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十480问答合订本-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2、为什么说每个人的世界(世间)不一样(60页)
答:我们的身口意透过贪、瞋、痴所抓取的世间就是苦海,这个苦海可以扩及到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所以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
43、怎样正确对待境与心、修行者男与女这两个问题?(63页)
答:①、不是境界系缚你,也不是天生下来你的心就是一个罪恶的心,如果客观的世界系缚你,你是带着业障身来,这样你修行没有用呀,没办法解脱啊!
②、女人业障比男人重,女人比男人少修五百世,不是这回事!只要好好闻思,女人一样可以证阿罗汉。不要轻视自己,大丈夫是没有男女相的,当身见破除掉后,女人一样是大丈夫。所以对宗教师们的原罪、业力说。要能够看破,不要被其所吓住,所障碍住。
44、世间法有绝对的是非标准吗?(66页)
答:世间法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然而我们学佛之后,要衡量怎样在善恶之间做一个平衡的考量点,怎样让弊的方面减少到最小,如果你能以慈悲心出发去进行选择的话,大致就不会错。
45、你是否也将你的小孩当作你欲求的投射呢?这是在疼爱小孩吗?(67页)
答:父母对待孩子的爱应该是很单纯的,应该无条件无所求的协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把孩子当作自己欲望的一个投射,把自己想做而没做的,想学而未能学的,强加到孩子身上去完成,去实现,孩子未必有兴趣,这样做并非是真正疼爱孩子。
46、吃素与解脱有何关系?怎样正确对待吃素与不吃素的问题?
答:吃素跟能否解脱是没有关系的,佛陀本来是没有吃素的,如果你喜欢素食你就食素,如果你不吃素也随缘,只是吃素的人,不要被戒律戒条卡住,不要执著戒禁取。吃荤的人最好选择三净肉,不要认为吃素才是修行人,没有那个必要。

第四章    惭愧心

五十八、修行没有惭愧心是什么结果?
答:1。继续抓名、抓利;
2。在世间法、在有为法里绕圈子。
五十九、修行有惭愧心是什么结果?
答:有了惭愧心就等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丑陋,于是才能反省、内观,力争改变、净化自己。
六十、惭愧二字增长什么?
答:增长清净道,永闭生死门。 一个修行者有惭、有愧,他的心才会柔软下来,慢慢地建立正知正见,信心会渐渐产生。当有了信心,深入探讨三法印、四圣谛,才能进一步去求证。
六十一、怎样才能跳出自己狭小的框框?
答:一个人的视野、心胸没有打开,就会有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这样,就没法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佛呢?就是要把我们的视野、胸襟打开。如果能照见自己是井底的青蛙,才会愿意跳出狭小的框框。当自我大死一番之后,才能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只有“自我”消失,才能体证到“空”、体证到涅槃,溶入一体的世界。
六十二、什么是我慢?怎样产生的?
答:我是什么……。,我能怎样、怎样……。,我比别人强等的展现,就是我慢。我慢的产生是因为不了解缘起法,没有看到那个“我能”的背后是众多因缘的支撑,包括“我”的存在,也是大自然地、水、火、风的支撑。
六十三、好坏、美丑、善恶是怎样产生的?
答:客观的实相世界没有这些,好坏、美丑、善恶是人类头脑中的产物,是二元对立的观念,是人类以“自我”为标准所划分出来的。
六十四、请划出图表来解析二元对立。
六十五、没有证阿罗汉果前能相信自己的意识吗?
答:不要相信自己的意识,因为每个人的框框标准不一样。透过自己的框框标准界定出来的是非、善恶,未必是真的。因为这里有我们的扭曲、污染。当有一天“自我”的框框、架构没有了,就能够见如实、知如真。
六十六、为什么界线是战争的导火线?
答:有界线就会有敌对。当界线划分出来,就会有我所要的和我所不要的,于是冲突不断。
六十七、为什么说一些修行人也在构筑梦幻世界?
答:一些修行人没有走上“出世间法”的解脱道,想越修越厉害、越修越有所得,求神通、求法力,一心想当人天大法师、当众生的偶像,求名求利,这都是在构筑梦幻世界。
六十八、智慧型的佛教特点是什么?
答:不满足信仰,有求真求证的精神。
增补:
47、惭愧心的重要性是什么?(71页)
答:惭愧心是让我们增长清净道,永闭生死门,对于我们迈向解脱道,会有正面的帮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当一个人发出惭愧心之后,会积极脱离生死轮回,会一路一直向解脱道迈进,所以惭愧心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整个修行次第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如果没有惭愧心,就不容易走上解脱道,那一种修行,往往是在有为法里面绕。
48、守护诸根应如何去落实?(72页)
答:就是要减少很多的外缘,更不必去攀缘,让身心渐渐地静下来,有时间就可以用到法义的闻思上,把修行解脱放在你的第一顺位。
49、什么是五下分结?什么是五上分结?什么是十个结?(73页)
答:五下分结: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贪欲结、瞋恚结。
五上分结:色界贪结、无色界贪结、掉举结、我慢结、无明结。
十个结:身见、戒禁取、疑结、贪欲、瞋恚、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我慢、无明。
50、是非的背后是什么?(75页)
答:我们要能够反观照见到,很多是非,善恶的背后,是我们有一个框框架构存在着,于是顺我则是,逆我则非,标准都是从自我的喜好与厌恶出发,要慢慢去看到才是修行的功夫,只有深观到这些方面,才会看到我是,我能,我慢,惭愧心才会生起。
51、佛陀为什么不让我们去盲目的迷信呢?(77页)
答:要突破迷信层次,必须客观的求真求证,唯有透过你真正的实修实证,你才可以相信。在你还没有实证以前,你都要保持客观。通过实修实证与止观双运你才能够真正产生智慧,这样你才能够协助众生出离苦海,所以佛陀绝对不会要你只是盲目迷信的。
52、为什么逻辑推理与实相不同呢?(77页)
答:因为逻辑的推理是一个公式,是死死板板的,而实相的存在是活的,是变化的,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又是千变万化刹那变异的。

