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大传-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酸枣还有十多万兵马,不可冒昧逼近,所以追赶一阵就收兵回去了。
  关东军团动用十余万兵力,冀、豫、兖、青四大精华州的郡县几乎全部响应,实际的人力、物力和声势上超过了董卓的长安政府。尤其在董卓西迁后,所属军团士气低落,作战力大减。而且司隶军区中,由左将军皇甫嵩统领的三万余直属军团,屯驻长安附近的挟风,不但不接受董卓的指挥,而且随时还有倒戈相向的可能。诚如曹操的估算,只要关东军团策略运用正确,一次大会战,即可使大局扭转。
  问题是,各州郡领袖真正想做的,并非表面喊的“抗暴”及“勤王”,而是想乘机切断和长安政府的从属关系,从此不必接受调动,以取得独立的领土及军队控制权,并伺机谋夺天下。后来袁绍及韩馥便公开想拥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袁术更进一步想自己称帝———这也是后话。不过在此说明各州郡领袖是为了保留自己的实力,谁也不肯和董卓进行有危险性的硬战,包围洛阳也不过为了表表姿态而已。
  曹操此时领的只是一支私人部队,他没有领土也没有领民,军资粮草完全靠自己供应,根本不宜做持久性的战略。他孤军奋战,不惜以鸡蛋碰石头,最主要也是希望以行动暴露关东军团州郡领袖的私心,激起有心之士同情,以增加自己的力量。
  曹操引兵回到酸枣,只剩了五六百人,幸亏几个将军都没有伤亡。曹操看着自己的兵这么少,但他估计张邈、刘岱、桥瑁、袁术他们驻扎酸枣的兵马一定不下十数万。这十数万众难道还不能去打董卓吗?
  但是,曹操看到的是驻扎战地的十几万关东军团在营中设酒置宴,歌舞升平,似乎早忘了东汉皇帝的悲剧,也根本忘掉勤王抗暴的起义目的了。
  悲愤到极点的曹操,不禁大声疾呼:
  “各位请仔细考虑我的计划,屯驻河内的渤海军团可进据到孟津渡口,驻扎在酸枣的各军团,则建构防御工程,并坚守敖仓,以完全控制太谷的险要地势。袁术将军的南阳军团,则由丹水及沂水顺流而上,直接侵入武关。如此便足以让长安政府为之震动了。”
  又说:“我们只要在这些地方筑好防御工程,多布置疑、虚与周旋应对,不必真正和对方拼战,也可以制造声势,并展示天下大势之所趋。如此,董卓政权必将受到严重的打击。从古至今,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此一计划必定可以成功。”
  曹操虽然一席正义热血之词,却没有一个人接受。连一向和他较为友好的张邈,也不表示赞同。
  其实,曹操这种由三方面向洛阳包围的战略,是相当高明的。董卓军团西迁后,士气大受影响,甚至已趋溃散。加上扶风的皇甫嵩军团及河南伊朱俊、京兆尹盖勋随时可能倒戈。东、西、南三方面同时加压,很可能使董卓的西凉军团放弃长安,退入关州及凉州地带。如此一来,关东军团更有讨价还价的谈判条件了。
  只是关东军团的领导者多属少壮派军人,经验不足,而且根本缺乏总理天下大势的眼光。即使身为盟主的袁绍,也只是急着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以获得稳定的地盘而已。“勤王义师”,不过是乘机扩充兵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曹操自认对天下大势,敌我双方,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故而才敢大胆地高声指责他的同盟,并提出他自认为卓越的战略建议。
  但是,大家并不为其所动,曹操看到同盟者如此反应,也终于领悟到时代变了,汉室的天下再也不存在了。乱世将至,这已是群雄并起,各凭实力打天下的时代了,于是,曹操决定退出关东军团,自己再去招兵。
  曹操带着夏侯惇及曹洪等人,离开酸枣,到了扬州。他专门去拜见了扬州刺史陈温及丹阳太守周昕,向他们发表了一通征讨董卓的演说。陈温和周昕分别为其鼓动起来,便给了他几千士兵。
  曹操就带着这四千赠送的士兵走了。
  但是曹操没有料到,这些人根本不愿跟着他去打仗,到了龙亢,即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就发生了叛变。叛兵居然袭击曹操,目的是为了回到他们原先的安乐窝去。
  曹操和夏侯惇、曹洪等力战叛兵,将其杀散,才得以保全了自己。


第六章 风起云涌 军阀重开战(1)


  曹操到了河内,才获知酸枣那边出了事。原来兖州刺史刘岱成心要兼并东郡太守桥瑁的军队。他有意派人去向桥瑁借粮,桥瑁说:“我自己的粮草都还不够,哪儿还有多余的借给别人呐?”
