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德经-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首先消除认识上的弊病。病病:以认识上的弊病为弊病。

这一节是说:能够认识到常人认识不到的东西,这是掌握了认识的上乘之法。不知道什么是最需要认识的,是认识上的最大弊病。只有以不识道这一认识上的弊病为弊病,才能消除认识上的弊病。圣人没有弊病,是因为他以不识道这一弊病为弊病,所以没有弊病。

本章是老子的微观认识论。通过自我、真我之辩,说明自我认识是肤浅的,不足以消除自身疾病和社会疾病,只有创造真我,认识内在之道,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附:河上公、王弼本分“知不知,上”以上为一章,以下为一章,此从魏源本。通言微观认识论,故分而不当。

六十三章 自知、自爱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人民不再害怕统治阶级的死亡威胁的时候,统治阶级所真正害怕的事情也就到来了。

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法律本来是对付社会上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法之徒的,当法律成为剥削和压迫人民,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时,法律本身就代表了邪恶。一旦人民不堪承受剥削和压迫,向反动势力以死抗争的时候,统治阶级的末日也就到来了。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狎:亲昵而无法留恋。这里是指因生活所迫无法留恋家乡。

这句是说:不道的昏君呀,你们不要使百姓背井离乡,不要让人民因生活无望而厌弃生命。只有百姓不厌弃自己的生命,才能不厌弃你们!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人们一旦感到生活无望,生不如死的时候,就会以死相拼,去反抗腐朽的统治阶级。纵观历史,不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国家分分合合,每一个王朝都不是永久的。反动统治一旦出现无法挽回的政治危机,就会被一个新的朝代所代替。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统治者“以智治国”,实行利己主义。只有实行“无为之治”,让权利永远属于人民,社会才能永远安定,人民才会永远富足。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自知不自见:知真我而忘自我。圣人自知则知人,知人则“以百姓之心为心”,实行朴治,而不以自我之见去治理天下。和“自知”相对的就是“自见”,自见是自我之智。以自我之智治国,就是让自我意志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独裁统治。圣人自爱则爱人,爱人则以民为贵。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然可以获得人民的爱戴。和“自爱”相对的是“自贵”,自贵就是贵自我。以自我为贵,就会垄断权力,独霸天下。这又成为人们狎其所居,厌其所生的祸根。

自知、自爱,是超越了功名利禄的最高的人格形象。所以,圣人取自知、自爱,舍弃自见、自贵。

本章是政治论。歌颂了圣人的自知、自爱精神,鞭挞了专制统治者的自见、自贵作风。并告诫统治者,不要无视人民的力量,否则,必被人民打翻在地。

六十四章 天网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统治者一旦腐败到极端,致使民不聊生,就会有勇敢的人站出来为民请命,与不道的统治阶级进行抗争。但是,最初这些人往往遭受杀身之祸。相反,那些贪生怕死的人却能苟且偷安地活下来。这两种情况,各有利害。“勇于敢”者被杀,是舍生取义,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利,却死得悲惨——害;“勇于不敢”者能够活下来,是重生轻义,虽然不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害,却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利。

天之所恶,谁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

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相对于强大的统治阶级而言是软弱的,他们之所以变得坚强不屈、视死如归,是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的结果。替天行道,与命运抗争,是完全合乎道义的,只有那些社会上的强盗才是天理不容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呢?谁能明白其中的缘故呢?对此,圣人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一方面,反动派不甘心失去他们的统治地位,必然作垂死挣扎,对反抗他们的人大开杀戒。“顺我者生,逆我者亡”,是所有的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段。另一方面,不推翻腐朽的反动统治,大道就难以推行,社会就难以发展,人民就永远饱受苦难。然而,有勇无谋,莽撞行事,不但劳而无功,还会遭到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使更多的人惨遭杀害。这又不合乎上天的好生之德,也是为圣人所不能忍视的。所以,这一天道事业犹使圣人小心谨慎。难:使感到为难而小心谨慎。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繟然而善谋。

天之道:自然规律。胸怀天地之志的圣人,要想拯救人民于水火,完成推翻不道统治的天道事业,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这是能否完成历史使命的关键。

不争而善胜:善于取胜的圣人不争一时之勇而在于争得民心。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广泛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并且伺时而动。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上

