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智度论-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曰。云何内心法中能忍。答曰。菩萨思惟。我虽未得道诸结未断。若当不忍与凡人不异。非为菩萨。复自思惟。若我得道断诸结使则无法可忍。复次。饥渴寒热。是外魔军。结使烦恼。是内魔贼。我当破此二军。以成佛道。若不尔者。佛道不成。如说。佛苦行六年。魔王来言。刹利贵人。汝千分生中正有一分活耳。速起还国布施修福。可得今世后世人中天上之乐道。不可得汝唐勤苦。汝若不受软言守迷不起。我当将大军众来击破汝。菩萨言。我今当破汝大力内军。何况外军。魔言。何等是我内军。答曰

 欲是汝初军  忧愁为第二
 饥渴第三军  渴爱为第四
 睡眠第五军  怖畏为第六
 疑悔第七军  嗔恚为第八
 利养虚称九  自高蔑人十
 如是等军众  厌没出家人
 我以禅智力  破汝此诸军
 得成佛道已  度脱一切人 

菩萨于此诸军虽未能破。着忍辱铠捉智慧剑执禅定楯。遮诸烦恼箭。是名内忍。复次菩萨于诸烦恼中。应当修忍不应断结。何以故。若断结者所失甚多。堕阿罗汉道中。与根败无异。是故遮而不断。以修忍辱不随结使。问曰。云何结使未断而能不随。答曰。正思惟故。虽有烦恼而能不随。复次思惟。观空无常相故。虽有妙好五欲不生诸结。譬如国王。有一大臣。自覆藏罪。人所不知。王言。取无脂肥羊来。汝若不得者当与汝罪。大臣有智。系一大羊以草谷好养。日三以狼而畏怖之。羊虽得养肥而无脂。牵羊与王。王遣人杀之肥而无脂。王问云何得尔。答以上事。菩萨亦如是。见无常苦空狼。令诸结使脂消诸功德肉肥。复次菩萨功德福报无量故。其心柔软诸结使薄易修忍辱。譬如师子王在林中吼。有人见之叩头求哀则放令去。虎豹小物不能尔也。何以故。师子王贵兽有智分别故。虎豹贱虫不知分别故。又如坏军得值大将则活值遇小兵则死。复次菩萨智慧力。观嗔恚有种种诸恶。观忍辱有种种功德。是故能忍结使。复次菩萨心有智力能断结使。为众生故。久住世间知结使是贼。是故忍而不随。菩萨系此结贼。不令纵逸而行功德。譬如有贼以因缘故不杀。坚闭一处而自修事业。复次菩萨实知诸法相故。不以诸结使为恶。不以功德为妙。是故于结不嗔功德不爱。以此智力故。能修忍辱。如偈说

 菩萨断除诸不善  乃至极微灭无余
 大功德福无有量  所造事业无不办
 菩萨大智慧力故  于诸结使不能恼
 是故能知诸法相  生死涅槃一无二 

如是种种因缘虽未得道。于诸烦恼法中能忍。是名法忍。复次菩萨。于一切法。知一相无二。一切法可识相故言一。眼识识色。乃至意识识法。是可识相法。故言一。复次一切法可知相故言一。苦法智苦比智。知苦谛。集法智集比智。知集谛。灭法智灭比智。知灭谛。道法智道比智。知道谛。及善世智亦知苦集灭道虚空非智缘灭。是可知相法故言一。复次一切法可缘相故言一。眼识及眼识相应法缘色。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亦如是。意识及意识相应法。亦缘眼亦缘色亦缘眼识。乃至缘意缘法缘意识。一切法可缘相故言一。复次有人言一切法各皆一。一复有一名为二。三一名为三。如是乃至千万皆是一。而假名为千万。复次一切法中有相故言一。一相故名为一。一切物名为法。法相故名为一。如是等无量一门。破异相不着一。是名法忍

