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上还有几处很大的伤口。
当时,饲养员利娜负责照看纽尔卡,给它洗伤口,扫笼子,喂食。因为纽尔卡还是吃奶的小海象,得把鱼洗干净,剔掉鱼刺,切成小块再喂它。小海象从利娜手里接过一块块鱼,连空气一起吞下去,发出■■的响声,就像瓶塞子蹦出去一样。它一天吃四、五公斤鱼,胃口好时还吃得多一些。除此以外,每天还要喝一杯鱼肝油。
纽尔卡很快和利娜混熟了,从老远就能认出她来。一见到她,就咕咕咕地叫起来,声音有点嘶哑,不连贯,然后笨拙地挪动脚掌朝她走来。
要是利娜喂完食马上走出笼子,它就不高兴。没等她走到门口,它已经在那里挡住她去路了。小海象发狠地直吼叫,不让她出去。利娜常常把食物端到最远的一个角落里,趁纽尔卡吃食的时候赶紧跑出去。但是,这个花招没用上多久,就被小海象识破了。后来,当利娜转身想跑的时候,小海象马上跳进水池里。它在水里游泳的速度比利娜跑步快得多,抢先堵在门口,不让她开门。她对这个近一百五十公斤的小胖子推又推不动,没办法,只好陪它玩。但它的玩法也不让人轻松:一会儿要利娜下水一起游泳,一会儿用鼻子在她身上到处乱顶,弄得人哭笑不得。
小海象纽尔卡每天都要在岸上睡大觉,一睡就是大半天。为了让它多活动活动,利娜决定带它出去散散步。但小海象不大肯出笼子,利娜只好拿鱼做诱饵,它走出一步,就给它吃一块鱼。就这样,他们越走越远。渐渐地,小海象喜欢散步了,它的脚掌被沙子磨疼了也不在乎。每当看门人在傍晚吹过关门的哨子,它就仰着脖子等待利娜,因为它知道,这个信号意味着他们马上要外出散步了。利娜打开锁后,小海象还会用鼻子顶开门闩,摇摇摆摆爬出来。
小海象纽尔卡和孩子一样,不大喜欢医生。看见医生总是伸着脑袋张大嘴乱吼。有一次,动物园的兽医非要摸摸它的脑袋不可,谁知,他被小海象猛地一顶,直顶到水池的另一边,扑通掉进水里,弄得十分狼狈。从此,这位医生不敢再随便靠近小海象纽尔卡了。
冬天,小水池结了冰,小海象搬进了室内,由另一位饲养员涅费多夫照看。涅费多夫很喜欢又胖又笨的纽尔卡,很宠着它,总要多给它一块鱼吃。
但是,他发现小海象对利娜总是比对自己好,就对利娜说:“您最好少来这里,让它和您疏远点吧。”
为了不惹他生气,让小海象早日亲近他,利娜决定暂时不去看纽尔卡。
一个多月后,利娜路过那里,想看看小海象是否还记得她,就走了进去。
这时,纽尔卡正躺在两米深的水下,从上面根本看不见它。利娜轻轻叫了一声“纽尔卡!”它却在水下听出了利娜的声音,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麻利劲,一骨碌爬到岸上,站立起来,没等利娜来得及躲开,两只前爪已经重重搭在她肩上了。
水顺着利娜的大衣往下淌,小海象纽尔卡用长满胡子的湿脸亲她的脸,那硬胡子差点把她的脸刺破。利娜屏住呼吸,几乎站立不住。这时的小海象已有近三百公斤,它快活地压在利娜身上,差点儿没把她压死。
利娜费了好大劲才挣脱出来,这时,小海象纽尔卡跑到栅栏旁,看着她,伤心地叫了好久。据说,它那天还掉了泪,什么东西也不肯吃。
夜间,小海象纽尔卡用沉重的身体,压坏木栅栏,它走到过道上,用嘴顶开了一道又一道门,顺着梯子往上爬,从天窗口爬到屋顶上。在寂静的夜晚,它的叫声显得特别响,传得很远很远。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它,小心翼翼地用大毛巾把小海象纽尔卡抬下来,送回笼子里。
利娜明白,自己必须马上去照顾它一段时间了。饲养员涅费多夫很动感情地说:“到底是您把它从小带大的,我代替不了您。。”
(方 园)
“老博士”
这里讲的“老博士”,可不是什么专家学者,而是一只老狐狸。在动物天地里,在童话王国里,在寓言世界中,在人们日常交谈中,狐狸往往是诡计多端、颇有智力的角色。有些传闻,更是神乎其神,几乎把狐狸的智慧描绘得比人还高一筹,成了神仙了。——不是么,在中国的词典里,就有“狐仙”一词,说是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神话归神话,传说也只能当作传说,都不能作为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探测,狐狸究竟聪明到什么程度?它们果真具有传说中的那些超乎寻常的智慧吗?
