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闲读中西-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弄脏,他只好躲避了。”这比任何惊天动地的对社会的批判更生猛,更锐利,更可笑,非说真话的真汉子能出此热血之言和大幽默吗?若以笑话看这污浊之世的话,我相信流沙河先生以上的言论与画家黄永玉先生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老汉我因为胆小,遇到好笑的事情总是采取一种战术:‘笑得赢就笑,笑不赢就跑。’倒是很少吃眼前亏的。”(《吴世茫论坛》)自然,方巾跬步之徒,内心霉腐之辈,佻不雅他们是不敢的,但卖友事仇的能耐却是大大的有。所以爱嘲讽讥世之人,遇到这种人就只好“笑不赢就跑”,实施那最后剩下的惟一挡箭牌“躲避的权利”,好在现今要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臣民”确实不那么容易,地球村毕竟是大家的啊。    
    杜牧有诗云:“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插得满头归。”现实你不能改革,你就只有笑笑而已,否则就是只有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苦命。何况你跟别人讲正规的道理,他未必领情接纳,这一点流沙河在《Y先生语录》第43则就有披露,应看作是他写作《Y先生语录》时总的创作心态的显现:会场气氛严肃。Y先生打个吼响的呵欠,惊动四座。    
    有同志问:“你在干啥?”


《闲读中西》 第一部分非常笑:流沙河片论(3)

    Y先生答:“演正经戏,容易疲劳。打呵欠发出放肆的声音,觉得全身舒服。”开会仿佛成了有些人的必修课,但像现在这样文山会海的,无度地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从古至今,确是闻所未闻。但成天开会的人,演这种正经戏,很少容易疲劳的,他们是越开越欢,说白了就是利益驱使人。就像一位猝死在会场的官员,他如果死而复生,Y先生揣度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他会跳起来,挺起肚皮吼,同志们!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了个!团结的!胜利的!大会!”(第331则)毕竟是Y先生,就像吾蜀已故作家贺星寒所创造的方脑壳一样,爱说大实话。贺星寒在《从庄子到Y先生》一文里,较为详尽地描述了流沙河从《庄子现代版》到《Y先生语录》写作时的心路历程。惜乎该文刊布时,被删其大要,否则更能见出流沙河先生在非常时期的铮铮铁骨和忧时伤世。    
    “庄子不官不僚,也不运动社会”,“布衣草鞋,糁汤野菜,物质贫困,精神自由”,既像Y先生,也是沙河先生的化身,尤其是“他只躲在陋巷著书,批评显贵的儒家,攻击污浊的社会”,更是他著书讽世的真实写照。流沙河实在是庄子的异代知己,思接千载,此之谓也。“我是漆园一树苦李,皈依自然,礼拜庄周,所以痒志早已消磨,遇事退让三分,总觉得眼前的都是梦。”(《读〈文革大笑话〉》)我们看出《庄子现代版》对《Y先生语录》施以的影响,更可看到后者承接着前者的余绪遗泽而来,也就是批判社会,幽默讽世,在书中珠联璧合。    
    庄子用一批歪瓜劣枣——跛子、独脚驼背、啮缺、支离疏等残疾人——来批评显贵的儒家,就把孔子给耍弄了。因为在庄子看来,就连这些并不算健全的人,即下人之质都能知道儒家宣扬的空洞大道理的可笑,独独像“至圣”孔子这样的人要装样子,不明白其间的道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流沙河先生也认为,社会的腐化堕落、虚套无聊,人人都知道而不愿说出真相,得一Y先生(贺星寒的“方老壳”亦应作如是观)而天下大白也。老壳方,说明微有“残疾”,无论是智商还是身体;先生Y,表明不像正统的“正”,来路不正,伪劣产品,或发Y言,就是身体(语录里有一则透露他身高只有144米)智商上均不是上上之选,甚至Y先生自己也说:“明明不Y,却冒充Y先生,太不要脸啦!”(第121则)独独他能披露出这些人间非常可笑之事。《庄子现代版》到《Y先生语录》不只是有一条能通达的暗河,而且一脉相承。“Y先生举左手,展开五指,说:‘长长短短,世界多元。’又举右手,展开五指,说:‘重复一遍,历史循环。’”(第65则)两千年前至今日,看似漫长,变化极大,生龙活虎,但其间的堕落霉腐,何尝不是无可奈何的“历史循环”?!    
