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丽:
是我不好,昨天我喝多了,脑子一直昏昏沉沉的。也许说了些过头的话,但我的心情你应该理解。我们从初中认识到现在已经17年了,这是人生最好的17年,我们把它给予了对方。难道17年的相识、相知、相恋、婚姻竟抵不上网上一些无聊家伙的甜言蜜语吗?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千面网虫》 一个神话的诞生网络真是个鸟东西(5)
还记得上高中时我们在外面偷偷地约会吗?我现在还能感觉到自己那时的心跳,脸上发涨手心冒汗的感觉。一到课间休息,我的眼睛就从没离开过你,同学们都说我是神经病,老师跟咱们较劲,家长不同意,可咱们都挺过来了。难道快30岁了还闹这种故事吗?前几年,咱们还没结婚的时候,同学聚会,大家都说当时七八对儿早恋的,现在没一个是好结果。我当时就跟他们争了起来,最后我逼得他们承认,只有咱们才是例外。这些事你还记得吗?除了你,我连别的女孩的手都没碰过,我不能想象没有你的日子。
我知道你在北京,如果你真在广州,咱们这十几年就算白认识了。
行了,别胡闹了。家里你养的那些花,没人浇水都快死了。就是真想走也得把东西收拾一下,我可没办法处理你那些名牌服装。
行了,我知道你天生胆小又多愁善感。上回我们去云南旅游,碰上条草蛇,把你的脸都吓白了,我要把蛇踩死,你却死活拉着不让我去,说草蛇也是生命。就你这种性格根本不能去外面闯荡,要吃亏是名摆着的。赶紧回来吧,要不你老爸真以为我在外面找小姐了。
阿力
1999/12/23早11时”
阿力的帖子曾经在网上引起过轩然大波,网虫们争相介绍、下载。但此后再没人在网上见过阿力发的帖子,人们纷纷猜测阿力后来到底怎么样了,他老婆到底回去没有,于是有人在网上展开讨论,题目就是“为这个女人值不值?”
半年后阿力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大家竟发现才半年没见,阿力已经换了个人,他胡子拉茬、面容憔悴。同学们都知道他已经离婚了,阿力还因为把老丈人家砸了而被拘留过一回可谁也不好意思多问。但有一件事却是肯定的,谁也不能在他面前谈网络的事。
《千面网虫》 虚拟世界的真实感情网虫与黑客(1)
——破坏永远是件刺激的事
他们走在人群中,没有一丝特别,也不象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一见电脑就忘记了一切,笔者亲耳听到他们互相嘀咕着:“都他妈有点厌倦电脑这玩意儿了。”不过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是些富家子弟厌倦了富贵要出走的意思,一旦面对电脑,他们无法掩盖的自信和从容仍然是识别黑客唯一可能的特征。
正在笔者要写“网虫与黑客”这章的时候,听说微软的网站被人“黑”了,不少珍贵的数据甚至微软的发展计划都被神通广大的黑客盗走,比尔…盖茨在电视上气急败坏地要找算计他的家伙拼命。
究竟是什么人敢骑在这位如日中天的世界首富脑袋上拉屎呢?无疑这肯定是网络骑士——黑客们干的,而且听说还是一群远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黑客。如果说网虫中谁最接近《世界公民》这个题目的内涵,那无疑就是黑客了。
“黑客”可能是近些年来,媒体上爆光率最高的一个词了。很多人都在报纸上毫无意义地解释着“黑客”一词英文原意,咬文嚼字地说黑客的含义是被人讹传了,甚至为“黑客”的概念争论不休等等。笔者想干这种事的人要么是想在文章里凑些字数,挣稿费;要么就是典型的书呆子,有嚼字癖。
所谓“黑客”不过是对一群有着特殊电脑技能的家伙的统称而已,实际上人们只关心这种人以前干了什么,现在会干些什么,以及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会有什么新的壮举。至于叫“黑客”也好,“白客”也好,都没有关系。
也许是笔者的思想意识多少有些不健康吧,每回想起黑客来,笔者就情不自禁地油生出一股敬畏之情。之所以“敬”是因为他们有超乎常人的技能和毅力,是网络世界真正的精英;之所以说“畏”是因为担心哪天,某位仁兄闯进美国五角大楼的系统,真把核导弹给打出去。其实黑客在笔者眼里就像旧时江湖上的武师侠士,他们个个武功高强、飞檐走壁,出入豪门、官府如入无人之境。当然正如江湖险恶,黑白分明一样,黑客自有善恶之分。所以黑客应该是网络世界中最神秘、最值得尊敬的一群。