复次菩萨观一切为二。何等二。二名内外相。内外相故内非外相。外非内相。复次一切法有无相故为二。空不空常非常我非我色非色可见不可见有对非有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心法非心法心数法非心数法心相应法非心相应法。如是无量二门破一不着二。是名为法忍。复次菩萨或观一切法为三。何等为三。下中上善不善无记有无非有非无。见谛断思惟断无断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报有报非报非有报。如是无量三门破一不着异。是名为法忍。复次菩萨虽未得无漏道结使未断。能信无漏圣法及三种法印。一者一切有为生法无常等印。二者一切法无我印。三者涅槃实法印。得道贤圣人自得自知。菩萨虽未得道。能信能受是名法忍。复次于十四难不答法中。有常无常等。观察无碍不失中道。是法能忍是为法忍。如一比丘。于此十四难思惟观察。不能通达心不能忍。持衣钵至佛所白佛言。佛能为我解此十四难。使我意了者当作弟子。若不能解我当更求余道。佛告痴人汝本共我要誓。若答十四难汝作我弟子耶。比丘言不也。佛言。汝痴人今何以言。若不答我不作弟子。我为老病死人说法济度。此十四难是斗诤法。于法无益但是戏论。何用问为。若为汝答汝心不了。至死不解不能得脱生老病死。譬如有人身被毒箭。亲属呼医欲为出箭涂药。便言未可出箭。我先当知汝姓字亲里父母年岁。次欲知箭出在何山何木何羽。作箭镞者为是何人是何等铁。复欲知弓何山木何虫角。复欲知药是何处生是何种名。如是等事尽了了知之。然后听汝出箭涂药。佛问比丘此人可得知此众事然后出箭不。比丘言。不可得知。若待尽知此则已死。佛言。汝亦如是。为邪见箭爱毒涂已入汝心。欲拔此箭作我弟子。而不欲出箭。方欲求尽世间常无常边无边等。求之未得则失慧命。与畜生同死。自投黑闇。比丘惭愧深识佛语。即得阿罗汉道。复次菩萨。欲作一切智人。应推求一切法。知其实相。于十四难中不滞不碍。知其是心重病。能出能忍。是名法忍。复次佛法甚深清净微妙。演畅种种无量法门。能一心信受不疑不悔。是名法忍。如佛所言。诸法虽空。亦不断亦不灭。诸法因缘相续生亦非常。诸法虽无神亦不失罪福。一心念顷。身诸法诸根诸慧转灭不停。不至后念。新新生灭。亦不失无量世中因缘业。诸众界入中皆空无神。而众生轮转五道中受生死。如是等种种甚深微妙法。虽未得佛道。能信能受不疑不悔。是为法忍。复次阿罗汉辟支佛。畏恶生死早求入涅槃。菩萨未得成佛。而欲求一切智。欲怜愍众生。欲了了分别知诸法实相。是中能忍是名法忍。问曰。云何观诸法实相。答曰。观知诸法无有瑕隙。不可破不可坏是为实相。问曰。一切语皆可答可破可坏。云何言不可破坏是为实相。答曰。以诸法不可破故。佛法中一切言语道过。心行处灭常不生不灭。如涅槃相。何以故。若诸法相实有不应无。若诸法先有今无。则是断灭。复次诸法不应是常。何以故。若常则无罪无福无所伤杀。亦无施命亦无修行利益亦无缚无解。世间则是涅槃。如是等因缘故。诸法不应常。若诸法无常。则是断灭亦无罪无福亦无增损。功德业因缘果报亦失。如是等因缘故。诸法不应无常。问曰。汝言佛法中常亦不实无常亦不实。是事不然。何以故。佛法中常亦实无常亦实。常者数缘尽非数缘尽。虚空不生不住不灭故。是常相。无常者。五众生住灭故无常相。汝何以言常无常皆不实。答曰。圣人有二种语。一者方便语。二者直语。方便语者。为人为因缘故。为人者为众生说。是常是无常。如对治悉檀中说。若说无常。欲拔众生三界着乐。佛思惟。以何令众生得离欲。是故说无常法。如偈说

