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寿通道-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在阶段的话,那么退休后则是自为的自在阶段。就是说自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埋盆便
可为池看,折竹何妨作马骑”(陆游诗句)的童心氛围,安排好退休或退养的生活,使得自在的生


活过得更为丰富多彩。 

这样做能够使你产生娱心畅怀的轻松感。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一首诗里写道: “心闲天地本来
宽”(《剑南诗稿·初寒宴作》),形象地描绘出心中无事,自由自在的感觉。《庄子》里的“天道篇”
说:“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不怨于天,不非于人,不累于物,
那就能够乐其心,乐其业,乐其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心理的平衡。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充满着
阳光,你看到的就会总是湛蓝的天空,娱心畅怀的轻松感就会永远伴随着你。 

这样做还会使你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快乐具有许多良
性的效应,其中“不知老之将至”则是其首。因为精神愉快,心里轻松,心理年龄年轻于生理年龄,
这正是“不老”的显著特征。因为“不知老之将至”,则不会产生日暮途穷的感觉;也不会有终日
无所事事,混吃等死,过一天少一天的悲戚感。反之,你会感到有许多愿意干的事,有干不完的事,
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很有意思,很有乐趣。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自由自在,
安闲自得。 

这样做也能够使你感到无功利追求的安闲与惬意。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
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一般的“人祸” 及过失(咎),都是出于功利的欲
求,常常因为欲壑难填而招致祸端。而心地自在的人早已把功利视为过眼云烟,不为之
所动。所以心静如止水自然觉得平和、宁静,无欲求的干扰。因此,或是读书写字,或
是与友对弈,打麻将,或是自己搞树根雕刻,或是义务修车、清扫楼道,你都会很有兴
致,都会感到自得其乐。因为这些行动都是你自觉自愿的,都没有外加的负担,都会使
你感到乐在其中,干着有兴致。这种自在的情境使你精神舒畅,心无负担,焕发了身心
的活力,促进了免疫力的增强,对身体多有益处。 

知足常乐莫攀比 

平时常看到一些退休的老年人;在聊天时爱进行攀比。如;有的国企的退休老人与公
务员、事业单位的人比,觉得自己比他们工作没少干,汗没少流,可是退休后却不如他
们退休金多,调资次数多;有的退休老人与离休老人比,觉得自己只不过晚参加革命工
作几天就成了退休,工资却少了一大截;有的跟效益好的单位比,觉得人家除了给退休
人员涨工资外,逢年过节还发很多东西,等等。 

应该说,这一代的老年人虽说都是生于旧社会,但在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下,在我
们国家极其困难的环境里,为党为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工资低,待遇差,当时
都没有怨言,一直是把党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的。如今社会转型为市场经济,由于国
家的劳动保险制度不完善,使得他们的生活待遇出现差距,影响他们的情绪,也是可以
理解的。不过,这样的攀比,并不能改变社会的现状,反倒使得这些老人牢骚满腹,怨
气冲天,直接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 

攀比,作为比较范畴的事物,属于贬义,是指眼睛向上看,心态不正的、以低比高
的比较行为。但是还有一种比较,属于褒义,是指同等的或视点向下的比较行为。同样


是比较,前者消极,后者积极,结果迥然有异。诚然,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人们产
生一定的攀比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今的退休老人都是经过党的多年培养和教育的,
如果我们把这种攀比心理引导、转变为视点下投的比较,就会形成健康的心态,产生积
极的影响。譬如,与无数死去的人相比,你就会感到活着真好,使你享受到很多过去不
敢想象的乐趣;与那些下岗的工人、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相比,你就会感到你的工资虽
说不如公务员多,可是与下岗工人及贫困农民相比,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你再与那些买
什么东西都凭票证的日子相比,就会感到今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知足
了。基于这种心态,你就会感到知足心净,随遇而安。 

人的攀比,实际上是一种欲望不满足的心理过程。有位古人说:“一念之欲不能制,
而祸流于滔天。”可见,放纵欲望的驰骋,而人的欲望又是没有止境的,自然会觉得自
己的欲求没有达到,因而愤愤不平,于己于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客观
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大的份量,就能安于平淡,安于平实的生活,心里知足,从
容处世,淡化得失,自然就会波澜不惊,心神安定。 

宋代禅师无门慧开有个偈子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
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就是说任何事物或季节,都存在着自身美妙的特点。如果没
有“闲事挂心头”,就会感到每个季节都是极为美好的。这里的“闲事”就是功利的欲
求,即使是在非常美好的季节,有了这个妖魔作怪,就会打破生活的宁静,让人心神不
宁。攀比就是这种妖魔,你的心头被它占据,就总是不能满足,总是欲壑难填。 

应该说正当的比较是需要的。如果我们自身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在同龄人中比
健康、比长寿、比学有所长、比老有所为、比老有所乐,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于实实
在在的事情上,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就不会在攀比上动脑筋,从而感受到“人间好时
节”的惬意和美妙。 