第五章    亲近善知识

六十九、动物的吃和人类的吃有什么区别?
答:动物是为生存的需要而吃,而人类是为欲望而吃。
七十、怎样才能知足?
答:把欲望降到生命的基本需要上,让欲望回到单纯的能使生命存活的条件上,改变因欲望而吃为因需要而吃。
七十一、怎样跳出吃与被吃的食物链?
答:了悟生死大事,不再为吃而活着;不再为自我而活着。发挥出生命的意义,为众生为社会多做贡献。
七十二、导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最普遍的焦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意思食,即主宰欲,控制别人。
七十三、痛苦与成长是什么关系?
答:成长就是改变自己,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言行。改变自己是痛苦的,但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
七十四、对自己的修行没有信心是什么问题?
答:闻思基础不够,解脱道法宝资料下功夫反复观看、阅读、听闻,然后认真思维,弄通法义,信心自然就会产生。
七十五、逃避老、病、死的修行是什么样?
答:无法导入修行的核心;无法走上出世间的解脱道上,在方便法、世间法里绕圈子。
七十六、什么有生有死?什么没有生死?
答:身体有生死,心没有生死。
七十七、体悟“无常无我”,实质上是提升什么?
答:提升我们的智慧,就好像从麻雀的智慧提升到人的智慧,再从人的智慧提升到佛陀的智慧。
增补:
53、佛陀当年在弘法度众生上是怎么行持的?(81页)
答:①、佛陀是有所谓的皈依,但佛没有说跟我修行后,必须要改变一个人的名字,皈依是向老师表明要学习的决心,请老师协助你走向解脱。
②、佛陀本身并没有指定他的继承人,因佛陀并没有创立宗教、宗派、立山头,有心要向佛陀学习,就可以一起修行。
③、佛陀本人并没有建立道场,哪有地方就到哪里讲经说法。
④、佛陀当年没有菩萨戒,是因为后来因缘时空的转变与需要才产生的。
54、真正解脱的条件是什么?(86页)
答:真正解脱就是把十个结解开,最深层次就是我慢与无明,只要还有我慢,你的苦就不会消失,死神就会存在,唯有自我消失,与空溶为一体,苦才会消失。
55、请说说西方在哪里?(86页)
答:在整个宇宙存在的实相里,没有西方这个名词,只是人们为了方便而做出的一个定义,说有东西南北方,如果向心外去求西方,哪里有西方?因为地球每分每秒都在自转,时刻都在动变之中,整个太阳系,包括整个宇宙也都在动中,没有一个固定点。所以冷静的去看这个实相,就会知道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且整个宇宙,太阳系,地球都可以称为西方或东方,南方或北方,因为整个地球,太阳系,宇宙都一直在旋转着,因此净土的深意,就在你的心中,你心净则佛土净啊!不必向心外求一个西方净土啊!
56、哪八个字可以综述现象界的一切?(87页)
答:就是“诸行无常,生灭变异”。现象界没有一个存在的星球、银河系会恒常不变,所以现象界一切的存在,它一定是诸行无常,生灭变异的。
57、河水流入大海,怎么跟大海溶为一体?(88页)
答:河水流入大海,就像一个自我汇入大海之后,如果你的自我不死,在茫茫大海里还是很苦啊!你那个自我只是沧海一粟,一个小点而已。只要你有自我,你顶多是一个小点点啊!整个大海都是你界限外的敌人,由此你会感到很孤独,很苦闷啊!死神随时都在界限外边等着你,当你那个自我消失,做到无我时,你就跟整个大海溶为一体,你就会进入无所在,无所不在的境界。
58、如何理解“末法”?(89页)
答:从原始佛法方面来讲,是没有正法、相法与末法之分的,因为真正的法,就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法就是真理,真理是超越时空的。当法在你面前,你没有看到,有等于没有,于是就变成末法,所以真正的末法就是没有见到法。
59、什么叫四双八辈?(89页)
答:“四双”:向初果、证初果为一双;向二果、证二果为一双;向三果、证三果为一双;向四果、证四果为一双。把每一双分为二叫八辈。

