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风自顾走着,很快去把银票换成现银,提在身上,走去他居住的那条街上,把一碇碇的银子分给他的邻居。
酒楼内,掌柜看着那只大熊,十分疑惑:“这只大熊能值六百两吗?”
这时,酒楼中的一为老人淡淡开口:“熊不值,但猎熊的人,非但值得,还远远比六百两更加昂贵百十倍。”
掌柜寻声望去,刚才明明就坐在厅堂中说话的老人,此时却已经不见了。他方才坐立的地方,上空飘着一股淡淡的烟气,那是老人一直在抽着的大烟杆传出来的烟气。
“真是怪人!……”掌柜无奈笑笑,随即唤了店伙计过来,没人要的大熊,他自然要抬进厨房。
第一零六章-【笑三笑】
第一零六章-【笑三笑】
一条小巷,不时有孩子们跑来跑去的玩耍着。
一侧的屋舍都有些简陋,大部分是茅草盖顶。母鸡咕咕叫着,带着一群小鸡在路边啄食,公鸡扑哧着翅膀,飞上墙头,引颈打鸣,到晌午了。
金鸡嘀晌午,是用午膳的时候。
聂风自己做饭,只有两三样小菜摆上桌子,他却吃得很香。
方才隆亲王来过,欲要请他出山,欲要请他上酒楼用膳。
他全都拒绝了,聂风喜欢平淡的生活。
他一直就这样平淡的生活着,但是他的武功并没有荒废,内功更见精深,已达先天第二境。家传的“傲寒六诀”,他也练得更加纯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聂风吃完一碗米饭,又盛满一碗。可这时,盛满米饭的碗放在了桌上,他的筷子也放下了。因为他感觉到了有人靠近,聂风看着墙上的刀,雪饮寒气荧荧,似乎永远也无法埋藏他的锋芒。
“什么人?不用鬼鬼祟祟的……进来吧!”
聂风轻声说着,声音自然带上内力。若是一般角色,必会被震得筋脉颤动,喷血摔倒。但来人丝毫无碍,畅笑了一声,缓缓进了屋子。
一个老人,嘴上叼着大烟杆,不时的吐出烟气。
他的须发花白,却隐藏不住眼中的精溢之气,他的武功深不可测,就连聂风也无法揣测出他的实力。
来人也不客气,进来就往桌前坐下,轻轻笑着说道:“菜肴清淡,但已能温饱,聂公子吃饱了自己的肚子,可曾想过,天下还有多少人不能温饱?”
看着对方没有恶意,聂风目露悲怜之色,默默给他盛了一碗米饭,“前辈是什么人?为何对我说起这些?你我素不相识!”
老人瞧着聂风平静的坐下,继续吃饭,淡淡笑道:“世人只怕已不记得我的名字!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世人,你既然问了,便叫我笑三笑吧!”
笑三笑,这名字有些古怪,百家姓中并没有笑这一姓,多半是假名吧!聂风思索着,筷子微微停了停。
笑三笑继续道:“如今皇族倾灭,天下无主,群雄纷起,天下必乱,百姓疾苦只在片刻之间,聂公子向有善名,又具龙虎之姿。何不崛起天下,带领万民走出这水深火热之局?”
聂风也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天下将乱,百姓疾苦那是必会发生的事实。
“前辈武功高绝,既有悲怜世人之心,何不救之?”
笑三笑重重吞了一口烟,沉了一会,才缓缓吐出,一时屋内烟雾弥漫,连带着他的身影也梦幻起来。“老夫乃局外人,自有使命之事,聂公子是命局中人,一切皆待你去施为,还请三思?”
聂风不言,越来越觉得这老人高深莫测,似乎比昔年的泥菩萨有过之无不及。
“如果聂公子想通了,请往两广之地举旗,建神风盟,招揽义士,统御南武林,为动荡的神州博一条出路,老夫必暗中相助……”
笑三笑说完,再也不愿停留,吐出了一口烟雾,身影瞬息消失不见。他有秘法致宝,可窥人心思,他知道聂风一定会被他的言语说动。
离开屋舍,笑三笑身影飘忽,心中却有一个坚定的念头。
“风、云,你们是神州的宠儿,怎可沦落于市井之间?怎可寄人篱下,千秋大劫,尚还需你等应劫而起……”
隆亲王返回府衙,面色不悦,周言上来问着:“王爷,为何如此不悦,莫非聂风不愿出仕?”