法同动物学家罗曼诺,正在写一本有关狐狸的专著。他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想亲眼看看狐狸所耍的阴谋诡计,以便增加些感性知识,好使自己的著作写得更主动活泼些。
有人告诉罗曼诺,法国南部那片大森林里,有山鸡、野兔、狍了、还有不少狐狸。据老守林员布朗克介绍,在这群狐狸中,有只智足多谋的老家伙,它简直不是狐狸,而是个学识渊博的老博士。干脆,他就给这只老狐狸取名为“老博士”。
罗曼诺听说有这件事,便慕名而去。他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布朗克。
布朗克得知他是位动物学家,便热情接待了他。这片森林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别说活物,就是一草一木,也没人敢随便砍伐。这谁都知道。不过,布朗克老头还是再三叮嘱:“千万别吓着老博士!你可以拍照,可以摄像,但千万别让它们发觉你!它们就这么一块宝地,让它们过自己的日子吧,兔子、狍子、狐狸。。它们和睦相处也好,互相残杀也罢,那是它们之间的事,你别去干涉它们。。”
布朗克唠唠叨叨个没完,直到把罗曼诺带到森林中一个小山坡上才住嘴。这儿有座用水泥浇铸的大树桩。外面用颜料涂成深褐色,还绘上树皮的条纹,不细看,还真以为是树桩哩。
这树桩是个观察室。里面有坐椅、工作台、望远镜、茶壶和一些简单用品。坐在这树桩里,周围景色,看得一清二楚:左边是条小溪,溪水从密林里淙淙流过来,拐个弯,向杉树林流去。
右侧是高大的松树林,终年不落的树叶,不透一丝阳光,地下永远是阴冷潮湿的,而眼前的这片草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喜欢到这儿吃草、喝水、聚会,因此,这儿便成了观察野生动物的好地点。
送走布朗克,罗曼诺便钻进观察室,放好望远镜,架好摄像机,耐心等待着。
其实,用不着说“耐心”二字。布朗克走后没多久,一只老狐狸就从小溪拐弯的地方走了出来。在它身后,跟着三只小狐狸崽,蹒跚地跟着。罗曼诺装上录相带,一边看,一边开始摄像。
毫无疑问,老狐狸是带着孩子们出去散步的,现在要越过小溪回家休息了。罗曼诺看看手表:九点多钟了,炎热的阳光晒得地上热气腾腾,它们是该回家休息了。
观察室里又闷又热。罗曼诺一点儿也不觉得。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狐狸母子。
老狐狸走到小溪边,直接跳进水里。溪水很浅,连它的肚皮都没沾湿。
它走到露出水面的一块大石头旁,纵身一跳,蹦了上去。它转身招呼三只小狐狸赶快到自己跟前来。可这三个小家伙一个也不肯去,只在溪边跑着,哀怨地尖叫着,不敢下水。有一只胆大点儿的狐狸息,刚把一只爪子伸得水里,立刻就像被开水烫着了似的,连忙缩了回去。
孩子们的怯懦激怒了狐狸妈妈。它跳回岸上,轻轻地尖叫了几声,这是在劝它们哩。而小狐狸们却缠着它,抓它那已开始脱落的毛,它们一个个在地上打滚,大概是为母亲回到它们身边而高兴吧。殊不知,它们的目的地是小溪那边的家,而不是小溪这边的草地呀。
老狐狸——啊,不,看来这就是布朗克说的“老博士”了——又跳进水里,再次召唤它的孩子们,可它们还是不肯下水。“老博士”只好又爬上岸。
这次,它不再低声尖叫了,而是怒气冲冲地大叫起来。经它这番严厉的训斥,有只小狐狸壮着胆子,跟在母亲后面,走到了对岸。而剩下的两只,依然怕水,它们抱怨似地尖叫着,呼唤妈妈快回到它们身边去。
罗曼诺一边看,心里在说:两边都有它的孩子,看它怎么办。
“老博士”有办法。它将那只胆大的、已跟着它。。过小溪的孩子又赶下水,逼它跟着自己回到对岸去。它要给那两个胆小鬼做示范,告诉它们该怎样。。过小溪。这一招可真灵,当它再次向对岸走去时,后面已跟着两个小家伙了。剩下最胆小的那只,吱吱地叫得更凄惨了。
“老博士”返转身,飞快地奔向岸边,它跳到第三只小狐狸身边,用爪子在它柔嫩的细毛上打了一下,然后将它叼起来,扔进溪水里。这个可怜的胆小鬼全身浸在水里,一骨碌爬起来,用爪子撸撸脸。这时,“老博士”头也不回地向对岸跑去,那小狐狸紧紧地跟着它爬上了岸。
“老博士”带着三只小狐狸,钻进密林不见了。
罗曼诺放下摄像机,感叹地说:”这老博士还懂得教学方法呢。”
罗曼诺擦擦额头的汗水,想休息一下,可“老博士”好像存心要给他表演节目似的,当它把三个孩子刚送回家,就又出来了。后面还跟着另一只狐狸,看来这就是它的丈夫了。
两只狐狸:“唰唰唰”几步就。。过小溪,钻进松树林里了。罗曼诺心里嘀咕:这两个老家伙丢下家里的孩子不顾,双双出来干什么?