 若观无生法  于生法得离
 若观无为法  于有为得离 

云何生生名因缘和合。无常不自在属因缘。有老病死相欺诳相破坏相。是名生生。则是有为法。如对治悉檀说。常无常非实相。二俱过故。若诸法非有常非无常。是为愚痴论。所以者何。若非有则破无。若非无则破有。若破此二事更有何法可说。问曰。佛法常空相中。非有非无。空以除有空。空遮无。是为非有非无。何以言愚痴论。答曰。佛法实相不受不着。汝非有非无受着故。是为痴论。若言非有非无。是则可说可破。是心生处是斗诤处。佛法则不然。虽因缘故说非有非无。不生着。不生着则不可坏不可破。诸法若有边若无边若有无边若非有无边。若死后有去若死后无去若死后有去无去若死后非有去非无去。是身是神身异神异亦如是皆不实。于六十二见中。观诸法亦皆不实。如是一切除却。信佛法清净不坏相。心不悔不转。是名法忍。复次有无二边。观诸法生时住时则为有见相。观诸法老时坏时则为无见相。三界众生多着此二见相。是二种法虚诳不实。若实有相则不应无。何以故。今无先有则堕断中。若断是则不然。复次一切诸法。名字和合故谓之为有。以是故。名字和合所生法不可得。问曰。名字所生法虽不可得。则有名字和合。答曰。若无法。名字为谁而和合。是则无名字。复次若诸法实有。不应以心识故知有。若以心识故知有。是则非有。如地坚相。以身根身识知故有。若无身根身识知则无坚相。问曰。身根身识若知若不知。而地常是坚相。答曰。若先自知有坚相。若从他闻则知有坚相。若先不知不闻则无坚相。复次地若常是坚相。不应舍其相。如凝酥蜡蜜树胶。融则舍其坚相堕湿相中。金银铜铁等亦尔。如水为湿相。寒则转为坚相。如是等种种悉皆舍相。复次诸论议师辈。有能令无。无能令有。诸贤圣人坐禅人。能令地作水水作地。如是等诸法皆可转。如十一切入中说。复次是有见。为贪欲嗔恚愚痴结缚斗诤故生。若有生此欲恚等处。是非佛法。何以故。佛法相善净故。以是故非实。复次一切法有二种。色法无色法。色法分析乃至微尘散灭无余。如檀波罗蜜品破施物中说。无色法五情所不知故。意情生住灭时观故。知心有分。有分故无常。无常故空。空故非有。弹指顷有六十时。一一时中心有生灭。相续生故。知是贪心是嗔心是痴心是信心清净智慧禅定心。行者观心生灭。如流水灯焰。此名入空智门。何以故。若一时生余时中灭者。此心应常。何以故。此极少时中无灭故。若一时中无灭者。应终始无灭。复次佛说有为法皆有三相。若极少时中生而无灭者是为非有为法若极少时中心生住灭者。何以但先生而后灭。不先灭而后生。复次若先有心后有生。则心不待生。何以故。先已有心故。若先有生则生无所生。又生灭性相违。生则不应有灭。灭时不应有生。以是故一时不可得。异亦不可得。是即无生。若无生则无住灭。若无生住灭则无心数法。无心数法则无心不相应。诸行色无色法无故。无为法亦无。何以故因有为故有无为。若无有为则亦无无为。复次见作法无常故。知不作法常。若然者。今见作法是有法。不作法应是无法。以是故常法不可得。复次外道及佛弟子。说常法有同有异。同者虚空涅槃。外道有神时方微尘冥初。如是等名为异。又佛弟子说非数缘灭是常。又复言灭因缘法常。因缘生法无常。摩诃衍中。常法法性如真际。如是等种种。名为常法虚空涅槃。如先赞菩萨品中说。神及时方微尘亦如上说。以是故不应言诸法有。若诸法无者。有二种。一者常无。二者断灭故无。若先有今无若今有后无是则断灭。若然者则无因缘。无因缘者应一物中出一切物。亦应一切物中都无所出。后世中亦如是。若断罪福因缘。则不应有贫富贵贱之异及堕恶道畜生中。若言常无则无苦集灭道。若无四谛则无法宝。若无法宝则无八贤圣道。若无法宝僧宝则无佛宝。若如是者则破三宝。复次若一切法实空者。则无罪福亦无父母亦无世间礼法亦无善无恶。然则善恶同门是非一贯。一切物尽无。如梦中所见。若言实无有如是失。此言谁当信者。若言颠倒故见有者。当见一人时。何以不见二三。以其实无而颠倒见故。若不堕此有无见。得中道实相。云何知实。如过去恒河沙等诸佛菩萨所知所说。未来恒河沙等诸佛菩萨所知所说。现在恒河沙等诸佛菩萨所知所说。信心大故不疑不悔。信力大故能持能受。是名法忍。复次禅定力故。心柔软清净闻诸法实相应心与会。信着深入无疑无悔。所以者何。疑悔是欲界系法。粗恶故。不入柔软心中。是名法忍。复次智慧力故。于一切诸法中。种种观无有一法可得者。是法能忍能受不疑不悔。是名法忍。复次菩萨思惟。凡夫人以无明毒故。于一切诸法中作转相。非常作常想苦作乐想。无我有我想空谓有实。非有为有有为非有。如是等种种法中作转相。得圣实智慧破无明毒。知诸法实相。得无常苦空无我智慧。弃舍不着。是法能忍是名法忍。复次观一切诸法。从本已来常空今世亦空。是法能信能受是为法忍。问曰。若从本已来常空今世亦空。是为恶邪。云何言法忍。答曰。若观诸法毕竟空。取相心着是为恶邪见。若观空不着不生邪见。是为法忍。如偈说

