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子监狱调查手记-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她千呼万唤,爷爷却再也听不到心爱的孙女的呼喊了。爷爷去世后,奶奶因伤心过度一病不起。她白天一身白大褂,晚上一身绿围裙,每天下班后回到家里就弹奏锅碗瓢勺交响曲,还要洗衣服、打扫卫生。看到孙女忙碌的身影,奶奶用疼爱的目光看着她,叹口气,摇摇头,却什么都没有说。    
    两个多月后的一天中午,她下班回家在厨房做饭。奶奶说:“燕儿,我浑身疼得厉害,你给我拿点药来吃。”    
    她把盛药的抽屉往奶奶面前一放,又给奶奶倒了杯开水:“奶奶,你自己找药吧,锅里的油热了。”    
    她转身进了厨房,当她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走到奶奶房间时,不由得愣住了。地上到处都是空药瓶,奶奶躺在床上眼睛微闭,脸色铁青。    
    她一下子就明白了,手中的饭菜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上。她扑到奶奶身上放声大哭:“奶奶,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刚刚失去爷爷,为什么又要让我失去奶奶?”    
    奶奶有气无力地说:“燕儿,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每天又要工作,又要照顾我,奶奶于心不忍啊,我太拖累你了!”    
    她拼命地摇晃着奶奶:“不,不!奶奶,我马上送您去医院,一定会没事的!”    
    奶奶紧紧地抓着她的手:“燕儿,不要去医院,来不及了。奶奶走后,你一个人要好好生活,要照顾好自己!”    
    她哭着跑了出去,喊来了好多邻居。大爷、姑姑们听说后也都从单位赶来了,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奶奶被送到了208医院抢救。虽然医生们尽了力,可奶奶终因药物中毒过深,抢救无效死亡了。奶奶离开她那年,她只有十五岁。她哭,她喊,她伤心,她绝望,上苍啊,你为什么那么不公平?她从小失去了父母,爷爷、奶奶又过早地离她远去,半年之内她连续失去两个亲人,一切都来的那么突然,她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在命运的痛击下,她又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做生离死别。    
    


跨越生命的冬季强烈的自尊下掩盖的是强烈的自卑

    她大病了一场,那是一段痛苦而难忘的时光,孤独和寂寞撕扯着她的心。她只有在回忆往事中去体味、去追寻那份已经失去的欢乐。经过一段痛苦的调整,她终于走出了失去亲人的阴影,她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乐观向上的小女孩儿,她变了,变得既冷傲又孤僻。她长大了,居然可以一个人顶门过日子。每月三十七块五的工资,柴米油盐、房租水电,半个月就花光了,后半个月的生活就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了。这时候,她才深深地理解了爷爷不让她乱花钱的真正用意。    
    岁月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滑过,她一天天地长大了。虽然大爷和姑姑也很疼爱她,但她不想给他们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和负担。她整天工作在整机车间的流水线上,与她共事的女孩子闲谈的话题就是怎么美,怎么打扮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最时髦,用什么样的化妆品最讲究,背什么样的包最新潮。她们整天议论谁穿的最好,谁长得最俏,谁家的条件最好,谁的父母是领导。这些女孩子之间再正常不过的话题在她听来却格外别扭,她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家里条件好一点吗?天天重复一个话题,烦不烦啊?她不愿意和这些同事接触,上班下班总是独往独来。大伙儿都说她怪,说她傲,说她缺少女孩子的朝气。她不予理会,那些家庭优越生活幸福的女孩子根本就体会不到她孤苦无助的感觉。    
    她强烈的自尊下掩盖的是强烈的自卑,她其实很羡慕那些女孩儿,羡慕她们有父爱、母爱,羡慕她们有一个温暖的家。想到自己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个人艰难地行走着,走得精疲力尽,疲惫不堪,眼泪便像断了线的珠子滑落下来。    
    那时候她活得很累,很辛苦,小小年纪就有一种厌世的感觉。但想到爷爷、奶奶辛辛苦苦地把自己抚养大,如果就这样匆匆离去,爷爷、奶奶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原谅自己的。她要活着,为爷爷、奶奶而活着,为自己而活着。慢慢地她觉得这种生活太委屈自己了,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充分地享受一下阳光的灿烂。    
    


