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良迟先生长期受父亲的熏陶;与其父亲一样,不仅有高格的“画品”,更有崇高的人品。那还是齐良迟先生年轻时候的一天,已在画界颇有名气的他来到父亲的画室,请他为自己的书斋取一个名字,父亲当时没有吭声。第二天,父亲告诉他,书斋名已取好了。齐良迟拿过来一看,是“补读斋”三字,心里开始有点不舒服,转而一想,这三字正体现了父亲平时教导他的“艺无止境”,这无疑是父亲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从而按照父亲的要求,几十年如一日地“读”下去,终于登上了艺术的高峰。    
    齐良迟先生平时常告诫他的学生,作为一名画家,除了追求艺术的极致之外,更要“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劳更立碑”。因此,他一生平凡、淡泊。只求多服务于社会大众,服务他人。    
    20世纪80年代初期,父亲齐白石老人的一位学生去世了,留下他的老伴孤身一人,生活无着落。齐良迟先生得知后,每月给他送去生活费,10多年从未间断。    
    20世纪末期,有个素不相识的浙江农村青年,爱好绘画,慕名前来京城拜齐良迟先生为师学画,齐先生为这位青年认真无偿作了指导,临行前还作了一幅《雏鸡图》相赠。这位青年回乡后,家乡正遭水灾,房屋被水冲毁了,他将此情况写信告诉齐先生,接信后,齐先生又绘一幅《双鱼图》,寄给了这位青年,信中还写了这样几句话:“家人平安就好,这幅《双鱼图》属水族,不怕水,补为纪念。”    
    有位河南籍的解放军战士叫刘国亮,自幼喜欢篆刻艺术。一年的冬天,大雪纷飞,刘国亮带着自己刻的100多枚印章,敲开了北京齐白石的故居门,拜访了齐良迟这位齐派艺术的杰出传人。当年迈身体情况又不太好的齐良迟老师见到这位求艺心切的小战士时,急忙将他带进书房,并对刘国亮带来的100多枚篆刻逐一加以评点,还向他讲授了齐派篆刻的艺术风格。正是在齐良迟先生的指导下,刘国亮的篆刻水平迅速提高。10多年后,刘国亮刻出了3000多枚齐派印章,其篆刻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国内一些重要的书法篆刻展,致使他的作品在军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刘国亮的力作《毛泽东诗词》50米篆刻长卷,还参加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并获得银质奖章。    
    1998年,淮河流域的安徽、江苏两省部分地区发生水灾,得知此消息后,齐良迟先生立即组织百余名书画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书画捐赠活动,所得款项全部通过民政部转交给苏皖灾区的群众。    
    1998年全国人民奋力抗击洪水之际,齐良迟老人积极参加社会各界组织的捐画捐款活动,还组织书画家举办大型赈灾义卖笔会,将其所得的6万余元,和个人的5万元,分别捐送给中国国际红十字会和北京慈善协会,转交灾区人民。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幼子齐良末:人称“小齐白石”

    齐良末(1938—  ),著名画家,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北京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残疾人协会顾问。齐良末是中国画坛巨匠水墨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小儿子。他出生时,齐白石先生已是75岁高龄的老人,因此,齐白石先生给他的这个儿子,也即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儿子,取名时在良字后加一“末”字。齐良末出生时,白石老人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六日寅时,钟表乃三点二十一分也,生一子,名曰良末,字纪牛,号耋根。”齐白石还在良末的命册上批道:“字以纪牛者,牛,丑也,记丁丑年怀胎也。号以耋根者八十为耋,吾年八十,尚留此根苗也。”齐白石老人对他的这个小儿子特别钟爱,夫人宝珠难产去世后,他就一直将良末带在身边。    
    齐良末8岁时,齐白石老人就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绘画,还专门为他制作了作画的范本。10岁时,父亲教他画的《钟馗捉鬼图》备受人称赞。良末先生自幼受父亲熏陶,聪颖勤奋,经过多年努力,他对中国画的构思极富特色,他笔下的鱼、虾、昆虫等艺术形象极富齐白石老人的风范,其画功与齐白石极为相似,因此他被许多喜爱收藏齐白石绘画作品的日本友人誉为“小齐白石”。    
    齐良末先生在艺术上牢记父亲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导,吸取了齐派艺术的精髓,在父亲的基础上,始创了“红花墨叶”的画法,把齐派艺术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为齐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非典”期间,他的哥哥齐良迟先生在北京去世后,在齐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中只有齐良末先生一人了。    