有人说最早的黑客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可见黑客的出现和计算机的发展进程是密不可分的。
20世纪70年代北美大学生运动领袖,西海岸反越战活动的积极分子们加入了黑客队伍,并率先提出“计算机为人民所用”的口号,他们领头人之一便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如此说来,黑客们当时就预见到计算机终将进入家庭,而人永远是计算机的主宰。
1979年,历史上最著名的黑客15岁的凯文。米特尼克,第一次入侵北美空中防务指挥部的计算机主机,并大获成功。这些都是早期黑客的经典事件,也是黑客为人们所认识、所恐惧的根源。其实黑客基本上都是从网虫演变过去的,更确切地说黑客都是些近乎疯狂的网虫,以至他们已经进化成绚丽的网络飞蛾了。
笔者写这章文字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是个说书先生。抡圆了舌头瞎咧咧却根本不知道江湖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笔者写这部稿子时一个黑客也不认识,如果能认识他们中的一个,对笔者来说将是万分荣幸的事。本章的内容大多是多年来笔者搜集的资料,如果哪位黑客先生看了此书能指教一二的话,这本书就实在是没白写了。
在此笔者想先介绍一下最著名的黑客凯文。米特尼克的经历,从他身上,我们或许会看出黑客们身上一些共性的东西。
现年还不到40岁的凯文。米特尼克在网络界甚至比盖茨还有名,他是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电脑网络黑客。从7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期,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这位技艺高超的网上欺诈高手一直在网络世界纵横驰骋,受害的大公司多达几十家,其中有摩托罗拉、太阳、诺基亚、NEC等著名企业。他给受害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美圆,并使这些疏于防范的公司为改善自己的网络安全系统,前后花费了数百万美圆。凯文最大的功劳是将黑客的名字正式推上了报纸的头版,让全世界都知道了网络黑客的无处不在与盖世神功,比凯文更臭名昭著的美国联邦调查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逮住,并判了他5年的徒刑,不得保释。今年1月,这位电脑黑客获释后,警方仍禁止他接触电脑和传授黑客之道,直到他假释期满的2003年1月之后。
像大多数黑客一样,凯文走上黑客之路也是从网虫开始的。1976年刚13岁的凯文。米特尼克就对电话和计算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其天赋绝不在盖茨之下。但他对发明创造没什么兴趣,反而一直在琢磨如果能找到种破译他人电话密码的办法,这样他就可以轻易盗打他人的电话而不用付款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凯文就通过不懈的研究掌握了如何破译他人电话密码的怪异技能。
七十年代末电脑兴起后,凯文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这个极富挑战的领域,他要成为新兴行业的“冲浪”高手,当时他还不懂什么叫黑客,他只是觉得好玩。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挑战欲以及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拼劲,使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此他的黑客生涯一发即不可收,最后竟成了网络世界最了不起的江洋大盗。