 诸法性常空  心亦不着空
 如是法能忍  是佛道初相 

如是等种种入智慧门。观诸法实相心不退不悔不随诸观。亦无所忧。能得自利利他。是名法忍。是法忍有三种。行清净不见忍辱法。不见己身。不见骂辱人。不戏诸法。是时名清净法忍。以是事故说菩萨住般若波罗蜜中能具足羼提波罗蜜。不动不退故。云何名不动不退。嗔恚不生不出恶言。身不加恶心无所疑。菩萨知般若波罗蜜实相。不见诸法心无所著故。若人来骂若加楚毒杀害。一切能忍。以是故说住般若波罗蜜中。能具足羼提波罗蜜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毗梨耶波罗蜜义第二十六

【经】身心精进不懈息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蜜

【论】毗梨耶(秦言精进)问曰。如精进。是一切善法本。应最在初。今何以故第四。答曰。布施持戒忍辱世间常有。如客主之义法应供给。乃至畜生亦知布施。或有人种种因缘故能布施。若为今世若为后世。若为道故布施。不须精进。如持戒者。见为恶之人王法治罪。便自畏惧不敢为非。或有性善不作诸恶。有人闻今世作恶后世受罪。而以怖畏故能持戒。有人闻持戒因缘故得离生老病死。是中心生口言。我从今日不复杀生。如是等即是戒。岂须精进波罗蜜而能行耶。如忍辱中。若骂若打若杀。或畏故不报。或少力或畏罪或修善人法或为求道故默然不报。皆不必须精进波罗蜜乃能忍也。今欲得知诸法实相。行般若波罗蜜故修行禅定。禅定是实智慧之门。是中应勤修精进一心行禅。复次布施持戒忍辱。是大福德安隐快乐。有好名誉。所欲者得。既得知此福利之味。今欲增进更得妙胜禅定智慧。譬如穿井已见湿泥。转加增进必望得水。又如钻火已得见烟。倍复力励必望得火。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所愿皆得。若不得愿者。以罪垢遮故。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二事一故。今欲出生摩诃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要因禅定门。禅定门必须大精进力。何以故散乱心。不能得见诸法实相。譬如风中然灯不能照物。灯在密屋明必能照。是禅定智慧。不可以福愿求。亦非粗观能得。要须身心精勤急着不懈尔乃成办。如佛所说。血肉脂髓皆使竭尽。但令皮骨筋在不舍精进。如是乃能得禅定智慧。得是二事则众事皆办。以是故精进第四。名为禅定实智慧之根。上三中虽有精进少故不说。问曰。有人言。但行布施持戒忍辱故得大福德。福德力故所愿皆得。禅定智慧自然而至。复何用精进波罗蜜为。答曰。佛道甚深难得。虽有布施持戒忍辱力。要须精进。得甚深禅定实智慧及无量诸佛法。若不行精进则不生禅定。禅定不生则不得生梵天王处。何况欲求佛道。复次有人。如民大居士等欲得无量宝物则应意皆得。如顶生王王四天下。天雨七宝及所须之物。释提婆那民分座与坐。虽有是福然不能得道。如罗频珠比丘。虽得阿罗汉道乞食七日不得空钵而还。后以禅定火自烧其身而般涅槃。以是故知。非但福德力故得道。欲成佛道要须勤大精进。问曰。菩萨观精进有何利益。而勤修不懈。答曰。一切今世后世道德利益皆由精进得。复次若人欲自度身。尚当勤急精进。何况菩萨誓愿欲度一切。如赞精进偈中说

 有人不惜身  智慧心决定
 如法行精进  所求事无难
 如农失勤修  所收必丰实
 亦如涉远路  勤则必能达
 若得生天上  及得涅槃乐
 如是之因缘  皆由精进力
 非天非无因  自作故自得
 谁有智慧人  而不自勉励
 三界火炽然  譬如大炎火
 有智决断人  乃能得免离
 以是故佛告  阿难正精进
 如是不懈怠  直至于佛道
 勉强而勤修  穿地能通泉
 精进亦如是  无求而不得
 能如行道法  精进不懈者
 无量果必得  此报终不失 

复次精进法。是一切诸善法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于小利。如毗尼中说。一切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