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五千年5-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想抢头功,不管气候恶劣,急急忙忙冒雪行军。他先攻占了萨尔浒(今辽 
宁抚顺东)山口;接着分兵两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了另 
一部精兵攻打后,金的界藩城(今新宾西北)。 
    努尔哈赤一看杜松分散兵力,心里暗暗高兴,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 
气攻下萨尔浒明军大营,截断了杜松后路。接着,又急行军援救界藩。正在 
攻打界藩的明军,听到后路被抄,军心动摇。驻守在界藩的后金军从山上居 

高临下地压下来,把杜松军杀得七零八落。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赶到,把明军 
团团围住。杜松左右冲杀想要突围,突然一箭飞来,正射中他的头部,杜松 
从马上栽下来死去。部下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路人马先覆灭 
了。 
    北路的马林从开原(今辽宁开原)出兵,刚刚到离开萨尔浒四十里的 
地方,得到杜松兵败的消息,吓得急忙转攻为守,就地依山,扎下营垒,挖 
了三层壕沟,准备防守。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力从界藩马不停蹄地赶来,攻 
破明军营垒。马林没命地逃奔,才回到开原,第二路明军又被打散了。 
    坐镜沈阳的杨镐,正在等待各路明军的捷报,哪想到一连两天接到的 
竟是两路人马覆灭的坏消息,把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努尔哈赤厉害, 
连忙派快马传令另外两路明军立刻停止进军。 
    中路右翼的辽东总兵李如柏本来胆小,行动也特别迟缓,接到杨镐命 
令,急忙撤退。山上巡逻的二十来名后金哨兵远远望见明军撤退,大声鼓噪, 
明军兵士以为后面有大批追兵,争先恐后地逃跑,自相践踏,也死了不少。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军刘铤。杨镐发出停止进军命令的时候,刘铤军已 
经深入到后金军阵地,各路明军失败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刘铤是明军 
中出名的猛将,他使用一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运转如飞,外号叫“刘大刀”。 
刘铤军军令严明,武器火药也多。进入后金阵地以后,连破几个营寨。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选了一个投降过来的明 
兵,叫他冒充杜松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军已经到赫图阿拉城下,只等 
刘铤军去会师攻城。 
    刘铤没接到杨镐命令,不知道杜松军已经覆灭,信以为真,他怕让杜 
松独得头功,下令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 
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向 
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 
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军的包围 
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 
刀,杀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 
倒下。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 
一大半,文武将官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 
又率领八旗大军,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 
京。打那以后,后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239 徐光启研究西学 



    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在萨尔浒几乎全部覆没,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 
惊。大家齐集在宫门外,呼吁明神宗增加兵力,调拨军饷,抵抗后金。翰林 
院官员徐光启,一连上了三道奏章,认为要挽救国家危局,只有精选人才, 

