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彦跟在身后,思考一阵,遂即说道:“陛下,眼下我大明虽失福建,但却也不如弘光年间,一触即溃,毫无还手之力。臣以为对抗满清,当分为三个阶段。”

    “哦?”隆武停下脚步,说道:“爱卿试言之。”王彦在心里整理了一下,“其一,复南都,划江而治。自古欲守江表之地,须得川蜀、荆楚、江淮三地。今张献忠在川蜀,陛下可结为屏障,则清兵无法绕道蜀中袭我,而荆楚之地以为我有,只要陛下能光复南京,则半壁可定也!”

    隆武从福京逃出,整个隆武朝廷基本瘫痪,对于隆武的打击其实很大,他以为在福建易手之后,局势已经比他登基之时,还要恶化,听了王彦的话,却觉得有些惊讶,怎么好像局势有了很大的好转。

    隆武不禁问道:“南京有那么好打吗?”

    王彦解释道:“回禀陛下,荆楚之地,四通八达,天下之腹也!今楚赣之地在手,我大明之军,占据上游,有了非常重要的地利优势。江南清兵其实已经在楚赣之兵与舟山鲁王之师的夹击之中,清兵不善水战,只要我朝能在长江之上,练出一支绝对强大的水师,到时候大船锁江,则南京易得也!”

    隆武听完,眼睛一亮,有些振奋的点点头道:“爱卿之言,使朕一扫心中阴郁啊,快说说另两个阶段~”

    王彦遂即道:“回禀陛下,后两个阶段,此时也不便细说,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改变。臣只能说个大概便是修养生息,变法图强,以及布局两淮,光复北都。”

    君臣二人,正相谈正欢,一宫人却忽然前来禀报道:“陛下,左阁老过来了~”

    (感谢殊战之殇,真祖的打赏,感谢lovely元首大大399打赏)

第368章王彦之心

    堂内,皇帝与王彦从院子中回来,左懋第早以等候多时,见礼之后,皇帝赐座,三人遂即入座。

    左懋第拱手说道:“陛下,臣今日过来,就是想问问行在之事。如今福京在清廷之手,博洛又重兵在闽,朝廷很难夺回,那么重新选择行在,就迫在眉睫。闽中之变的消息,恐怕已经传遍天下,虽然臣已经派快马通报各地督抚,告知陛下平安,但朝廷还是需要进快开朝,补充缺员,以稳定人心。臣昨日与楚国公商谈,国公的意思是想陛下移驾广州,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迁往广州?”隆武帝闻语,微微皱眉,他心里一直想移驾赣州或者西入长沙,却没想过去广州之地。“广南之地远离江南、中原,是否不利于朝廷掌控大局,节制楚赣呢?”

    隆武帝是位锐意进取的皇帝,自然想迁往长沙,这样他就能就近节制楚地和赣地的明军作战,而长沙之地,在王彦与何腾蛟之间,他便能从容调控朝局。

    王彦闻语,遂即解释道:“陛下,楚赣之地,历经战乱,民生凋敝,襄阳一战,鄂西北诸府之地,百姓为之一空,何督师仅能赈灾自保,尚需湖南接济,赣地从弘光年间打到现在,也是一片残破,都需要修养生息。湖南情况虽好,但财力物力,也只能接济湖北和江西,很难有所作为。此三地至少在一年之内,无力发动战事,朝廷迁往此处,开销甚大,而粤地输送钱粮过去,大半都会消耗在岭南山脉上,所以臣建议陛下移驻富裕的广州,利用广州之财,先将朝廷重建起来,等局势好转,在来选择他处作为行在。”

    隆武帝听完,拿不定注意,问左懋第言,“爱卿以为如何?”