跨越生命的冬季孤独和寂寞吞噬着她的心

    也许是心里太苦了,她经常去舞厅跳舞,结交了好多朋友。她惊讶地发现,这些朋友的境遇和她是那样相似,不是父母离异就是单亲家庭,都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才来到这个灯红酒绿的地方寻找纸醉金迷,来填补精神的空虚。她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与自己一样不幸,在他们的笑脸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辛酸与苦楚。她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些人才是一路人,只有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找到了平衡,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彼此间的理解;只有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找到了真诚,找到了原本属于她的笑容。    
    她和这些人是同一个阶层的人,他们很富于同情心。看到她的日子过得青黄不接,他们这个从家里给她拿来挂面,那个从家里拿来大米。有时她工作忙,需要加班,为了省事就蒸一锅大米饭,炒一大锅土豆丝。下班回来用凉水一泡就凑合一顿。三天两头吃剩饭,这些朋友就劝她:“别太苦了自己,你这样忙忙碌碌能挣几个钱,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双鞋的呢。人活在世吃喝玩乐,跟我们一起干吧,一个月下来比你上班强多了。”    
    这些人是她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陌生人,他们自立能力很强,年龄虽然不大,可求生的本领却很强,尽做些大人才能做的事。卖服装了,卖水果了,开饭店了,他们花钱如流水,穿的用的都是上档次的,比自己潇洒多了。她扪心自问:“我每天这样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一个字是为了“钱”。没有钱就无法生存,没有钱就无法在人群中立足。我要赚钱,赚好多好多的钱,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朋友的帮助下,她也加入了生意人的行列,做起了各种各样的买卖。对单位的工作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此下去不是个办法,她索性于1987年停薪留职,一停就是十年。从那时起,她卖过水果,开过饭店,倒腾过服装,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真正地独立生活了。    
    时光像流水一样悄悄地流逝了,转眼间她已经二十岁了。在过去几年的拚杀中,她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她把成功的喜悦和朋友一起分享,把挫折的痛苦独自承受。每一次摔跤都不断地叮嘱自己要坚强,希望与失望,汗水与忧伤交错地在她的身上徘徊。她已经习惯了单身生活,她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了儿时梦幻中的一切,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跨越生命的冬季她游入了一条不该属于自己的河流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她经常跑到天津的洋货市场折腾点东西倒到吉林来卖,一来二去在天津就认识了一些买卖人。一天,她在天津的塘沽港看到朋友用锡纸吸食一种白色的粉末,那粉末的味道很怪异,她好奇地问:“你弄得什么东西,难闻透了。”    
    朋友却不紧不慢地告诉她:“你没有吸过,自然感受不到它的美妙之处,它是白粉海洛因,也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好的朋友。我离不开它,它的神奇之处,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你可以尝尝,无论你有多少烦恼和不如意,吸上一口统统会抛到九霄云外。”    
    白粉,海洛因,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毒品吗?她在潜意识中对白粉还有一丝惧怕,可看到朋友飘然欲仙的样子,她的心动了。带着一种新鲜和好奇,也带着忐忑不安的心理,她懵懵懂懂地走进了“雾区”。吸第一口时,她觉得头昏脑涨,恶心,身上发痒,再吸上几口就觉得很舒服,那真是奇妙的感觉,想上太空就到了太空,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她身不由己地游入一条不该属于自己的河流,在急流险滩之间被撞得遍体鳞伤。虽然岁月在改变着每个人,可她却是自己在改变着自己。每天与毒为伴,真好比与狼共舞,她吸得天昏地暗,不思饮食,吃什么吐什么,最后连喝口水都吐得干干净净。几个月的功夫,她前后判若两人。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她也曾想过要戒掉它,可说来容易做来难,戒毒的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毒品已经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伴侣,没有白粉的日子是不可想像的。为了满足自己吸食毒品的需要,为了减少开支,她经常去天津购买毒品。有时她也请天津的朋友把毒品送到长春来。一小包白粉要500到600元,她每天都要吸一包,不吸就像感冒的症状,打喷嚏、流鼻涕,多热的天身上都会一阵阵发冷。1990年时她做买卖已经攒了十来万元,可她一个月的白粉钱就得好几万,几个月下来就把积蓄折腾光了。    
    1994年10月的一天,她的一个朋友乘坐282次列车从天津到长春给她送白粉,途中他不停地去厕所引起了乘警的注意,人家以为他是个惯偷,在厕所里搞调包的把戏,就在他上厕所时突然打开门,却发现他是个瘾君子。当她如约到长春火车站接送货人时,发现这个给她送货的男人被警察带着手铐押送着。她立刻明白了一切,收拾好行囊就踏上了逃亡之路。    
    人世间有些路是注定要一个人去跋涉的,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逃亡和戒毒中艰难地行走着。汗水与泪水,失落与悲伤,这一切让她饱受煎熬。毒瘾发作时有如万箭穿心,吃不下,睡不着,上吐下泻,一会儿热得大汗淋漓,一会儿冷得瑟瑟发抖,她瘦得只有90多斤,上出租车连腿都迈不上去。司机关切地说:“姑娘,你怎么病成这样?”    
    她撒谎说:“我贫血,心跳加速。”    
    她被白粉折腾得死去活来,真想以死来摆脱这非人的折磨,可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深知只有彻底戒掉毒瘾才能逃避警察的追捕,由于整天在惊吓中度过,极度的恐慌和求生的欲望使她咬牙挺了过来。戒毒后的她浑身轻松,她呼吸着新鲜空气,沐浴着阳光雨露,觉得生活是那样美好。她回到了天津,认识了一个叫做大群的男人。她本来是求他租房子,却发现他是那么可爱。他们恋爱了,她和大群年龄相仿,可他的事业却非常成功。他在塘沽港做集装箱进出口货运代理业务,年纪轻轻的就把业务做得烂熟。她非常佩服他的本领,而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把她带在身边。她绝顶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报关、集港、提箱、回空,对海关、外代、港口和车队也都了如指掌。可每当她接到正本提单时,总会让那满篇的英文字母难住。不但看不懂船次,甚至连到港日期都看不懂,每次都要请外代的朋友帮忙。这时,她才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如果当初多学点文化知识,今天就不至于处在尴尬之中了。    
    


