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条件。这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就算殿下不鼓励,民间也在进行。既然不能阻止,那何不由官府出面,进行规范,反而会对百姓有利!”

    这到是实情,土地兼并以大灾之年最甚,普通百姓抗击风险、灾荒的能力太小,想要渡过荒年,就只能依靠豪族。

    豪族在古代社会,其实也承担了稳定地方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银行,百姓灾年借贷,丰年偿还,如果一地没有豪族,那遭灾了便连个借贷的地方都没有。

    土地兼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西方也是羊吃人,只是区别在于西方失地的农民可以往外面跑,而中国失地之后,往往聚集在一起爆发大乱。

    王彦沉思一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大户买了田,给了灾民一些粮食,能把今年过完,可明年这些失地的百姓怎么办?”

    陈延文淹了一口唾沫,然后说道:“殿下,这些大户买了田,无论是种稻,种桑,还是种棉花,都需要人啊。百姓只要做事,便会有饭吃,毕竟大户也需要人来给他们干活的。”

    王彦微微一愣,居然被他给说动了。

    历朝历代,防止土地兼并的做法,就是尽量限制土地交易,但这其实也只是缓兵之计,只能起到拖延的作用,并不解决问题。

    朝廷一般是出于好意,来限制兼并,但有时候好的政策也会变成恶政。

    比如说,百姓遇上变故,至少还有块地可以买,能度过一关,但若是限制不许买卖,大户也不会借你一大笔钱,因为一般情况下,一年的收成也就够自己吃喝,借多了根本没能力偿还,即是借不到钱,便也就过不了难关。

    “殿下,湖广那边土地兼并也很厉害,兴起成片的棉田,但湖广因为战乱,人口锐减,许多豪族都在招募人手种田,广南甚至有人花高价买来黑藩,从事劳作。”王夫之忽然说道。

    这两年,王彦专注于战事,对这些变化并不是很了解,但这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剧说宋代时就有豪强购买黑藩,号昆仑奴了。

    王彦沉吟一阵,兼并土地是大事,历朝历代都很忌讳,王彦虽被陈延文说动,但一时也不敢下什么决定,“这次赈灾如果由朝廷进行的话,共计要花多少万两。”

    “若是往年,两百万两足以,但今年粮价飞涨,没有四五百万两,恐怕赈不下来。”王夫之说道:“殿下,就算殿下想赈济,恐怕银子也批不下来。江南士绅这几年损失惨重,灾年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掘取财富的好机会,我听说不少士绅,已经准备开始买田了。”

    王彦听王夫之这么说,就知道想要完全靠朝廷赈济,肯定是不成了。

    一是四五百万两,数目太过巨大,户部的钱,现在并不充裕,除了要还款,朝廷用度外,鲁王前段时间也发折子,说清军冬季可能劫掠江北,他要进行备战,而且江北缺粮,须要朝廷这边调拨,这也需要银钱。

    二者,既然江浙士绅,已经准备好乘着灾年捞一笔,浙党中必然有人反对全部由朝廷赈济。

    王彦沉默片刻,开口说道:“与其让大户将田价压低贱买,不如由官府来主导。”

    王彦看了陈延文一眼,抿嘴道:“此事是由赵知县提起,便由你写个折子上来,孤再与内阁去商议。”

    “诺,卑职今日便写出来交给殿下。”陈延文忙行一礼。

    王彦挥了挥手,与众人继续在帐篷区穿行。

    他心中还是十分忧虑,百姓耕种自家的田,只要交朝廷的税,但耕大户的地,却要交两份,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但他这次却不能避免土地兼并,必然会有许多百姓失地。

    民以食为天,农为国之本,他这些年重商,有些忽视农业,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利益的驱使,原来的天下粮仓湖广出现大规模的改稻种桑,改稻种棉的情况,这虽然使得朝廷赋税大幅度增长,但粮食却紧缺起来。

    这平常年份,看不出什么问题,但一旦遇到大灾,问题就立马严重了。

    若是朝廷手中有粮,百姓从官府借,便可抑制兼并的速度。

    王彦看着帐篷区,不敬叹了口气,对身旁的王夫之道:“明年朝廷政策要有所调控,对桑田和棉田的赋税要收重一些,稻田的赋税要减轻一些,抑制一下改稻为桑,改稻为棉的势头,朝廷在各地都要建仓储粮,不能再这么被动了。”