    隆武朝廷现在不仅六部官员损失了大半,皇帝和朝臣也全靠王彦接济,户部尚书都已经被清廷杀害,朝廷连半个铜子都没有,王彦说要迁往广州,左懋第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以现在的情况,隆武朝廷必须依靠王彦,左懋第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尽力维持君臣之间的和睦。

    “陛下,朝廷的财政现在确实已经崩溃,各地官军之饷,都是地方督抚自行筹措,大臣的俸禄也无法发放。云南沙定洲已经乱了一年多,沐国公几次上书,请求朝廷拨饷平叛,朝廷却拿不出一钱银子出来。”左懋第说道:“臣赞同国公之议,先借广州之财力,将朝廷重建起来。

    此外,臣还建议,借广州财力,开恩科取士,补充损失的官员。”

    首辅大臣也赞同,隆武帝只得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按两位爱卿之意,移跸广州。”

    王彦让隆武移驾广州,其实也有他的思心,他不是郑芝龙之辈,但也希望朝局向他所想的方向发展。

    自宋为蒙元所灭,汉家道统被野蛮人斩断,汉人第一次被异族彻底打趴下,此后太祖驱蒙元出中原,吸取宋亡的教训,在对外事务上,采取事事强硬的态度,甚至到了丧失了外交的灵活的地步。

    明人认为宋亡于对外族的软弱,但如今寸土不让的大明依然被异族杀得大败亏输,丧失大半河山,这就不能不引起王彦的反思,大明哪里出了问题,走错了什么路,居然到了今天这幅田地。

    穷思变,变则通,但变却不是那么简单,商鞅变秦法,秦强而商鞅卒,宋相王半山变法,以罢官告终,就连本朝张太岳,最后也被罢官免职。

    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时人们多用宋代朱熹的注解来解释,但王彦却有不一样的体会,习并非简箪的温习,时并非简单的时时,这时宋人的解释,已经远远无法解释论语的博大精深。

    王彦认为,此句之所以放在论语的开篇,肯定有他的用意,那是孔子再问后世之人,你要学儒家吗?

    如果要学习儒家,你有了这样的学问,遇到好的时机,可以施展,因此发达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世间之事,多不如意,如果你遇不到好的时机,你可以安穷乐道。因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相同志向的,相同学问的人,你并不孤独,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万一你孤家寡人,连同道之人也没有,被逼到绝境,该怎么办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第一句,是再问,所有的儒门子弟,你准备好继承儒门的学说了吗?那怕最后孤家寡人,还能坚持自己的道吗?最后能否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王彦熟读经书十余载,但也不敢说达到了至圣先师的要求,他还不能成为君子,也不能成为独自坚守大道的孤家寡人,做不到儒家的大我,他必须为家族,以及跟随他的人考虑。

    自古变法图强,必然伴随着血雨腥风,新旧势力之间的反复斗争,其时间漫长,甚至绵延百年。

    王彦要变,自然需要有朋自远方来,他须要大量的同党,大量有相同志向的文人士大夫,所以他必须将朝廷控制在身边,安插党羽,为今后变法,做好准备。

    此外,这次闽地清兵十分强大,他也需要借助天子御驾亲征,来鼓舞大军士气,达到恐吓博洛的目的。

    此时时间已经不早,皇帝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需要休息,王彦遂即与左懋第齐齐退下。

    两人一齐走出院子,左懋第便随口问道:“士衡这次为朝廷立下绝世之功,陛下清早招士衡觐见,想必定然已经许下了大量的封赏吧~”

    王彦点点头道:“陛下加我为两广总督,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衔。”

    左懋第闻语停下脚步,不禁沉默片刻,“士衡,朝廷刚刚经历了大乱,已经元气大伤,若再起龌龊,必然使抗清局势毁于一旦,陛下的难处,希望士衡能多多体谅。”

    以王彦的功劳,足以开府建节,封为异性之王,但早在汉朝刘邦便有言,“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隆武皇帝绝对不会允许大明出现异性王,此是取祸之道也。

    左懋第听了王彦的话,很快就判断出来,王彦真真得到的只是两广总督,其他都是虚衔,皇帝的赏赐与王彦的功劳相比,实在太过小气,他心中十分担心,王彦因此负气,造成君臣不和的局面,使隆武朝廷陷入混乱。

    王彦闻声,亦停下脚步,回身笑道:“阁老放心,彦岂是不知进退之人,我为朝廷大臣,与朝廷一容俱容,一损俱损,岂会不知厉害。”

    王彦现在的势力虽然膨胀的厉害,但除了极少一部分人是因为王彦本人聚拢到他身边之外,其他大步分谋士,文臣,都并非忠于王彦,而是忠于王彦复兴汉室的理念,他们聚集在王彦身边,是为了反清复明,而不是与朝廷对着干。

    王彦自然明白这一点,知道他的底子其实十分单薄,还需要用跟多的时间,来培植实力。

    (感谢狼狗保卫奴隶,寿州梁四郎,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悦冻窝芯的赠送。)

第369章延平会战上

    王彦回到大营便让书吏将功劳簿拿出来,开始写给皇帝请功的奏章,他自己本来是想要个三省总督的职衔,总领湖广、江西、两广之地,但既然皇帝心里有顾忌,他便只有退让下来,但属下的功劳,他却不能不上奏上去,否则有功不赏,将领如何用命?

