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子》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何必斤斤计较于看花呢?
  看树、看草、看虚无的天空,甚至看一堆牛粪,不都是借以接到天地间的光能吗?
  重要的关键不是看什么东西,而是怎么样看才能收到栽接的效果。

               光、神与灵魂

  借着天地间的光能,可以引发一个人的活子时,这个光能,具有特殊意义,与精气神的“神”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庭》、《内经》中关于“神”的问题,绝不是宗教上的神。
  目前的西方医学,都致力在研究,如何用光能来治疗疾病。
  但是所谓“神”的问题,却仍在灵魂学及神秘学的范围之中打转。
  如果有一天,西方灵魂学的研究,能借科学试验而得到成功与证实,则科学也将进入新的纪元。
  那一天如果到来,哲学以及所谓各派宗教的定义,也必将面临重新改写的局势。

               超越的冥想治疗

  大家看到美国的报纸杂志,常常刊载美国人对静坐的研究及狂热。
  在美国大行其道的静坐,称为超越的冥想,这是瑜伽的静坐方法。
  这种超越的冥想,科学上已有证明,能使人消耗氧气量下降,所以,要进入太空的话,学学静坐是很有用的。
  超越的冥想应用到医学上,就是所谓的冬眠治疗。
  在医生发现一切的医药对某个病人都无效时,冬眠治疗则被用来治疗病人。
  所谓冬眠治疗,是将这个病人推入一间特定的冬眠治疗房间,为期三天或更多天,进入这间房间后,病人即进入冬眠了。
  其实关于气功治病,以及所谓冬眠治疗,都是中国道家的东西,如果再与针灸配合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头和神

  人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别代表了精气神。
  神的主要在头部,气的主要在胸部,精的主要在下部。
  按照《无根树》的说法,人是无根的。
  人真是无根吗?不,人的根在上面,在人身所代表的,脑部是神,人的根却从脑部上行,入于虚空。
  所以人的根是在虚空之中,也是神识的根。
  在针灸的原理上来说,头为诸阳之首,是最重要的地方,也代表了“神”。

               两条腿的重要

  人体的下肢多么伟大,真是不可想象。
  婴儿睡在摇篮里,不停地在举着他的两腿,左右上下地摇动着,像舞蹈一样,但却从来不知道累。
  《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
  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
  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在佛教的唯识理论中,谈到了“识”、“暖”、“寿”是一体的,人体的冷触一旦开始,渐渐就变为麻痹。
  所以,一个人的两腿无力,就是衰老的开始,换言之,如果一个老人,两腿依然发暖,两腿仍然有力,就证明是长寿的现象。

                鬼神的气魄

  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关于魂魄的问题,我们常听到人们在说:某人有没有魄力,某人气魄够不够大!
  这不是有活力与否的意思吗?其中含有气与精的要点与因素。
  再由一个“鬼”字来说,一切由“田”字开始。
  从田向下发展,上面戴上歪帽就是一个鬼字。
  中国字的神字是从一开始,一为天,一之上加一,下面垂象三画就是象征天象的垂示。右加上下通达的申字,便是神字,神表示上下通达之意。
  这就是说,依据天象的垂示,通达上下左右是为神。
  在人的活力充满时为之“气”,气动则变为“神”。
  用“神”的方法,呼吸往来,使身体充满了气,气是生命之能,就能转化为神了。

                浩然之气

  大家都知道孟子的话:养我浩然之气。
  古来谈养气的人真是不少,庄子、列子,都谈过养气,庄子所说的,人能养气,成为真人,等于说,不懂养气的人都是假人,至少是白活了。
  夜气是什么?那正是子时,一阳来复的时候,夜静如水,那时的宇宙浩然之气,充满在天地之间,对养气的人来说,多么的重要。
  有经验的人,可以借着鼻子的嗅觉,判断时间的变化,譬如说,在古时夜里行路,没有钟表,有些人可以努力嗅一下空气,便知道是什么时刻。
  因为天地的变化,反应在气的味道上,自有其共同之处。

               大鼻孔的好处

  看相的书上有一句话,鼻孔大见孙不见子。
  这就是说,鼻孔大的人长寿,往往活得比儿子还久,所以见孙不见子。
  鼻孔大小是与气有关的,瑜伽术中有特别训练鼻孔者,就是训练气功的道理。
  在训练气的进出时,注意吸气的时候要细、要长、要慢,小腹收缩,这时气都进入了十二经脉。
  出气时要快、要急、要猛。
  普通训练的方法,是上半天作左鼻呼吸,下半天作右鼻呼吸,用手指按住另一鼻孔。
  久之用丹田呼吸,自己可以体会到针灸的穴道地位。
  这里所谈瑜伽的练气及气功的练气,都是空气之气,并非精气神之气。

