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厂-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你个杨涟!袁大海火了,喝令番子再给杨上“夹棍”,杨涟很快就疼得昏死过去。

    杨涟昏死过去后,袁大海一招手唤来了作记录的张国富,示意他这样写杨的供词,就说杨招了。

    至于画押嘛,袁大海一把抓住张国富的大拇指,作了一个朝下摁的动作,张国富心领神会,他明白袁大人是暗示趁杨涟昏迷之际,先摁下手印。

    袁大海吩咐时,可没避着旁人,满堂的番子加上李炳全可是都定睛看着,却是没人敢说个不字。李炳全起先一脸惊疑,旋即便侧过脸去,假作看杨涟,他啊,是明白得很。

    ……………。

    第二天,袁大海便拿上杨涟的“供词”去见魏忠贤,魏听后大喜,忙拉上王体乾,去乾清宫禀报皇上。

    很快天启就颁下御旨:着有司细查相关这事,但凡涉事官员俱抓捕在案。

    抓捕之事也不用什么有司了,魏忠贤当即差袁大海带番子把魏大中、顾大章等人都捕来!

    袁大海早就磨刀霍霍等着呢!他知道,东林党的血雨腥风总算是开始了!

    。。。。。。。。。

    自杨涟入狱,阉党中的徐大化、杨维垣和崔呈秀,格外地忙碌起来。他们常在一起聚会,一方面关注杨案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研究下一步的对策。

    他们深知杨涟在东林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若能从他口中审出东林大僚卖官鬻爵及其它一些内幕,这就等于给他们提供了炮弹,他们包括魏忠贤就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去罗织宿敌的罪名。

    表面看起来,他们是齐心一致为魏忠贤复仇,暗地里却是各有各的小算盘,每个人都想利用这个机会,向自己的仇家开刀。

    徐大化资历颇老,他是万历八年的进士,身为浙党一直坚持和东林党斗争,一斗便是几十年。他曾替魏忠贤起草《自辨疏》,深得魏的喜欢,也是较早投靠魏忠贤的文官之一。

    他和崔呈秀打成一片,关系极是亲密,却不知怎么又搭上了冯铨。

    论年龄,徐大化比冯铨早三十年中第,算作冯的长辈,但他深知冯铨和袁大海的关系不一般,因此便刻意结好冯铨。

    冯铨人虽年轻,但脑袋却精,知道徐大化结交自己肯定是有目的的,稍加一想,便恍然大悟,知道他这是想搭上袁大海。便到东厂和袁大海说了徐大化的事,袁大海一听还有人想主动投靠自己,当真是求之不得,吩咐冯铨替他好生拉拢徐大化。待他回京后,便与这徐大化见上一面。

    抓捕行动分四组,袁大海亲自带人去抓魏大中,李庆带人去抓顾大章,张德喜带人却抓袁化中、郭可纲带人去抓周朝瑞。钱恩坐守东厂,严加看管**星、杨涟、汪文言,并监视京中动向。

    ……………

    魏大中革职回家后,每日读书课子,日子倒也过的清闲。这日下午,家人突然前来禀报说:“老爷,街上人纷纷议论,说穿红衣的东厂缇骑,已进了县城,不知何事?”

    “红衣的东厂缇骑?”

    魏大中心中一突,知道不妙,嘴里却平静地说了一句:“看来,奸贼魏忠贤真要下手了!”

    随即吩咐家人去请老夫人、夫人及三位公子,来正房议事。

    功夫不大,夫人林氏搀着年近八旬的周太夫人走了进来,魏大中忙把母亲扶到竹榻上坐下。紧接着三个儿子也陆续来到屋中。

    魏大中屈身跪到母亲面前,含泪道:“母亲大人,儿子曾参劾大奸阉魏忠贤,如今魏阉派了缇骑来抓儿子,已进了县城。儿子死倒不俱,只怕伤了母亲的心。母亲先受儿子一拜,饶恕了儿子不孝之罪!”说完便磕了一个头。

    周太夫人神态倒也坦然,叹气道:“儿啊,你忠心为国,今日遭受横祸,你也不必自责,娘也不会怨你!你入狱无非是血衣数片,断发几茎,头面破了,记住浩然忠贞之气不可丢!”