    王彦在帅案上写着,一大群书吏则进行统计,普通将领的功劳,以及士卒该得的封赏。

    高一功、刘体纯在襄阳一战功劳甚大,王彦表他为湖南提督军务总兵官,刘体纯为湖南副将。戴之藩为广东提督军务总兵官,刘芳亮为副将,李过为广西提督军务总兵官,贺珍为副将,袁总第则任接替王威,重建忠义镇,王士升任督标总兵。

    除此之外,王彦按约定为姜曰广,金声恒,王得仁也上表请功,投靠他的严起恒、吴晋锡等也获得了高位,至于一般将领,则有书吏代劳起草。

    虽然有数十名数吏帮忙,但工作量依然十分巨大,王彦一边忙着写奏章,一边让斥候向南侦察,让大家准备拔营,还抽时间陪皇帝前往衫关,祭奠了一次王威。

    四天之后,斥候已经摸清了南下的路线,宋氏兄弟凭借斥候所画的图纸,将闽江沿岸的地形,在沙盘上复原出来。

    这时明军的辎重后队,也全部抵达了光泽县,明军粮草并不充足,王彦遂即决定大军立马沿着富屯溪南下,直接扑向延平。

    福建之地多山,只有闽水极其支流变于行军,眼下在着狭窄的河谷之间,一场对明清之间局势有着重大影响的战役爆发在即。

    王彦真实战略目的之所在,并非光复福京,而是要迫使清兵从广州撤兵,不是要与博洛决一死战。

    福京是清兵强兵集结的地方,境内满蒙八旗,汉军八旗,绿营兵,郑氏降兵,恐怕不下二十万。

    此时博洛想必已经得知了王彦入闽的消息,他雄兵在手,自然不会怕王彦,而王彦想要让他赶到危机,从而撤回广东兵马,就必须展现出明军的战力。

    福京城里,博洛得到一封延平发来的紧急军报,他仔细看了两便,才确定王彦真的从光泽南下,杀向福京。

    自张存仁大败而回之后,博洛得知王彦入闽,但他却没有在意,因为福建的精华都在沿海,以及闽江沿岸,而闽北之地,实在太过贫瘠,根本养活不了数万兵马。

    博洛自知他重兵在闽,便以为王彦不敢来攻,救了皇帝之后,自然赶紧退回赣南,却不想王彦居然向福京扑来。

    博洛出神地盯着军报,极力思索,心里总觉得王彦此举,实在太过反常。

    他忽地长吸了一口气,皱眉想道,王彦这是为什么?他图什么?在闽江沿岸的狭长之地和清军正面作战吗?就算王彦能打,可还没到七万打二十万的份上吧?退一万步说,就算让他打胜了,又能怎地?收复福建么?凭他王彦一己之力,恐怕办不到吧?

    博洛放下军报,站起身来,双手撑着案桌想了许久,也没个头绪。

    扬州一战,天下皆知王彦善守之名,此后湖广之役,又留下善攻的名声,博洛也知道王彦素来诡诈,用兵尚算灵活,他不会有什么别的企图吧?

    想到这里,博洛眼前一亮,或许王彦的目的不在闽,而在其他地方。

    难道他想围魏救赵,迫使满达海从广东撤兵,但他数万人马,恐怕围不了魏吧,又或是他知道了江南发生动荡,想要牵制我,让我大军陷入福建,然后让楚赣之兵顺江而下取南京?

