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大传-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畅饮!”
  公卿大臣们只好唯诺以应,而内心却无比惊惶。
  散了席,大臣们各怀惊惧而归,司徒王允回到家中,一闭上眼睛就看见了那个放了张温人头的食盘。他想,应该赶快想办法了,不然,朝廷大臣一个个都将被杀啊!
  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于是密谋诛杀董卓。在这个密谋中,最让他们感到棘手的,并非董卓本人,而是董卓的贴身护卫中郎将吕布。
  吕布乃凉州五原人,擅长骑射,武艺超群,勇力过人。加上他一表人才,对军士颇具魅力。当年董卓与执金吾丁原在洛阳针锋相对时,决定胜负的关键便因属于丁原军团的吕布临阵倒戈,才使董卓顺利地击杀丁原,并合并了丁原的部队,取得京城的控制权。吕布在关键时刻的反叛行为,势必和董卓交换了相当不错的条件,董卓更因此对吕布信任有加。
  迁都长安后,董卓变得日益残暴。但董卓也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被他残害的汉室公卿,一定会找机会报复。为了防备有人行刺,董卓要吕布随侍左右。两人关系密切,情同父子。
  这时董卓万万想不到,主谋讨伐他的竟然会是他最器重的朝官司徒王允。
  王允的行政能力极强,宫廷政变前后,他曾任司徒,但后来被免职。董卓准备迁都长安时,由于工程艰难,便派任对洛阳政府颇熟悉的王允再为司徒,主持迁都大计。王允也曲意奉承董卓,样样照办,表现得非常杰出,因而深得董卓信任。
  董卓的性情变得日益焦虑,紧张而凶暴,早年豪放爽直的个性完全不存在了。他经常动怒,而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和吕布发生争吵,由于吕布也表现得很强悍,董卓居然拿起手戟,掷向吕布。幸而吕布身手敏捷,及时闪避开了。事后,董卓虽以赏金安抚吕布,而吕布也公开表示歉意,但是两人间的隔阂已经形成。
  加以吕布日夜守卫府邸,慢慢和董卓的一位漂亮侍女私通。那侍女恋着他,他也眷恋那侍女,常常相会在花前月下。但是,那侍女和吕布都深怕董卓发现,脾气变化莫测的董卓若是知道此事,怎么得了?因此吕布心中随时提防着,对董卓的一种敌意也就渐渐生起来,并愈来愈强。吕布由于忧虑过分,有一次竟在梦中为此和董卓冲突,那时他正和侍女如交颈鸳鸯一般,却被董卓发现,董卓又将那手戟朝他刺来,他为了保护那侍女,竟和董卓拼死格斗……虽然他于格斗中醒来,知是一场梦而已,但董卓和他格斗时的凶相深深印在心上了,一种厌恶和仇恨便陡然升起……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2)


  王允和吕布的私交相当好,二人已到了无话不说的知心程度,因此吕布有一次就向王允说出了他心中那股恨意。王允听后双眉紧锁,叹道:
  “董太师近日个性越发凶暴,并如夏日天气,变幻无常,不知又将发生什么事情。现在,他该杀的杀了,该除的除了,凡他不顺眼的事,他断然不会放过。因此,你目前的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啊!”
  吕布求教道:“司徒指点,我该如何办才好?”
  王允沉吟良久,最后迟疑道:“不过我说出来你不要怪我……”
  吕布说:“你我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早已无话不谈了,还有什么顾忌我的?”
  王允环顾左右,之后才说:“恕我直言吧,除非你从此断了和那侍女的关系,否则必将被董卓加罪。其实,就是断了那关系也不保险,因为那侍女是活口,怎知天长日久之后不露出点蛛丝马迹?而你又万万不会去杀了那侍女,何况杀了那侍女又如何向董卓交待,董卓怎有不查实之理。这就叫左也难,右也难,其实千难万难,根子还是在董卓身上。只要没有了董卓,什么事都迎刃而解,并且你和那侍女一对有情人也就终成为一对眷戚!”
  吕布道:“你的意思是将他除了?”
  王允说:“当然这是唯一的办法。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吗?”
  吕布将捏紧的拳头往桌案上一击,忿言道:“董卓逼人太甚,也就休怪我无情了。我一定将这老贼杀掉!”