跨越生命的冬季她有一种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感觉 上

    大群把从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电子元件,提了集装箱运到梅兰日兰公司,从中赚取运费。他对业务轻车熟路,又很勤劳,赚了100多万的财产。大群属狗,比宁春燕小一岁。他很爱宁春燕,打算娶她。因为宁春燕是逃亡出来的,身上没有身份证,无法开结婚证明,他们便同居了。大群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心眼很实在,对宁春燕也很好。每当她生病时,未来的公公婆婆都问寒问暖,给她端来红糖水。宁春燕白天和大群一起整集装箱,晚上回到家就干家务,日子就这样在平静中度过。不知从哪天起,她发现大群的气色特别差,精神恍惚,食欲不振。女人的直觉很厉害,她总有一种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感觉。她开始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果不其然,他每天起床总是懒洋洋的,而且上厕所的次数越来越多。她急于想知道结果,就在大群上厕所时拉开了门,眼前的情景证实了一切,他正在注射白粉,而且是静脉注射。她非常吃惊:“大群,你怎么会染上毒瘾的,你明知道它的厉害,你比谁都聪明,为什么还会沾染上它呢?你知道走上这条路将意味着什么吗?将意味着死亡!”    
    可是毒品真是一个魔鬼,无论她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他已经陷得太深,无法自拔。她很伤心,也很失望,本来已经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却在一瞬间彻底地毁灭了。她清楚这场无形的灾难无法避免。得知她已经知道了真相,大群往后注射海洛因也不避讳她了。他并不晓得她当初吸过毒并且逃亡在外,更不明白在她面前吸毒简直是羊在虎面前舞蹈。她无法控制这致命的诱惑,又一次掉入了毒品的漩涡。她处在一种飘然入仙的幻觉里,觉得五六层楼都没有楼梯,一跺脚就上了天。    
    毒品给她带来的痛苦,使她终身难忘。在烟雾迷漫的日子里,他们无心工作,无心生活,所有的追求和理想都随烟而去。黑白颠倒,日夜不分,一切都像一场梦。慢慢地,毒瘾越来越重,他们早晨一睁眼必须打一针海洛因,不打起不来床。刚刚注射了半个小时,毒瘾又犯了。他们想挺过去就挺,挺不过去就死,毒瘾上来时想用头去撞墙,恨不得有人拿铁棍梆一下脑袋才好受。他俩每天都要注射二十来针海洛因才能解渴,一天就要花费好几千元的毒资。他们没有受过医学训练,有时注射一针就要在血管里扎好几针才能扎中。扎针严重伤害了血管,手脚肿得像个小馒头,身上的血管已经全部坏死,再也找不到一处可以下针的地方。无奈,他俩只有采用肌肉注射的办法。    
    那时候,他俩活得像两具僵尸,他们没有理想,没有道义,没有责任,没有欢乐。他们确实下了决心要与毒品决裂,经常用玻璃碎片把前臂划得伤痕累累。听说杜冷丁对海洛因有拮抗作用, 他俩跑到山东买了很多杜冷丁,想用它来戒掉白粉。杜冷丁本来很便宜,一毛三分钱一支,买一盒才一块三,可卖白粉的人又把杜冷丁的价钱炒了起来,居然卖到七百多元一盒。他们把杜冷丁和安定针剂对起来注射,一会儿用杜冷丁戒白粉,一会儿用白粉戒杜冷丁。结果顾此失彼,海洛因没戒掉,杜冷丁又上了瘾。翻来覆去一折腾,体内的毒性太大,他俩又不懂医,不晓得肌肉注射要无菌操作,最终造成三角肌和臀大肌严重感染、溃烂。胳膊上和屁股蛋上全是窟窿,大群的两个屁股蛋都烂了,一卷纱布塞进去,一会儿就被脓血浸透了。为了挽救他们的生命,塘沽医院的医生命令他们必须开刀。宁春燕的右侧臀部被迫开了一刀,而大群的双臂和双臀则开了四刀。    
    


