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当居士?
  你们研究佛经,像佛为药王、药上菩萨说的‘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研究了没有?在座许多都是佛学研究者,但专搞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维识、般若。。。。。。我经常说真如炒菠菜(般若),菠菜炒真如,这就是佛学啦?这是真话头,你去参参看!
  烧戒疤的由来
  ‘法华经’提到‘药王菩萨本事品’,所谓‘本事’就是他本身原有的故事,怎么成道的故事。因此三藏十二部中有一部‘本事’。
  我们晓得,东方佛教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引火自焚,南北朝时极为流行,尤其乱世更是风行。越战结束前,这种引火自焚的情况就相当严重。这些情形都是根据‘药师经’和‘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而来。和尚们头顶上烧戒疤和这个也有关系。
  过去,出家人头顶上是不烧戒疤的;烧戒疤是清朝玩的玩艺儿,到现在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满清入主中国,以外族身份统治了中国,一般汉人当然不服气。清朝遂与汉人约好五个条件,即‘生投死不投’、‘俗投僧不投’、‘男投女不投’等,新娘子穿戴的凤冠霞披仍是明朝服装,显示男投女不投。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现在出家人所穿的衣服,那是明朝的款式。
  满清政府一看反抗的知识份子都跑去当和尚、道士了,怎么办呢?那时又没有身份证或护照,如果在民间造反不得了,于是提倡身布施、身供养,开始烧戒疤。烧戒疤在身体其他部位看不见,总不好意思剥开衣服检查吧!和尚光头,又不能戴帽子,烧在头顶上,一看就知是真是假,就算还俗也逃不了。烧戒疤的律俗,是在这么一个政治清净下产生,结果,我们现在还拼命的烧。当然,现在烧烧也好,不烧都分不清啦!
  过去,中国人因为受到孝经的影响,头发、胡子向来不剃的;所以,三国演义说关公三十多岁已是一脸长须。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出了家才能剃发。因此,光头就是护照、身份证;满人怕汉人造反,在头上给你加个记号,这比佛教还厉害!
  燃身供佛
  但是,这些有没有根据?有,根据‘法华经’的燃身供养。‘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说:药王菩萨的前身叫作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因为乐修苦行,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到这种三昧,生起大欢喜心,就进入三昧中,以各种妙华妙香供养佛。供养完毕,自念不如以己身供养,于是服食妙香,又把自己的身体涂上香油,燃烧身体,布施供养于佛。
  注意!话头来了,研究佛学的一天到晚喊佛法学术化,佛法如果真的学术化,以后的世界没有佛法啦!末劫真的来啦!得了现一切色身三昧,什么色身呢?
  ‘梵网经’、‘华严经’讲到,真正成佛要在色界。欲界不能成佛,无色界也不能成佛。必须要在色界才能成就报身佛。色界身就是这个肉身转了,我们现在这个肉身是在欲界里,要把他转化变成色界身,成就光明之身。注意,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燃身供佛以前,就已经得到一切色身三昧;不到此等境界,千万不要随便自焚。
  这使我们联想到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故事。我们这个肉身,骨头是父亲精虫转变,肉是母亲卵脏的变化。‘封神榜演义’说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把荷花叶剪成一个人形,吹一口气,哪吒的灵魂便进入荷花,成莲花化身。后来修成就火光之身,两脚踏在风火轮上,两手拿火焰枪。‘封神榜演义’为何说这神话?两个脚踏风火轮,脚底心乃三昧真火,手里拿的也是火,都在玩火,不过他的肉身已不是普通的肉身,这是中国化的色身三昧。所以学佛法,处处都是问题啊!