    博洛想到此处,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他是自己吓自己,但他觉得后一条可能信极大。

    其实他早就准备分兵去平定江南,但王彦的到来,却让他暂停了分兵的计划。

    博洛对于王彦的印象并不深,可当他知道王彦光复楚赣之后,却情不自禁的将王彦想的恐怖起来。

    这时他按着自己思路来想,却觉得他确实陷入了两难之地,他想回师江南,却放不下已经占据了的闽中、粤东之地。

    他现在不能却定王彦的想法,但既然明军来了,他却不能不迎击,洪承畴当年残兵败将也守了松山小半年,他相信有数万兵马的江宁,即便楚赣明军真的杀到,也能坚持一段时间,所以他决定迎上去正面击败王彦,然后再回师江南。

    这时博洛遂即吩咐道:“传令下去,留张存仁领五万人马坐镇福州,其余兵将,立马拔营,随本帅去延平迎战王彦。”

    八月底,天气不似夏日般酷热,凉风习习,气候宜人,不冷也不热,实在不应该打仗。

    这种时候,文人士大夫,就应该邀上几个故交好友,吟吟诗,作作词,欣赏一下秋色,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的武人,也该呼朋唤友,三五成群,纵马驰骋,打打猎,喝酒吃肉。

    此时王彦却没那样的闲情,他志不在此,而在南面二十几里外的清兵。

    据探子回报,延平城有两万人马,由巡抚佟国鼎守卫,此外由福京赶过来的清兵,也开始慢慢在城外集结。

    双方都在对方眼皮子底下的情况,反而不敢轻举妄动,双方的主将保着给自的心思,慢慢集结兵马,王彦不为夺城,博落也不为守土,到有点像两方约战。

    王彦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跟随都标走在前头,一万精骑,浩浩荡荡,不紧不慢地前进着,马蹄如雨点般落下,发出令人震憾的声响。

    现在督标骑兵,历经数次大战之后,已经不是充充门面了,他们转战千里,在袁宗第、王士的专研下,督标骑兵苦练本事,冲陡坡,跳壕沟,攻击阵形,甚至骑射,格斗等等,不敢说练得出神入化,超过满清八旗,但也冠绝南明诸军,能跟满清八旗对冲几十个回合。

    (感谢轻狂文小子,殊战之殇,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白色宇宙风17的月票,特别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赠送,明天继续三更,谢谢大家都支持。)

第370章延平会战中

    王彦一身金漆山纹铠,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阵阵金光,凤翅盔上一支红羽足有两尺长,随风震动,身上还披着一领醒目的红色战袍,要多风骚有多风骚,将士们一看,便知道楚国公在此。

    他身旁,戴之藩、李过、袁宗第、王士等将,俱是披挂整齐,挺刀绰矛,威风凛凛。

    他们都知道王彦为他们请了功,虽然朝廷现在什么也发不出来,就连印信也要等安定之后才能补发,但一个个却依然干劲十足。

    特别是李过、袁宗第等顺军一系,当年闯王逼近北京,还同崇祯皇帝商量着能不能给他封个西北王,但皇帝拉不下面子,大臣又在意自己的名声,都默不出声,于是作罢。

    李自成最初的理想只是当个割据一方的诸侯,顺军将领最初的要求自然也不高,现在一个个即将成为封疆之将,自然十分满意。

    此时七万明军,沿着富屯溪挺进,一面一面军旗立在阵中,长枪如林,王彦在前,明黄的皇帝车架在后,几万人马精神振奋,杀气腾腾。

    因为有天子亲征,各军无论士卒还是将领,都保持着最好的面貌,武装整齐的士兵们人头攒动,却无一人喧哗,在狭长的富屯岸边,缓缓南下。

    大军之前,不时有探路回来的哨骑传递着消息,随时报告敌军的距离,想必此刻,延平的清军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报!国公!清兵从延平出发来,距此十五里!” 王彦挥挥手,什么也没说,示意部队继续前进。

    这一带的地形,不止是他,军中将领也都已经烂熟于胸了,哪里有山,哪里有丘,哪里有水,都是非常清楚,这都要归功于那简陋的沙盘,比地图形象得多。

    后军,隆武听说就要与清兵接战,心里一阵紧张,他自登基以来做梦都想着御驾亲征,想着能够光复两京,但始终没有机会亲临战场。

    这时他看着一片默默行走的头盔,七万人马除了脚步之声,没有其他声响,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显得无比镇定,心里一阵赞叹,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百战精兵。

    此时富屯溪已到福建中部,虽说两边依然是山,但却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