    庄子嘲笑儒家亦自嘲,Y先生嘲笑社会亦自污,关键在于他能把几千年的历史搞懂:“Y先生大街上看河南人耍猴戏,笑够了,对三只可怜的猴子说:‘你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我笑你们,也笑我们自己。’”沙河先生好像不是在研究进化论。    
    三    
    从《庄子现代版》到《Y先生语录》,其间新释过几十则《阅微草堂笔记》,还写过三篇短文。其一为《尴尬二十四》,其二为《可怕的曾国藩》。前者可视为《Y先生语录》的前奏曲,描述了吾人生活之普遍情状,于今有几人能免尴尬?后者可看作是《庄子现代版》的余绪,因为曾国藩的那套正是庄子猛烈批判的,曾国藩对下属和家人的训诫,洗脑手段,被后来那些“独服曾文正公”的人学着,并发扬光大了“曾文正公”整人的伎俩和花样,其酷烈之程度,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倘若庄子在世,肯定与流沙河先生有同样的感受,他最终也会忍不住说:“啊,多么可怕的老师啊。”    
    庄子不愧是嘲讽取笑儒家之老手,“鸡有正德,天下无敌”。依我的理解便是,越是瓜娃子,越能在装神弄鬼的表演中修成正果,因此也就“有好多人在表演倒挂金钩”。楚国的一位养德之士温伯雪,讽刺虚伪的儒家,“他批评我时,眼泪汪汪的,一心孝敬,就像他是我的儿。他教导我时,装模作样的,满脸正经,就像他是我的爸。”(《庄子现代版》:279)猛起灌粪,不管民众需不需要他那可恶的大粪,这样的人要遇到一点这样的尴尬:“沿街讲演文明礼貌,忽被舞女揪住不入,追讨夜合钱。”(《尴尬二十四》)当面拿下他伪装的面子,才有可能闭起他那大话假话一大套的鸟嘴。“庄子论道,道在屎尿”,“庄子借粮,被人戏弄”,这样的说法,岂止有趣得紧,自嘲得要命,简直可让人笑掉大牙。自然,Y先生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嘲笑那种死活不肯退休的“四化”干部时曾说:“一是头脑僵化,二是品质腐化,三是脾气恶化,四是等待火化。”该同志大怒,“向上级诬告Y先生动乱。Y先生说:‘再加你一化,整人公式化。’”如此不可救药的“五化”干部又岂止是个别的某同志,简直成了以整人为要务者的思维路径和肖像写照。    
    流沙河先生的幽默讽刺自然除了承接庄子的滋养外,还与我们有比较发达的笑话基础有关。所谓笑话基础,并不是指我们的民族比他国民众更具幽默讽刺的细胞和笑的神经。古语云,蓄势既久,其势必猛。推而言之,就是被专制统治压制得越久,民众的声音得不到释放,不能上达天听,即便有幸上达了,也是充耳不闻。于是吾国历来盛行政治笑话,被压抑得过分灾难深重的民众要找一个出气筒,再也没有比民谣和政治笑话更合适的了。复次,性压抑,促使黄色笑话的蓬蓬勃勃,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引车卖浆者流,无不会贩卖几个生动的“黄段子”。继之,文人笑话,汲得民间笑话的营养,或者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可笑之处,颇具批判讥讽色彩。总之,关注弱势群体,间或嘲弄民众自己的可笑之处,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笑话,更高一层次的幽默,乃至讥刺反讽,都是我们压抑无聊生活的一种心理上的补偿,也就是寻得一种活下去的平衡和依据,对专制制度无法正面对抗的逃避,即所谓“逃避的权利”。    
    流沙河不只是笑话让人“笑倒”,而且他对笑话的阐述亦深见功力,这在《序〈高级笑话〉》一短文里有非常精到的议论。他幽默地说,大家公推他作序(因为此集系包括流沙河笑话作品在内的多人合集),是因为他“可笑性很高”。文章之始,开篇即说:“一群有聊文人,爱讲高级笑话,这是为什么也?四十年来,他们目睹种种可笑之事,默记在心,当时不讲,亦装瓜卖傻也。混到今日,笔舌痒痒,不讲不快,亦不晓得为什么也。”当时不讲,装瓜卖傻,诚实情也,因为这是活命之方。此文与《读〈文革大笑话〉》均作于愚人节,国产的。肝胆与热血兼备的人岂能一笑而了之耶?实乃“笑可笑,非常笑”也。他戏谑地说到笑话的用途:“今后遇事,若不顺心,一笑置之可也。闭嘴目笑,掉头暗笑,拈花微笑,拍桌大笑,岂但可以治病,兼可强身,诸君不妨一试也。”关键是“何况愚妄之徒,到处表演,不能不惹人笑也。‘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竟代代而不绝也”。