隆亲王暗暗点头,冷冷道:“这些江湖武人,果然个个羁傲不逊,本王以厚礼待之,又以高官候之,聂风居然拒绝,当真是狂妄之极。”
周言轻轻笑着:“王爷不必忧心,不过是区区聂风而已,如今我举荐一人,王爷可去请来,其人武功才能通天纬地,才当得大才之名,得之,可得天下!”
隆亲王大喜,“是谁?竟然比聂风还厉害?”
“昔年山海关守将,现今石家堡堡主石顶天!”
石顶天名传江湖时,隆亲王尚还年幼,他不清楚其人来历,赶紧仔细询问,周言仔细诉说。
原来石家堡在江湖中名不见经卷,但是说起老堡主石顶天,那是人人听而色变。二十年前,那时雄霸还未创办天下会,不过宵小之辈。
但是那时的石顶天,就已经是江湖中声震南北的人物。
石顶天,此人人如其名,身硬如石,心可顶天立地!并且身负一套祖传的外家硬功“顶天神甲”,武功独当一面,天甲拳、天甲刀诀独步天下。
石家将向来对朝廷精忠不二,是历代皇帝非常重用的一支强大兵马!当年石顶天更被委以重任,镇守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一日,无神绝宫绝无神亲自率领五千精英,意图进攻山海关,秘密潜入中土作乱。岂料时临城下,镇关主将石顶天却不知何故踪影雷然!
正在群雄无首,情势危急之际,幸而无名及时赶到,以他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驱逐外侮,力挽狂澜。
而石顶天对这次擅离职守一直没有圆满解释,还幸好皇上姑念石家所建的丰功伟绩,兼在爱材之下,只对他小惩大诫。
但这次失职险令中土蒙祸,石顶天有感自己纵立千功,也难抵一过,最后终于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石家堡就是在那时候建立起来的,石顶天生有七子,以大儿子石勇与二儿子石志资质最高,未过三十,几乎也尽得他的真传,两兄弟内功精深,亦已达到先天之境。
听着周言说完,隆亲王大喜,“原来是父皇遗将,周先生,你我同去,务必要请他出山,担大将之职。”
天下无主,正是英雄用武之时,除浙江有隆亲王图谋外,各地也有多方诸侯并起。云贵、川蜀、福建、共有三支大军崛起,乃是旧朝官将起事,势力算是比较大的。
另外,许多地方也有小股势力起事,或占郡占县,大小不等。
而直到现在,天荫城内的云乘风都还没有动。
不是他不急,而是他认为还没有掌控、调配好军政大要。
云乘风以为,不动则已,动则必须有迅雷之势。
那时横扫天下,所向披靡,方是争霸天下之机。
归来天荫城月余,云乘风即刻命徐元朗配合秦霜治政,并提拔他为司吏旗旗主,大量筛选组建文治班子。
又提郎云为将兵旗副旗主,配合铁武训练帮众。
从京师返回时,有一万多人投靠跟随。其中旧朝禁军、臣士、百姓都有。云乘风亲自挑选,抽出可用之才提拔,各充入军政备用。
之后归拢军兵和帮众,有二万之队。
一旦组兵,乃是云乘风第一只军队,他丝毫不敢大意,亲自训练之。每日早起晚息,与兵将同吃同住。
又过月余,众兵容渐整,虽然还未曾完全脱去江湖习气与旧军怠容,但令出则动,已堪堪到了可用之时。而更重要的是,军权尽在云乘风掌握之中,没有他的指令,无人能调动二万大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一零七章-【练兵伐城】
第一零七章-【练兵伐城】
(感谢“微笑的鬼皇”一如继往的打赏,感谢“时光飞狐”打赏,感谢“钟有悔、冷浸一天星、2012终结者、诗菲圣幂嫣轩畅甜心冰乔玲、拜个哥哥、書獃仔”等各位大大的投票点击支持,你的轻轻一点,就是我动力的源泉。)
天荫城外,有一片开阔之地,正是云乘风练兵之所。
日头高照,骄阳火辣,这在冬月,乃是极少见的天气。
前些日子都是寒风冷冷,今日总算有了点太阳。
两万大军云集于此,却丝毫不见混乱。
云乘风昂立在高台之上,穿黑亮甲胄,雷劫挎在背后,威风凛凛。
但细一看,发现两个月的练兵,竟让得他的皮肤也变化了许多,娇嫩之气尽去,更显老辣。