凯文是黑客世界的天才和领袖人物,就算在监狱里,他仍然为世界各地的黑客所敬仰,即使在出狱后警方仍心惊胆战地禁止他接触电脑和传授黑客技能,可见他对世人的影了响。其实每个网虫都有做黑客的冲动,如此看来他其实是每个网虫心中的偶像。
其实出名的黑客和黑客事件很多,笔者斗胆说句不负责任的话:“干大事才是好样的,劫富者才是真男儿!”这些黑客只要不拿普通小网民的个人望站开刀,就跟咱们没关系。大家完全可以坐在一边儿看风景。当然还有一点是千万别拿人类的命运当儿戏,美俄的核匣子是动不得的。
国外著名黑客除了我们已经提到的,还有1987年美国FBI指控的17岁少年赫尔伯特。齐恩,他入侵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网络系统,当时几乎让全美国的电信业瘫痪。
1988年爆发了莫里斯“蠕虫”事件,美国国防部不得不切断了非保密军事网与阿派网(早期互联网)之间的物理连接,此后美国国防部和五角大楼一提起黑客来就脑袋疼。
1989年5名德国电脑间谍因入侵美国政府网络被捕,其中3人曾向前苏联克格勃出售过美国军事情报。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荷兰黑客入侵美国国防部偷取战争情报。
1995年俄罗斯著名黑客列文被捕,他曾从花旗银行盗移370万美圆。
1998年美国国防部的网络系统遭受了有史以来最系统的攻击,以色列天才少年黑客“分析家”被捕。
2000年2月雅虎、亚马逊、CNN等遭受“DDOS”病毒及黑客的集体攻击而陷入瘫痪,这是很多中国网虫最熟悉的黑客事件了,它不仅时间近、影响大,甚至被我们很多人亲身经历过。笔者那时正在上雅虎网,但让笔者不解的是,连续登陆了几次都被告知服务器太忙,最后雅虎网干脆就没影了。当时笔者还没意识到有侠客光临,闲人免进,反而坐在家里把雅虎网的经理臭骂了一顿。第二天就看见各大报纸上都登出:“雅虎被黑啦!”
《千面网虫》 虚拟世界的真实感情网虫与黑客(2)
黑客们一定是从网虫进化过去的,从黑客们的所作所为中来分析,黑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温和型,他们大多有自己的职业,收入固定,随意进入别人的网站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下好奇,甚至在临走时把网站的缺陷告诉对方,即使这些人做出些不正常的举动也是理由充分的,比如这几年中国黑客对日本网站的攻击。第二种被称为赢利型,他们做黑客纯粹是为了取得经济利益,他们进入别人的网站,盗取重要的数据、资料,敲诈勒索,从中获利。第三种是疯狂型,这种黑客最难缠,基本上是些毛头小伙子。他们毫无目的地攻击其他网站,篡改他人网页,把别人的东西搞得一团糟,然后扬长而去,甚至将自己的大名留在网页上供人瞻仰。最可怕的是这些人甚至是病毒软件的编写者和传播者,破坏对他们来说是种刺激和享受。
黑客们在国外呼风唤雨,风光无限。90年代中期,随着国内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国黑客终于登场了。他们同样做了几件惊天动地的事,而且中国黑客从他们诞生那天开始就打上了浓重的中国主义烙印。
在国外带有政治目的和高扛民族主义大旗的黑客也有,但不成气候,更没有形成派别和团体。但在中国,民族主义色彩的黑客却是主流,这也正是他们的可爱可敬之处。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几年中国黑客都做了些什么大事。
1997年网络刚刚成为国内青年的新宠,那年正好是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因为不满日本鬼子对战争问题采取暧昧态度,广东的169用户发送大量垃圾邮件攻击日本的政府网站。当时国内外都在惊呼:“中国黑客诞生了!”与此同时,国内早期的黑客组织“绿色兵团”也在网上成立了。这件事是中国黑客群落的里程碑,它初步奠定了中国黑客的民族主义风格。
1998年,因苏哈托的去流问题,印度尼西亚爆发了大规模社会动荡。我们不清楚某些印尼人是怎么想的,本来是两派政治力量的较量,他们却把矛头指向了一直与政治不沾边儿的华人,这种小国寡民的心态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或许他们是借这个茬儿,跟着起哄吧?
