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握手,也不作揖,西北人民见面的第一礼貌是吐一下舌头,鼻子还要倒吸一下,我们都学不来。因此到底谁善谁恶,很难说。
  共产党头子朱德,当北洋军阀时期,在云南任公安局长很失意。他去找虚云老和尚,有出家意图。老和尚认为朱德不适合出家,送他几十块银洋,请他自便。后来朱德去了德国,参加共产党,结果造成这么大的业。大陆变色初期,虚云老和尚遭土共毒打死去活来,被打瞎了一只眼。后来由陈铭枢等皈依弟子去找朱德,共同周旋,才由专车接到北京。你看天下的事情,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真的很难说。
  因此,做好事需要智慧判断,否则,看起来是做好事,其实是坏事,往往造很大的业。又譬如父母打孩子,打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父母打孩子大多是关爱的,因为他的动机是希望孩子好。所以,打孩子、打学生、教育学生等等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坏的,实际上没有真智慧,无法辨别真善恶。
  而世间法的善恶,是非则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绝对的’在本体上,超过世间,到了道体以上,无善亦无恶,无是亦无非,那是形而上的真理。一落到形而下,必有善恶,等于物理世界必有阴阳,都是相对的。在阴阳相对之间,那一样恰当,在那个时间、那个地区对人有利,那是善的;过了那个时间、地区,对人不利,则变成恶的。又如盐少放一点,味道鲜美好吃,放多了就感觉太碱,糖、香水……使用的道理都与盐相同,要用得恰如其量。
  什么是布施
  所以学佛要以智慧认识真善恶,然而众生除了不识善恶以外,又‘惟怀贪吝’一切众生的心理在基本上是贪的,贪得无厌,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贪是追求外面的事物,你的就是我的,这是贪;吝是我的别人碰都不能碰。学佛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是否有一点贪吝的心态?例如天气很热,别人需要我们帮忙,你想贪图一下凉快而心生厌恶,不愿意去帮忙,如此则犯了贪吝之心,贪求自己的舒服,吝啬不肯帮助别人。
  ‘不知布施及施果报’,这个世界众生不晓得什么是真正的布施,也不晓得布施的果报是什么,以为出了钱就有功德,以为帮助了人就应得回报,说什么有舍才有得,这种心态不是布施,这是作生意嘛!
  在号称佛国的西藏,我看到两个奇怪的现象,一个是拉萨社会的婚姻制度,有多妻制,有多夫制,也有一夫一妻制。另一个普遍的怪现象是:工作七、八天,赚了一点钱就不做了,譬如赚一千元,八百元供养庙子的和尚,剩下二百元,一家人带个帐蓬上山郊游去了,唱歌、跳舞,尽情欢乐。玩了一个多礼拜,二百元花完,一家人再回来做工,赚了钱又去供养庙子。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回答说:‘这跟你们把钱存在银行的道理是一样的。’我问:‘把钱放在庙子,和尚会给你利息吗?’他们说:‘供养庙子,下辈子就可以大富大贵,不需要做工啦!’这是投资嘛!这不是布施。
  你说佛国西藏有没有土匪?照有不误,土匪抢完了,跑到庙子洗洗手,跪到观世音菩萨前面,‘唵嘛呢叭咪吽’拚命的念,菩萨啊!我忏悔,我是迫不得已的啊!下回不抢了。等钱用完了又去抢了,抢完了又回来磕头忏悔,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佛经说,一切众生不知布施,亦不知施的果报。