今日聚师于此,乃是誓师出征,隐忍了这么久,光是练兵就消耗了众多粮草,再不出军攻伐城池,只怕天荫城内的粮草都要耗尽。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报数……”
云乘风朗声一呼,众兵随即依令而动,顷刻偏头,报了数立马转回。只闻得场上朗朗的报数声传来:“1、2、3……”
云乘风亲自练兵,采用前世的军队操练之法。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冲阵、刺杀、刀法、枪术、弓箭、盾击,击鼓传号等等,另外又加上俯卧撑、蛙跳、蹲举、跃障。
两个月下来,虽然有几十人力竭不支倒毙,又有百十人违令被斩,总算练出了一支可用的军兵。
这些新式的操练之法,开始众兵难以接受,但时间一长,兵士也习惯了,都能听令而动,快如迅雷。
云乘风俯眼看去,两万兵士共分为五队,骑兵三卫共三千人,霍继潜、李良、丁庆(投奔来的原禁军千户长)各领一卫,总归步惊云统率。
此也是天荫城马匹有限,只能暂时定员三千,以后再增加编制。
骑兵穿甲胄,持长枪,为冲锋陷阵之用。
刀盾兵三卫共三千人,由龙袖统率,此时人手不足,只能暂遣龙袖出征,这也是因为盾牌数量有限,只能建起这五千刀盾兵。
弓箭兵三卫共三千人,由凤舞统率,此时人手不足,只能暂遣凤舞出征,这也是因为弓箭数量有限,只能建起这三千弓箭兵。
步兵八卫共八千人,投奔而来的原禁军将领,大部分安在步兵中为十人队正、百人营正等,而千人卫使,全由原天下会的头目充当。步兵乃是攻打城池主力,全配钢刀,由云乘风亲自统率,并设一副职,由郎云居之。
另又有后勤兵三卫共三千,负责运送粮草,打理战后事宜,统计军功等,交由乾震统领。
秦霜不遣其出战,只留守天荫城,后又令徐元朗带领数十文士随军为谋士,数十营正为后备,亦等着攻下城池时分派各城,火速控制领地。
云乘风起兵,打的是领土战,而不是掠夺战,所以每下一城,必要遣人控制。假如是掠夺战的话,那就简单多了,攻一城抢一城,抢完就走,但是云乘风要争的是帝业,才不会去做这等损失声名的事。
足足一上午,分派各种杂事,阅兵完毕,云乘风大吼一声,这才领兵出征。
随着他的呼声,只闻众兵口中人人举刀向天,山呼:“万胜,万胜,万万胜……”一股恢弘的气势油然而生。
距离天荫城最近的,乃是陕西省,下有五府,由北而南分别为延安府、庆阳府、凤翔府、西安府与汉中府。府下又有郡和县,云乘风此次出征,意在西安与汉中。
西安古称长安或兆京,历史上有周、秦、汉等在内的多个朝代在此建都,云乘风欲夺西安,乃为了作起事之首府。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此也是云乘风必取之。
只有拿下陕西全境,方才有争夺天下之资。
大军所向,不日就已穿过长城,抵军延安府,索性延安、庆阳、二府之地本还未举旗而起,云乘风凭着自己在京师博下的威名声望,又有大军压境,再加上天下会凶名在外。
另有十七司在城内的探子怂恿,二府兵不血刃,竟都归降。
于是扎军庆阳,修整三日,令徐元朗分派文士掌大权,再把前朝的府中驻军收编,又得军四千,之后撵道南下,直逼凤翔府。
而大军所过,军纪严明,不犯百姓秋毫。
待得逼近凤翔府,扎军城外,却一早军情传出,凤翔府太守陈启慌得在府衙坐立不安。云乘风扎军城外,即刻令信使劝降,此时凤翔府城门紧闭,信使射出劝降书信。
城头守兵有人接了,赶紧奔去报给太守。
陈启展看劝降信,只见其上写道:“吾主云乘风,为天下会帮主,掌传国玉玺,日前前朝覆灭,我主大义破倭人,京师上下人人敬仰,贤名广传。今天下无主,吾主挥军而来,行大义之师,只为民计,延安、庆阳二府已降,尔等若降,可免身死。否则,大军压来,片刻踏平此城。”
陈启看罢,吓得抖手抖脚,摔坐在椅上。本来只听天下会之名,他就有归降之心,奈何一个月前,先举旗而起的西安太守吴广德已领军来犯,他先就降过一次。