  刘岱便以此为借口,趁桥瑁没有准备,便突然率兵冲进桥瑁军营。桥瑁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刘岱杀了。这位第一个发出通告的人,就这样被自己的盟友杀了。
  刘岱杀了桥瑁,把东郡的兵马全部接收了,并另派自己的人去做了东郡太守。这样一来,刘岱的势力比过去大了许多。
  曹操知道了桥瑁被杀的事后,叹息不已,说道:“董卓还没有讨伐,自己的人倒先互相杀起来。同盟何在?怎能成大事啊!”
  接着,曹操又听说南阳太守袁术跟长沙太守孙坚一起密谋,轰走了豫州刺史孔伷,而孙坚自己做了豫州刺史;名士刘表占据了江南,做了荆州刺史。
  这样一来,原来兴义兵,除强暴的各盟军,现在开始了割据地盘,互相攻打。曹操因此而万分痛心,想到天下这么乱糟糟的,自己又只有这么一点点人马,能干什么呢?一度也产生了灰心丧气之念———还不如回到老家去,春夏读书,秋冬打猎,另待时机了。但他又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当今之国家社稷,因董卓而空前蒙难,任何志士仁人,焉能在家中消闲得住?于是曹操又坚定了重新招兵买马,继续讨伐董卓的意志。
  转眼过了年,到了初平二年,即公元一九一年,袁绍和冀州刺史韩馥商议,打算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他们认为董卓劫走了十一岁的汉献帝,生死不明,所以该另外立帝。而刘虞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人,让他做皇帝,比汉献帝还强得多。
  袁绍历数刘虞的好处,说:“你看从刘虞到了幽州以后,就注重耕种;在上谷开了市场,让胡人跟汉人做买卖;他发展了渔阳的盐铁生产;百姓生活都有了改善,连青州、徐州的人也有不少跑到幽州去归附他的。况且,为了打击董卓,立刘虞也是必要的,要是刘虞做了皇帝,那么董卓劫走那个小皇帝就不起作用了,董卓也就必然失势……”
  袁绍特意询问曹操,问他可有什么意见。
  曹操很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们一起兵,各地豪杰就纷纷响应。之所以拥护者众,就因为我们是义兵啊!现今皇上,年轻力弱,故受奸臣压制,可是,他并没有像邑王那样的罪恶,凭什么要废了他呢?要是废了他,另立其他人,别人也可以同样仿效,随意废立,那天下还成什么样子?诸君若硬要北向立刘虞而称臣,我是宁可向西忠于现今之皇上的。”
  袁绍知曹操一旦定了主意,是不可能轻易说转的,便再也没有说什么了。袁绍又写信给南阳太守袁术,向他征求意见。
  袁术早有自己做皇帝的心思,看信后,得知袁绍等人要立个年长而有能耐的人做皇帝,顿觉对自己大不利。当然他不好明说自己心中所图,只得堂而皇之地拒绝了。
  曹操和袁术虽然各人用心不同,可是他们都明确拒绝了袁绍的主张。
  袁绍碰了壁并不灰心,又和韩馥商量,认为不能为了曹操和袁术两个人的反对而误了大事。便决定仍照原计划行事,派使者去幽州,表明立刘虞为帝的意思。
  万没料到,刘虞听了并不高兴,当着使者,把袁绍、韩馥狠狠批评了一顿。
  刘虞说:“现今天下,皇上正蒙受苦难,我等得朝廷厚恩,至今未能为国家擦去耻辱,已经是够惭愧的了。诸君占据着几方州郡,理应当同心协力辅助王室,怎么反倒谋起反来了?你们一意孤行,后果难料,至于我,是不会被你们拖下水的……”
  袁绍、韩馥听了使者回音,也很意外。但是,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系,岂能轻易作罢,于是,又硬着头皮再派使者去请刘虞,刘虞还是坚决拒绝,并说:“你们是要存心逼我逃往外国么?”