跨越生命的冬季她有一种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感觉 下

    那时的宁春燕,从精神到肉体都已经麻木,不知道自己是怎样从手术刀下走过来的,又是怎样在死亡的边缘徘徊。那种痛苦,那种非人的折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吸毒的人可没脸了,他们在手术台上赌咒发誓再也不吸了,可刚刚捡了一条命又吸了起来。当时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断定他俩活不了多久,他们只是在苟延残喘。记不清有多少次,他们分明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一针打下去,只几秒钟就不省人事。体内的血液已经变黑,很多已经凝结成血块。不但打不了针,还产生了耐药性。惟一的办法就是戒毒。可一次次的戒毒,一次次地复吸,她厌倦了,什么时候是尽头,哪一天才算结束?这样的日子她不想过了,与白粉为伍的日子过得很累,很疲惫。她有自己的个性,她不愿意看到别人瞧不起的目光,不愿意听到别人指责的口吻。她要摆脱白粉,她要站起来,她要证明给大家看,她行,她一定行!    
    他们下定决心戒毒,不论多么痛苦也要以坚强的毅力挺下去,因为这是生与死的较量。1998年岁末一个飘雪的日子,凌晨四点多钟,大群的哮喘病突然复发,被送到塘沽医院急救。急诊室的医生给他检查完病情突然暴跳如雷:“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对自己这样不负责任?浑身上下找不到一根好血管,我们无处下针。这些先进设备,这些进口药品只有看的份儿,我无能为力。”    
    可是气归气,骂归骂,医生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使他没有放弃抢救。他一处一处地找,一针一针地扎,终于在脚心的毛细血管上扎进了救命的一针。看到大群的呼吸和心跳渐渐恢复正常,满头大汗的医生才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宁春燕悬着的心也跟着落了地。大群醒过来后,医生和护士都劝慰他说:“小伙子,不要再吸毒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要好好珍惜呀!不是吓唬你,再吸一次你必死无疑,不是无药可救,而是有药无法救!”    
    医生的话在宁春燕的耳边久久地缭绕,她一遍又一遍地体味着这些话的份量:“我的悲哀不是没有药去救你,而是有药救不了你!”    
    大群也对她说:“春燕,我不想死,我才三十岁,过去我吸毒总抱着一种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