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起来关胜终于获得了荣华富贵的好日子,其实我认为大大不然!关胜作为马上骁勇大将,竟然“落马得病身亡”?想想有点不可思议,可见他也如同玉麒麟卢俊义一样,被四大奸臣下了水银药酒!
大刀关胜,以小小派出所所长的身份飞黄腾达,却违背了朝廷的青眼有加,临阵不敌进而叛变,枪头掉转反戈一击,这种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他和呼延灼不一样,呼延灼是本朝功臣之后,而关胜,虽是三国武圣后代,但和本朝,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关胜必须要死,哪怕不死在方腊手里,也要死在大宋政府手里!
关胜的绰号“大刀”,和北京兵马前都监闻达的外号一模一样,试问,同在北京,一山岂容两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而懵懂的关胜,最终死在这些上下级贪官的联手阴谋下!
关胜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宣赞的那声举荐,而关胜在他有限的辉煌岁月中,他的大刀,能够斩断战场上的明枪暗箭,却不能防备官场上的口蜜腹剑,对于勇冠三军的关胜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关胜的故事告诉我们:
1,血统可以改变人生面貌,但是更需要机遇的垂青。
2,得到领导破格提拔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对方大失所望,尤其注意不能反其道而行。
3,不要和上司起同样的绰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宝刀百炼生玄光,不胜人生一场醉。
梁山超级元老杜迁、宋万、朱贵
梁山的蓬勃壮大,先后历经三代领导人的功劳:王伦、晁盖、宋江,正是他们的位置更替,梁山才能由弱到强,成为一支实力不可小觑的地方武装割据力量。
一百零八将里面,一直呆在梁山的“三朝元老”有三人:杜迁、宋万、朱贵,他们是梁山名符其实的前辈级人物。然而三人的地位却相当卑微:杜迁排第83位,宋万排第82位,朱贵排第92位。
梁山的第一代领导人王伦,因为仕途困顿,不得已跟随杜迁投靠柴进柴大官人,尔后又在柴进的资助下,随同杜迁在梁山落草。可以说,梁山真正的第一代领导人,不是王伦,而是杜迁!
《水浒》中的大大小小的强盗公司,首席CEO基本都是文化人。譬如前少华山的朱武,饮马川的裴宣,芒砀山的樊瑞,所以梁山第一代领导人的位置,就成全了心胸狭窄的王伦,而不是纠纠武夫杜迁。
在王伦、杜迁的号召下,梁山先后又吸纳了宋万、朱贵两人,由此而来梁山强盗公司终于有了雏形。但初具规模的梁山公司,实力很弱,业务范围仅仅包括单身客商,对于成群结队的客人,只能徒呼奈何。
杜迁、宋万、朱贵三人,武艺寻常,连王伦这么个穷酸书生都明白真相,所以对于林冲的投靠,王伦十分反感——逼宫自然是不太美妙的事情。但是王伦的担心最终变成了事实——当王伦面对晁盖七雄故伎重演的时候,林冲终于抑制不住,于公于私杀了王伦,开创了梁山的新局面。
由此可见,杜、宋、朱三人虽然作为王伦的部属,却不是他的心腹。在王伦丧命前一刻曾高呼“我的心腹在哪里?”而此时此刻杜、宋、朱三人可不在他身旁救援。
这三人里面,最值得一书的是朱贵!朱贵可是梁山泊为数不多的侠客之一!
朱贵的外号“旱地忽律”,这个绰号听起来好像有点蒙古人名的意思,远不如“黑旋风”、“花和尚”等一目了然。然而它深层有两种含义:一,“忽律”即鳄鱼,旱地里的鳄鱼,皮肤颜色相差无几,良好的保护色便于伪装和攻击敌人。二,“忽律”指一种有剧毒的四脚蛇,它生性喜食乌龟,将猎物吃剩一个空壳后钻入其中,冒充乌龟,有人不知捡起它后,便发出夺命一击,直接致人死命。
《乱弹水浒》 二飞黄腾达难:大刀关胜(3)
不管哪种解释,有个相同之处:“忽律”是一种善于伪装的可怕动物,这和朱贵的工作性质很相像,这个绰号,相当贴切人物身份!