长寿妙药属乐观 

民间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人的身体设定为“1”, 有了社会地位加上一个“0”,
有了成就加上一个“0”,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再加一个“0”。如果这几项都具备,那
么人的价值就是1000。假如人的身体垮了,也就是去掉了“1”,那么一切都化为乌有。
这个“说法”告诉人们,在地位、成就和经济实力面前,身体是最最重要的,没有了它,
别的任何东西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 

或许受到这种“说法”的启迪,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长寿越来越重视,的确也想尽
了一切办法,从锻炼身体、运动、饮食及生活方式,甚至服用保健食品等方面,都付出
了相当的努力。可是往往容易忽视的却是人的内在的因素,即人的精神因素。 

养生学家把人的精神因素视为养生之首,譬如有些偏远落后地区的老人,没有什么
文化,物质生活条件也不够好,可是却能长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活得快乐,没有
精神负担,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据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证实,人的精神、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脑


皮层的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如果能保持乐观、愉快的精神状态,就能活跃体内的免
疫系统,增强肌体的活力。可见保持愉快的情绪,乐观的精神,是战胜疾病、维护身体
健康的重要法宝。美国耶鲁大学医务所曾对所有的求诊病人做过病因分析,结果发现英
情绪不好而致病的占76%。还有的美国学者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进行病因分析,
发现在患病前受到过精神创伤刺激者占63%。可见情绪恶劣总是与疾病相随相伴的。 

其实,乐观和愉快只不过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感受,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度。有
的人拥有巨大的财富,而且功成名就,却活得不乐观不愉快;有的人家境清寒,却心平
气和,无忧无虑,自得其乐。就拿生活条件、生活水平相近的人来说,有的人乐观向上,
有的人却情绪低落,一旦他们得了病就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在某抢救室里有两位因车祸
需要做脑部穿孔引流手术的病人,他们的年龄相近,身体状况也差不多;可是在手术前
他们两人的心理状况确有明显的差别。一个人担忧害怕,心事重重,辗转反侧,不能就
寝,直到上了手术台,他还担心一命呜呼。而另一个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情绪,像个没
事的人一样,吃得饱,睡得香,就是被护士推着去手术室时他也心平气和,没有忧愁的
感觉。结果两个人的术后症状表现却不尽相同。前者经常头疼、头晕,记忆力大减;而
后者却如同正常人一样,没有异常表现。其表层因由是与术前、术后的情绪表现有关,
其内在机理却是人的大脑里有一种被称作是b枣内啡肽的物质。它能够调整人的心理情
绪,在人的情绪乐观时,分泌出来的b枣啡肽能够提高细胞的活力,增强免疫功能,抵
抗外来病源,维护身体健康。反之,情绪恶劣、悲观时,这种物质就分泌不出来,导致
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进而招致免疫力减弱,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乐观、愉快的精神状态,尽管与人的气质、性格、经历等主客观因素有关,但是他
的主动权仍然操纵在自己的手里。首先,要在思想里明确乐观愉快的情绪是健康长寿的
重要的灵丹妙药。它比任何高档的保健滋补品都有助于身体健康。有的人心胸狭窄,稍
有不如意的事就容纳不下,情绪低落,耿耿于怀。即使是整天吃山珍海味和珍稀补品,
也不能延长他的生命。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必须树立坚定的意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努力摆脱烦心事的缠绕,决心做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千方百计地远离不良情绪的袭击。 

其次,学会自得其乐,努力营造自家的乐观环境。这就需要解放心灵,卸掉心灵的
重负,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平。即使遇到不良事情的干扰,也要从积极方面着想,看到
有利的因素,甚至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宽慰自己。这就能够帮助你摆脱不良情
绪,乐观愉快地面对现实。要认识到,不是生活中没有愉快的事情,而是我们没有感悟
和发现这些事。其实,愉快的事情到处都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能否发现和采撷得
到。“花开须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自得其乐也。 

再次,要做到知足常乐。有的人之所以不能脱离红尘的干扰,就是因为总是不知足,
总想超过他人,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功名利禄的心态。这种心态会使你总是不甘寂寞,
总想“拔尖”。一些偏远地区的老人能够长寿,其实就与他们的知足常乐有关。他们生
活标准低,粗茶淡饭就已经满足,时时感到心里愉快,自然生活得无忧无虑,心地坦然。 

再再次,应该做到手脚不闲。不论是干家务活,还是力所能及的活动,不在干得多
少,活动的时间长短,只要自己愿意干,就会使得精神上有所寄托,同时也防止不良情


绪的侵扰,无疑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 

“玩”得开心利养生 

《尚书》里有句话说“玩物丧志”。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有点谈“玩”色变。
如今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不再忌讳“玩”,甚至还以玩
得开心,玩得尽兴为荣。 

其实,“玩” 这个概念有着消极和积极之分,有些声色犬马性的“玩”,有些沉溺
性的“玩”,不但会使人丧失进取的志气,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甚至还会诱导人滑向
犯罪的边缘。而积极的“玩”,如益智性的“玩”,消遣性的“玩”,对于消除疲劳,缓
解精神的压力,以及享受生活的乐趣,都是有所助益的。 

