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大传-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渡的硝烟还未散尽,曹孟德已把坚毅而深邃的目光投向了尚处于袁氏集团统治的北方。
  九十九 一大堆文件要等候曹孟德处理。袁绍撤退官渡战区的大本营阳武指挥部时,走得相当仓促,所有机密文件都来不及烧毁,因此有不少许都公卿大臣,尤其是亲董承集团和袁绍私下来往,甚至作军事联盟的信件,都堆成了一座小山,等着曹孟德下令处置。
  人们窃窃私语,猜测大概有不少人要倒霉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大规模的整肃行动。空气非常紧张。
  曹孟德来到堆成山状的文件堆旁,看了看,竟翻也不翻,只说了声“马上烧毁”,头也不回地忙别的事去了。在场的人看傻眼了。
  荀彧彻底地服了。如果说他对当初劝曹孟德杀刘备、关羽而没有得到允许这件事还感到有些不解的话,那么,今天的焚烧重要文件这件事便使得他对曹孟德的认识又有了一个崭新的飞跃。
  夏侯惇不解地问曹孟德:“丞相怎么不把那些私下跟袁绍勾结的人逐一造册加以处置呢?”
  曹孟德同他开了一个玩笑,说:“夏侯惇将军怎么如此喜欢杀人呢?”又回头对周围的人说:“就算是我,处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也同样会做出这种事的。”
  袁绍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地逃到翼州前哨大本营的黎阳,前哨司令蒋义渠闻讯,亲自整装出来迎接。
  袁绍下马紧握蒋义渠的手说:“我的命运交给将军了。”
  蒋义渠立刻交出军权,让袁绍亲自领军。
  撤退得较慢的军队听说袁绍在黎阳,便纷纷前往黎阳,总算又集结到了不少兵力。袁绍嘱人赶制了一面帅旗,准备作简短的休整以后向邺城回师。
  这时候,田丰还是在狱中。狱吏得知袁绍兵败回邺城的消息,风风火火地跑进牢房对田丰说:“田大人,这下你可以重见光明了。”
  田丰不知详情,狱吏补充说:“主公在官渡吃了大败仗,是因为主公不听先生之言才招此败局,现在主公兵败,一定会感到后悔,你老不是可以出去了吗?”
  谁知田丰听了狱吏的话,哀叹道:“主公败兵之日就是我田丰走向刑场之时。”
  狱吏诧异地问:“先生这话从何说起?”
  田丰向他解释道:“将军对外显得很宽容,对内则鼠肚鸡肠,不念忠诚,而且耳根软,容易听信谗言。如果是打了胜仗,将军高兴之余说不定还会原谅我,如今他打败了,内心一定感到羞愧,不愿见到我,因此一定会找借口把我杀掉,我哪里还有活的希望。”
  狱吏想着田丰的话叹息而去。


第十六章 袁绍含血喷天 英雄还兮蓄锐(2)


  果然,袁绍的部队在北回邺城的途中,由于败军逐渐相聚,互相诉说亲人生离死别之哀伤。有一位士兵捶胸大哭道:“如果田丰在此,我们就不会遭此大祸了!”
  袁绍耳闻目睹这一情景,内心也涌起万端感慨。正好逢纪从邺城前来迎接,袁绍对逢纪说:“冀州所有文武官员,听到我军遭此厄运,一定非常关心我的安危。只有田别驾当时极力劝阻我,和众人不同,如今事实应验了他的预言,我回去实在不好意思见他。”
  逢纪一向嫉妒田丰,巴不得置之死地而痛快,更怕他再度受到袁绍的重用,逢纪说:“田丰在狱中听说将军兵败,高兴得手舞足蹈,抚掌大笑说‘果不出我所料!’”