朱贵这人,虽然冒了凶猛动物的名,心地却相当善良。林冲上梁山,王伦不肯接纳,且看朱贵表现:
王伦起身说道:“柴大官人举荐将教头来敝寨入伙,争奈小寨粮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后误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礼,望乞笑留。寻个大寨安身歇马,切勿见怪。”林冲道:“三位头领容复: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凭托柴大官人面皮,径投大寨入伙。林冲虽然不才,望赐收录。当以一死向前,并无谄佞,实为平生之幸。不为银两赍发而来,乞头领照察。”王伦道:“我这里是个小去处,如何安着得你?休怪,休怪。”朱贵见了,便谏道:“哥哥在上,莫怪小弟多言。山寨中粮食虽少,近村远镇,可以去借。山场水泊木植广有,便要盖千间房屋,却也无妨。这位是柴大官人力举荐来的人,如何教他别处去?抑且柴大官人自来与山上有恩,日后得知不纳此人,须不好看。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他必然来出气力。”杜迁道:“山寨中那争他一个!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时见怪,显的我们忘恩背义。日前多曾亏了他,今日荐个人来,便恁推却,发付他去!”宋万也劝道:“柴大官人面上,可容他在这里做个头领也好;不然,见得我们无义气,使江湖上好汉见笑。”
对于王伦的托辞,朱贵第一个站起来表示疑问,面对王伦的“粮食短缺”、“屋宇不整”、“人力寡薄”、“耽误前程”四条子虚乌有的借口,一一作出回复,让王伦哑口无言。而杜迁、宋万两人,也不愿意做坏人,恰到好处的补助发言,更是加固了朱贵说话的效果。在后续的“投名状”名词解释中,也是朱贵纠正了林冲的思维定势。可以说,没有朱贵的热心助人,林冲晋身将相当坎坷。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杜迁、宋万两人,虽然武艺一般,但是做人还是相当有爱心,也愿意帮助弱者,当然这也只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若论热心程度,远不如朱贵。杜宋两人较之朱贵,和王伦关系更靠近一步,所以排名都在朱贵之上。而朱贵,因为其直率的性格,不管在王伦时代、晁盖时代还是宋江时代,都比他们位置低,说起来也相当为之不平。
王伦年代,朱贵列最后一席;加上林冲,朱贵依旧是最后一席;晁盖来了,朱贵在十一位头领中,还是最后一席;花荣等九人投奔梁山,朱贵本来又是最后一席——恰好叛徒白胜的横空出狱,朱贵才“光荣”地名列倒数第二位。而一直到最后的百八人大聚会,朱贵、杜迁、宋万三人名次都相当靠后。
命运对朱贵是相当不公的,朱贵的东山酒店,起着联系山寨、侦察敌情和吸收英才的三项作用,朱贵也曾大力资助过林冲、戴宗、李逵等大腕,但是不管是哪个领导人当家,心存良善的朱贵总是别人眼里的另类,地位甚至比空心萝卜杜迁、宋万还要低下!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当朱贵对行凶杀人的李逵大喝:“不干看的人事,休只管伤人!”的时候,他的命运已经尘埃落定。在宋江的理念里,铁杆小弟滥杀无辜,那是值得赞扬的“壮举”,你朱贵小小店小二,也敢模仿晁盖指手画脚?!
朱贵因为他身上的侠气,不容于“唯暴力是从”的梁山领导团体里,所以哪怕他有再多的贡献,他也始终只是别人眼里的独行侠。梁山上,能够担当“侠客”之名的好汉,大约只有鲁智深、史进、晁盖、朱仝和朱贵五人,前面四人都属于实力派人物,而朱贵没有强大的战斗力,所以他只能沦为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欺软怕硬,普天之下,莫不如是。
再说杜迁、宋万。这两人绰号相当雄壮,一曰“摸着天”,一号“云里金刚”。杜迁宋万的本领,虽然不甚高强,但也绝不是酒囊饭袋,宋江破北京城,委派杜宋两人灭北京市市长梁中书满门,两人基本上完成任务——单单漏了最重要的梁中书夫妻。能够在市长家里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这两人也不会是善茬。
其实按照取名惯例,杜迁似乎更应该叫“杜千”才对!这样一来才和宋万对称起来。然而施老先生看似无意而为的取名艺术,却隐藏着相当深刻的寓意:迁者迁移也,梁山这块风水宝地是杜迁首先发现的,但是最后三易其主,杜迁自然非“迁移”不可!