罗曼诺顾不上去想那两只老狐狸了,因为在小溪那头,走来了一只母狍子,后面跟着一只小狍子。小狍子全身长着白点儿.看得出,它是跟着母亲出来游逛的。
母狍子没过小溪,一直朝观察室前的草地上走过来,小狍子蹦蹦跳跳地跟着它。走近时,连小狍子两肋上的小白点儿也数得清了。
母狍子站在草地上,将头左右转转,谛听了一会,设发觉什么危险,便低头啃起草来,小狍子在它腿旁转来转去,大概是想喝奶了。
母狍子正在吃草,“老博士”从松休里钻出来了。它将身子贴在地上,悄悄地向母狍子爬去。母狍子似乎觉察到什么。它抬起头,两耳抖了抖,警惕起来。它一下子发现了“老博士”。它吱吱地叫着,迎着“老博士”跳过去。它要保护自己的小家伙,便向老博士主动出击了。令人奇怪的是“老博士”竟不堪一击。转身朝松林里撤退。罗曼诺看得出,“老博士”不想放弃它的猎物,它在跟母狍子周旋,伺机反扑。
母狍子发觉这只狐狸年岁上身,也许不是自己的对手,它便伸出前腿,向它连续发起攻击。“老博士”没有还击,而是一退再退,那只小狍子吓得在原地打转转,后来,它想往母亲身边跑,可是来不及了。从一棵大松树背后,突然又蹿出一只狐狸,它猛扑上来,一口叼起小狍子,转身向小溪奔去。
它几乎是纵身一跳,就越过了小溪,奔进树林里。
这边,母狍子发觉它的孩子被另一只狐狸叼走了,它惊恐万状,转身去追,然而,后面的“老博士”不放过它,扑将上来,咬它的腿,咬它的尾巴。
母狍子眼见自己性命难保,只好“吱吱”地哀叫几声,向小溪上游逃去,“老博士”也不追赶,返转身,又钻进松树林里。
罗曼诺被刚刚这场生死搏斗看呆了,以至忘了将全过程拍摄下来,他懊丧不已。唉。多么精彩的镜头啊。这两只狐狸。配合得如此默契,真叫人难以致信。套用人类的军事术语,这不就是“诱敌深入”,或是什么“打埋伏”、“打掩护”的战术吗?”
罗曼诺看到这样的场面,真大开眼界,欣喜万分。他不觉得累,不觉得渴,也不知道饿。但令他迷惑不解的是:“老博士”让丈夫回去喂小狐狸,它留在松林里干什么?它还有什么鬼把戏?也许在它的生活经历中己掌握了某种规律,算准等会儿还有什么小动物要到这儿来,最终成为它的美餐。是的,肯定是这样。这儿有草地,草地上除了鲜嫩的青草,还有昆虫、蝈蝈之类。这儿是食单动物的天然粮仓,自然也就是食肉动物的狩猎场。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人们用“食物链”这个词来概括这一自然现象,是很贴切的。
罗曼诺正想着,“老博士”从松林里出来了。它出来干什么?草地上什么也没有呀。
罗曼诺见主角出场,不管它干什么,都该拍摄下来。于是,他启动了摄像机。
透过镜头,罗曼诺看到,“老博士”在草地上逮蝈蝈呢。这个狡猾的家伙,它逮蝈蝈,也不同一般。它趴在草地上守候着,只要一看见蝈蝈,它就高高地往上一蹿,两只前爪扑住蝈蝈,再将它那笤帚似的尾巴高高举起,然后灵巧地放下,压住蝈蝈,再用爪子将被压住的蝈蝈抓牢,向嘴边一送,舌头一咂,蝈蝈就下肚了。
草地上的蝈蝈多极了,“老博士”只吃了几只,便吃腻了,又回松林里去了,是哪,对狐狸来说,几只蝈蝈只能算不起眼的水果而已。它的主食是连血带肉的活物!