不言而善应:用实际行动体现革命的公平、正义,让广大革命群众得到实际利益,看到希望,这样以来,人民群众自然纷纷响应。

不召而自来:只要高举道的大旗,天下英雄豪杰就会不召而自来,加入替天行道的行列。

繟然而善谋:随着革命队伍的壮大,人才的云集,圣人心地坦然而不顾虑自己的得失,推选有勇有谋之士担任军队的各级将领,绝不是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各占山头。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恢恢:广大无边而又连绵不断。疏,指跨越的时间长、空间广。

历史的罗网恢弘无边,尽管网眼稀疏,却不会漏掉一个好人和坏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是由人民来写的,不管时代多么久远,历史决不会忘记每一个有功于人们的人,同时,那些人民的罪人永远也逃脱不掉历史的审判。

本章紧承上章,号召有识之士在统治阶级处于政治危机之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伺机而动,揭竿而起,加速反动统治者的灭亡。在与反动派的斗争中,应当沉着冷静,不可做无谓的牺牲。最后强调,为了人民的事业而勇于献身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而那些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遭到历史和人民的审判。

六十五章 三权分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是对强权统治者的愤怒斥责。不道之世,人们“狎其所居”,“厌其所生”,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谁还害怕统治者用死亡来威胁呢?如果天下有道,政治清明,世界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自然都重生畏死。在这样的社会里,倘若再出现兴兵作乱、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我就可以逮捕并依法杀死他。这样一来,谁还敢与人民作对呢?

从“以奇用兵”来看,“为奇者”是指以非常手段聚众闹事或者从事军事政变、篡夺国家权力的人。在一个真正民主法治的国度里,“为奇者”则是违法背道、与人民为敌的人,所以,必须依法严惩。吾:最高统治者。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常:恒常、不变。司杀者:指代司法机关。大匠:在某一方面有造诣的人。这里,“大匠”和“斫”相连,说明大匠就是精通木工的木匠。老子称神圣的法律为“朴”,而朴的原意为“没有人为雕琢的大木头”,所以,这里的“大匠”是指精通法律的人。斫:用刀斧砍(木头)。

惩办“为奇者”,一定要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如果统治者取代了司法机关的职能,就是用手中的权力代替了神圣的法律,是权大于法。那些以权代法的人,很少有不伤及权力的。

手:代表权力。统治者的权力如果超出了宪法所规定的职责范围,到处乱伸手,显神通,示尊贵,势必危及权力。

为什么“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呢?这是因为,在一个真正民主法治的国家里,国家的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要用法律来规定和限制统治者的权力。无视法律的统治者就是无视人民,这是人民所不允许的。

本章是老子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各自独立,是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否则,统治者就会滥用职权,以权代法,将势必重新走上“以智治国”的道路。

六十六章 义利观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在专制社会里,统治者的本性是贪婪的。劳动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因为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太残酷。统治者的苛捐杂税越多,劳动人民所剩越少。劳动人民的饥荒是因统治者的不道造成的。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劳动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在于统治者实行有为之治即人治。有为之治就是垄断权力、依仗自己的智力实行独裁统治。自恃有为的统治者,无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妄想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与人民为敌。面对无道的统治者,失去一切权利的人民群众必然要作各种各样的斗争,国家自然难以治理。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劳动人民之所以轻视死亡,敢于和统治阶级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是因为统治者贪得无厌,只去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而不顾及劳动人民的死活。统治者厚己,必薄人民,所以,人民才敢于和统治阶级以死相拼。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只有那些不以厚待自己的生命为人生目的,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是真正贤于以自我生命为贵的人。

本章是老子的义利观。老子从“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三个方面,揭示出统治者重利忘义、贵己贱民、损人利己的不道行为,是社会罪恶的根源,归结出只有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让权利永远属于人民的人,才是贤明的圣人。

六十七章 强大处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活着的时候,躯体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待到死了的时候,躯体就变成坚挺强硬的了。草木活着的时候,枝叶是柔弱而有脆性的,死去的时候,也就干枯了。所以说,凡是坚强的,都是死亡了的,凡是柔弱的,都是有生命的。

这是老子透过人和草木的生理现象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柔弱、柔脆皆因生,坚强、枯槁皆因死。