              气功治疗肺病的方法

  现在的肺病已不是难题了,药的种类太多,治疗的方法更多。
  但是在以往的岁月里,肺病是麻烦的事,这里介绍的一个气功治疗,曾经治愈了不少的肺病患者。
  将右手握拳,大拇指竖起,放在背后两肩肿骨下端的高度,在脊骨中心点。
  左手握拳平置肚脐上。
  这时开始用鼻孔的肌肉闻气,闻之有声,就好像闻到一样好吃的菜,要多闻一下似的。
  这样闻气,一连六次,再口吐“呸”音,将气呼出。
  如此继续作下去,一连三十六次(六呼一呸为一次),即浑身通畅,甚至汗出。
  如果原来呼吸不畅通的人,经过三十六次的呼吸练习,即得鼻孔畅通无碍。
  如果是肺病患者,不能以站立的姿态来作气功的话,可以躺在床上试作,效果也是一样的。

                精的困惑

  在中国上古的时候,所重视的是“神”,中古时代,所重视的是“气”,而在宋元以后,最重视的是“精”。
  不幸的是,宋元以后所讲的精,却违反了原来的意义,而成为男子之精液及女子的卵脏,使精的含义变为狭义而且表面化了。
  宋以后的说法:
    四象五行皆借土,
    九宫八卦不离壬。
  实际上,精血包括了荷尔蒙及维他命的内分泌系统,精从脚下生,脚下涌泉穴通会阴穴(又称虚危穴,是星座名)是开始精的生发部位。
  由下向上,到了海底穴,是生命能的基点,这个基点,多数人一生未能发动,如果能够发动的话,绝对可返老还童,而且海底之气发动后,人可以经常保持愉快,碰见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受影响。
  这是生命的单元,与宇宙的法则相同。 