    “殿下,此策恐怕不妥,广南海商、湖广的士绅恐怕会对殿下颇有微词!”王夫之沉声说道。

    屁股决定脑袋,王家现在可以说是湖广开明士绅的代表,王夫之自然要顾及士绅的利益。

    王彦明白这必然会有损士绅利益,但士绅商贾逐利也不能太盲目,太短视,如果那样,楚党会变成另外一个东林。

    “他们有微词,这件事也要去办,无粮心中不稳,无粮国家不安啊!”王彦冷声说道:“除非,你们有其他的办法,来解决粮食的问题,决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王夫之沉吟一下,“殿下,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南洋那边比湖广更适合种粮,琼州岛经过四年开发,今年稻米产量已经接近广南的三成。历代土地兼并,都是在内部解决,但始终只是解决一个表面,下官看来,是不是可以尝试,向外寻求解决之法。”

    (总算写完,收藏再涨,再加)

第790章土豪劣绅

    中国百姓重土安迁,不到万不得以不会离开家乡,想要向外发展,首先是内部有个推力,把人往外面推,其次是要外部有个拉力,将人往外面拉。

    这两股力,一股是在内部难以生存的压力,迫使人寻找新的出路,一股是在外面可以过活,甚至过的更好,产生利益的驱使。

    如此,在这两股力的拉扯下,才能形成一个持续,长久的作用力,将国家从内向性,转为外向性。

    靠着朝廷强制迁徒,虽有一时之效,但如果没这两股力在,便后续乏力。

    时间到了九月底,南直的灾情进一步扩大,王彦领着一队骑兵,从原野间疾驰而过。

    道路两旁,有的是齐腰的野草,有的则是收割后整齐的稻桩,但大体而言,绝大多说田地里都堆着一堆堆的稻草。

    忽然王彦猛然勒住战马,身后整个骑兵队伍也紧随着停下,一时间道路上人声马嘶一片。

    王彦的战马原地转了一圈,才安静下来,他望向周遭的田野,脸色已经阴沉下来。

    “殿下息怒啊!”王夫之见此,催马到王彦身边。

    王彦腮帮直鼓,但没有说话,半响后一挥马鞭,继续打马飞驰,身后骑兵见此,只得连忙跟上。

    一行人沿着一条小河渠疾驰,大约奔驰二十多里,来到一个镇外。

    这时在镇子外的牌坊下,聚集了不少人,各种声音混杂,王彦原本打算疾驰而过,现在却将马速放慢下来。

    牌坊下的人,明显分为两波,一方是穿着灰色短打的乡民,一方则统一穿着黑色布衣,似乎是哪个大户的家丁。

    这时,一阵吵嚷声从牌坊下传来,是一个壮汉凶狠的喊声,“一亩三石,多一粒米也没有。我家老爷也是奉楚王的旨意,下来帮着朝廷赈灾,一亩就这么多,不卖,饿死你们这群刁民。”

    在牌坊前,一个老者伏在地上,一手抱着哭泣的小孙女,一手拿着泛黄的地契不放,另一边,则是一个五大三粗,满脸横肉,凶神恶煞的家奴,正指着老者大骂。

    “往年就是遭大灾,这田也得换二十石稻米,现在我只要十五石,已经便宜很多,你们怎么能压到三石呢?这让我们明年怎么活啊!”老者哭诉道。

    一旁的乡民也纷纷叫苦,那凶神恶煞的汉子,却不退让,瞪着眼骂道:“你们这群刁民,今年能和往年一样么?朝廷打了大半年的仗,夏、秋两季都给耽搁了,整个南直都缺粮,往年一两银子二石米,现在都涨到一石二两了,我家老爷出三石,已经是大恩大德。”

    “你们这群刁民,怎么不知道感恩呢?”恶汉扫视了众人一眼,恶狠狠的道:“今天粮食已经运来了,你们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说的恶汉一挥手,“去把他们的地契都给收了。”

    一众家丁,立刻准备上前,乡民这边顿时也怒了起来,“你们这不是明抢吗?我等要去报官!”

    “哼!”恶奴冷哼一声,“报官,我们是奉了楚王的命令,前来赈灾,你看哪个官府敢管!给老子抢,不服的直接打!”