训练新兵,还自愿担任练兵的工作。明神宗听说徐光启熟识军事,就批准他 
到通州练兵。 
    徐光启是上海人。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带遭倭寇骚扰十分严重。 
徐光启小时候,常常听他的父亲谈起当地人民英勇反抗倭寇侵略的情景,心 
里滋长起爱国的激情。 
    徐光启长大以后,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听说那儿来了个欧 
洲传教士利玛窦(音dòu),经常讲些西方的科学知识。南京的一些读书人 
都喜欢跟利玛窦结交。徐光启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利玛窦。他听利玛窦讲 
的科学道理,都是自己过去在古书上没有读到过的。打那时候起,他对西方 
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主要是为了传教的方便。他觉得要扩大传教, 
一定要得到中国皇帝的支持。那时候,明朝是不让教士到北京传教的。利玛 
窦要地方大臣在明神宗面前帮他说话,他还到了北京,通过宦官马堂的门路, 
送给明神宗圣经、圣母图,还有几只新式的自鸣钟。 
    明神宗不懂得圣经,也不知道圣母是什么人。但是对新式自鸣钟,倒 
很感兴趣,命令马堂把利玛窦带进宫来。 
    明神宗接见利玛窦的时候,请利玛窦谈谈西洋的风俗人情。利玛窦本 
来是意大利人,为了夸耀自己,把自己说成是“大西洋国”的人。有人一查 
万国地图,找不到什么“大西洋国”,就怀疑利玛窦来历不明,要明神宗把 
他撵走。但是明神宗不听这个意见,倒赏给利玛窦一些财物,让他留在京城 
传教。有了皇帝的支持,利玛窦跟朝廷官员们接触就很方便了。 
    过了几年,徐光启考取了进士,也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官。他认为 
学习西方的科学,对国家富强有好处,就决心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 
数学、测量、武器制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有一次,徐光启到利玛窦那儿去学习。利玛窦跟他谈起,西方有一本 
数学著作叫《几何原本》,是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的一本重要著作, 
可惜要翻译成汉文很困难。徐光启说:“既然有这样好书,您又愿意指教, 
不管怎样困难,我也要把它翻译出来。”打那以后,徐光启每天下午一离开 
翰林院,就赶到利玛窦那儿,跟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讲 
述,徐光启笔译。那时候,还没有人译过国外数学著作,要把原作译得准确, 
可不是件简单事。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再三修改, 
终于把前六卷《几何原本》翻译完成。 
    除了《几何原本》之外,徐光启还跟利玛窦和另一个西方传教士熊三 
拔合作,翻译过测量、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后来,他又在研究我国古代历 
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欧洲在天文方面的最新科学知识,对天文历法的研 
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徐光启不但爱好科学,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有一年,他父亲死去, 
徐光启回到上海守丧。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稻、麦都淹了。 
水退之后,农田上颗粒无收。徐光启为这个心里挺着急。他想,如果不补种 
点别的庄稼,来年春天拿什么度荒呀!恰巧在这时候,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 
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试种起甘薯来,过了不久,长得一片 
葱绿,十分茂盛。后来,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推广种甘薯的办法。本来 
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带来了。 
    这一回,徐光启提出练兵的主张,得到明神宗的批准,他满怀希望, 

想尽快练好新兵,加强国防。哪料到朝廷各个部门腐败透了,练兵衙门成立 
了一个月,徐光启要人没人,要饷没饷,闲得没事干。后来,好容易领到一 
点军饷,到了通州,检阅了那儿招来的七千多新兵,大多是老弱残兵,能够 
勉强充数的只有二千人,更说不上精选了。他大失所望,只好请求辞职。 
    公元1620年,明神宗死去,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也接着病死, 
神宗的孙子朱由校即位,这就是明熹宗。徐光启又回到京城,他看到后金的 
威胁越来越严重,又竭力主张要多造西洋大炮。为了这件事,跟兵部尚书发 
生矛盾,徐光启被排挤出朝廷。 
    徐光启回到上海,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本来对研究农业科学 
很有兴趣,回到家乡后,又在自己的田地上,亲自参加劳动,做一些试验。 
后来,他把他平日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部著作,叫作《农政全书》。在这 
本书里,对我国的农具、土壤、水利、施肥、选种、嫁接等农业技术,都有 
详细的记载,真可以称得上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呢! 