  袁绍想,我不用田丰之言,终被他讥笑。
  袁绍回邺城的当天晚上,田丰被秘密斩首。
  邺城驻守司令审配的两个儿子,都随袁绍南征而被曹军所俘。袁绍部将孟岱暗中对袁绍说:“审配在邺城位尊势大,族人又多,掌握了兵权。他的两个儿子如今被囚于曹营,如果曹操以此要挟审配,我们就危险了。”
  袁绍拿不定主意,就将此事征求郭图、辛评的意见,两人与审配并没有利害关系,未加考虑随口应和了孟岱的意见。袁绍当即免除了审配邺城驻军司令的职务,而以孟岱暂时接替。
  逢纪却表现了超乎寻常的出以公心,他说:“审配个性忠直强悍,经常有心追慕古人之气节,绝不可能因两个儿子身陷曹营,就做出不忠不义的事来,主公切勿对他有什么疑心。”
  袁绍就又收回了成命。
  一○○ 建安六年春天。
  刘备的力量又有复活的迹象,乘曹孟德大军征伐袁绍之机,刘备在汝南地区已建立了许多根据地,并由关羽、张飞以及原公孙瓒手下的虎将赵子龙统兵,刘备又善于安抚民心,因而汝南地区刘备的力量又有星火燎原之势。曹孟德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无奈官渡形势太逼人,只派了夏侯渊率进剿部队进驻汝南,自然,夏侯渊的部队敌不过刘备的力量,两千多人马被打得支离破碎。
  夏侯渊回来向曹孟德请罪,曹孟德却笑着将他扶起,说:“能坚持这么久也够辛苦了,我低估了刘备的力量,应该由我向将军道歉。”夏侯渊感动得无半句话回应。
  现在,摆在曹孟德面前的任务是:先剿灭袁绍还是先围歼刘备。每当这个时候,曹孟德总是先不说自己的打算,而是让幕僚们畅所欲言。
  夏侯惇兄弟可能是出于强烈的复仇心理,主张攻打刘备。
  郭嘉和荀彧则主张先打袁绍,郭嘉是这样分析的,他说:“袁绍刚遭惨败,北方四州郡县潜藏着很大程度的离心力,应该乘此良机讨灭之。如果远征西南的荆州、汉中,使袁绍乘机收拾残局,卷土重来,由背后夹攻我们,则我们反而陷入挨打的局面。”
  大家各抒己见,曹孟德心中豁然一亮,便有了独到的见解。
  几天后,新编的北征军团成立了。这次编组令绝大多数人感到不可思议。郭嘉、荀彧、荀攸等高级幕僚全部留守许都,全军分成左、中、右三军,曹孟德亲率中军,一向以智谋见长具有儒家风度的大胡子将军程昱出任军师参谋,其他分左右各十个小军团,分别由武将领队,左一队夏侯惇、左二队张辽、左三队李典、左四队乐进、左五队夏侯渊;右一队曹洪、右二队张郃、右三队徐晃、右四队于禁、右五队高览。兖州留守驻军司令则由曹仁担任。
  荀彧问郭嘉:“你说丞相这样编组的意图是什么呢?”
  郭嘉反问:“你说呢?”
  荀彧也就不推辞,分析说:“这次丞相并不想将袁绍彻底踏平,只重行动速度,不重全盘规划,目的就是侵入袁绍势力范围,展现军威,以加速袁军阵营各州郡的离心力。”
  “那么,你我等人留在许都,意图何在呢?”
  “这……”荀彧一时想不出个究竟。
  郭嘉说:“丞相是要我们安安静静地对官渡大战后巨变中的新形势作认真的评估,以拟订更妥善更有效的全盘性策略。”
  说完,二人相视而笑。
  一○一 袁绍大气还没有喘定,得知曹孟德挥师北上的消息。
  “曹贼是要致我于死地啊!”袁绍大叫一声,痨病又犯了。妻子刘氏担心袁绍死后,几个儿子会自相残杀,待袁绍的病情略有好转,就劝袁绍立后嗣。当时,袁绍的长子袁谭出守青州,次子袁熙守幽州,三子袁尚留在袁绍身边。
  郭图说:“大军压境,立什么后嗣,闹不好兄弟之间相互大动干戈,祸起萧墙,曹贼将不战而胜。”
  袁绍就将立后嗣之事搁在了一边,派人叫袁熙、袁谭及外甥高干引军前来邺城助战。
  曹孟德北征军的机动性和各路军的独立作战能力都相当强,袁绍不得不在曹军的每一个可能渡河的渡口都部署重兵,严加防范。特别是最靠近邺城的渡口黎阳津,更是大军屯集,防守得非常森严。曹孟德并没有急着渡河,而是待袁绍布防完了的时候突然下令选择距离邺城最远的仓亭津渡河。
  “久违了,黄河!”曹孟德又登上了黄河岸边的小山之巅,还没有到汛期,黄河显得比较安分温驯,曹孟德的胡须在河风的吹拂下飘忽着。
  一队乡民箪食壶浆登上了曹孟德站立的小山。为首一位老人须发皆白。曹孟德问候道:“老人家,你多大年纪?”老人艰难地翕动没有牙齿的嘴,说:“近百岁了。”曹孟德说:“我的军队惊扰你们乡邻,我很不安啊。”百岁老人说:“恒帝时,正当楚宋分家,天上有黄星划过,辽东有一个叫殷馗的贤人在我们乡寄宿,他对我说,黄星见于乾象,正照这块山头,五十年后将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算而今恰好五十年。


第十六章 袁绍含血喷天 英雄还兮蓄锐(3)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怨沸腾。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本初百万之众,正应验了殷馗之言,百姓可望太平了!”曹孟德感动不已,接过百岁老人赐的酒,缓缓洒向黄河,然后扶起跪拜于地的老人,激动地说:“曹孟德受老人家一壶酒,定要还你们一个太平盛世。”乡民们高高兴兴地下山去了。曹孟德刚渡河,袁绍已率大军赶到仓亭。双方各自下寨。
  第二天,两军布阵交锋,曹孟德带了几个将领走到阵前,袁绍带三个儿子一个外甥儿及文官武将出阵。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位枭雄一晃几个月不见了。
  曹孟德首先发话:“本初黔驴技穷,怎么不举手投降呢?如果我的刀架在你的脖子上,后悔就来不及了。”
  袁绍满腔怒火,懒得跟曹孟德较量嘴劲,只求赶快杀曹孟德以解心头之恨。“谁替我捉拿这个丑鬼?”