    魏大中没有想到母亲竟然如此通晓大义,忍不住眼泪盈眶,随即又跪下给母亲磕了一个头。之后,他站起身后,朝妻子林氏深深一拜,说:“我此去凶多吉少,有劳夫人替我尽孝了!”

    林氏眼圈红了,哭得跟个泪人似的,哽咽道:“老爷何出此言?这是妾的本分。只望老爷一路上保重身体,遇事往宽了想。”

    “父亲,我们护你进京!”

    魏大中的三个儿子围了上来,纷纷争着要护送父亲进京。

    魏大中却是正色喝道:“胡闹,一个都不准去!那魏阉正想要斩尽杀绝呢!你们都给我留在家中,替我好好陪着太夫人和你们母亲,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说完又不放心的嘱咐长子魏高道:“你去把你岳父请来,我有后事托付他!”

    魏高的岳父听说亲家有难,忙迅速赶来。魏大中先是朝亲家一揖,说:“亲家,先受大中一拜!”

    然后拉着亲家的手,忧心道:“魏某上疏痛击魏阉,他来兴师问罪了,今后全仗亲家关照我魏家一门了。”

    魏大中这亲家倒也古道热肠,闻言,忙朗声说道:“你放心前去!我一肩担两家,尽心经营就是。”

    送走亲家后,魏大中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招来魏高对他耳语几句,魏高听后,立即眼前一亮,不住点头,迫不及待便招呼了两个弟弟随他出去。

    …………

    “报!”

    刚进城,便有番子一脸慌张的快马来报:“启禀千户,城中有刁民数千人聚集而至,欲阻我东厂办差!”

    刁民数千人?

    袁大海一愣,旋即骂了句:“娘的,这是要闹**吗?”

    “**?”一众番子都愣住了:这是什么玩意?

    袁大海没功夫跟他们解释什么,把脸一板,便下令道:“随本官进城,遇有阻拦者,纵马驱散之!有敢惊马拉人者,杀无赫!”一勒马缰,纵马当先驰去。百余黑旗番子见了,无人迟疑片刻,紧随而上,顿时,快马蹄声惊荡城中。

    。。。。。。。。。。。。。

    求订阅,求月票。

    好吧,既是塑造坏人反派,那就一塑到底,遮羞布也不用了。

    情节在不断加快,有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其实是脱节的,此小节,望读者不必计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章 风卷残云 血洗东林(十三)

    进城之前,袁大海已差番子数人至衙门出示驾贴,告知魏大中被捕之事,要本地衙门配合。数番子不属黑旗箭队,隶属东厂寅颗,所着圆帽小袍,与锦衣卫缇骑一般,所以被城中百姓呼作红衣缇骑。几人从府衙出来后,便打马要与大队会合,不想街上已被百姓堵塞。见到几人从府衙出来,顿时人人喊打,直吓得几番子面无人色,慌忙退入府衙请求地方官派人保护。

    知府刘泽清胆小怕事,既怕东厂淫威,又怕众怒难犯,不敢强令衙役捕快护送番子出去,只得苦苦哀求众番子,要他们暂留在衙门中,切不可莽撞,瞧外间动向,若是冒然冲出,怕是要有危险。

    那几个番子也是狐假虎威之辈,在京中仗着东厂黑旗凶威能唬得住人,此刻,却是人人缩头,无一敢逞勇之辈,知府所言,恰是给他们的梯子,顺梯便连连点头,都说外间凶险,刁民愚顽,还是等千户大人派人来救的好。

    安顿下这几个番子后,刘泽清惊魂未定,他知东厂持驾贴来捕魏大中是钦命,要是由着百姓们冲撞,怕是有不可测之事发生,届时不但京中阉党饶不过他,彼时言官一道弹劾便可让他罢官回家。

    师爷忧主,便旁敲侧击道:“先前城中尚无动静,何以现在却闹得这么凶,百姓众多,若无人在后指使才叫怪。”

    闻言,刘泽清一个激灵,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必是那魏某人怕被押解进京,这才唆使百姓闹事。”

    “当务之急是得把百姓安抚住,不然,老爷这顶官帽怕是戴不长。”师爷忧心重重道。

    “是也,是也,本官如何不知后果。”刘泽清亦是大急,来回直转,苦无良策。

    见状,师爷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献策道:“知县夏之彦与魏大中交好,在百姓中素有威望,不如派他去劝魏大中,趁这事没有闹大,速与东厂的人回京。不然,便治他个纵匪生事的罪名!”