                        240 左光斗入狱 



    明神宗后期,有个官员名叫顾宪成,因为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 
被撤了职。他回到无锡(今江苏无锡)老家后,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 
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附近一些读书人听到顾宪成学问好,都赶到无锡来听 
他讲学,把一所本来就不大的东林书院挤得满满的。顾宪成痛恨朝廷黑暗, 
在讲学的时候,免不了议论起朝政,还批评一些当政的大臣。听过讲学的人 
都说顾宪成议论得对,京城里也有大臣支持他。东林书院名声越来越大。一 
些被批评的官僚权贵却对顾宪成恨得要命,把支持东林书院的人称做“东林 
党人”。 
    明熹宗刚即位的时候,一些支持东林党的大臣掌了权,其中最有名望 
的要数杨涟和左光斗。 
    有一次,朝廷派左光斗到京城附近视察,还负责那里的科举考试。 
    一天,北风刮得很紧,天上飘起了大雪。左光斗在官署里喝了几盅酒, 
忽然起了游兴。 
    他带着几个随从,骑着马到郊外去踏雪。他们走着走着,见到一座古 
寺,环境十分幽静,左光斗决定到里面去休息一下。 
    他们下了马,推开虚掩的寺门,进了古寺,只见左边走廊边的小房间 
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打瞌睡,桌上还放着几卷文稿。左光斗走近前去,拿 
起桌上的文稿细细看了起来。那文稿不但字迹清秀,而且文辞精采,左光斗 
看了不禁暗暗赞赏。他放下文稿,正想转身回去,忽然想到,外面正下大雪, 
天气严寒,那书生穿得那样单薄,睡着了岂不要受凉,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 
身上披的那件貂皮披风解下来,轻轻地盖在书生身上。 
    左光斗退出门外,把门掩上,他打发随从到寺里和尚那里去一打听, 
才知道那书生名叫史可法,是新到京城来应考的。左光斗把这个名字暗暗记 
住。 
    到了考试那天,左光斗进了厅堂。堂上的小吏高唱着考生的名字。当 

小吏唱到史可法的名字时,左光斗注意看那个送试卷上来的考生,果然是那 
天寺里见到的书生。左光斗接过试卷,当场把史可法评为第一名。 
    考试以后,左光斗在他的官府接见史可法,勉励了一番,又把他带到 
后堂,见过左夫人。他当着左夫人的面夸奖说:“我家几个孩子都没有才能。 
将来继承我的事业。全靠这个小伙子了。”打那以后,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 
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史可法家里贫穷,左光斗要他住进官府,亲自指点他读 
书。有时候,左光斗处理公事到深更半夜,还跑到史可法的房间里,两人兴 
高采烈地讨论起学问来,简直不想睡觉。 
    左光斗和杨涟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但是明熹宗是个昏庸透顶的人。 
他宠信一个很坏的宦官魏忠贤,让魏忠贤掌握特务机构东厂。魏忠贤凭借手 
中的特权,结党营私,卖官受贿,干尽了坏事。一些反对东林党的官僚就投 
靠魏忠贤,结成一伙,历史上把他们称做“阉党”(阉音yān,指太监)。 
杨涟对阉党的胡作非为气愤不过,大胆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 
罪状。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这一来可捅了漏子。公元1625年,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勾结起来攻 
击杨涟、左光斗是东林党,罗织罪状,把他们打进大牢,严刑逼供。 
    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每天从早到晚,在 
牢门外转来转去,想找机会探望老师。可阉党把左光斗看管得很严密,不让 
人探望。 
    左光斗在牢里,任凭阉党怎样拷打,始终不肯屈服。史可法听说左光 
斗被折磨得快要死了,不顾自己的危险,拿了五十两银子去向狱卒苦苦哀求, 
只求见老师最后一面。 
    狱卒终于被史可法的诚意感动了,想办法给史可法一个探监的机会。 
当天晚上,史可法换上一件破烂的短衣,扮着捡粪人的样子,穿着草鞋,背 
着竹筐,手拿长铲,由狱卒带领着进了牢监。 
    史可法找到左光斗的牢房,只见左光斗坐在角落里,遍体鳞伤,脸已 
经被烧得认不清,左腿腐烂得露出骨头来。史可法见了,一阵心酸,走近前 
去,跪了下来,抱住左光斗的腿,不断地抽泣。 
    左光斗满脸是伤,睁不开眼,但是他从哭泣声里听出史可法来了。他 
举起手,用尽力气拨开眼皮,愤怒的眼光像要喷出火来。他骂着说:“蠢才! 
这是什么地方,你还来干什么! 
    国家的事糟到这步田地。我已经完了,你还不顾死活地跑进来,万一 
被他们发现,将来的事靠谁干?”史可法还是抽泣着没完。左光斗狠狠地说: 
“再不走,我现在就干脆收拾了你,省得奸人动手。”说着,他真的摸起身 
边的镣铐,做出要砸过来的样子。 
    史可法不敢再说话,只好忍住悲痛,从牢里退了出来。 
    过了几天,左光斗和杨涟等终于被魏忠贤杀害。史可法又花了一笔钱 
买通狱卒,把左光斗的尸体埋葬好了。他想起牢里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落 
下眼泪,说:“我老师的心肠,真是铁石铸成的啊!” 