  由于‘法华经’的典故和来源,中国佛教自南北朝以来,便时有所闻燃身供佛之事。我小时候也常听祖母说,某家老太太,阿弥陀佛不得了,吃了几十年素,捡了几十年木材,临走前宣告亲戚朋友,大家为她念佛,她自己坐在加了香油的木材上,引火自焚。我小时候听到这种事吓死了,也不敢去看,听说最后烧到影子都发光了,还在念佛。这些都是受了‘法华经’燃身供佛的影响,以为如此便能成佛,而且又有经典作根据。
  现在,这个话头你们就参不出来了。佛经讲的都对,这与‘庄子’一书一样,有许多都是譬喻。中国文化有一句比喻真修行的话叫‘焚修’,修行是很痛苦的事,要在火光中锻炼,把父母所生欲界之身,整个炼化了,燃烧就是炼,也就是色身转变后才能成佛,因此‘燃身供养’有其道理存在。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后来为什么还要燃烧两个手臂供养佛?我都不要,别说是佛了!这些譬喻都是告诉你修持的道理。像你们现在打坐有点影子,就自认为不得了,有功夫了,你连三昧真火的境界都没有起来呢!
  刚才有同学发问,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第一次燃身供佛一千二百岁,为什么命终化生以后,第二次只燃臂供佛,却达七万二千岁?问得好,可惜只在身体上打注意,只在时间上比长短,而不知层层转精的道理。用句通俗的话来讲,质的提升,不能用原来的量来比大小多少。
  天下由来轻两臂
  再说,‘法华经’为什么讲药王菩萨燃烧了两臂供佛,才成就佛道?
  天下由来轻两臂    世间何苦重连城
  这是栯禅师有名的诗句,你们这一代文学修养不够,只好慢慢跟你解释啦!
  先讲后半句,‘时间何苦重连城’。连城,指蔺相如献给秦王的和氏壁,它的价值可以买下好几座城市,所以叫连城之壁。世间的功名富贵、财宝等等都是假的,人们何苦看得那么重?这叫‘世间何苦重连城。’
  ‘天下由来轻两臂’的典故,出于‘庄子’。庄子著书那个时代,佛法尚未传到中国,但道理都有相通之处。有人对楚王说,假如你的两个手臂生病,非砍掉不能活;如果不愿被砍掉,必须有个代价,那就是丢掉国家。你是要天下还是要自己的手臂?楚王回答,那个时候,当然是宁可要手臂也不要天下了。可见拿天下与手臂相比,还是自己的手臂重要。
  所以我常说,生病要开刀,不开刀就会死:但是开刀必须眼镜拿掉一只,肺割掉一边,肾脏要拿掉一个,这样还有十年可活,你干不干?当然干。多少钱?一百万。你说没钱,没钱,借啊!想尽办法你也会把钱凑足。你看!人这么爱自己的身体,当身体妨碍到生命的时候,肺也不要了,眼镜也不要了,还是命重要,对不对?然而人自己要的‘命’,究竟是什么?搞不清楚。
  换句话说,我们的肉体之外有个生命,要找到那个真生命才是道,那个便是药师佛告诉我们的药,这个药也与‘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有莫大的关联。由此可知中国文化的伟大,佛法到中国来,与中国文化结合,而且相互辉映。
  我们晓得,‘法华经’上说药王菩萨舍弃两臂,不是舍命陪君子,是舍命求佛道。问题又来了,为何只燃两臂而非两腿?因为人的臂膀最重要,两手代表是福德与智慧。成佛必须经过不知多少年,多少亿年修福德、修智慧。没有福,没有智慧,能够成佛?这里求功夫,那里学打坐,你就能够成佛?就能得道?你去求吧!慢慢求吧!你自己不想想你的福德福报如何?你的智慧又如何?没有累积福德的资粮,没有足够的智慧,想一下子就能成佛,天底下那有那么便宜的事?
  所以,这两臂代表福德、智慧,成就了以后,还要舍掉来供养佛,才能成就佛道。一般人自私自利,一切为自己,贡高我慢,以自我为中心,智慧也不够,福德也不够,如何能够成道?