    一众恶奴立刻挥舞着短棍,上前殴打,乡民们惨叫连连,场面瞬时混乱。

    那恶汉站在后面,抱着胳膊,看着手下逞威风,脸上露出得意之色,而正在这时,他身后忽然一阵疾风吹来,他头顶的网巾被一下抽飞,一股火辣辣的疼痛,从后脑勺船来。

    恶汉光秃秃的头顶上,被马鞭抽出一条鲜红的痕迹,他正要大怒,便见一队骑兵冲过来,跃过他,挥起马鞭,开始抽打那些挥舞短棍的家丁。

    这些刚才威风凌厉的家丁,立时被抽的抱头鼠窜,哭爹喊娘。

    王彦隔着老远,就听到了嚷嚷声,明朝中期,江南一亩好田能卖到二三十两,换稻米四十石,灾年也能换个三十石。

    此时情况差了许多,但怎么也得换二十石。这群劣绅居然压到三石一亩,还说是以他的名义,王彦顿时火帽三丈。

    那恶汉被抽了一鞭子,脑袋生疼,他见眼前忽然出现的丘八,顿时大怒,“你们是谁的部署,敢打老子,你知道我们是谁家的人吗?”

    王彦阴沉着脸不说话,旁边王夫之打马上前喝问道:“本官到想知道,你们是谁家的人?”

    恶汉微微一愣,看对方似乎很硬气,再看周围的精锐骑兵,心里有些发虚,眼珠一转,忽然陪笑道:“这位大人,或许有什么误会,我们这也是响应朝廷,来赈灾的。”

    王夫之眼睛一瞪,“本官问你,你是谁的人?”

    王彦与王夫之都穿的便服,恶汉不知道两人身份,他陪了个笑,但没想到王夫之不接,反而继续吼他,恶汉便也有些怒了。

    “我们是宁波谢家的人,怎么样?”恶汉顶嘴道。

    “谢三宾?”王夫之眉头一皱。

    恶汉见此,颇为自得。

    谢三宾是钱谦益的学生,不过他与钱谦益早已闹翻,他做过鲁监国行朝的大学士,后来又降清,还帮者清廷害了华夏等人,鲁监国招抚浙东的时候,他又归正过来,是宁波有名的劣绅。

    王彦听到此处,打马上前,用马鞭指着那恶汉道:“你们是奉楚王之命,三石一亩,来赈灾的?”

    这次三方招抚浙直,为了抢夺果实,都有点饥不择食,许多劣迹斑斑的清廷官员,都被吸纳到明朝官僚队伍中来。

    谢三宾就是其中之一,居然还混了个浙江按察使的职衔。

    恶汉见王彦等人,听了自己老爷的名讳后,似乎态度缓和,当即冷笑道:“楚王下令,士绅买田赈灾,我们正式响应朝廷之命。”

    王彦心中一阵火起,这次江南粮荒,确实是存在的,毕竟战事绵延了大半年,但却没有到整个南直都闹饥荒的地步。

    除了池州、宁国、太平、苏松打的久一点,再加上洪承畴抽调壮丁,对生产的影响外,其他地方应该还是过的去的,可是这次粮荒,却迅速扩大,市面上的粮食也全都没了,连没有打仗的州县也开始缺粮,南京城粮价飞涨,这才引起了王彦的怀疑。

    王彦视察一圈,见大多数田地,都收割过,便明白显然是有人要囤积居奇,抬高粮价,然后兼并受灾县的土地。

    王彦已经默认了豪绅大户对土地的兼并,但是这些人实在太过得寸进尺,不仅将价格压到每亩三石,居然还打这他和朝廷的旗号,这已经超过王彦的底线了。

    “把他们都给本藩绑了,全部丢到应天府衙门,治他们乱用朝廷名义,污蔑本藩之罪!”

    那恶汉本来以为,对方知道自家老爷的名号,便会自觉服软,正自得间,听到王彦恨声之语,两腿顿时筛糠起来。

第791章粮价飞涨

    南京城,临时楚王府,王彦匆匆走进大堂,将马鞭一丢,愤然的一屁股坐下。

    王夫之等人也急急忙忙的跟进来,然后站着等王彦把气生完。

    好一会儿后,王彦才平复一些,他这次算是见到东南士绅的德行了。

    这清兵一被打走,立刻便争权夺利起来,而且不安规则来办,贪得无厌。

    “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他们动用的银钱十分巨大,浙直的粮食,几乎被他们收购一空,昨天南京的粮价已经涨到三两。”王夫之见王彦平静一些,开口说道。