  王允赶紧阻止他,说:“此事关系重大,须细议,切不可冒昧行事。我们来商量一个妥当的办法吧。”
  至此,王允才和盘端出了他和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人密谋的计划来,要吕布参与,作为内应。吕布当然全部赞成,便约定时间,按计而行。
  再说生活在焦虑中的董卓,最多十天半月的在长安呆一阵,更多的时候则是在郿坞,在全副武器的兵甲层层保护下,谁也把他没有办法。王允等人在根本无机可乘的情况下,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办法对付董卓。王允知道董卓早有篡位之心,乃秘密地和汉献帝商议,要汉献帝假装生病躲在床上,然后,使人传播出去,说汉献帝身体大大欠佳,已无心料理朝政,有意提前退休,拟在未央宫接见全体文武官员,宣布重要旨令。其实后宫早已有董卓的心腹向董卓证实汉献帝确实病倒,有意退让,于是,董卓对此深信不疑,喜不自禁起来。
  初平三年四月丁已日,天气晴朗而炎热,董卓接获汉献帝旨令,判断汉献帝已准备让位给自己,便特别盛装乘车入朝。从郿坞到皇宫,戒备森严,有如皇帝队伍,步骑兵左右防卫,吕布率队在前前后后不停巡逻,警备上几乎无懈可击,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机会可乘。
  其实,在董卓队伍出发前,王允早命令仆射士孙瑞亲自写妥皇帝诏书交给吕布,吕布便命令骑都尉李肃,率领敢死队秦谊、陈卫等穿上警卫服装,藏身宫门内,准备突击谋刺的行动。
  董卓洋洋得意乘车入宫门,心理上毫无这方面的戒备。李肃待其近拢,立刻奔出,以长戟刺之。不料董卓早有在官服内着甲的习惯,故而戟未刺入,只伤及手臂处。
  董卓大惊,摔到车下,大声叫喊:“吕布何在?”
  吕布奔上前来,大声喊道:“奉皇帝诏书,诛杀逆贼!”
  董卓万没料到吕布会如此,无比恼怒,大骂道:“我待你如子,竟然造反,如此忤逆,必遭凶报……”
  然而,话未说完,吕布的铁矛已经刺入了董卓咽喉。
  敢死队一拥而上,斩下了董卓的首级。
  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开,宫廷内外,一片欢呼。长安城内,如同过节,街头巷尾张灯结彩,欢歌阵阵。另一方面,吕布等乘胜追击,将董卓弟董祀及董氏亲属和亲信等,一概诛杀。
  王允更下令追剿董卓余党,司隶区的各军团间立刻呈现非常紧张的状态。
  吕布军团倒戈及董卓政权被推翻,使司隶军区及长安城内的文武百官及军士,甚至从洛阳被强迫迁来的百姓,和长安原住居民都欢声震动。董卓肥胖的身子被暴露在街上示众,守尸体的士兵,更将董卓肚脐剖开,插入棉灯芯,以其肚子脂肪为油点灯,竭尽侮辱之能事。
  汉献帝去了董卓的胁迫和压制,也大大的扬眉吐气了。他立即论功行赏,任命王允为录尚书事,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封为温侯。仆射士孙瑞说他并无什么功劳,把所有封赏都辞去了。王允和吕布共同管理朝政,一文一武,辅佐汉献帝。他们追查董卓一党的人,有的处死,有的充军。
  左中郎将蔡邕毕竟曾受过董卓的解救之恩,并且董卓一直对他很好,出于这样一种感激之情,去董卓暴尸之处祭悼了董卓。王允知道了这事,大骂蔡邕:“董卓乃逆贼,再不处死,汉室将亡。今将其处死,是大快人心之事,你身为朝廷大臣,且又是国内名士,应当深明大义才对。却反而逆反民意,往悼其贼,难道你真是董卓的死党吗?”