    齐良末先生作为一名画家,像他父亲一样,除了艺术之外,他更关心社会、关心他人。2003年春夏之交,当“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之时,齐良末先生在兰州举办了“齐良末献爱心抗击非典义卖活动”,将所得款项捐赠给那些奋斗在抗击非典最前线的兰州地区的白衣战士们。在此事之前一段时间,齐良末先生得知一家在辽宁的亲戚中毒住进了医院,急需大量现款急救,良末先生二话没说,就亲自迅速从银行取出6万元,急忙赶到北京西外大街邮电局,请求邮电局营业员帮他在2小时内将汇款汇到辽宁。辽宁亲戚收到这笔款后立即送到医院,经医生抢救,病人终于转危为安。事后,齐良末先生特意创作了一幅画赠送给西外大街邮电局,对该局营业员表示感谢。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幼女齐良芷:与母亲感情最深

    齐良芷(1931—  ),齐白石老人的小女儿,现为中国画研究会会员,深圳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主席。1931年出生在北京,她出生时,父亲齐白石年近70,母亲胡宝珠不到30岁,她是父亲最小的女儿。齐良芷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习画,从临摹、写生一直到创意,深得父亲的真传,使她成为白石先生绘画艺术第二代传人中不可多得者。    
    在父亲的培养下,齐良芷在绘画上具有娴熟而深厚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经她个人努力,又对传统的用笔技巧、方法多有创新。齐良芷女士曾先后多次游历过祖国的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她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和大自然。齐良芷女士擅长中国水墨画,尤善鱼虾、山水、花鸟、草虫及果品等。    
    齐良芷女士的作品在北京、深圳、南京、广州、珠海及香港等地举办过多次展出,另外,她的作品还到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参加过国际画展,并获奖。其作品被国内外许多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收藏。    
    她在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她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1992年,齐良芷女士入选英国剑桥大学《杰出妇女》一书,同年被美国传记学会编撰的《国际名人大辞典》选为国际文化名人。    
    齐良芷女士作为齐白石先生的幼女,有着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自幼深受父母的宠爱,因而特别淘气。有时放学后,小良芷不回家就和自己的小伙伴们跑到铁路边去玩,以至有一次将书包也弄丢了,她找书包迷了路,害得全家人到处寻找,直到半夜三更才回家。    
    还有一次,母亲带着小良芷和她的二姐上街买东西,母亲给她的二姐买了一双鞋,小良芷认为妈妈偏爱姐姐,回到家里便朝着母亲大吵大闹,怪她不给自己买鞋子,还跑到房间去穿上妈妈前些时刚给她买的一双新皮鞋,拼命朝墙上踢,一边踢,一边嘴里还喃喃道:“看你们还给不给我买鞋子,看你们还给不给我买鞋子!”可家里的人都望着她笑,天真的小良芷于是又跑过去朝着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们乱踢一阵之后才罢休。    
    每次小良芷淘气时,爸爸妈妈总会“演双簧”,父亲拿起小木棍威胁着要打她,母亲则跑上前来护着小良芷,一边还哄着说:“我的宝贝乖,再不会闹事了,再不会闹事了。”一边耐心地劝说女儿。等到小良芷不哭了的时候,母亲总是将她抱在怀里,告诉她,刚才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这样做的危害有多大,并反复叮嘱她:“我的小乖是个聪明的孩子,长大要学你爸爸,有志气有出息!”就这样,小良芷特别喜欢母亲,对母亲的话也特别爱听。    
    1943年12月,齐良芷的母亲不幸去世,那时的齐良芷虽然只有13岁,但是她得到的母爱却是很多很多。晚年的齐良芷,每当想起慈祥的母亲时,仍然不禁潸然泪下,常在梦中因思念母亲而哭醒了。    
    1984年,出于对母亲的怀念,齐良芷带着毕业于北京画院的女儿媛媛一同来到四川丰都县母亲胡宝珠的老家,去追寻母亲的足迹。齐良芷女士在丰都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寻找母亲老家的遗址。为了表示对丰都领导的感激之情,齐良芷女士和女儿均向丰都县委、县政府捐赠了不少作品,并建议在丰都的名山——重要的旅游地建造一座纪念齐白石与胡宝珠的“良缘亭”,并表示愿意捐款赞助建亭。    
    1988年,“良缘亭”终于建成。从此,齐良芷了却了两桩心愿:一是以此表示对母亲的养育之情的回报;二是替母亲感谢家乡人民对她的关心。    
    齐良芷女士不但在艺术上继承了父亲的传统,其为人也颇似其父。当年,向齐白石老人求画者很多,齐白石老人总是无偿送给他们,而今向齐良芷求画者也不少,她同样也不计金钱。    
    一天晚上,国家芭蕾舞团有两个年轻的女演员在出国前,特意向齐良芷女士求画,并拿出20元钱作为酬金。齐良芷一见钱,她的心似乎被刀猛刺了一下,就对那两个演员说:“我不卖画,你们要买请到荣宝斋去,那里我的画400元一幅。”    
    那两个青年演员愣了半天,以为齐良芷嫌钱少不卖,齐良芷说:“那好,我出200元,请你们两位当场为我跳一段芭蕾舞吧!”    