  ‘法华经’、‘药师经’那么简单啊?处处都是话头,处处都是问题。我希望你们了解这些道理,确实研究‘法华经’这四品的内容和真义,尤其是被人称为法师的出家同学,以及年轻学佛,未来的大居士们,要好好研究其中的道理,不要当作普通的经典看。
  现代化的讲经方式
  现在,翻开‘药师经’本文,这次研究性的讲经,告诉你们‘现代化’的讲经方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是我闻,大家都晓得,不必我再解释。薄伽梵是佛的十个名号之一,这是
  唐代梵文翻译;西藏、南印度译成婆噶瓦、巴噶瓦。现在讲研究梵文,我的天!怎么研究?古代梵文经典没有,只靠十七世纪以后外国搜罗的巴利文,和印度收录宋朝以后梵文的尾巴,认为这样便能研究佛学?这是外国人自欺,我们不要跟着人欺人。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任何一部佛经,都已不是原来梵文经典,这是个大问题。现在一般研究佛学的,如果以普通学术思想来研究还可以。真要谈佛法,自己本身就是狮子身上虫,破坏佛教,这是讲到薄伽梵的译文,而引申出来的题外话。
  薄伽梵就是佛,代表那一位佛?虽没有说明,我们当然可以看出是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中所讲的大护法--药叉神将,这里也译成夜叉。你们都听过,骂凶悍的女人,又凶又坏,又难看,叫母夜叉。夜叉是个大秘密,是空中飞的鬼王,也是神王,管一切罗刹鬼。罗刹属于鬼神道众生,其实,女罗刹是世界上最美的;男罗刹属于则既丑陋、又凶恶、又讨人厌,不论男女罗刹,都归夜叉管。天龙八部第三部就是夜叉,他是一切佛的大护法,你说他是佛也可以,菩萨也可以,鬼王也可以,这就是一个秘密。 
  佛说药师经的地方与听众
  释迦牟尼佛当年周游列国,到处在教化。这次到了那里?到达了广严城。广严城的梵语叫毗耶离,在中印度,是最富庶、最安乐的地方,维摩诘居士就住在这个城市。佛说法的地方往往不一样,物件也有所不同,例如说楞伽经在锡兰岛楞伽山顶,是为大菩萨所说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听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福德,没有足够的智慧。
  佛说‘药师经’的时候是坐在乐音树下,而不是菩提树下,这就妙不可言了。这种树不晓得是那一种树?能自然发出清净音乐的声音,使人听了就得清凉。
  我们念‘药师经’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这里所说的乐音树下,与观世音菩萨的观音法门,有没有关联?(有人答有)。我不提的话,有没有去想过?(众默然)。
  佛在乐音树下开讲,与大众比丘八千人俱,这八千人不是常随众。金刚经上所提到的千二百五十人是常随从,佛去到那里,永远跟到那里,如禅宗祖师说的‘蚂蟥叮上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蚂蟥是稻田里一种吸血的蛭虫,叮在脚上就不容易下来。药师经这里是八千人,大概徒弟又收了徒弟,很多啦!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这些数位都要注意唷!不是随便说的,不说三万五千,也不说三万七千,而说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人是看得见的,非人,不是人,你看不见的,都在旁边听法。
  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这一段我不讲了,我们只作个研究。但是,你们作法师的,将来出去讲经,可要详细的讲,千万不能说,当时老师没有讲,所以我也省略,那就不对了。
  文殊菩萨请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
  曼殊室利是文殊菩萨的梵音,音译。文殊是义译,文学、文化,智慧的境界特别高叫文殊。文殊菩萨实际上是七佛之师,我们这个劫数里的过去现在七个佛都是他的学生,包括释迦牟尼佛。他在他方国土早已经成佛,因为释迦牟尼佛在这里当教主,老师特地来捧场,变成研究生站在旁边,帮忙教化。文殊菩萨在菩萨里智慧第一,所以称为佛法的法王子。
  我们研究佛经,要注意每一本佛经都有一位出来请法的主角。‘药师经’里出来请法的是代表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注意,别的经典都是偏袒右肩,对不对?这一本经的翻译有所不同,‘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曲躬就是身体弯下来鞠躬,合掌就是问讯。
  曲躬这两个字,文学意境翻译得特别高。佛经上说北俱卢洲有曲躬之树。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属于南赡部洲。北俱卢洲的人,比我们舒服,寿命也长,但是,那边没有佛法。因为太舒服了,也不生病,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吃什么,一想就有了,不用在大热天还要加火炒菜。想屙大便时,往地上一蹲,地就裂开了,然后,你怕不好看吧!蹲在曲躬树下,树枝马上弯起来把你盖住。等你屙完了,心里想屙完了,地上就冒出水来,把你的屁股洗干净,地又自动合拢来,大便看不见,比我们现代化的生活还舒服,没有苦难,但是,就是没有佛法。佛自己发愿希望不要生在三灾八难的地方,八难中有一难就是这种地方,一辈子又不穷又不苦,又不生病,这是灾难唷!太享受太舒服是灾难,因为不会想求道,不会想要出离。
  讲到‘曲躬之树’,中国文字用得真是美,把上厕所叫‘出躬(恭)’。北俱卢洲的树怎么那么乖?为上厕所的人自动开合,叫‘曲躬之树’,真是妙!