  这一来,袁绍、韩馥才不再提说此事。二人骂刘虞,说他真是不识抬举。其实这种骂,不过是一种自找台阶下去的做法,只有些自我安慰的效果。
  立不成帝,袁绍、韩馥二人并不因此而改弦更张,向董卓进攻,而是仍然屯在各自的地方,无所事事。直到后来粮食吃完了,他们好像已经完成了任务,一个一个悄悄地溜走了……
  刘虞不愿意做皇帝,各州郡的义兵首领各有各的打算。袁绍把立帝的事虽然搁下,却还在图谋着以别的办法来扩张自己的势力。
  曹操看到义兵首领们纷纷先后散了,觉得自己也不能老在河内呆着,应该另想办法以实现自己心中宏愿。
  这时候,只有一个义兵首领愿和董卓作战,那就是豫州刺史孙坚。
  原来袁术反对立刘虞为帝,一心想自己做皇帝。他把大军驻扎在鲁阳,利用孙坚去打头阵,替他鸣锣开道。他跟孙坚约定:孙坚出去冲锋,由袁术在后面接应,供应孙坚粮草。
  孙坚跟袁术约定以后,就立即带着自己的部下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条好汉,还有一万多兵马,离开鲁阳大营,向梁县那边打过去。
  孙坚作战颇有气势,他总是跑在最前面,加上他身材高大,又头戴大红头巾,所以后面的部队都能远远瞧见。因此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所有官兵,只要看见大红头巾往哪儿移动,他们就往哪儿冲锋。
  孙坚部队很顺利快速地前进了一百多里,收复了梁县。听说董卓部将徐荣已经调走了,董卓驻扎在那边的兵马并不多,孙坚就把大军驻扎下来,自己带着一部分人马占领了阳人聚,即梁县西边的一个市镇,在那儿也扎了营盘。
  但是到了后半晌,董卓手下一员大将华雄,出其不意地率兵出击,将孙坚在阳人聚的人马团团围住了。天还未黑,仅是傍晚时分,华雄令士兵尽举火把,一面放火,一面夺营。孙坚发现四面八方全是敌人的火把和旗号,知道糟了,赶快下令,叫将士们各自作战,分头突围。而他自己则带着祖茂和几十个骑兵汇成一路冲了出去。


第六章 风起云涌 军阀重开战(2)


  孙坚命令手下的人分头突围,原是想以此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方好突逃出去。哪知华雄的兵马偏偏不追别人,就对孙坚紧追不放。他跑到哪儿,他们就围向哪儿。而且,率队追击他们的正是大将华雄,孙坚边跑边想,只有击倒华雄,才能阻止追击。他是个射箭能手,弓箭随身带着,便边跑边弯弓搭箭,向华雄射击。连射两箭,都被华雄躲过。再射第三箭时,由于用力过猛,竟将弓弦拉断。他只好丢了弓箭,伏在马背上拼命逃跑。
  祖茂这才提醒孙坚:“他们光追咱们这一路,显然是认识将军头巾的缘故,快将头巾摘下来,让我戴上,再分头跑吧!”
  孙坚这才恍然大悟,忙将自己头巾与祖茂的头盔换了,分两路跑去。
  果然,华雄的兵马只认大红头巾,孙坚这才松了口气,抄小路跑回去了。
  祖茂戴着孙坚的头巾东窜西逃,忽东忽西躲着敌人。后来跑进了一块大坟地。华雄的兵马追了来,看见坟地烧着火,隐隐约约有大红头巾在动,就四面围上去,围了好几层。华雄要活捉孙坚,叫士兵万不可放箭。
  士兵们慢慢地围上去,有两个胆大的士兵想立头功,挥舞拳头向孙坚打去。顿时哎哟一声,缩回了手,手背上全是鲜血。原来他们打着的并非孙坚,而是一个石柱。祖茂早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只有大红头巾挂在石柱子上。
  华雄的士兵拿不着孙坚,就拿了那头巾去向华雄禀报。
  祖茂跑回大营,见了孙坚,二人自是庆幸。孙坚后悔自己不该分散兵力,以至吃了大亏。第二天,孙坚把军队查了一下,损失不大,还有一万多人。便又全军出发,重新占领了阳人聚。
  孙坚不敢再冒险了,重新很细心地观看了地形,将程普、黄盖、韩当一一作了布置,之后,带着祖茂,又戴了新的大红头巾,去跟华雄交战。
  华雄平时出入敌军,无人敢挡,昨天又打了胜仗,今天一见孙坚,兵马不多,更不把他放在眼里。两下一交战,孙坚败下阵去,华雄穷追不舍,他发誓今个白天一定要把孙坚捉了或斩首。
  孙坚退退战战,战战退退,很快将华雄引到自己兵马埋伏的地方。一声号令,程普、黄盖、韩当先后杀出,把华雄围住,截断了去路。华雄挥舞大刀,力战程普三位将军。孙坚又拉满新弓,连着向华雄射了两箭。他正准备射第三箭时,却见华雄从马背上摔下来了。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华雄脑袋割下。
  华雄一死,全军慌乱,孙坚挥师围剿,几乎将其全部消灭。
  直到这时,徐荣才赶到,但飞马报来前军已经覆没,徐荣一惊,马上退却,这一退,徐荣的兵马争先恐后乱了起来,自相践踏残杀,死伤无数。孙坚趁着一鼓胜军之气,杀入徐荣军中,徐荣兵马还手不及,死亡半数以上。
  孙坚连胜两仗,一斩华雄,二败徐荣,好不荣耀,立即派人向袁术报功。同时催袁术快运军粮,以便速攻洛阳。这时有人在袁术跟前说:“孙坚打下洛阳,就将是功勋盖世的人了,将军奈他若何?无异于去了一只狼,来了一只虎。”
  袁术一听,沉默良久,最后决定:“免发军粮。”
  没有军粮,怎么了得?孙坚当夜亲自赶赴一百多里,去见袁术。
  孙坚在袁术面前气喘吁吁,指手画足地说:“我孙坚跟董卓素无怨仇,这回挺身而出,奋勇作战,不计生死,何故?一乃为国除暴,二乃为将军报仇。这会儿刚开头打个胜仗,就疑神疑鬼,不发军粮,如此下去,大事何成?我们一心一意为将军作马前之躯,将军却听信奸人。请将军想想,到底谁是忠于你的?”