    “殿下,依我看,直接抄了他们,把这些劣绅统统下狱。”刘顺按着战刀,大声说道。

    陈邦彦却摇了摇头,“这次参与其中的还有不少浙党官员,我们又不是满清,无凭无据抄家,这是大忌。况且,你今天无凭无据抄了别人,下次别人就能无凭无据的抄了你,这个头不能开。”

    “他们囤积居奇,坑害百姓,还污蔑殿下名声,怎么不能抄?”刘顺搞不懂这些读书人的想法。

    “除了方才下狱的那个王贵,能扯出个谢三宾,你还有什么证据?”陈邦彦沉声说道:“这群人把粮食藏在浙东海岛上,锦衣卫都没摸清他们囤积粮食之地,你怎么抓?”

    “娘的,依我的火气~”刘顺气得跳脚,但他毕竟也是刚封了公爵的人,多少也知道,行事不能鲁莽,只能把后面的话咽回去,无奈的问道:“难到就看那些人这么作恶,让饥民饭都吃不上?”

    这时王彦却道:“自然不能让他们得逞!”

    众人听王彦说话,都把目光向他看来。

    王彦站起身来,身上怒气未减,“江浙的士绅,这是还没从当年东林执政的时期中清醒过来,还是惯用之前的思维,不知道大明已经换了主人!现在是我楚党执政,本藩这次便要教他们怎么做人,让他们知道我楚党的规矩!”

    王彦顿了顿,然后看向王夫之,“南京的粮食,还能支持多久?”

    王夫之愣了一下,有些仓促的回道:“几个赈灾县运去了一些,城中除了官仓再向城百姓出售平价米外,其他几个粮号,都已经涨到三两!现在官仓外已经排了长队,怕是坚持不了十天了。”

    王彦脸色一沉,“城中百姓必须要限购,以免那些劣绅派人抢购官仓的平价粮,另外城中的粮号,全部由官府监管。”

    “这点应天府以有准备,每户都发了粮票,凭借粮票才能买到平价粮,城中的粮号也早由官府监控!”

    “夏小隐这个办法不错。”王彦点点头,然后吩咐道:“本藩再说三点,你们立刻去办,第一是让锦衣卫将参与囤积的劣绅和官员查清楚,摸清他们将粮食藏在哪个岛上。第二是,湖广那边的秋收应该也结束了,你们立刻派人去催促黎遂球,让他挤出一批粮食,送到南京来。第三也是粮食,派人去广南,告诉陈子龙,陈永华,让他们在广南也想想办法,十月底,务必送一批粮食过来。”

    堂内众人忙躬身领命,但陈邦彦却道:“殿下,无论是湖广,还是广南,粮食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到的,南京现在的存粮,恐怕坚持不到两地的粮来。”

    王彦沉默了一下,“东林崩塌已经四年,现在江浙的士绅也并非铁板一块,本藩和你们一起去向那些大户借,你们借多少,都由本藩和朝廷来还!”

    说完王彦便往外走,一众亲卫连忙跟上,堂内几人商议了几句,各自划分了几个大户,便也拿起乌纱帽,跟着往外走去。

    一众人出了楚王府,便各奔东西,一时间,他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王夫之那样先谈谈儒家,再谈谈王门心学,最后在说下楚党一派的政治抱负,问你要不要加入楚党一派,入的话,那借点粮吧!像方逢年这样在江浙人脉比较深厚的,自然就是杀熟了,但他们这些人中借的最多的还是刘顺,他的方法也最简单,领着数百亲兵,照着南京最富的一条街,挨家挨户的一一锤门,也不用多说,几乎每户都能借到一些米粮。

    王彦出了门,也选了一家,正式江南士绅魁首,钱谦益的住处。

    在南京攻防战时,清兵从南城撤退的时候,洪承畴下令将软禁在府学内,有复明倾向的官绅、勋贵全部砍杀,幸亏被的关勋贵还有两把刷子,顶着门同清军一番搏斗,居然坚持到了明军进城,但老哥运气不好,被清兵砍成了重伤,一直修养,不能理事,所以暂时未被启用。

    钱谦益夫妇,对于王彦是有恩的,当然这个恩情主要还是柳如是。

    王彦本来早欲上门来道个谢,但是钱谦益重伤在床,王彦和柳如是又有些暧昧,就算钱谦益心大,王彦也是要避嫌的。

    在王彦和楚党官员在城中奔走借粮之时,南京城南雨花台西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