《闲读中西》 第一部分非常笑:流沙河片论(4)

    创作《尴尬二十四》和《Y先生语录》之前,已对笑话有如此高妙的见地,因而流沙河后来创作的笑话,在谐谑、嗤嘲及与人为善方面类似淳于、东方朔;在“烧腐朽,烛黑暗,笑声点燃一把火”方面则相同于果戈理、谢德林;既有卓别林、侯宝林亦庄亦谐、有泪有笑,亦有吾蜀前辈文人刘师亮的辛辣。刘氏系成都二三十年代的文人,善谐联谑文,出过《师亮随刊》,著有《师亮谐稿》。如他讽刺军阀杨森强奸民意,强行拆民房修路的对联,就极尽讽刺唾骂、诙谑双关之能事:“马路已捶成,问督理,何时才‘滚’?民房将拆尽,愿将军,早日开‘车’!”总之,“根本是人道主义也”。而且《序〈高级笑话〉》一文最后更是以排比之势,迭出其笑料,固有洒脱与超然,亦深蕴沧桑与无奈:“继往开来,便是正路,不管你反对不反对也。笑愚哂妄,便是启蒙,不管你小看不小看也。文人有聊,便是君子,不管你尊重不尊重也。笑话高级,便是文学,不管你承不承认也。读者嘉纳,便是金奖,不管你来不来钱也。”他其实在笑世的同时,更是少不了救世之心,尽管他深感自己的渺小。    
    “好笑”的黄永玉先生说,讲笑话最怕碰到老实听众。自然像我这样对流沙河先生的笑话刨根究底的人,也可称得上迂阔之老实听众,偏要将那生动活泼的笑话说出个严肃的道道来,即便不是佛头著粪,也算不得个会心的解人。倘若真要怪罪的话,还是要怪沙河先生自己,因为他的笑话实在是“笑可笑,非常笑”。“恐怖”的黄永玉先生又说:“听笑话最怕老实人讲听过的老笑话。……老汉我心里十分十分之着急和难过,不知道他讲完这个笑话之后老汉我如何笑法才好?老汉我实在笑不出来,但不能不笑……我多么希望到时候能笑得前仰后合,但怕不能。”(《吴世茫论坛》)《Y先生语录》里更多的固然是使我“笑得好”,而且让我“笑倒”的笑话。但偶亦有类似“老实人讲听过的老笑话”,小子不慧,笑不出来。好在这是面对书本,而非当面聆听,小子笑不笑得出,沙河先生也不知道,没有幽默得“恐怖”的“黄老汉”尴尬。


《闲读中西》 第一部分说说《务虚笔记》(1)

    梁卫星发帖时间:2002112518∶24∶00    
    《务虚笔记》为我们展现了本世纪以来汉文化语境中三代人的悲剧人生,小说以知青这一代人(C、Z、W、F、O、L)的悲剧命运为主线,以他们的上代人(王蒙、张贤亮这一代人)以及更上一代革命者的悲剧命运为旁支彻底演绎出20世纪几代知识者的理想、追求与失落。然而,史铁生并不追求所谓的史诗效应,20世纪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在小说中无非只是一个背景,但这并不是说史铁生回避政治,恰恰“政治”就是所有悲剧人生的总根源。问题在于史铁生着重于对人的心灵苦难的抒写,显形政治运动的消退突出了“政治”本身,“政治”作为一种精神内核利用其意识形态奴仆与思维方式、语言载体化为“无物之阵”干净利落地吞噬着几代人的青春与生命。这样,史铁生就达到了抒写整个民族历史而不是仅仅只是20世纪现代史的目的。换言之,《务虚笔记》中三代人的悲剧命运恰恰就是整个民族几千年的悲剧命运。    
    三代人的悲剧从本质上说是爱情悲剧。O整整一生对爱情的无望追求是小说的内核。O的一生不仅与他的同代人均息息相关,而且还牵引出了上两代人的可悲人生。最重要的是人物的悲剧命运仅仅是小说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一部分则是思考——人物的思考,作者本人的思考。而爱情,爱情之于命运的关系又是思考的焦点。所以,在史铁生看来,这个民族的大悲剧实质上就是一出爱情悲剧,或者说是因爱情的失落而导致的命运悲剧。    