为抗议印尼社会针对华人的骚乱,中国黑客集体在网上抗议印尼贱民对华人的暴行,并攻击了印尼政府和部分企业的网站。笔者认为这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后来不少媒体也对这件事进行了赞扬。
1999年5月,想必那悲愤的日子是许多中国人都记忆犹新的。为报复美国鬼子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中国黑客群集体出击美国网站。一时间网上战云四起,厮杀连天,中国黑客们频频出击,连连得手,不少美国的政府和公司网站的主页都被改写了。当时的美联社、路透社等西方大通讯社都以“中国黑客发难”为题,对这件事进行了专门报道。他们酸溜溜的口气令人难忘,也令人愤慨,似乎是中国黑客在无理取闹。可惜笔者没这么大本事,要不就把他们的网站也“黑”上几回。
1999年8月台湾海峡对面那个长了张“驴脸”的“总统”,总以为自己是日本鬼子的私生子,竟毫无廉耻地提出了所谓的“两国论”,妄图把台湾引上分裂的战车。为抗议那些鬼迷心窍的家伙们抛出的“两国论”,中国黑客再度集体出击,双方的军队还没交火,两岸黑客就在网上打了个天翻地覆。
2000年2月,日本又有些跳梁小丑跳出来否认南京大屠杀。为了给瞪着俩眼说瞎话的日本右翼分子点儿颜色看看,中国黑客联手再度袭击日本网站,战果辉煌,连日本不少政府网站的主页都给改了。据说有的日本政府网站被刷成了黑屏,上面只有几个醒目的汉字:“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2000年5月由于在台湾选战中,原国民党阵营的连战、宋楚瑜自相残杀,代表台独势力的民进党上台。中国黑客发动“台湾闪电战”,针对300个台湾站点的大战役全线突破,再次显示了中国黑客集体作战的协调性和威力。这次事件之后,中国新民族主义的黑客组织“中国鹰派俱乐部”脱颖而出,并成为中国黑客中响当当的旗号。
2000年9月东芝公司因为笔记本风波得罪了中国消费者,他们在明知笔记本有问题的情况下,竟答应赔美国人,而以中国没有相关法律为由拒绝对中国消费者做出赔偿。为了给中国人出口气,中国黑客再次出头,东芝(中国)网站被黑。
笔者将中国黑客这几年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件大事都说了,各位看官多少对中国黑客有了些了解。他们旗帜鲜明说自己是民族主义者,反台独、抗日战美,功勋显赫。可以说这是中国特有的黑客文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民意的反映。
法新社今年五月在中国大陆做过一次网上民意测验,结论是一旦台湾海峡爆发战争,大陆的民意支持率是89%。这让法国人大惊失色,于是他们访问了一位华人旅法学者,学者本人也是个网虫。他说:“我相信这个民意测验的结果,从我对国内网友言论的了解来看,他们都是主战派。而且国内黑客行动的一致性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结果。”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黑客是华夏这块土壤上特有的产物,他们的主流是爱国、反霸权,但也不排除有些排外的倾向。
我们说了这么多黑客们惊天动地的壮举,那么黑客们到底是什么人?他们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是不是手眼通天呢?他们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准则是什么呢?其实黑客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爱好,他们之间同样需要交流、借鉴以及同道们的认可。世界黑客大会经常在各地秘密召开了,也吸引了不少记者、警察和网虫们的目光。
今年黑客们已经召开了两次世界性会议。
2000年3月29、30日这两天,国际黑客大会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秘密召开,该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50多名黑客。
2000年7月28日,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黑客云集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阿历克斯公园旅馆,召开一年一度的全球黑客大会。据说该会盛况空前,许多黑客界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到场了,大家探讨黑客技术、研讨黑客案例。由于这些人没做什么危害社会的事,就是做了也没人抓住把柄,美国政府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其实美国人也是心虚,要是无缘无故地得罪了这帮大爷,不是引火烧身吗。
《千面网虫》 虚拟世界的真实感情网虫与黑客(3)
其实类似这样的黑客聚会在国外可谓司空见惯,但笔者一直觉得这种神秘的聚会,距离身处中国的我们来说还太过遥远,黑客在中国的历史满打满算也不过5、6年的时间,虽然干了几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他们敢以一个整体的形象来面对世人吗?
笔者从未想过,有一天黑客会议就会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