  袁尚挥舞军刀冲出阵来,徐晃部将史涣挺枪迎上去,两人交战不过三合,袁尚拨马回走,史涣追赶上去,袁尚拈弓搭箭,照史涣脑门射来,史涣应声落马,袁绍挥鞭一指,大队人马拥来,混战大杀一场,各自鸣金收兵。
  程昱说:“兵法上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敌众我寡,我们退军河岸,埋下伏兵,诱敌军前来,我们反戈一击。”
  曹孟德采纳了程昱的建议。半夜时分,许褚引兵佯装劫寨,袁绍率全军一齐出击,许褚大呼“上当”败退后撤,袁绍以为得胜,追许褚到了河岸。这时,河岸伏兵一齐拥上去,曹孟德高喊:“背后是黄河,只有决一死战才是出路!”曹军背水一战,杀得袁绍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退到仓亭,袁绍与三个儿子抱头痛哭。
  “我袁本初雄踞四州,兵精粮足,想不到今天如此狼狈,这是天要亡我!”言罢口吐鲜血。袁谭叫辛评、郭图前往青州,袁熙回幽州,高干回并州再整人马,自己和袁尚先护送父亲回冀州养病。
  许褚等人建议曹孟德进攻冀州,曹孟德不容争辩地说:“我这次北征的目的已达到了,全军撤退!”
  北征军正要撤退,曹孟德收到荀彧来信,说刘备在汝南纠集刘辟、龚都几万人马,得知丞相出征河北,令刘辟守汝南,刘备亲自率军乘虚攻打许都。
  曹孟德平静地说:“这已在我的预料之中,只是没有料到大耳朵来得这么快。”于是留曹洪屯兵于仓亭渡以虚张声势,自己率大军赶往汝南。
  在河南西部的穰山,袭击许都的刘备大军与北征归来的曹军进行一场遭遇战,曹军远来疲困,来不及布阵,被关羽、张飞、赵子龙三员大将杀得退后十多里下寨。
  张辽说:“云长怎么还要带兵来打丞相,真有些不讲义气,自己辱没了义名。”
  曹孟德却说:“各事其主,两军对垒,打斗拼杀是正常的事情,我们现在要紧的是如何击退敌人。”
  张辽离开营寨,曹孟德还在冥思苦想,他突然想起了一个绝妙的计谋。
  第二天,赵云率军来寨下挑战。曹兵不动。
  张飞又来挑战。曹兵不动。
  刘备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忽然送来消息:龚都运粮大军已被曹军围困,刘备命张飞去救龚都,又传来消息,夏侯渊引军径取汝南,刘备命赵云、关羽去救汝南,自己退回寨中坚守。
  这天下午,刘备同时得到消息:夏侯渊已攻破汝南,刘辟弃城逃走,张飞被围。刘备从下午挨到天黑,弃寨而逃。
  在路上与赵云等人会合后逃往荆州。
  曹孟德没有去追击刘备,再度将军队带回许都。
  “这下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来年春天,我们将举行第三次北征!”