    纵匪生事?朗朗乾坤之下,哪来的匪?

    刘泽清有些吃惊,随即便明白过来。

    好!这外面闹事的不是匪是什么?

    眉梢一喜,挥手招来两个捕快,急令他二人道:“速去找夏知县,告诉他说,若是魏大中再由得百姓闹下去,本官便参他一本,叫他丢官回家去!就说本官说了,魏大中拒捕,使得匪类恶徒为他张目,此为明触律法之事,若是任事态发展下去,本官必不会坐视不管!”

    “是,大人!”

    二捕快不敢耽搁,忙从后门潜出,急刻去找知县夏之彦去了。

    ……………

    袁大海率部进城之初,街道之上行人寥寥,纵横驰骋之下,多是惊慌四散,无有阻挡。

    然行至魏府前二里时,却见前方已是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人,一眼望去,皆是攒动人头,不下数千之众。

    望见黑衣番子出现,人群顿时轰动起来,无数百姓在儒衫之人带领下,振臂高呼:“魏大人为国除奸,何罪之有?”

    “朝廷不辨忠佞,使缇骑来捕魏大中,我等乡梓不为大人鸣冤,还有何人可为大人高呼!走,大伙都去府衙为魏大人伸冤去!”

    又有人愤愤不平呐喊:“撵走那些黑衣的番子,宁死也不让他们把魏大人带走!”

    有数十不似良善的恶汉作势便呼五呼六起来,欲引导人群冲击东厂的人。

    情绪激动之下,便有青壮百姓要随之冲上前去,他们这一动,后面人群更不知发生什么,但听前面叫嚷着说什么番子打人了,要大伙和东厂鹰犬拼了,不由都是群情激昂,不加思考便也跟着上了。

    。。。。。。。。。。

    总旗吕亚翔见百姓群情激愤,若强行冲入,己方必被愤怒人群包围,无法抵魏府,甚有可能被百姓拽入马下,便急切打马过来请示袁大海:“千户,前方刁民凶蛮,人数众多,是不是避开?”

    “避开?”

    袁大海眉头一皱,他已看出这事必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仅看那些冲在前方的恶汉,就知背后闹事之人在这县城当中还是有些权势的。否则,何以能煽动如此之多的百姓。试问,你叫一个无权无势之辈在街上公然高呼和朝廷作对,能有几人响应他?

    百姓众多,己方却只有百余人,若真强行冲去,不说必有无端死伤,只怕就要陷入那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实实在在的**,实实在在的不明真相百姓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裹挟。

    进还是不进?

    进,就要面临被“群殴”的局面,不进,东厂这回办差就要被天下人取笑了。

    若真灰溜溜的回去,往后,缇骑何以再能出京?要是人人效仿,皇权威严何在!

    进还是不进!

    袁大海左右为难,先前他倒是下令横冲直撞,敢有惊马拽人者格杀无论,可那是没看着实际情形,现在却是亲眼见着几千人黑压压的向自己压过来,任他再如何胆大,这杀人的命令终是不敢出口。

    “最近的卫所有多远?”无奈之下,袁大海想到去调卫所驻军前来镇压。

    吕亚翔歪着脑袋想了想,回道:“有三十多里,现在派人去调,晚间就能赶来。”顿了顿,迟疑一下又道:“不过,怕他们未必肯听咱们调。”

    闻言,袁大海怔了怔,旋即明白自己可没有调兵的权力,这地方的卫所军队要想征调,就是本地府县也未必可以,只能一级级先报上去,由省里来调,而且省里要调也得先报到兵部,获得同意后才能调兵。否则,任你是几品大员,也甭想调一个兵出来。要是随便是个官就可以调动大明的官军,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造反了?

    征调卫所来镇压看来是行不通了,袁大海有些心急,妈的,早知这样,便将黑旗箭队扩个几倍,如此也算有一支强军在手。

    嗯,必须扩充黑旗,将黑旗箭队打造为东厂的全天候预备力量,哪里有事,就打到哪里去!