    齐良芷女士这样一讲,两个演员才恍然大悟,脸刷地红了。    
    齐良芷这才热情地请她们坐下,并说:“我可以送给你们一幅画。不过,你们年轻人千万不要以为金钱万能,钱可以买到一切,那就错了。”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民国第一家的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政府总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成人后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此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10岁以后,开始在广州、香港等地学医,学成后主要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在此同时,开始从事反清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孙中山曾经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清廷的主张遭拒绝后,逃往檀香山继续从事反清活动,创立兴中会,并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主持成立中国同盟会,并系统地提出三民主义的主张。在这期间,还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虽然屡遭挫折,但是斗志弥坚。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他创立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并任总理。1923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实行国共两党合作,从而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先生一生有过三次婚姻。原配夫人卢慕贞,卢慕贞婚后为孙中山先生生下独子孙科和两个女儿孙、孙婉。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相爱,决定与卢慕贞协议离婚。离婚后,卢慕贞一直居住在澳门孙公馆。令人敬佩的是,卢慕贞与孙中山离婚后一如既往地支持孙中山先生所从事的革命事业。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卢慕贞把自己的养女婿送到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去。    
    孙中山先生的第二位夫人是宋庆龄。宋庆龄女士自幼生长在一个父母都是教师,又是基督教徒的充满西方文化的家庭之中。1908年,宋庆龄女士与妹妹宋美龄(后成为蒋介石的夫人),一同赴美求学。1913年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州梅肯的魏里斯安女子大学哲学系。毕业回国后任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并与孙中山产生感情,主动表示爱慕之意。1915年10月26日,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后,便与宋庆龄女士在日本东京结婚。1922年,陈炯明叛变,逃亡途中,宋庆龄女士不幸流产,从此再无生育。    
    另外,孙中山在南洋从事革命时,还结识了一位伴侣陈粹芬女士。陈粹芬女士祖籍福建,1873年生于香港。1891年19岁的陈粹芬经人介绍认识孙中山先生,其后一直追随孙中山10余年,其足迹遍及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在这期间,陈粹芬既照顾孙中山的饮食起居,也为孙中山先生的其他同事做饭、洗衣,还为孙中山印刷宣传品,担任联络员等工作。陈粹芬和孙中山先生分手后仍然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等人的敬重,并将其与卢慕贞、宋庆龄两位夫人并称。后人对孙中山的三位伴侣均有昵称。卢慕贞后因长期居住澳门,故被称为“澳门婆”,宋庆龄女士出身于上海,则被称为“上海婆”,而陈粹芬长期追随孙中山漂泊南洋,故昵称为“南洋婆”。在孙家晚辈中,还有称卢慕贞为“婆婆”,称陈粹芬为“二婆”。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就是随孩子们这样称呼陈粹芬的。至于宋庆龄女士在孙家似乎没有被称为“三婆”,但是孙家子孙与她见面时,总是以“grandma”相称。    
    陈粹芬收了一个养女孙仲英,孙仲英原名苏仲英,到孙家后改姓孙。孙仲英后来和孙中山的长兄孙眉的孙子孙乾结婚,孙仲英婚后又改姓苏。1958年,苏仲英患癌症出世。而陈粹芬于1960年前后过世。    
    孙中山先生有两个孙子,四个孙女。两个孙子是孙治平和孙治强。四个孙女是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芳和孙穗芬。孙治强1915年出生,曾留学加州大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父亲孙科返台后,有些怀才不遇,仅担任“中央信托局”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孙治强先生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得两女孙嘉霖、孙嘉瑜。她们现均旅居美国。后孙治强先生与比他小30岁的林伦可女士结婚,得两子,他们是孙国元、孙国升。孙治强先生在古稀之年,即1992年、1993年两次回大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还游览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方,并回翠亨村瞻仰过祖父的故居。2001年夏天,孙治强不顾年迈体弱,抱病赴美参加小儿子孙国升大学毕业典礼,因心脏病突发在洛杉矶辞世。享年87岁。    
    孙中山先生的长孙女孙穗英,1922年生,“穗英”之名就是祖父孙中山所取。孙穗英早年毕业于美国卫里斯莱大学和加拿大满地可大学,并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与广东新会的林达文先生结婚,生子林德杰,女林淑贞。    
    孙女孙穗华,1925年出生,毕业于美国史密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与云南籍的旅美学者张嘉恭结婚,生有一子张孔颖,二女张乐文和张乐真。    
    孙穗华和孙穗英两家均定居美国。早些年,在她们的父母健在时,孙穗华、孙穗英姐妹俩经常返台,侍奉双亲,极为孝顺。大陆改革开放后,姐妹俩多次回大陆参加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和祖父母的诞辰纪念。1981年,她们的祖母,前国家主席宋庆龄女士病逝,孙穗英、孙穗华两人曾应中央之邀来北京参加追悼会。穗英和穗华姐妹俩虽然身在海外,却仍然十分关心故乡的经济文化建设,除多次回翠亨村瞻仰祖父故居外,还曾向“中山纪念中学建设基金会”捐款。她们不愧是孙中山先生的后人。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长女孙娫:红颜薄命

    孙(1894—1913),孙中山先生的长女。1894年(亦说1895年)3月31日出生在孙先生的故乡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出生不久,尚处于襁褓中的孙,就跟随祖母、母亲和哥哥等人远涉重洋,来到异域檀香山。她的少年时代是在那漂泊不定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创立,她的父亲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方才派人将她和妹妹孙婉及母亲卢慕贞接到国内,陪伴着父亲过了一段时间的安定生活。    
    好景不长。其后,父亲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不得不赴全国各地考察。这一时期,孙和妹妹孙婉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再度过起了流浪生活。不久,孙中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