                          241 五人墓 

    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把迎合他的官员 
和徒子徒孙统统提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有的帮他出谋划策,有的专门干 
特务杀人的勾当。民间给他们起了一些绰号,叫做“五虎”、“五彪”、“十狗”、 
“十孩儿”、“四十孙”。 
    魏忠贤权力大得不得了,无论是朝廷和地方的官员,要想保住位子, 
就得向他奉承。魏忠贤出门的时候,排场跟皇帝一模一样,大家也把他当皇 
帝看待。封建时代把皇帝称做“万岁”。魏忠贤不是皇帝,不能叫他“万岁”。 
有个官员把魏忠贤称作“九千岁”,魏忠贤听了很高兴,重赏了那官员。打 
那以后,魏忠贤就成了“九千岁”了。还有个浙江的巡抚,为了讨好魏忠贤, 
给魏忠贤造了个祠堂。一般祠堂都是为纪念死去的人造的,魏忠贤还活着, 
就造起祠堂来,所以叫做“生祠”。这样的怪事一出来,就有人反对,魏忠 
贤把反对的人革了职。各个地方官怕得罪他,纷纷造起魏忠贤的“生祠”来。 
    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都是阉党和迎合阉党的官员,稍微有点正义感的 
人不愿意跟他们同流合污,都辞了职。有个官员周顺昌,看不惯阉党横行, 
请了长假回苏州闲居。公元1626年,魏忠贤又一次大捕东林党,兵士押 
解了一个东林党官员路过苏州,周顺昌替他摆酒席送行,在宴席上指名道姓 
大骂魏忠贤。押送的兵士回去,报告了魏忠贤。魏忠贤大怒,命令东厂派出 
兵士,由南京巡抚毛一鹭带领,到苏州捉拿周顺昌。 
    东厂到苏州抓人的消息一传开,轰动了苏州市民。二十多年前,苏州 
市民在葛贤的领导下,曾经跟税监斗争过。现在魏忠贤的特务又到苏州来抓 
人,怎么不激起大家的气愤。再说,周顺昌为反对阉党遭到迫害,大家也都 
同情他。所以到了东厂兵士到苏州的那天,苏州成千上万市民拥上街头,声 
援周顺昌。 
    大家拦住毛一鹭的轿子,推了几名秀才向毛一鹭请愿,要求取消逮捕 
周顺昌的命令。毛一鹭见群众声势浩大,吓得满头大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旁边的兵士着急了,他们把手里的铁镣往地下一扔,厉声吓唬说:“我们是 
东厂来的,谁敢阻挡!”铁镣发出“当啷”的声音,市民们被激怒了。有人 
站出来责问兵士说:“你们不是说奉皇上的圣旨抓人吗?原来是东厂搞的 
鬼!”兵士还来不及回答,群众都高叫起来:“原来是东厂来的奸贼!”大伙 
一面叫,一面向毛毛一鹭和兵士冲过去,声音像山崩地裂一样。这些平日仗 
势欺人的兵士吓得东奔西窜,想逃出群众的包围。愤怒的群众赶上去,把他 
们揪住,劈头盖脑地痛打。一个兵士被击中了心窝,倒在地上滚了滚,就断 
了气。其余的兵士也被打得头破血流,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