杜宋两人,武艺平常,他们生活的目标就是得过且过,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王伦时代、晁盖时代还是宋江时代,这两人都是一副随遇而安的怡然自得模样,“愿为哥哥持鞭坠镫”,梁山姓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过上快乐逍遥的日子。他们有良知,也能在不损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仗义执言,但是这一切都有个重要的前提“与己无关”,这和朱贵的主动帮人有天壤之别。但正因为这一点,加上两人武艺较朱贵出色,所以他们能够更容易得到领导人的赏识,从而位居侠客朱贵之上!
梁山排座位时候,宋万竟然还列杜迁之上。两人地煞星号,也相当有意思:地妖星杜迁、地魔星宋万,这标准的属于“妖魔化”人物。看似无意而为,其实又和前文不谋而合起来!小说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洪信自作主张,惹下泼天的祸事,放走百八“妖魔”,而梁山最早的好汉,就是“地妖星”和“地魔星”!盖“以名为引”也!
同样,洪太尉上山前遇见最早的动物——一只吊睛猛虎,一条雪花大蛇,也暗扣了出场最早的好汉——“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
征方腊途中,宋万是最早牺牲的将领,杜迁却是在最后的大决战中英勇献身。两人作为吴头楚尾,为梁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暗示了梁山的最终悲剧结局。而朱贵,杭州城中感染瘟疫,兄弟朱富对他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最终两人同时染病身亡。朱贵可以瞑目了,他做了一生有良知的强盗,别人不理解,嫡亲的弟弟总归理解了。
梁山元老的故事告诉我们:资历和工龄未必成为升级的有力工具,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同样的社会背景,有良知者往往地位更加低下。
杜迁绰号“摸着天”,他也只能勉强摸到天,而带领梁山走上康庄大道的,只有“一步登天”的及时雨宋江!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从小说看草头天子方腊的覆灭
北宋是个相对较民主、和平的封建年代。对外,虽然强敌环伺,但是大宋政府一直信奉“与邻为善”的外交宗旨,和辽、金、西夏、吐蕃、大理等国家保持较友好的睦邻关系,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澶渊之盟的缔结,保证了矛盾最大的两个国家——宋、辽之间119年的和平历史;对内,社会经济矛盾较小,国内政策比较宽松,因此虽然农民起义次数不少,但真正形成较大规模的只有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和江南方腊起义,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真正的规模其实相当小,被海州知州张叔夜率领千余官兵,即行剿灭和收编。
《乱弹水浒》 二飞黄腾达难:大刀关胜(4)
方腊起义不同于王小波起义,王小波起义发生在北宋建国初期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期间,当时大宋政府正处于一种强劲上升的良好势头,因此可以在稳定外交的情况下,全力镇压农民起义。而事实也证明了宋太宗战略的正确性,历时三年的王小波起义,最终被颠覆了。方腊起义发生在北宋末期,大宋政府内外交困,风雨飘摇,可以说,起义的时间选择的非常好。但是一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大宋政府军,最终还是镇压了方腊起义,方腊起义规模虽然没有王小波起义大,时间也只是维持了区区一年,但是在《水浒》的侧面宣扬下,名闻天下,无人不知。
王小波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在中国农民起义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均贫富”的政治口号!这可是封建国家建制一千年以来最了不起的进步!王小波的继任者方腊,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他任命丞相方肥,提出类似的革命纲领“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是农民阶级第一次从政治和经济上提出理想主张,标志着农民起义进入成熟阶段。
历史上真实的方腊起义,和小说《水浒》中描述的略有不同。小说中介绍方腊的发家史:
却说这江南方腊造反已久,积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因朱勔在吴中征取花石纲,百姓大怨,人人思乱,方腊乘机造反,就清溪县内帮源洞中,起造宝殿、内苑、宫阙,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宫,仍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睦州即今时建德,宋改为严州;歙州即今时婺源,宋改为徽州。这方腊直从这里占到润州,今镇江是也。共该八州二十五县。那八州: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那二十五县,都是这八州管下。此时嘉兴、松江、崇德、海宁,皆是县治。方腊自为国王,独霸一方,非同小可。
而事实上,方腊只是浙江淳安一个漆园的农场主,宋徽宗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富者败家贫者卖儿,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方腊借助“摩尼教”的宗教信仰,“吃菜事魔,以相赈恤”,召集大批贫苦农民,打响了宣战的第一枪。而这刺破黑暗的第一枪,激发了数十万受压迫人民的斗志,起义席卷浙江大部、江苏南部、皖赣东部地区,渐成星火燎原之势。方腊至此自号“圣公”,建元永乐,正式拉起革命的队伍。
警报传到东京,把宋徽宗吓晕了,宋徽宗连忙委派枢密使童贯带领十五万官军到东南去镇压起义。童贯到了苏州,知道花石纲引起的民愤太大,立刻用宋徽宗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承认错误,并且撤销了专办花石纲的“应奉局”,把罪魁祸首朱勔撤职查办。善良的江南百姓看到朝廷取消了花石纲,罢免了朱勔,总算出了一口气。哪知道童贯正在这时候,磨刀霍霍,加紧部署镇压起义的兵力!
童贯等到时机成熟,立刻撕下伪装,扬起屠刀,集中各路大军进攻方腊义军,初始双方各有胜负,处于战略相持状态,但是随着战斗的旷日持久,起义军由于没有经受系统的正规训练,各部队又缺乏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因此损失惨重,胜负的天平逐渐向大宋政府军倾斜。为保持实力,方腊不得不退回青溪,据守在山谷深处的帮源洞坚持战斗。官军不知道山路,没法进攻,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起义军里出了叛徒,给官军引路,官军终于摸到帮源洞,方腊没有防备,被俘虏了,没多久被押解到东京,惨遭杀害。
历史上的方腊,绝对是个项羽式的英雄人物,他很好地利用了宗教信仰的传播效果,提出明确的革命口号,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江南大起义,给予腐朽的大宋政府有力一击。方腊虽然牺牲了,但是六年后,国力衰弱的大宋政府,终于没能抵挡得住女真铁骑的凌辱,徽钦二帝被掳往黑龙江五国城,最终坐井观天郁郁而亡。宋政府的继任者高宗赵构,偏安一隅,国都竟然还是选择了方腊起义的重镇杭州。
然而小说中的方腊,人品就没那么高尚了。方腊辖八州二十五县,雄兵约四十万,最终竟然覆灭在区区六万兵马的宋江手里,可谓失败之极。
小说中的方腊,丝毫没有半点英明果敢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模样,全然就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地方割据小诸侯。他在革命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便着手大肆起造宝殿、内苑、宫阙等生活设施,不仅在“首都”大兴土木,而且在下辖的睦州、歙州也各有行宫多处。不仅如此,他自己也是一副皇帝派头,模仿大宋政府机制,同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将宝贵的原始资金挪作他用,让人不禁大摇其头。
方腊任人唯亲。我们看到,他不停将自己的亲戚安排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苏州市长是三弟方貌,歙州市长是叔叔方垕,杭州市长是儿子方天定,清溪防御总指挥是侄儿方杰。而这些皇亲国戚,个个手握军政重权,俨然就是掌管生杀予夺的地方小皇帝,试问如此的裙带关系,又怎能谈到发展壮大?
方腊目光短浅。宋江兵临关隘乌龙岭,方腊国师邓元觉死命戍守,双方一时僵持不下。邓元觉急书方腊乞求增兵,方腊却轻描淡写地说:“各处兵马已都调尽,只有御林军,寡人要防卫大内,如何调配的开?”这种目光短浅的自私自利行为,连左丞相娄敏中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