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弓反张,脉象寸关尺三部上下按之都弦紧等症状,这就是痉病。如果用汗法发其汗,那么外寒与汗湿相合,侵袭人体,使卫气更虚,肌体更加怕冷。误汗后,脉象转为沉伏不利,如同蛇行一样。患痉病的人,突然出现腹部胀大,这是病将愈的征象,脉象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仅见沉伏而弦的脉象,这是痉病未解。患痉病的人同时又有灸疮的,治疗比较困难。患太阳病,头项强痛,发热,汗自出,恶风等症状具备,同时又出现项背强直,俯仰不能自如,脉象反见沉而迟,这是属于痉病,用栝蒌桂枝汤治疗。
栝蒌桂枝汤
〔组成〕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擘开)〔用法〕以上六味药,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微汗出。如不汗出,服药后过一会儿,大口食热粥以助药力,使身上汗出。病人具备太阳病的脉证,没有汗,小便反而少,自觉有气上冲胸部,牙关紧闭,不能说话,这是将要发生刚痉的先兆,用葛根汤主治。
葛根汤
〔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以上七味药,捣碎,用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煎至水减少二升时,去上面的白沫,然后加入其它五味药,煮取三升,去药渣,温服一升,用棉被复盖取微汗,不须服热粥。其余调养与禁忌,均与桂枝汤法相同。刚痉的临床表现是:胸部胀满,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不能平卧在床,下肢挛急,牙齿相磨有声音,可斟酌给与大承气汤治疗。
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二合〔用法〕以上四味药,用水一斗,先煮厚朴、枳实,取药汁五升,去药渣;再放入大黄,煮取二升,去药渣;再加芒硝,用小火煮一二沸。分二次温服,大便通利后,停止服药。病人具备一系列太阳表证,兼有关节疼痛剧烈而烦扰不安的症状,脉象沉而细的,这叫做湿痹病。湿痹的症候,若出现小便不通利,大便反而爽快的,只能用通利小便的方法进行治疗。患湿病的人,全身都疼痛,发热,皮肤颜色好象烟熏一样的暗黄。患湿病的人,只有头部汗出,背部强直,喜厚衣裹被,或喜烤火取暖,若过早运用攻下法,则会出现呃逆,或者胸部胀满,小便不通利;若舌上有白滑苔,是因为误用下法后使热陷下焦丹田,而寒湿仍聚于上焦胸间心肺所致。还可出现口燥渴想饮水,但又喝不下,只是口干燥不适的症状。患湿病的人,误用攻下法以后,出现额上出汗,轻微的气喘,小便通利的,为不治之证;如果腹泻不止,也同样难治。风邪与湿邪相合侵袭人体肌肉和关节,周身都疼痛,本当用汗法治疗,使风湿之邪随汗出而病愈,如果正当天气阴雨不止,这时还是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用汗法风湿病不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发汗太过,出汗太多,只是风邪随汗而出,而湿邪仍在,所以病不愈。凡治风湿病,用汗法只宜微微汗出,使营卫周流全身,而风湿之邪才能随汗而解。久患湿病的人,出现身体疼痛而发热,面色发黄而又气喘,头痛,鼻塞,心烦不安,脉象大,饮食正常,这是肠胃调和无病,而病在头部,是头部受了寒湿之邪侵袭,阻塞鼻窍,所以鼻塞不通,治疗应当用宣泄寒湿的药物塞在鼻孔里,则病可痊愈。患湿病的人,身体疼痛而心烦不宁的,用麻黄加术汤发汗治疗比较适宜,千万不可用火熏、温针等火攻的方法治疗。
麻黄加术汤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九升,先煮麻黄,煎至水减少二升时,去上面白沫,加其余四味药,煮取二升半,去药渣,温服八合,微汗出,风湿俱去而病愈。病人全身疼痛,发热,每天下午3…4点钟加剧,这叫风湿病。这种病由于汗出腠理疏松而感受风邪,或者长时间贪凉所引起。可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麻黄半两(去节,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用法〕上药剉麻豆大小,每次服四钱,用水一盏半,煮取八分,去药渣,温服,微汗出,应当避风邪。风湿病人,脉象浮,身体重滞,汗出怕风的,用防己黄芪汤治疗。
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用法〕上药剉麻豆大小,混合均匀,每次用五钱七分,再加入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药渣,温服,过一定时间后再服。气喘的病人再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的加芍药三分,有气逆上冲的加桂枝三分,下焦有陈寒的加细辛三分。服上药后应当感觉皮肤中象有虫爬行,腰以下有冷感,服药后坐在被子上,再用一床被子围饶腰以下部位,温暖使微汗出,病可痊愈。患外感伤寒病已有八九天,风邪与湿邪相合侵袭人体,出现身体疼痛而心烦不安,不能自由转侧,不呕吐,口也不渴,脉象浮虚而涩的,用桂枝附子汤治疗;如果大便干结,小便通利的,可用前方去桂枝加白术汤治疗。
桂枝附子汤
〔组成〕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去药渣,分三次温服。
白术附子汤