  我们晓得,布施不一定是金钱。我昨天还在讲笑话骂人,一个当公务员的,多花一秒钟,多说两句话,将来子孙公侯万代,蛮好嘛!人家来办件公事,你多花点时间告诉他要带身份证、带图章、带什么……免得人家三番两次跑,要不然就是承办人今天请假,明天不上班,害人家徒劳往返,那不是造业吗?什么是布施?处处给人家方便,嘴巴上、手边上顺便帮人家一点忙,就是布施,也是供养啊!连举手之劳、开口之劳都不愿干,然后看到别人困难的时候,还用异样的眼光看人家,这个世界的众生之可恶,真是无法形容。我看十八层地狱还不够,如果我当阎王,一定修它五十多层地狱。唉!那真是没有智慧啊!正是经典上讲的愚痴无智,没有真智慧。
  缺信根多聚财
  ‘阙于信根’,没有正信就是迷信;没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一切的真理不透,佛的理不透,愚痴的相信,统统是迷信。例如你们打坐,一点念头没有,都在那里昏沉,这种愚智的果报,他生来世堕入畜牲道。愚痴的行善,他生来世的果报是阿修罗。所以学佛是‘大智度’,一切要靠般若,没有智慧的学佛,迷信的果报非常可怕。
  这个世界众生愚智无智,没有正信,信根不够。你们念佛,天地良心,自己真信吗?一边念一边在心中打问号,不晓得这样念对不对?真的有阿弥陀佛吗?真的能往生吗?搞了半天都白搞,对不对?六道轮回,三世因果,那个真信?贪嗔痴慢疑,这个疑是与生俱来的何以会怀疑?这根不坚固,‘阙于信根’。你们研究心理学的,我告诉你们,这些都是众生心理状态的毛病。
  ‘多聚财宝,勤加守护’,拼命赚钱,把钱看得紧紧的,变成一个守财奴。告诉你们一个现在的故事:侨泰兴公司的老板是一位泰国来的广东华侨,有好几个太太,财产一大堆,台北市立体育场也是他兴建的。有一天,以前宪兵司令李将军碰到这位大老板回答说:‘嘿!你不知道,就是因为年纪大快要死了,才要趁这个时候赶快赚钱啊!要不然来不及啦!’李将军一听傻了!这是什么哲学?你说天下的是非有一定的道理吗?抱持这种思想观念的人很多。过去有个守财奴,临死时看到灯草多烧一根都心疼,断不了气。这个世界的众生大多如此。
  ‘见乞者来,其心不喜’,乞者不一定是讨饭的,任何人来请他帮忙,心理就不高兴。诸位反省反省,别人来找我们帮忙,你心里有几次是高兴的?嗯?学佛的人要反省哦!表面上说好好好,我给你想办法,心里想:讨厌死了,还不快走。见人来要求,其心不喜。
  钝刀割肉的布施
  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
  这是佛经的形容,假使不得已而行布施,如化缘、募捐,和尚托钵,给一点钱,好像身上的肉被刀割一样,痛得不得了,可惜得不得了。佛经上讲这四句话形容得太文学化,我觉得四川人有句话形容得最贴切,四川人说:‘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快刀割肉,一下子不感觉痛,等血流出来以后才觉得痛;钝刀慢慢割,唉呦!当场喊叫,痛得不得了。所以,千万别劝人家布施,钱是拿出来了。他心里痛啊!如钝刀割肉,很痛苦。
  我也曾跟法师们讲了一个故事,世界上有一次出了一个大魔王,来扰乱世界。玉皇大帝派了许多人来收妖都没有效,后来报告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叫孙悟空来,因为世界上的妖怪,孙悟空每个都认识。孙悟空一看,报告观世音:‘对不起!别的妖怪我都知道,这个魔王的来源我摸不清楚,对他没办法。’最后实在没办法,到西方找如来佛,佛一听世界上出了这么一号妖怪,笑一笑说:‘不要紧,我叫一个徒弟去就好了。’结果如来佛就给小和尚一个法宝,一个包袱,叫他下灵山到世上把妖怪收了。小和尚背个黄色的包袱,带着师父的法宝下山,来到魔王面前一站:魔王一看,释迦牟尼佛怎么派个小和尚来,我连玉皇大帝、阎罗王都没看在眼里,小和尚算什么?小和尚说:‘阿弥陀佛,你别凶,我师父派我来,我也没有对不起你,师父叫我跟你讲一句话,看一样东西。’小和尚把包袱打开,拿出法宝--化缘薄,在妖怪面前一摆,‘师父说,请你拿一点钱。’妖怪一看,算了!和尚你滚吧!我也不在这里闹了!魔王就跑了。
  你看,连魔王都怕化缘薄,法师们千万不要去化缘啊!