等了好一会,没什么动静。太阳渐渐西沉,天气也凉爽了不少。林中的草地上的一切活动全都停止了,就连蝈蝈也趴着不动了。
罗曼诺对今天的收获心满意足。将近一个小时长的录相带,真千金难买呀。他想回老林业员家休息,明儿再来。可一想到“老博士”正潜伏在松林里,说不定正盯着这观察室。若它发觉这儿躲着人,那么,它明天也就不会再到这儿来了。说不准,它埋伏在这儿,也许会出现更惊心动魄的场面来呢。
罗曼诺耐心地等待着。他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上下眼皮粘到了一块儿。他打了个盹。——不,也许他根本就没打盹,因为,草地上白光一闪,一只洁白的兔子,像有意作番表演似的,跳到了碧绿的舞台上。
尽管是一只不起眼的兔子,但仍然引起了罗曼诺的极大兴趣,他睡意全无,坐在由内能看到外面,而外面却看不清里面的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草地上的兔子。
这是一只成年的兔子,它却那么顽皮。它一蹦一蹦的,没几下就蹦到了草地当中。它转了个圈子,然后全身坐在后爪上,用两只前爪交替挠耳朵。
它觉得眼前的青草很可口,便低头吃起来。——就算是晚餐吧。它吃完脚下的,又伸伸腰,蹦到几块大石头那儿。石头背后的草清凉可口,它又低头吃了起来。它虽然显出一副无忧无虑的伸态,但它还是一会儿竖起这只耳朵。
一会儿竖起另一只耳朵,耳轮微微转动,就像人类的雷达在探测目标一样。
罗曼诺被眼前这宁静优美的图画迷住了,他甚至忘记了,松树林里潜伏着“老博士”!
罗曼诺举起望远镜,在松树林边飞快地扫了一眼:奇怪,没见到“老博士”!不料,那灌木丛一动,引起罗曼诺的注意。
他调整望远镜焦距,再一看,“老博士”蹲在灌木旁,两眼正滴溜溜地盯着兔子。此刻,兔子一点儿也没觉察死亡就在后面,它仍然在悠闲地吃草。
“老博士”仰着脑袋,目不转晴地盯着兔子,它在考虑着自己的行动方案。它不能直接扑上去,因为从它潜伏的灌木丛到兔子所在的大石头之间有段距离,这段距离,无遮无盖,很容易被兔子发觉。它只好再耐心等待,它要等到有利时机才出击,要不,到嘴的肥肉又会跑掉的!
活该这只兔子倒霉。它像个淘气的孩子,左蹦右跳,甩着小尾巴,跳离了大石块,迎着小溪方向蹦过去。没蹦几步,它竟停下捉起蝈蝈来。
“老博士”见时机已到,便贴着地面,悄无声息地蹿到刚刚兔子呆过的大石头背后。
罗曼诺一看,紧张得心儿“卜卜”直跳。他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老博士”。这时,“老博士”已由草地爬到了大石头上。它肚皮紧贴石头,就像刻在石头上的一幅画,又像一滩红色的墨汁倒在石块上。
“老博士”看看那只兔子,又看看自己身子下的大石块,这狡猾的家伙,大概在计算石块和兔子之间的距离吧?它算准了,准备出击了。于是,它弓起背,猛然一纵,拼命向兔子跳去。——啊,它扑空了!’它落地时,离兔子有半步距离。
兔子尖叫一声,把耳朵贴到背上,后腿一蹬,一溜烟地跑了。“老博士”
追了几步,随后又改变了主意,停下来,目送着兔子逃向小溪上游的密林里。
罗曼诺为兔子死里逃生而高兴。不过,它心里纳闷:“老博士”为何只追了几步便停住了呢?是它年岁上身,力不从心,还是它已捕获了只小狍子,不再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