〔组成〕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去药渣,分三次温服。第一次服药后自觉身体麻木,半天后再服一次,三次全部服完,病人出现瞑眩、头晕眼花等症状,不要大惊小怪,这是白术、附子的药力在皮中逐除水湿而病邪未尽的缘故。风与湿邪相合侵袭人体肌肉、关节,出现疼痛难忍,四肢抽掣,关节屈伸不利,用手触摸则疼痛加剧,汗出,气短,小便不通利,怕风,不愿脱减衣服,或出现轻度水肿的,用甘草附子汤治疗。
甘草附子汤
〔组成〕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用法〕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煮取三升,去药渣,温服一升,一日三次,第一次服后身微汗出而病愈。饮食正常,汗出后又有心烦的,则服五合。恐怕服一升量多的,以服六、七合为好。暑邪伤害人体,首先侵犯太阳而引起发热、怕冷、身体沉重而疼痛等一系列表证,脉象弦细而兼芤迟,小便完了之后寒栗,身上毫毛坚起,四肢发凉;稍有劳动,阳气外浮而身体就发热,口开气喘,门齿干燥。如果见到表证而贸然用汗法,那么怕冷就会加重;再误用温针,发热就会加剧;若屡次用攻下法,就会发生小便短少、淋涩而疼痛的淋病。由于感受了暑热之邪而致太阳病,这就是暍病,也即是伤暑病。典型临床症状是:汗出,怕冷,全身发热,口渴,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三次。太阳中暑,出现发热,身体疼痛而沉重,脉象微弱,这是因为夏季贪凉饮冷,或者汗出用冷水淋浴,水湿之邪行于皮肤中所引起。用一物瓜蒂汤主治
一物瓜蒂汤
〔组成〕瓜蒂二七个〔用法〕以上一味药,用水一升,煮取五合,去药渣,一次服下。〔方剂趣记图解〕
大承气汤
汉·张仲景《伤寒论》
趣
记大城旗皇后笑执
大承(汤)气黄大厚朴硝芒枳实
【组 成】 4味:大黄12克厚朴15克芒硝9克枳实12克
【用 法】 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冲服,得下,余勿服。
【功 效】 峻下热结。
【主 治】 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③里实热证之热厥,痉病,发狂。
现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具有本方症候者。
【注 意】 ①表未解而肠胃热结未成者,不宜用。②气虚阴亏,肠胃虚弱,虽有邪热结滞,亦不宜单独使用本方。③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有休克症状者、绞窄性肠梗阻及肿瘤梗阻者,均不宜使用本方。④孕妇禁用。⑤中病即止,慎勿过剂。〔本节表解〕
主要类别症状治则方剂痉病柔痉头项强痛 ,发热、汗出,身体强而几几清热生津,滋养筋脉,调和荣卫,以解外邪栝萎桂枝汤欲作刚痉无汗,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解表散邪,滋养筋脉葛根汤阳明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通腑泄热,急下存阴大承气汤湿病寒湿表实无汗身烦痛散寒除湿麻黄加术汤风湿在表无汗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轻清宣化,解表祛湿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表虚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益气行阳,健脾除湿防己黄芪汤风湿表阳虚而风盛身体疼烦,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温经助阳,祛风化湿桂枝附子汤风湿表阳虚而湿盛服桂枝附子汤后,风气虽去,寒湿未尽温经祛湿白术附子汤风湿表里阳虚骨节疼烦,汗出短气,小便不利,身微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甘草附子汤((NB16D))病伤暑热盛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清热祛暑,生津益气白虎加人参汤伤暑湿盛身热疼重,脉微弱祛湿解暑一物瓜蒂汤
〔名医医案〕
李某,男,24岁,1986年7月5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心悸胸闷,周身乏力,微有寒热,四肢酸楚等症,在蚌埠市某医院化验检查:ESR120mm/h;ASO600单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室性早搏。经抗感染、抗风湿、大量激素,及心律失常等综合治疗,病情一直未能控制,同时又出现心悸加剧,肢体肿胖,颜面潮红,烦燥失眠,咽干口苦等症,心率110~140次/min。舌质红胖,苔薄黄,脉滑数有力。证属风邪稽留,营血郁热。治宜清热凉血,祛风利水,防己地黄汤加味:生地60克,防己20克,防风15克,桂枝、甘草、苦参各10克。3剂水煎服,地塞米松1。5mg; 2次/d,其它药物停用。服药1周后,诸症减轻,舌质红胖,继用上方加木通10克,再进5剂。1个月后复查,ASO:400单位,ESR25mm/h; 心率78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体胖渐退,舌转淡红、苔薄白,脉濡滑,原方加玉竹30克,再进10剂而愈。
王某,男14岁,学生,1990年5月12日初诊。患者5天前玩耍出汗后下河摸鱼,2天后出现左上肢麻木,僵硬,抽搐,并逐渐加重,伴阵发性项背强急,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等症,每日发作3~5次,发病时神志清楚,能感觉到不适与痛苦。经用多种中西药治疗均无效。各种检查无异常,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为痉证,证属血虚受风,筋脉拘挛。治宜养血祛风,舒筋止痉。方用防己地黄汤加味;生地60克,防风、防己、川羌、胆星、炙甘草各12克,桂枝10克,泽泻20克,生芯米30克,白芍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2剂,症状缓解,抽搐次数减少,程度减轻。连续服药15剂后,诸症悉除。随访2年无复发。