  我们继续佛说布施的道理,不论大小乘的修持,均以布施为先。布施在中国固有文化中是‘仁’的发挥,人字旁加个二,就是人和人之间,只有爱人,慈悲他人才称得上仁。大学上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自己的亲人朋友开始,然后发展到社会大众乃至全人类。仁民是慈悲众生,由慈悲众生而扩及其他的生命,人只爱人类仍是自私的,最后还要爱物,爱一切生命。所以,仁是佛家慈悲布施的基本,仁慈行为的第一步就是布施。佛介绍药师佛十二大愿后,第一步就说明布施的重要,然而一切众生是不肯布施的。
  前面谈到一切众生看到别人痛苦,当别人来请求帮助时,起初心里不高兴施舍,即使后来不得已而行布施,心里愈想愈痛,如钝刀割肉。佛为什么要说这些道理?‘药师经’所提的布施与药师佛的修法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了,我们先看原文再来研究原因。
  悭贪不止累积病情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
  佛说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无量众生,喜欢聚积财宝、物品,他自己本身都舍不得用,更何况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奴婢以及来乞讨的人。
  悭吝是舍不得施舍,吝比悭好一点,吝是比较上舍不得,即使拿出来给人家也不过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悭是内心坚固的舍不得,一毛不拔。悭吝就是对他人不肯慷慨,不肯帮助人,不愿付出仁慈。不过,节省不是悭吝,如果对自己要求淡泊,严格地管制自己的欲望,却对别人慷慨则是节省。中国文化儒家的教育是‘躬自厚,薄责于人’,躬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严格培养自己的厚道,对自己的要求很厚很严格,别人则宽容体谅,不要严厉责备别人。这类行为就属于布施。
  然而,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人家,要求人家都严格得很,道德标准都是拿来要求别人,不是要求自己,这就是凡夫众生。菩萨道的道德标准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悭吝。凡是悭吝的人一定贪,贪的人必定凶狠,这种心念是连带的、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贪欲得不到满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凶狠。一个宽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世界上一切众生几乎全体都在悭吝中,悭吝是不能舍;贪欲是侵占别人,在别人那里沾到一点利益就高兴,乃至在言语上占了便宜都高兴。总之,想尽办法以损害他人为满足。
  所以,悭贪是一切众生基本的心理,这是心病,这种心病只有心药才能医,心药就是自己了解道理后懂得布施。悭吝的心念久而久之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我常对中、西医的朋友说笑话,但也是真话;我说不管今天的医学如何高明,如何发达,中国人有两句老话:‘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一切医药再高明只能医假病,不管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真正医不好的是死病,人要死的时候,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都医不好,如果能把人医到无病,人就不会死了。所以尽管医学那么发达,人还是照死不误。
  佛法标榜‘了生脱死’,医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实上,佛法在世间,一般信佛、学佛的人照样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终没有医好自己的心病。有悭吝心理的人,立即被一个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仅是人,一切众生乃至动物如有悭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心理会转变生理,心有悭吝的结,他的表情、神气、生命的四大就呈现出来,一望而知。所以无量众生悭吝不止,就已经在累积病情。
  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个朋友打电话来,这个朋友一家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挤在一个小房间。我们这里的同学到香港,他都尽量不让同学花钱住旅店,招待到他家住,连我的儿子从美国回来经过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后来我的孩子写信告诉我,很感激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病了一个月。夏天香港很热,那位朋友又舍不得装冷气,有一点钱宁可做好事,一家人挤在一起,把房间让给客人住,结果我的孩子说他痛苦极了,热出病来了。昨天夜里,那位朋友打电话来说:‘老师!挨了您的骂,我下狠心啦!买了一台冷气。’我说:‘好啊!你装冷气可别当土包子啊!把冷气开的非穿棉袄才过瘾,你那个小房间我虽然没看到,但是同学回来都跟我提过,只要开到凉快就好啦!’他说:‘我知道,我知道,我还舍不得电呢!’