然而老子所要揭示的不仅是这些自然现象,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老子正是要透过这一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即坚强与柔弱、死与生的辨证关系。常言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的人之所以懦弱,皆因顾及生命,如果不再顾惜生命,而是决心决一死战的时候,人人都会变的坚强无比。在不道的社会里,统治阶级视劳动人民如草木,劳动人民根本没有人权和自由,终年与饥荒相伴,面容枯槁,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所以说,在极度黑暗的日子里,坚强的都是视死如归的勇士,真正怕死的则是“求生之厚”的统治阶级,他们才是真正的柔弱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兵强则不胜:军队强大了却不会取得最终胜利。不胜的原因是,在不道的社会里,统治者建立强大的军队是为了对付人民大众的反抗、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的强大意味着统治阶级的强大,统治阶级的强大意味着劳动人民处于弱势。上强下弱,以上欺下,以强凌弱,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强国在于强民,民是国之本,违背自然规律的统治必然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管统治者的军队多么强大,如果失去了人民这一坚强的后盾,其最终结局必定是要失败的。 上一

木强则兵:表面是说,强硬的木头可以用来制作武器。这只是比喻的说法,其深层意思是说,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处于死亡线上的劳苦大众都会变成坚强无敌的勇士。这里,“木强则兵”和“兵强则不胜”是因果关系。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凡是强大的必处于下方,凡是柔弱的必处于上方。这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统治者所面对的国家就象一棵大树,只有根本强大,才有枝叶茂盛,倘若树本枯死了,枝叶还能存活吗。王弼注:“强大处下,木之本也。柔弱处上,枝条是也。”自然万物是这样,社会同样是这样,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才是真正强大的,处于社会上层由人民豢养的反动统治阶级才是真正柔弱的。

本章论述了坚强与柔弱的辨证关系,得出了“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一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坚强伟大,揭示了统治阶级的柔弱本性。

六十八章 革命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不就象拉弓一样吗?居高的(箭)向下压制,居下的(弦)则向上托起。削减凸出的,补足缺陷的。

透过自然规律,可以认识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段话的深层意思是说,合乎道的社会规律不就象拉弓一样吗?统治者(高者)压迫人民,人民(下者)就起来推翻它。剥夺官僚豪绅(有余者)的财富,分给贫苦的劳动人民(不足者)。

“张弓”,比喻阶级矛盾的对立程度,矛盾对立得越厉害,转化得越快。相反,矛盾则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自然之道,是削减高出的,填补低洼的。合乎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应当是减少富有者的财富,来补足贫穷者。但是,世人所遵循的道路则是减少贫穷者的财富来不断增加富有者的财富。

这里,老子把“天之道”和“人之道”作了鲜明的对照,借“天之道”来衬托“人之道”的不公。“天之道”体现的是集体主义,“人之道”体现的则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这表明了老子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个人主义是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加剧的根源。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谁能主动地把自己多余的财富奉献给天下穷人呢?回答是:只有那些有道德的人。

在这里,老子所要强调的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必须以精神文明作依托。精神文明是社会繁荣和稳定的根本保障。如果人人都能彻悟大道,与天地合德,那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天之道”社会就会成为现实。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

所以,圣人推行天道,不去凭借自我之智,而是充分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行民主法治,走集体主义道路。功德圆满而不居功自傲,不依仗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因为圣人不以个人的金钱财富当作衡量自己才德的标准。

圣人推行天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以名利之心诱导人民,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道德风范,这就自然成为人民群众道德实践的楷模。

本章体现的是老子的大同理想。面对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老子提出了“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的革命斗争路线,决不能向反动势力妥协。推翻反动统治阶级以后,实行民主法治建设和集体主义道德教育,以集体主义取代个人主义,最终实现社会大同。

六十九章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天下之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攻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够胜过水的威力的。这是因为没有任何其它方式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里,老子把处于弱势的劳苦大众比作柔弱之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在推翻剥削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被剥削者是革命的先锋,是冲锋陷阵的中坚力量,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是因为没有任何其它方式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实践这一真理。

反动统治阶级貌似强大,实则弱小,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劳动人民才是真正强大的,只要人民齐心协力,就完全有力量推翻反动统治,获得翻身解放。这个道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是,领导劳动人民彻底推翻反动统治的任务却没有谁能够胜任。

是以圣人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