〔歌诀〕
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桂防草,滋阴清热祛风好;
血虚火盛风狂起,舌红脉数力偏饶。
组成: 生地、防己、桂枝、防风、甘草。
功效: 养血清热,祛风和络。
主治: 血虚火盛发狂证。症见其人喜忘如狂,独语不休,动作妄行,时欲漱口不欲咽,舌质红少苔,脉浮或数。
临床运用: 本方多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如癫痫、癫狂、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疾呆、小儿多动症等属上述证机者。有报道用本方加羌活、忍冬藤、蒲公英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加当归、白芍、川芎、木瓜等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加生地、苦参、木通治疗心悸;加生地、天花粉、紫草、浮萍治疗风水;加减治疗癫狂、狂证、精神病等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提示: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强心利尿、降血糖、降压、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人体百条脉络同出于一个根源。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症治
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读经先知〕 百合病由心肺阴虚内热所致,可有精神恍惚、神志不定的症候,以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狐惑病由湿热虫毒所引起,以咽喉部、前后二阴的腐蚀溃烂为特征;阴阳毒与感染疫毒有关,以发斑、咽喉痛为主证。三种疾病在病因、主证、治疗方面虽然各异,但是在某些症候上又有类似之处,所以合为一篇讨论。
〔原文〕
论曰:百合病①者,百脉一宗②,悉致其病也③。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④,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⑤,身形如和⑥,其脉微数,每溺⑦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⑧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碎锦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⑨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擘鸡子黄一枚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B10))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B11))。大便当如漆((B12))。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B13)),勿以盐豉也。百合病渴不差((B14))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B15))消石三两。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B16))于喉为惑,蚀于阴((B17))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B18))则声喝((B19))一作嗄((B20)),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蚀于下部((B21))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蚀于肛((B22))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方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病者脉数,无热((B23)),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B24));七、八日目四眦((B25))一本此有黄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上二味,杵为散,浆水((B26))服方寸匕,日三服。阳毒((B27))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B28)),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B29))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B30)),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