  蔡邕当然深明大义,对王允说:“我虽不才,但也知大理,董卓专横,扰乱朝政,罪在当诛。我只是念在私人交情,情感上过不去,故而往悼。如果认为我因此有罪,我不推诿,只求宽罚,饶我一回。”
  王允却将蔡邕交给廷尉处理。太尉马日禅知道蔡邕这一去必然凶多吉少,便向王允替蔡邕说情,他说:“蔡邕切不可死啊,他很有学问,又正在写汉朝历史。”
  王允摇头道:“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著书,他却借题发挥,毁谤朝廷。现今皇上年轻,若让蔡邕这样的心存异志者继续耍笔,恐怕我们都要被他骂了……”
  马日禅只得叹气,蔡邕便在监狱里给逼死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3)


  最感到焦虑的是董卓原属的西凉军团。驻屯在长安城附近的主帅牛辅,虽阻挡李肃的攻击,却怕吕布乘势追剿,便下令往凉州撤军。不料途中发生兵变,牛辅死于乱军中。董卓原直属部队由李傕、郭汜率领,驻屯于凉州及司隶区边界,幸免于难。他们看到司隶区各军团几乎都在庆祝董卓被杀,心中更为害怕,因此向新政权主持者司徒王允表示投降之意,但王允坚持不肯接受。李傕甚至和郭汜商量打算解散军团,逃亡返回凉州。
  但是董卓军团的首席参谋贾诩却强烈反对。他说:“王允刚愎自用,吕布轻浮无谋,此二人一时得志,绝不可能长久。加上名儒蔡邕因吊祭董卓被王允入狱致死这件事,引得朝野非议,文武百官已对新政权表示大不信任。我以为,只要反董卓的情绪稍许平服,王允和吕布便都不会得到支持了。而关东各军团各自忙着扩充自己的势力,对司隶区的变动,早已视若无睹。至于司隶区军团,规模都不大,彼此意见分歧,根本成不了气候。因此众将军大可不必畏怯。”
  李傕、郭汜都觉得贾诩所言有道理,便问:“依先生之见,当下该如何动作?”
  贾诩道:“应该袭用董卓旧智,引兵攻入长安。只要击败吕布,便可以挟持天子掌握政权。万一失败,再解散逃亡不迟。何况以目前看来,胜的机会很大,若不努力抓住时机,将后悔莫及。”
  李傕听从贾诩建议,和郭汜合军攻打长安。
  司隶区各军团领袖不满王允专权,又害怕西凉军团勇猛,完全按兵不动。而李傕的西凉军则又得到旧日友军张济、樊稠、李蒙等由西凉赶来相助。于是,居然集结十数万人马,形成浩大之声势。
  长安城内,吕布孤军困守,到了第八天夜晚,后勤部队叛变,引李傕军入城。
  吕布见状,急引少数亲信及直属部队逃脱。
  王允坚持为国守城,终于为李傕所杀。
  西凉军团为报复董卓被害之仇,在长安城内大肆掠劫,并屠杀反董卓的文武大臣,司隶区内军团虽人人自危,但只各自防备西凉军团的攻击,却没有人肯到长安城勤王。
  东汉王朝再度陷入无政府的混乱局面。
  尽管长安城内闹翻了天,但以勤王起义的关东军团,却显得个个无动于衷。大家似乎忘了皇帝的存在,只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获得了一个很大的礼物。
  张角兄弟发动黄巾党人事变时,最热烈响应的,便是东方的青州。当张氏兄弟在司隶区被皇甫嵩歼灭时,青州黄巾党人尚有百万之众,只是鉴于风声正紧,便暂时化整为零,潜伏不动,以待变局。
  随着朝廷国家权力的转弱,局势日益混乱,青州的黄巾党人于是再度活跃起来,并且越来越强大,继续跟官府作战。当地的农民因为受不了官府的压迫,差不多都当了黄巾兵。青州刺史臧洪以强硬态度全力围剿,黄巾党人乃渡河企图和冀州的黑山党人会合,却被占领冀州北部的公孙瓒军团撞上,公孙瓒下令军队展开屠杀,黄巾党人只好越界杀入兖州。
  青州的黄巾党人军团号称百万,浩浩荡荡朝兖州而来。任城相郑遂出城抵抗。然而黄巾军斗志高昂,这支官兵哪里是对手,很快败退。郑遂在逃亡间,被黄巾兵追杀。士气大振的黄巾军乘胜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就准备出去对敌。刘岱自从杀了东郡太守桥瑁,接收了桥瑁的军队以后,自觉得力量很大,早想消灭在他地界里的黄巾军,以图一方平安。正好这会儿黄巾军送上门来,他怎么也不肯放过他们。
  济北相鲍信闻知,拦住刘岱,劝道:“黄巾军队有百万之众,兖州百姓人心纷乱,军队无心作战,不可以正面和他们敌对。否则,我们准会吃亏。依我看正因为黄巾军人多势众,才感到粮草供应困难,我方不如采取坚守战术,养精蓄锐,等待机会。到时候让黄巾军想战不得,想攻不成,时间一长,供给不上,没多久必作鸟兽散。届时我们再选精锐之兵,攻其要害,便可给以致命一击。这样,才可彻底消灭他们。”