第六章    乐见圣贤

七十八、修行到什么程度才是“圣者之流”?
答:证到向初果就进入“圣者之流”,也就是四双八辈。进入“圣者之流”,就属于世间的福田。因为他已经知道解脱道怎么走了。
七十九、敬奉师长有五事,请说出内容?
答:1。给侍所需;      2。礼敬供养;      3。尊敬爱戴;     
4。师有教敕,敬顺无违;     5。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八十、柔软心的重要性和展现是什么?
答:只有心柔软下来,才能够体悟到无常法印、才能见到法。心不柔软,无法体悟无常法印,修行无法走在出世间法上。有柔软心的展现是:有恭敬心、虚心、真心、诚心,有灵活性。
八十一、没有柔软心的展现是什么样?
答:心是僵硬的、死板板的,我慢十足。外在的展现是,脸色难看,不会微笑,说话生硬,自以为是,好批评、指责别人,为人处事没有灵活性,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八十二、真正的善知识是什么样?
答:协助你依法不依人;协助你独立;协助你亲自去体证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协助你去看到大自然中活生生的(佛)法;协助你回归法界,而达到解脱自在。
八十三、怎样才能解脱自在呢?
答:一定要从各种角度——五阴、六界、六入处,也就是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现象界里面,体悟到无常、无我;体悟到空,才能解脱自在。
八十四、什么是真正的礼佛?
答:真正的礼佛是体证到空、体证到涅槃、体证到无为而解脱自在。
八十五、怎样辨别修行法门的优劣?
答: 人的根性不同,法门自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参考标准。你所采用的修行方法:1。能否让你的心静下来;2。能否帮助你增加快乐,减少烦恼;3。能否帮助你见法,了悟真理实相。
增补:
60、佛陀讲的法,是属于佛教所专有的吗?(92页)
答:佛陀讲的法,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或宗派,因为这些都属于众生共同的问题,不管信奉任何一个教派,众生都是共同存在这些问题的。
61、如何理解“阴持入诸种,皆悉观无常”的意义?(94页)
答:详细解析是:阴:代表五阴或称五蕴。指色、受、想、行、识。
“持”:代表六界,地、水、火、风、加空等于识。
“入”:代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入处。
阴、界、处用“持”来代表,衬托出六界中的四界地水火风,大地所承载着所有的动植物及一切众生的生命,生命能够存在,背后都由四界支撑着。阴持入诸种,皆悉观无常,就是不管你从阴、界、处那个角度去看,都要看到无常。就是把我们身心内外,宇宙人生的实相做解析,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入手,都能够见到第一个无常法印。
62、怎样正确认识神通与特异功能?(95页)
答:神通一是不究竟,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二是神通只能是修行的副产品,拔萝卜时必然多少带出一些泥土。三是神通只能作玩意儿,不可盲目迷信,不可有好奇之心。四是佛不允许用神通度众生。就神通而论,外道也会有神通,如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但外道没有漏尽通,所以佛不允许用神通度众是有道理的。
63、定业不可转这句话对吗?(96页)
答:这个说法不对,大家不要被种种的业力说束缚住了,你认为自己命苦、业力重,那是因为你抓着过去很多的包袱不肯放,只要你能放下,随时归零,身心能柔软,你就有无限的可能。回到当下来,好好的体会法义,好好的去现见法,你今生今世就可以解脱自在。