  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文殊师利提出要求,但他并没有要求佛讲‘药师经’。注意!不要嗑!嗑!嗑嗑嗑。。。。。。轻易念过去就算了。文殊菩萨提出来‘如是相类’,翻成白话就是:这个样子的形状;那个样子他没有讲。诸佛名号,一切佛的佛号,为什么叫阿弥陀佛?为什么叫药师佛。。。。。。。
  讲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有一次,有位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佬,解释‘阿弥陀佛’和‘大乘妙法莲花经’的意思给我听。他说,‘阿弥’是哥哥,‘陀’是背,‘佛’是弟弟,哥哥背着弟弟过河,所以叫‘阿弥陀佛’。‘大乘’是老板,‘妙法’和‘莲花’都是佣人。大乘这个老板把房子卖给妙法,妙法看房子老旧不堪,就请莲花来打扫打扫。莲花在屋子里发现一堆黄金,要还给妙法,妙法说房子原是大乘的,黄金也应该是大乘的,大乘则表示谁发现就该属谁的。结果三个人推来推去,都不要黄金,最后三个人都成佛了,所以叫‘大乘妙法莲花经’。听完了,我说阿弥陀佛!你这个经讲的真好,我总算听懂了!
  我现在讲这个笑话,你看文殊菩萨也在出题目,这个题目真难办,他请佛讲每一位佛的名号,以及何以能成就其国土世界的故事。他并没有指名要讲那一位佛,而是请佛讲‘如是相类’的佛的名号。
  每一位佛之所以能成佛得道,都有他的大愿、本愿,才能成功。注意!这就是话头,我们学佛只想‘我好’,我好不是大愿,那是私心。因为每一位佛都发了他本身特殊的大愿,所以成就了他特殊的功德。好比世间做生意的人,有的人喜欢开百货店,有的人喜欢开米店。。。。。。等等,不一而足,能就自己内行之事,不断努力发展而有成就。世间法如此,出世求佛道更要如此,先要有他的本愿。
  我们大家想学佛成佛,想想看,我们的本愿是什么?想利那一样?利他吗?哼!个个都想利我,对我不利就一肚子烦恼,药师经给你们药吃都治不好!
  因此文殊菩萨提出,请佛说出‘令诸闻者,消除业障’的方法,希望透过这个方法,使一般真正听到佛法的人,都能因修持其愿力而成就。什么法呢?譬如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希望佛把每一位佛发愿的故事或原因说给大家听,使一般听到佛法的人,业障消除而能成佛。业障就是业力,它是成道的障碍。业力包括善业和恶业,善业也是障碍,福报太好了,不能成道。恶业太重了,当然更是成道的障碍。把善业恶业都消除掉了,才可以成佛。
  ‘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利是利益,乐是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什么是像法时期呢?佛的肉身还住世时,那是正法时期;佛离开人世,只有经典、佛像留在世间则是像法时期,像我们现在就是像法时期。到了末法时期,大藏经和佛像都没有了,只剩下‘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佛号,以及不相干的密宗存在。所以,密宗愈兴旺,末法愈来临得早。这里说‘药师经’的大秘密也是大密宗,不过,不是普通的密宗的密。
  为什么文殊菩萨在此请法?是为了利乐像法诸有情,说诸佛名号,使众生得法乐。
  诸有情就是众生,众生就是有情,凡是有灵性、有感情的生物都叫有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