  他这种舍不得是节省,不是悭吝。为什么告诉你们这件事?很多人有电风扇,夜里贪凉吹一整夜,告诉他不要这样,会受寒啊!结果不听,天天到这里来拿药吃,再不然头也痛,身上刮痧刮得红一块、紫一块的,你告诉他这样会生病,他还是要贪凉。什么叫贪心?你不要认为我不贪钱、也不贪名、不贪利就是不贪,你错了,我们的心理行为随时都在犯贪,贪了得病又舍不得看医生,一方面舍不得,一方面倔强。有时候我拿药逼着他还得拜托他吃,拜托不了,我骂起来,他怕了,只好吃药。实际上我这一包药成分也是好几百元,他不知道,当便饭吃,那你夜里不要贪凉吹风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干。所以众生处处犯悭贪的毛病。
  回想我们小时候那里有什么电风扇,天气热得要命,顶多穿条短裤,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们上身脱得光光的,两个大奶子像口袋一样挂在肚皮上,反正老了,倚老卖老,我们看见也不觉得怎么样,对老太太一样恭敬,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过道风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摇,不时喝口茶或吃口绿豆汤,那种享受劲儿,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顶上啦!那样的日子我们也过了,而且过得很好。现在有电风扇又有冷气,还觉得这样受不了,那样不舒服。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悭贪的心理越严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来越多,怎么来的?心理悭贪来的。
  所以‘药师经’提悭贪和布施这些道理,有什么关系呢?其中意义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脱得开就是内布施。譬如夏天出出汗也蛮舒服嘛!从生理卫生和养生之道来看,夏天应该出汗,一个人夏天不流点汗,毛病都积存在体内无法排出。冬天则讲究时髦,暖气开得像夏天一样,要穿夏天的衣服才舒服。在西洋,由冷暖气引起而医不好的病特别多。
  再讲一件事,有一个年纪大的老学生,是坐在办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抬不起来,各医院都检查遍了,没有毛病,只有一点风湿,风湿药吃了也医不好。有一天跑来看我,向我诉苦,连字都不能写,痛苦极了。我问他看医生没有?他说中西医都看过啦!我说:‘你的办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说:‘对啊!老师没有去看过怎么都知道?’我说:‘知道,因为你的两只手风瘫了嘛!’他说:‘这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他我以前也学时髦,办公桌上摆块玻璃板,夏天两手肘一放,很凉快,几天以后打坐,这个地方气脉通不过,我就知道问题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们把玻璃板统统拿掉不准用,也不准用尼龙、塑胶,改用厚纸板,上面铺一层布就好了。办事的同学舍不得,说一块玻璃板要一千多块,换新的垫板又要花钱。我说花钱就花钱,那样气就通了嘛!
  我告诉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学,把办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着吃药,过一阵子就好了。结果照我的办法做了,不药而愈。为什么?因为手放在凉冰冰的玻璃板上办一天公,他贪图享受,玻璃板下面垫一块布,绿油油的多神气啊!又有专人伺候泡茶,当主管的虽然不是一呼百诺,那种气派也很够味,可惜两手风瘫了,这个道理何在呢?讲病情病症是如此,讲原理则归咎于心理悭贪。所以科学文明愈进步,大家又不晓得求心理解脱,一味过着物质的机械的生活,悭贪愈厉害,疾病愈多。又如灯光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多了。
  那么,这与布施有什么关系呢?内布施就是解脱、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够摆开。外布施是把自己的财物、一切的好东西给别人用,你要拿去用,众生悭贪嘛!满他的愿。所以药师经要讲悭贪的道理
  功名富贵最迷人
  ‘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资是资产,是有形的物质:财是金钱、钞票等。积累财物,拼命赚钱,赚了又赚,多了还要多,有了更想有。我也玩过名利,也玩过权位,功名富贵,我清楚得很。我常常听同学们讲对名利一点都不想,我说放狗屁,他们被我骂得愣头愣脑。我问:你看过名利没有?你求名利求得到吗?功名富贵不想,你做得到吗?功名富贵很可爱啊!你到了那个位子就会晓得,心里想喝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