这时府中有吴广德亲军,他就算有降心,亦无降路。
正惊恐迷惑间,突然殿外脚步声响,一彪形大汉怒冲冲奔了进来。其人胡须满面,手按宽刃黑刀,眼神锋锐,正是吴广德亲军卫使邓冲。
邓冲进殿,双眼窥伺着陈启手中信件,声音冰冷,上前几步,顿把劝降信夺在手中。看也不看,手指一搓,登时化为粉芥。
“陈启,你好大的胆,竟然私接逆贼书信,怎么,你已经降了我家主公,还想通敌献城?”邓冲说话间,黑刀赫然抽出,甩手处,殿上一把木椅碎为屑片。
陈启正色起身,赶紧答道:“陈卫使说哪里话?我心向吴公,怎可投降,你来的正好,我们速思对敌之计。”
邓冲转身,一屁股做在椅上,木椅吱吱而响。
他也收了怒容,朗朗道:“区区天下会,不过草莽野人,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我有兵三千,再加你城中两千守兵,何惧于他。我早传了信报给主公,只要能守住几日,那时主公带三万大军前来,通通把他们碾成碎末。”
邓冲狂妄之及,也怪他常在军中,自以为江湖莽汉不通兵术,空有武功又有何惧。但他也不敢小视,骂完了人,赶紧转去城头,观看敌方军营。
登上城楼,端眼瞧去,但见前方密密麻麻的营帐白亮生光,细细一估,足有两万余人。
两万对五千,虽有坚固的城墙作为凭仗,他还是多少起了些怯心。赶紧微微紧了紧拳头,控制住自己的惧意,冲亲兵叫道:“传我令去,拆毁城墙近处的楼房,再多准备滚木。”
攻城掠地,大多以木梯为凭,率兵登城墙,或是以巨木撞击城门。城门他已经布了重防,现在就怕敌军兵多,密密麻麻登城不好应付,所以要更多的准备守城滚木。
第一零八章-【两个时辰破凤翔】
第一零八章-【两个时辰破凤翔】
大帅营帐内,云乘风正与众将喝茶笑谈。
突一亲卫上前报道:“启禀帮主,十七司探子回报,守城卫使邓冲令兵士拆毁楼房,正在准备滚木。”
云乘风默默点头,“看来这凤翔府,是要抵抗啊!那好,本帮主出征月余,还未曾战过,今日就大破凤翔,以震我军威名。”
才说罢,步惊云踱步出列,“大师兄,区区小城,你但坐喝茶,我自带骑兵破城。”
“大善……”云乘风起身,发了兵符,又道:“取酒来,为云堂主壮行。”步惊云喝了酒,摔碗于地,一股豪气腾起,这才转身出帐,领了骑兵而去。
云乘风、郎云、龙袖、凤舞、徐元朗一起出帐,只见三千骑兵冲去,灰尘漫天,片刻就到了城墙外。
徐元朗看着微有担心,先时在帐中已下命令,他不好制止。这时小心凑在云乘风耳边,低声说道:“云帮主,骑兵乃为冲锋陷阵之用,攻城只怕不利,当命步兵上前才好。”
云乘风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步惊云请令,他知晓对方实力,断无反对之理。况且步惊云向有杀名,许他首战,正可传出威名,于日后攻打其他城池大利。
“徐先生所言在理,那我顷刻领步兵跟上。”他也不抹徐元朗的意思,因为这是中肯的意见,不听反而会令对方有被疏远之感。同时,就算步惊云真能破城,也需要步兵占领控制城池。
当下也不大意,点了八千步兵跟上。
步惊云领骑兵冲去,城头守兵见了,登时连连飞箭射出,步惊云微一抬手,骑兵止步,停在箭矢不及的范围之内。
这时,城头的邓冲看见了,抬手指着哈哈大笑:“大家快看看,领骑兵攻城,这些江湖莽夫,还真是不通兵术,可笑之极。”
众守兵也随他大笑,各自都如看猴戏一般,盯着下方之人。
却这时,步惊云微一转眼,令道:“霍继潜、李良、丁庆,待我破了城门,你们立即冲入,纵马砍杀。记住在街道上来回冲砍,杀他两三个回合,再奔出城来。”
三人应了,步惊云也不提马,展身一动,绝世好剑在手,奔霄而去。
“卫使大人,不好了,那个黑汉子杀过来了!”
邓冲斜手而指,怒道:“放箭……”
一时箭如飞蝗,密密盖去。
步惊云长剑圈转,登时黑色剑气如漩涡搅动。箭矢还在半空,就被搅得失了方向。猛然间,步惊云沉呼一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