    扩充黑旗已是当务之急,但眼下还是先把这关过了再说吧。

    也怪自己,想得太过简单,以为驾贴一到,魏大中必会束手就擒,哪知人家却不想坐以待毙,稍作鼓动便弄来这几千百姓替他挡着,叫人是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

    袁大海这抓破脑袋也不知如何是好时,前方,百姓们已在恶汉的带领下群情激动的冲过来,越来越近,惊得番子胯下战马不住撅蹄。

    吕亚翔见千户再不做决定,己方就要被人群冲撞了,忙又催问了一句:“千户,他们过来了,怎么办!”(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一章 风卷残云 血洗东林(十四)

    风紧,扯呼?

    数千之众撞上你个百来人,可真不是闹着玩的。这会又不能学上次在鸡鸣市镇压儒生闹事一样,给来个划界为线,杀上他个一二出头之鸟。

    须知,以秀才为主力的队伍要想造反,十年不成;可要是以一帮市井屠夫辈为主力的队伍要造反,那可真是说干就干的。二者之间的血性绝不是一个级别的,差距可是以平方来计的。

    袁大海不敢想象要是射杀了这帮激动无比的百姓后,余下的人是作鸟兽散还是来找自己拼命。

    为了一个魏大中,把自己给置于险要之地,不明智,太不明智。更何况这是在他的地盘,城中地形自己根本不熟悉,真打起来,典型的巷战,人少无知对人多透熟,胜败还用说么?

    这不是敢不敢杀人的问题;而是拿自己脑袋下赌注的事!

    山水有相逢,今日拿不了你,改日再来就是!

    跑得了和尚还能跑得了庙!

    你魏大中家大业大,就不信你敢跑!

    念及于此,袁大海嘴巴一张,便要叫撤。正这时,却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扭头一看,却是几个衙役护着一顶小轿匆匆的奔来了。

    “来者何人!”有番子调转箭头喝问道。

    “别放箭,别放箭!我是本县知县夏之彦!”

    一头汗水的夏之彦连叫边从轿内下来,抬首见到穿着千户服的袁大海正一脸疑惑的望着自己,忙上前拱手道:

    “这位千户大人,下官奉知府之命去和魏大中说几句,劝他让百姓退散,还请千户大人放我进去,否则,便来不及了!”他是看到百姓们就要冲上来了,知道事态越发危急了。

    一听是本地官出面,袁大海顿时欣喜起来,好啊!来得太及时了,太******及时了!

    也不废话,在马上一抱拳:“一切有劳夏大人了!”说完,仍不忘加一句:“本官不愿百姓遭难,强忍不发,等的便是尔等父母官出面。”说话的时候,脸上可是坦荡荡的,浑无半丝脸红。

    “是,是,千户大人仁心,下官感激不尽!”

    夏之彦急得满头是汗,急于劝阻人群,以免流血事件发生,哪里顾得上和袁大海说什么,只在那连连点头朝前跑去,一边跑一边对人群喊道:“乡亲们,乡亲们,停下来,都停下来!”

    “我是知县夏之彦,我是知县夏之彦!”

    人群中有认得夏知县的忙欢呼起来: “夏大人来了!夏大人来了!”

    如同大浪拍到沙滩一般,潮水般涌来的人群奇迹般的停了下来,饶是那些不似良善的恶汉也都情不自禁的停下脚步,欣喜的望着夏之彦。袁大海见了,便知这夏之彦在百姓这中肯定是官声尚佳的,否则,这些情绪激动的百姓如何会听他的。

    感慨一声:世上毕竟是有好官的,这好官也是大有用处的,至少,对于处置**,一个好官顶得上十个坏官啊。

    有人叫道:“夏大人,你来得正好,这些番子们要抓魏大人,你快替魏大人做主吧,可不能让魏大人被他们抓了去!”

    听了这话,夏之彦暗自苦笑一声,要是真能这样办,他何苦来掺这趟混水呢。

    扬声说道:“本官知魏大人一心为国,此番缇骑来拿,必是朝中有所误会,但是诸位不要忘了,缇骑奉的是圣旨,是钦差,要是大伙冲撞钦差,那便是大逆之罪,试问,大伙难道真的要造反吗?”

    “这…”

    听了夏之彦的话,人群一片低语之声,经这一停,燥动的情绪渐渐冷却下来,人一冷静,便开始思考,一思考,便知道掂量后果了。有人开始左顾右盼起来,有人开始四处张望起来,有人开始心生离意,但大多数人却仍是抱着“围观”的心态原地不动。收了银子来闹事的更加不会因为夏之彦的一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