者是应庞大的战亡者遗族队伍的要求,或者是迫于战犯遗族的压力,或者是从遗族开始。    
    到1953年7月,菲律宾在押的日本战犯归国;1954年8月,澳大利亚在押的日本战犯归国,死刑战犯减刑。1955年,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战犯释放问题》决议案,1956年3月释放A级战犯,1958年5月,释放了全部B、C级战犯。到1958年,被关押和处决的A、B、C(甲、乙、丙)各级战犯统统享受了《津贴法》的待遇,同年,第一批B、C(乙、丙级)战犯亡灵被祭进了靖国神社。    
    1956年,日本厚生省遗返援护局向地方政府下达了《关于靖国神社合祭事务给予合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把选为”合祭”的对象填报”御祭神名单”,寄到靖国神社。这样的行政行为,就等于由日本政府为参加侵略战争的亡灵打开了靖国神社的大门。到1959年和1966年,厚生省又先后向靖国神社提供了东条英机等14名A级战犯和B、C级战犯的名单,发出了《发放祭祀靖国神社未合祀战争判决死亡者名单的问题》文件,接着在1971年下发了《调查旧陆军阵亡者身份等事务的处理要领》等一系列文件。这一切都意味着,早在1966年,日本政府就确定了要把东条英机等A级战犯塞进靖国神社!而且,靖国神社战后增加的那136万亡灵,也是通过日本政府的行为塞进靖国神社的。显然,由政府偷偷地直接操作这些事情,把社会公众完全瞒在鼓里,完全违背了政教分离的日本宪法。    
    可是,这一切不敢见人的文件,只是到1986年10月14日才被日本的《每日新闻》公之于众,虽然在日本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受到了强烈的批判,但是右翼的阴谋已然得逞,他们正躲在角落里偷笑得意呢。    
    1964年1月7日,日本内阁会议还做出过一项非常荒唐的决定,竟然在战争结束近20年后,要为在侵略战争时已经授衔、授勋的大约100万名战殁者补充履行未完的手续,还要为二战中”在功绩上与这些人没有多少差异的约100万名战殁者,也予以授勋”。    
    原来,作为鼓舞士气的葆奖,日本早在战时就开始了对”战殁者授勋”,只是因为战败投降而不得不中断。等到熬过了最初的困难,不得不低头的日本慢慢的直起腰来,重新回归国际社会后,到经济高速增长国力大增时,一时埋藏在心头的念头便又会冒了出来。1963年8月15日,日本召开了”全国战殁者追悼大会”,接着到1964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