  而刘岱却十分藐视黄巾军,认为这些装备简陋、缺乏训练的农民军无论如何敌不过他的正规部队。所以他根本不听鲍信的话,觉得鲍信是过分小心。刘岱亲率大军,仍采取和黄巾军正面对抗的办法。但是刚一交战,刘岱就发现这批农民军的斗志确实高,大有锐不可当之势。可是,这时已经迟了,黄巾军直冲刘岱主力军团。刘岱军抵挡不住,往后溃退。黄巾军冲入军团内部,将刘岱军完全冲散。刘岱也在战乱中身受数伤而倒下,最后被乱马踏死,成了一堆肉泥。
  刘岱一死,黄巾军气焰更盛,兖州陷入危急存亡之秋。
  但是,这一路黄巾军人数虽多,可缺乏出色的领袖,虽然打了胜仗,却不知道怎样去管理城邑。大部分义军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打完仗就想回家种地,真正像当初张角等人那样有政治谋略和远见的人却还数不出来。因此,青州的黄巾军杀了任城相和兖州刺史后,并不思谋如何去统治,而是率军继续往前推进。
  黄巾军一路杀来,首当其冲的便是屯军东郡的曹操了。


第七章 收编青州军 争夺兖州地(4)


  东郡太守曹操正在东郡治下的濮阳操练兵马。他刚听到兖州刺史刘岱被杀的消息,心中就谋划开了。为了重建兖州防务,曹操立刻邀请附近郡县首长,召集紧急军事会议。曹操有个助手,正是当地东郡人,叫陈宫,字公台。他是曹操手下部将,又是个谋士。他向曹操献计说:“兖州刺史刘岱阵亡,如今朝廷又无法立刻委任首长。我打算去跟州里面的一些头面人物联络,尽量说服刺史府的僚属,替明府大人你争取代理州牧职务。如果能争取到这块地盘,便能以此为争霸天下的基础了。”
  陈宫一番话颇使曹操动心,他很感激陈宫,当即同意陈宫的意见,并请他辛苦一趟。陈宫便立刻去了。
  兖州刺史府正为刘岱战死、黄巾党人的攻击迫在眉睫而惶恐不安。陈宫乘机游说道:“如今全国处于分裂中,本州又没有领导人物,很容易被人并吞,大家便会失去统领州民的职位,不如迎接东郡太守曹大人,有他来领导,不但可以对抗骚动中的黄巾党人,并可以保护本州百姓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济北相鲍信一向很看得起曹操,并对曹操寄予很大希望,他也曾劝过曹操回到黄河南边等待时机。这会儿他也在旁听了陈宫之言,表示完全赞同,并以此鼓动在场的官吏。鲍信又帮着陈宫再去跟别的官吏接头。那些做官的正担心黄巾党人跟他们过不去,现在能有人出来领头撑持局面,既可保护生命财产,又可继续做官,何乐而不为?于是都很同意让曹操接着刘岱任兖州刺史。
  于是,在鲍信鼓动下,这些州吏便渡过黄河,到东武阳迎接曹操暂摄州事。并立刻整编州郡防卫军,准备和气势正盛的黄巾党人周旋到底。
  但是,黄巾兵毕竟人数众多,作战能力也很强,又刚打了胜仗,声势十分浩大。曹操兵马少,力量薄弱,怎么能抵挡得了这么强的黄巾军呢?两军一接触,曹操便立刻感到悬殊太大,难以取胜。果然第一仗便败了,曹操果断收兵退回坚守。
  虽一战即败,曹操仍然显得信心十足。他认真分析了黄巾党人,认为黄巾党人缺乏马匹,机动性不高,且组织松懈。目前虽人数众多,但恃胜而骄,警觉性相对下降。因此,他不打算和黄巾军再作正面会战,决定改以奇袭战术,来消磨对方气势。只要对方气势丧颓,便不难剿灭了。
  曹操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准备将奇袭的战场设在寿张城,即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寿张城在济水和汶水中间,有个颇为开阔的平原,最适合于骑兵的突击。而骑兵一项,却正是曹军之长。曹操曾数度出任骑兵校尉,除了本身骑术高明外,更善于指挥骑兵战。
  黄巾军集结在无盐城与寿张城之间,离曹操的大军很近。但曹操仍想到对方阵地去观察一下。于是曹操大胆地偕同鲍信,率领一支一千人组成的步骑混合部队,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以一千人部队,跑到数十万人的跟前去搜集情报,曹操有时的确大胆得近乎鲁莽。
  曹操心思细腻,长于创造性策划,而且一向勇于行动,经常喜欢自己跑到最前线,因此,后世诗人苏东坡称赞他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