    引人注目的是:史铁生的思考始终集中在这几个词语上面:革命、理想、正义、差别、偏见、叛徒……这种思考实质上就是置疑,置疑的根源是爱情的失落。换言之,史铁生抓住爱情与政治的关系彻底揭开了民族文化传统之根的终极奥妙。下面,我将扣住几个史铁生式的词语与小说中的几个人物进行印象式的点评。    
    几个名词    
    羽毛:关于羽毛的意象在小说中多次反复出现,伴随着的还有白色大楼房,所有主要人物各自独特的人生都起步于这里。Z、L、W甚至C、F都在这里获取了史铁生式的生日,而O这个一生都追求爱情的女人却正是这里的主人。由此可见,史铁生认为爱情创造了世界。白色大楼房从本质上就是伊甸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羽毛意象均是暖色调的。在Z眼中,羽毛甚至对他的肉体与灵魂都造成了沉重的挤压。史铁生是不是在说,在以“势”为终极追求的文化语境中,爱神必然沦落尘世,而由于缺乏爱的感应承受能力,爱对人反倒成为了一种伤害?尤其是对Z,因为Z就是权势的化身。爱情与权势如何并存呢?权势怎可容忍爱情危及其终极地位?    
    生日:对于史铁生来说,人的自然意义上的生日不具备任何意义。在他笔下,人物的生日必须被推迟到他们获得意识的那一天。而且,人的意识的初次显现往往是突如其来,是源于某一深深切合人物内在独特性的生活场景的启示。而且,史铁生还认为,人在受到启谕那一刻归根结底是痛楚的,即使是狂喜与幸福,也是痛楚的狂喜与幸福。因为启谕那一刻是爱神的显现,同时又是以“势”为终极追求的异已世俗的显现。所以,从人诞生那一刻起,人就必须承受爱神与“势”对峙的痛苦。《务虚笔记》中,C、Z、L、W、F都是这样。    
    差别:差别是一把利器,导致了人灵魂的残缺,所以史铁生苦苦追问差别的合理性。O正是死于无法超越差别的绝望之中,而Z、W却无意于用带血的头颅去撞这一堵坚不可摧的墙,而是顺着差别所规定的人生之路走下去,他们其实希望差别长存,这是世俗人生追求的根本驱动力。但O死了,爱神虽沦落尘世,但爱神只能属于彼岸世界,她怎么不死。O的死能不能让我们认识到“差别”正是“势”成为终极目的根本保证呢?    
    叛徒:对“叛徒”赖以生存的语境的反思总是令史铁生痛苦不安,特别是当“叛徒”意味着爱情的永远失落时,这种痛苦往往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力量还来自于思想本身的魅力,因为要想保存人间真性灵人间真亲情人间真情爱,势必要颠覆“叛徒”一贯以来的明确价值判断,而这种判断又意味着质问革命、正义、真理的先验性与绝对神圣性。天平上一边是人的真性灵真亲情真爱情,一边则是曾经为之献出一切的追求,这种取舍本身就是痛苦。然而史铁生义无反顾地追问下去了,这种追问使我们看到了某些神圣字眼的“势”之意识形态保护色的本质,看到了某些神圣字眼的专制性。    
    偏见:对偏见的控诉仍旧是对“势”之意识形态保护色的控诉,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偏见深入于人的日常生活,即偏见是意识形态的世俗化,揭示了只有世俗化的意识形态才可牢牢控制人的肉体与灵魂——你在这样的汉文化语境中,你无路可逃。    
    家庭/亲情:史铁生笔下的家庭总是残缺的(W、Z、L、C),这或许是“残疾”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更意味深长的是,史铁生总是让父亲们死亡或者失踪。即使偶有父亲的家庭,这父亲也一定是继任的,而且猥琐卑劣。而且,父亲的缺失总为孩子营造了一方精神宝地。在精神宝地中,父亲是孩子们的神祇。很显然,由于爱被“势”所害,导致了亲情的残缺。进一步的思考是,父亲是权势的化身,有父亲的家庭(F)其实更少亲情,而无父亲的家庭中那种思念更感人肺腑——圣武精神就是这样通过控制每一个家庭而摧残了一切人间美好的感情。史铁生内心深处一定有一种弑父情结,这种情结源于对文化之根的洞悉。    
    南方/北方: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