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



  道家的学术,渊源于上古文化的“隐士”思想,而变为战国、秦、汉之间的“方士”,复由秦、汉、魏、晋以后的神仙,再变为道教的道士,到了唐、宋以后,便称为“炼师”。这一系列的学术思想,从表面看来,有了几个阶段的改变,而在实质上,却是一脉相承,并无多大的变更,只有循历史文化发展的途径,吸收其他外来的学术方法,扩而充之而已。道家学术思想的中心,便建筑在这一系列修炼的方法上,道教因袭道家的内容,也就是用这一系列的学术思想做根基。现在让我们做综合性的介绍,俾可稍知举世所认为神秘难测的道家,它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1)道家与道教对于人生意义的估价:我们在平常,只知道中国文化,代表儒家的孔、孟学术,尽量在阐扬人文道德的思想,提倡以人文为本位 ,构成五经六艺人文哲学思想的体系。但是忘记了,由上古历史文化的传统,与五经学系的关系,及诸子百家散佚保留着。我们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人生科学的学术思想,被任意随便抛散,实在非常遗憾。
  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在研究宇宙人生的问题,想在其中求得使人类得到永久平安的对策。然而,哲学思想正如宗教信仰一样 ,都是基于对人生的悲观,对世界的缺憾而发出,虽然哲学与宗教一样,也都为现实人生,与现实世界问题而努力,可是它的最终要求,与最高目的,大体都是为了研究生死问题。尤其在宗教思想上,正如一般人所说,都为死的问题做工作,鄙弃人生,而否定现实,果然他们也在尽力善化人生,美化现实,但它的目的,仍然是把现实人生努力的成果,作为死后灵魂超脱的资本。换言之,宗教与哲学,大致都站在死与灭亡的一边喊话,呼唤灵魂的升华。只有中国文化,根据《易经》学系的思想,与这种精神,大有不同之处。因为生与死,存在与灭亡,只是两种互相对待的现象,等于一根棒的两端,也犹如早晨与夜晚。如果站在日薄吃碘、黄昏衰草的一方,看到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情景,一切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实在充满了无限凄凉的悲感。然而,站在晨朝的东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一面,看到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源头,永远会有明天,永远有无尽的未来,实在给予人们有无比的生气,无穷的远景。中国文化《易经》学系的思想,便是从生的一端,观看宇宙万有和人生,因此而建立“生生不已之谓易”的观念。
  上古两大文化的主流,道家与儒家,便从这个生命无穷的哲学基础上出发,认为人本生命的价值与人类智慧的功能,可以弥补天地物理的缺憾。于是 ,便确立人生的目的与价值,是有“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功能。换言之,人,这个生物,有无穷的潜能,如果自己把它发掘出来,就可以弥补天地万有的缺憾。道家的学术思想,基于这种观念而出发,认为人的生命,本来便可与“天地同体(龄),日月同寿(命)”,而且还可以控制天地,操纵物理。可是为什么不能发挥这种潜能?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①由于人类自己不能认识生命的根源,被外物所蒙蔽,被七情六欲所扰乱,随时随地自己制造麻烦,自己减灭寿命。②由于不知道延续补充的原理,只知道减少的消耗,不知道增加的妙用,到了战国时期,因为时衰世乱的刺激,因为自由讲学风气的盛行,因为民间研究学术思想,渐为上流社会所重视,于是燕、齐之间,笃信这种思想观念的方士们,有的从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的研究,认为人身生命的规律,是与天地运行不息的规律相同的,便建立一种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在这种方法的总则之下,有的做物理、生理的研究,有的做化学药物的研究,有的做锻炼精神、颐养神气的研究,有的做祭扫、祈祷、净化思想信仰的研究,花样百出,各执一端。可是,这只是举出他们对于人生修养的方术观念而言,他们从这种方术观念出发,至于立身处世,用在对人对事的观点,也各有一套思想和理论,就构成诸子百家异同的学说了。我们姑且不管这种绝对而崇高的现实理想,是否真能做到?至少,这种对于人生价值,与生命具有大功能的观念和理论,实在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中是史无前例的,只有中国一家——道家首倡其说。过去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完全由道家这种学术思想而来。因此,在魏、晋以后,医家不通《易经》、《内经》、《难经》与道家学术的,便在医理学上,大有欠缺了。
  (2)方士思想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新兴流行的“方士”思想,在只知穷经读书的学者,除了坐以论道,讨论人文的思想以外 ,完全缺乏科学兴趣,不加重视。甚至,笑为荒谬不经,一概鄙弃,而在通人达士的上流人士,也与愚夫愚妇一样,便多多少少受其影响。于是,当时流行的“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等风气,便逐渐普及,等于这个科学时代,不管懂不懂科学,原子冰淇淋、原子理发,也随科学的风气,随口乱喊一气,尤其如美国,科学的幻想小说,犹如《封神演义》一样流行。现在我们只把当时道家方士思想有关的著名学说,分类举例加以说明:
  (一)养神论者的理论方法:当然首推老子。例如老子所说养神论的原则便有:“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讲出这个谷神,后世有些旁门左道的道士与炼师们 ,便把它生拉活扯到医学的范围,弄到身体的生理上去,认为这个“谷”字,便是“毅”字般神,一种解说是脾胃的神(道士们称它叫中宫的部分),一种解说是毅道(大肠与肾脏的衔接处),于是便忍屁不放,紧摄毅道,认为便是合了老子的道法,修炼“谷神”的妙术。其实,老子所谓的“谷神”,只要细读《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的道理,便可知道他所说的:“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曰复命”的方法论,便是“谷神”的注解了。能把心神宁谧,静到如山谷的空旷虚无,便可体会到“空谷传音,虚堂习听”、“绵绵若存”的境界了。魏、晋、隋、唐以后,道家“存神养性”的方法,配合道家医学的《内经》,与道教所造的《黄庭经》,就又产生“内视返照”、“长生久视”的理论。所以“内视”与守肚脐眼的方法,都是后世道家修炼的事,并非禅宗的术语,如果有人弄错了,应当注意。
  那么,道家所说的神,究竟又是什么呢?这在战国时期的子书中,存有很多同异的说法,姑且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易经·系传》:“神无方 ,而易无休。”后来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司马迁在《律书》中,更加发挥地说:“神使气,气就形。”“非有圣人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司马氏父子所说的形神问题,与《黄帝内经·太素本神论篇》中,歧伯所说的形神论,原则一致,如:“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痛,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复不知其情,故曰形。”又:“神乎神,不耳闻,目明,心开,为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见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些有关道家思想所说的神,都不是宗教性质所谓的神,而且这些神的理论,是科学的,也不是纯粹哲学的,但是它不是物理的唯物思想,它是神能驭物,作为生命根源心物一元的思想。到了道教《黄庭经》的手里,这种原始道家生命的神论,便被它穿上道袍法服,绘上鬼神的脸谱,站在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每一穴道里去了。于是,依照《黄庭经》思想的观念,我们这个生理的身体,简直成了一个神的神秘世界。如果用它来解释儒家思想、《大学》、《中庸》戒慎恐惧的理论,培养诚敬的心志,倒是最好的注解,倘使从纯粹道家原始科学思想的观念看来,这种贯串生理与宗教性质的学问,实在为世界宗教思想史上独一无二的境界,在此不及细说。
  (二)养气与炼气论者的先声:在周穆王之后,到东周开始,至于春秋期间,道家方士们的修养方法,是偏于养神的。到了战国时期 ,因为医药的进步,药饵、炼丹的方术盛行,因此道家修炼的方法,从专门主张养神的阶段,便进入兼修“形神俱妙”,偏重服气、炼气的阶段了。在这个时期,为道家代表者的庄子,便随处并论“形神俱妙”的方法与理论。所以同为道家宗祖的老子和庄子,他们的学术思想,虽然脉胳相承,而在理论的旨趣与方法上,便有异同之处了。庄子说的养神原理,大致不外忘物忘身、视生死为一贯,齐物吾于无形。而在方法上,却特别提出“斋心论”与“坐忘论”,为养神合道的根本,使其能够到达“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境界,然后才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比起《老子》的道妙理论,已经演进得相当具体。可是他在养神以外,又同时提出养气的方法,说明“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及“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