  袁术被说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只得表示即发军粮。
  孙坚回到阳人聚,等军粮一到,即向洛阳进兵。
  但是,还没等孙坚发兵,董卓已经派李傕向他求和来了。李傕传达董卓意思,愿与孙坚结为亲戚。还说只要孙坚说一声,孙家子弟,想做什么官就做什么官,他董卓一概担保,向皇上推荐任用。
  这等条件,可以说够优惠的了。但是孙坚根本不听这一套,言道:“董卓颠覆王室,屠杀百姓。罪行滔天。我孙坚唯有讨伐一途,若不能将董卓灭门灭族,将那罪恶的人头高挂示众,我死也不得瞑目。他董卓怎么还有脸来求和呢?”
  李傕无言以对,但孙坚并没有为难他,放他回去了。
  李傕走后,孙坚立即向大谷进军。一到大谷,距洛阳就只有九十里地了。
  董卓当然着急,立即把汉献帝送到长安,自己还是屯兵洛阳。他对亲随人等说:“关东将士屡败于我,他们并无能耐,唯孙坚这小子有股憨劲。你们千万不可小看他。”
  董卓叫吕布为先锋,自己则带了李傕、郭汜等,要亲自跟孙坚见个高低。
  孙坚叫程普、韩当抵挡吕布,自己跟黄盖带一队精兵去打董卓。董卓、李傕、郭汜出阵迎战,不几回合,就被黄盖杀退。孙坚头戴大红巾,飞马驰向董卓。董卓望见,心中一虚,脱口说出了一个“退”字。这一下,全军动摇,阵脚全乱。吕布见了,只好扔下自己这一头的程普和韩当,鞭着赤兔马赶来保护董卓。
  董不愿意再回洛阳了,嘱吕布往西退到渑池,驻扎下来。董卓听说孙坚还要来攻到渑池,就派几个主要的将领分头守住重要的关口和县城,自己则带着吕布往长安去了。
  孙坚得知董卓往长安去了,就率部进了洛阳城。他首先派人打扫了那个尚未烧毁的宗庙,杀了牛、羊、猪三牲,置于寺庙,隆重祭祀了一番,以尽他做大臣的本分。
  之后,孙坚又安排士兵把董卓刨过的坟墓大略收拾了一遍,将所有暴露的尸骨尽皆掩埋。他还想把洛阳城修理一下,可是满城都是脏土和碎砖,无法下手。他只好吩咐士兵首先清除街道,修补欲坠的墙头。士兵们在清除乱石堆时,不是刨出金钱,就是刨出玉器,一时间,乱石堆成了聚宝盆,兵士们争先恐后翻刨寻找,都想趁机发一笔横财。


第六章 风起云涌 军阀重开战(3)


  有几个士兵在一口枯井里捞起一具尸首,是个宫女。这宫女从头到脚都是金银珠宝。士兵们你争我抢,互相吵骂起来。孙坚闻讯,马上下令:金银珠宝一律归公,不得私藏。他令程普专司此事,继续清理大井,凡有值钱的东西尽皆上交。
  洛阳城南有口大井,井栏上面刻着“甄官井”三个大字。井里乱七八糟扔了不少东西,程普立即叫士兵进行清理。开初捞起来不少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