  这一年的春正月,曹孟德率侍卫部队回到了位于豫州的故乡谯县。除了访问乡里父老及亲友外,曹孟德显然是为了长期劳累后,需要有个安静下来思考的时间,以养再度北征的精锐之气。
  这一年,曹孟德四十七岁。


第十七章 袁氏骨肉相残 曹氏坐收渔利(1)


  一○二  建安七年五月,北方霸主袁绍咯血身亡。在北方雄霸了十多年的擎天柱的突然坍塌,天意也罢,人为也罢,在客观上都使得北方四州处于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袁氏家族的宏伟基业由此而走向衰亡。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为原配夫人所生。原配夫人早逝,袁绍续弦刘氏,生三子袁尚,长得形貌雄伟,最像袁绍,因此深为袁绍喜爱,长年留在身边,加之刘氏的怂恿,袁绍更有心立袁尚为子后嗣。只担心袁氏阵营中长老大臣和大军团领袖反对,而未公开挑明。而事实上,袁绍在官渡大战前几年,就筹划了立袁尚为后嗣的大事,他将袁谭封为青州刺史,有意让他接续伯父袁成之后嗣。最早看出袁绍意图的人是沮授。
  “俗语说:‘万人逐兔,一人获之’。权力谁不喜爱,如果不按长嫡之序,各守己所,无疑鼓动贪权之徒,乘机起而争之。袁谭是长子,理应立为后嗣,如果让他居于外藩,一定会产生祸乱的。”这是当时沮授劝袁绍的一番话。
  袁绍的解释是冠冕堂皇的,他说:“我是想先让每个孩子各统一州,以试试他们的经营能力如何。”沮授见袁绍不悟,也就不好多言。
  官渡兵败之后,自私透顶的刘氏更加紧劝袁绍立袁尚为后嗣,她似乎已看到了袁绍归天的日子已经不会太遥远了。刘氏的穷追不舍,使得袁绍不得不将审配、逢纪、辛评、郭图召集起来商议。这一下就更乱套了,审配、逢纪一向和袁谭不和,立场倾向于立袁尚。辛评、郭图两人早年便为袁谭之辅佐,当然坚决主张长幼有序。
  袁绍以袁谭个性刚强好杀,脾气暴躁,二子袁熙柔弱难胜大任,只有袁尚有英雄之表,礼贤下士为借口,终于口头上说出了自己的意图。
  郭图即刻发难,说:“三子之中,袁谭最长,如今又拥有大军于前线,深得州民敬重,若贸然废长立幼,恐难服军民之心。何况如今军威受挫,敌人大军压境,怎可出现父子兄弟夺权柄的局面呢,我认为应以抗曹为先,后嗣之事应缓一步再说。”
  由于当时曹孟德的北征军已指向仓亭,袁绍只好暂缓立嗣的行动。仓亭之战后,袁绍病发骤逝,巨星刚一陨落,袁氏阵营便开始上演一幕争嗣的闹剧。审配、逢纪恐袁谭继位后自己将失去依附,为郭图、辛评所害,于是和刘氏假借袁绍遗命,立袁尚为嗣子,继任大将军之职。袁谭由青州回邺城吊丧,眼巴巴看袁尚坐上了大将军的交椅,便拒绝再返回青州,进而在郭图的建议下,驻屯于黎阳,自封为车骑将军。由于曹军又有北上迹象,袁谭乃向袁尚要求增兵黎阳。袁尚象征性地派逢纪率少数兵马前往支援,袁谭又要求增兵,审配不与,袁谭一气之下杀了逢纪,造成了邺城和黎阳间高度的紧张关系。
  一○三  对于袁绍死后的北方形势,曹孟德不是十分清楚。如果大规模北征,显然不符合知彼知己的用兵原则。
  建安七年秋九月,曹孟德渡河攻打黎阳。
  曹军中的文武百官对这次北征的方案很多人感到不解。这次行动规模不大,虽由曹孟德亲征,但真正渡河北上的仅仅只有张辽军团,由乐进以讨寇校尉出任副官,郭嘉、荀攸作随军参谋。此外,由一向小心谨慎的李典驻守安民,振威将军程昱仍守甄城,负责后勤补给工作。显然,这样的编组和仓亭之战完全相反,动用的兵力不多,反而出动了大量的参谋人员。
  不用说,曹孟德早已有了这次北征的意图,那就是:了解袁绍死后北方情势的转变,以作为全盘歼灭袁氏集团的参考。
  由于袁尚不向黎阳增兵,所以张辽的军团便没有费多大的精力就强渡黎阳津,很快包围了黎阳城。袁谭再度向袁尚告急,袁尚为了显示自己初任大将军的威风和权力,留下审配守邺城,亲自率兵马前往黎阳城解围。
  双方在黎阳城外,进行了数次的小规模作战,袁军虽人数多,但作战能力不强,几番交战以后便抵挡不住,退守黎阳城。曹孟德见袁军数量多,不便实施太强硬的攻城战,于是下令在黎阳城南三里处安营扎寨,摆出一副长期作战的样子。
  如何解黎阳之围呢?袁氏兄弟暂时没有计较前嫌,召集幕僚商议对策。
  郭图说:“我们不妨借用官渡大战中曹操用过的策略,派人攻击曹军的后勤补给,断曹军粮道,以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