对于离退休的老年人来说,这种积极性的“玩”,就是一种生活的消遣,精神的寄
托,是有助于精神愉悦和身心健康的。譬如,有的老同志喜欢养鱼养鸟,有的喜欢侍花
弄草,有的喜欢下棋打牌,有的喜欢收集古玩字画,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谈天
说地,等等,由于每个人的志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玩”的方式和内容也迥然
有异。可是他们都能从自己喜好的“玩”中得到了积极的消遣,精神的愉悦。这就达到
了“玩”的目的。 

老年人要想做到“玩”得开心,且有利于健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的“玩”的方式。“玩”是个广义的概念,
有智力性的,如书法、绘画、篆刻、写作、读书等;有消闲性的,如侍弄园艺、栽花育
草、养鱼养鸟、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等。无论哪种“玩”的方式,只要自己感到有兴趣,
有基础,就能够玩得尽兴,玩得开心,使得身心放松,消除疲劳,既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又得到积极的休息。因此,不必贪多,也不必攀比,走好自己的路。只要自己有兴趣,
即使是从头学起,也会有毅力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如果你见异思迁,对自己选择“玩”
的方式勉力为之,那就有可能成为精神负担,反倒消解了“玩”的兴趣。 

第二,切忌单打一,做到有主有次,交错进行,安排适度。不论是智力型的还是消
闲性的“玩”,都要做到劳逸结合,安排适度。老年人毕竟年龄不饶人,单一的某种形
式的“玩”,如,好写作就日以继夜地写作,好打牌就在麻将桌前鏖战个通宵,对身体
是有害而无益的。有位退休干部对自己的消闲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每天早晨去公园
遛鸟,上午写作三个小时,中午午睡一个小时,下午去公园遛鸟及锻炼一个小时,晚上
看电视两个半小时。这样的安排,突出了写作的主体,并做到有劳有逸,智力性的“玩”
与消闲性的“玩”,交错进行,富于变化,相互促进,使人开心,也促进健康。 

第三,提升“玩”的档次,培养高雅的志趣。一般的老年人的休闲方式不外是养花
养鸟、下棋打牌、聊天神侃等。应该说这些休闲方式安排适度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毕竟
显得单调了一些,不能激活老年人的内在潜力。如果能换个想法,享受一下生活,就会
感到有许多“玩”法,具有高雅的精神陶冶的意义。譬如,每年安排一两次国内外旅游,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会促使你好好地活着,好好的“玩”,享受生命的价值与


意义;又如学习摄影、收藏和绘画,你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玩”
属于高雅的休闲,能够提升你的精神档次,摆脱低级趣味,使你获得更为丰富的休闲方
式,感受到高雅的情趣,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 

“票友”清唱焕精神 

在一些公园或者河边的凉亭里经常看到一些老人聚在一起清唱京戏、唱地方戏曲,
或者唱老歌曲,还有的老人自带乐器为他们兴致勃勃地伴奏。尽管他们唱得并不是很“专
业”,却唱得非常专注和认真。这就是各地城市里的“票友族”。 

在劳动公园我结识了几位“票友”,他们都是退休的工人、干部和教师。按他们的
话说,平时就“好乐”,退休后吃穿不愁,生活温饱,也不想再打拼赚钱,就想办法找
乐,在爱好上发挥余热。出于这样的思想动机,他们这些有着“同好”的老人,就自然
地聚会在一起。他们中有男有女,有好唱的,也有以给他人伴奏为乐趣的。他们的组合
是自发的,又是松散的,定时定点约会,自愿出席,以唱会友,但来去自由,不受约束。 

这些“票友”们之所以有兴致,在于这种清唱既能够陶冶性情,愉悦精神,又是健
身养生的好办法。汉代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
畅志,舞手蹈足。”这里揭示了音乐艺术的作用在于:节制嗜欲,调剂精神和健身锻炼。 

平时我们所说的健康,是一个包括精神和肉体的整体概念,而且他们是一个不可偏
废的综合的整体。要想长寿,心里不净,情绪不佳,单纯地进行肉体锻炼和加强营养是
不能奏效的;更重要的长寿秘诀是保持精神的愉悦,保持平衡的心态和控制感情的能力。
“票友”们的清唱,正是在精神方面作出的努力。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辞》里说:“乐琴书以消忧”。就是强调乐琴书之乐对
人的焕发精神,修养性情的陶冶作用。当你兴趣盎然地唱一个戏曲段子时,当你尽情地
高歌你喜欢的歌曲时,当你摇晃着头拉胡琴或者敲击鼓镲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自
我陶醉的境界,一切孤独、烦恼、怨恨、忧愁等负面情绪都会一扫而光。在这种陶醉中
你的心中只有专注,只有轻松,只有心神愉悦。这种愉快的情绪无疑是对身体的健康大
有补益的,从而摆脱了因为消极的心理暗示而导致的衰老感、失落感和自卑感。因此,
乐观的人不显老,喜欢唱歌跳舞的老人总是精神焕发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清唱或者唱歌能够增加肺活量,提高了呼气和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