第七章  听闻正法

八十六、向初果的条件是什么?证初果的条件是什么?
答:向初果四个条件:1。亲近善知识;2。听闻正法;3。内正思维;4。法次法问。
证初果的条件:1。闻思修具足、止观双运;2。成就四不坏净;3。见法,断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
八十七、四不坏净的内容是什么?哪一种是最重要的核心?
答:1。于佛不坏净;2。于法不坏净;3。于僧不坏净;4。圣戒成就。
四不坏净最重要的核心是对“法”的确认。所谓不坏净是信心非常坚固,不会动摇。
八十八、解脱生死轮回关键是要体证什么?
答:四圣谛。
八十九、什么是端正法?什么是正法要?
答:端正法:就是方便法,激发起修行的道心,让心渐渐柔软下来,鼓励大家不断上进,包括布施、持戒、人天善法。
正法要: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看到自己的苦、看到众生的苦,然后进一步去探讨苦的原因。灭就是苦的止息、就是涅槃寂静,也就是解脱自在。
九十、佛自己怎样解析“如来”二字?
答:如来所说如是,如是所说,故名如来。当你没有贪瞋痴,心很明、很清,是一面很客观、如实的镜子,当事情呈现到你心中,你所看出来的,如同事实的本来面目,叫做如来。
九十一、什么叫“等正觉”
答:等正觉是佛陀、如来的另一个诠释,以事实相等的角度来看待。等是平等,无上正等正觉是以一种平等、平静、客观、如实的态度来对待万事万物,故名“等正觉”。
九十二、四圣谛的灭谛是什么境界?
答:是苦的止息、是涅槃寂静,也就是解脱自在的佛的境界。
九十三、真正解脱的修行核心是什么?
答:了悟并体证“三法印、四圣谛”,扣不住这个核心,便是在方便法、世间法上浪费生命。
九十四、闻思修证的核心是什么?
答: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有出离心、有解脱的决心,听闻、体证三法印、四圣谛,这就是核心。
九十五、体会“三法印”有次第吗?
答:必须先体会“无常”,再体会“无我、缘起”,再来是体会“空”。体会不到“无常”,便体会不到“无我”,也体会不到“空”。自我不会降服、不会消失,也不会解脱。
九十六、无字天书、大地风云经指什么?
答:自然界的万事万物。
增补:
64、六波罗密与端正法是什么关系?(100页)
答:六波罗密就是端正法,端正法包括人天善法方面的内容,所以六波罗密与端正法都是培养善根、福德、因缘的,二者同等重要。但是,不要认为你讲正法要,就把端正法排斥为小乘的,不重要,不了义……。
65、什么是实相?(101页)
答:实相是透过你的心境看出来的世界,你带着什么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