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类似。这种航海船筏由质轻的原木紧绑而成,并且为了在季风的影响下也能自由操纵 船只 ,采用了复杂的操控系统。借着船尾、船首各自具备的三片可以防止船只向下风漂流的下风 板, 或稳定船身的活动防浪板,这种航海船筏不管在任何的风向或风势下,都可以迎着风调整船 身前 进的路线。 西班牙的探险家在16世纪抵达南美洲时,他们说看到许多这种在当地仍被广泛使用的航海 船筏。有关这种船的种种说法令他们非常惊讶,有些航海船筏的船舱可以容纳100人,还有 一种航 海船筏上装置了许多桅杆,可以像相连双身船一样破浪而行。他们说,这种船在岸边上下货 物的 速度,也比他们自己所使用的有船身的帆船更快。 关于太平洋的航海船筏,参见凌纯声,《台湾的航海帆筏及其起源》,页25~65 ;Clinton R.Edward,“Sailing rafts of Sechura:History and problems of origin ”,Southwester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16(1960),368—391;Edwin Doran。 Jr。,“The sailing raft as a greattradition”,in Man Across the Sea,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1971。
第一部分第一章 夷人们(2)
太平洋两端各自独立的两个部落,在以树皮所织的布上有着非常类似的传统,这也证明了早期亚洲和美洲之间曾经有过接触。苏拉威西岛上的山地人和墨西哥中部高地的欧托密(Otomi)族,两者都是织布高手。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土著有着不同的树皮织布工具,但这两个部族几乎使用相同的工具——在平坦的石头上刻着交叉的线条,嵌上藤类做成具有弹性的手把,看起来就像缩小的网球拍。译注:此种工具,即树皮布石打棒。关于树皮布石打棒的研究,参见凌纯声,《华东与东亚及中美洲的树皮布石打棒》,收于《树皮布印陶文与造纸印刷术发明》(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63年),页185~210;并参见凌曼立,《台湾与环太平洋的树皮布文化》,亦收于《树皮布印陶文与造纸印刷术发明》,页211~257。墨西哥人的树皮布,在制造时需要70个各自独立的步骤,其中50个步骤跟苏拉威西人的相同。
欧托密族的妇女不直接从树上剥下树皮,再把树皮一片一片缝起来,而是把整个树枝砍下来之后,以较简单的制毡法拼凑成整块布。她们喜欢将树皮布涂饰上一种黏稠的橡胶树脂。她们从老早以前就一直用这种方式织布,并没有特殊的原因。苏拉威西妇女也是采用相同的方式织布(虽然欧托密族的妇女并不知道)。这两种类似而复杂的传统与手工器具,是由两个位居世界两端的种族各自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亚洲的树皮布的制法和喷枪技术,据说是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印度尼西亚传到了新世界。参见PaulTolstoy,“CulturalparallelsbetweensoutheastAsiaandMesoamericainthemanufactureofbarkcloth”,Transaction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25:2(April1963),页646—662;StephenC。Jett,“TheDevelopmentandDistributionoftheBlowgun”,Annals,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60:4(December1970),页662—688.刚开始基于什么理由,促使早期的印度尼西亚人尝试横渡太平洋做长途旅行,现在已不清楚。然而,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的马来半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极为活跃的地带之一;剧烈的火山爆发,可能是促使当地的族群在公元前一、两千年之间,每隔一段时期就离开这些岛屿的主因。
就在印度尼西亚人乘坐改良后的航海帆筏,展开有如史诗般壮烈的远洋航程时,居住在山东及苏北具有航海传统的东夷人,逐渐跟内地的文化结合,于公元前1500年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国人的”王朝——商朝。商朝统治者所建立的管辖范围,涵盖黄河流域中部200英里到300英里的土地。他们使用双轮马车,具有复杂的书写系统,并且在青铜器的制造方面拥有很高的技术。同时,具有祭司身份的商朝皇帝,借由甲骨的裂痕占卜来管理他日常的事务;并且可能受了夷人的影响,祭司开始在仪式中使用大量来自中国南部的龟壳。商朝从东夷那里,学到了水稻种植、灌溉以及漆器、竹器、树皮布与长舟等的制造技术。商朝也分享了东夷对玉的崇拜与雕刻的技术。
商朝持续繁荣了500年,一直到大约公元前1045年,来自西方的周族把商族从土地肥沃的黄河河谷城市驱逐出境为止;这种毫不留情的做法,正是尔后中国历史上权力转移的特征。商朝人的命运不是在周族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下丧生,就是被迫放弃他们的家园。有人认为在这些离家的商朝人当中,有一部分辗转移到了位于帝国边陲地带夷人所居住的沿海,并且乘坐夷人的船只出海而去。艺术史学者PaulShao指出,人口分裂是中国历史的特质,最明显的例子可以从1940年代开始国民政府带着百万人迅速越过海峡抵达台湾岛看出,参见PaulShao,TheOriginofAncientAmericanCultures,Ames,IowaStateUniversity,1983,页335—337。后来有一个和南部沿海民族有关的传说,就描述了一对兄妹在大洪水时躲藏在木头大鼓里的故事。大鼓在湍急的洪水中漂流,当大洪水退去时,一只老鹰将他们两个攫起并放在干地上。由于被洪水肆虐后的土地上已找不到食物,这对兄妹奉献自己身上的肉来答谢老鹰的救命之恩。他们在洪水发生的时候将粮食的种子一起带进大鼓里,经由种植这些种子,他们终于在浩劫之后存活了下来。关于南中国海岸的传说,参见MichaelPirazzoli_T’Serstevens,“ThebronzedrumsofShi_zhaishan,theirsocialandritualsignificance”,inEarlySouthEastAsia,ed.R.B.SmithandW.Watson,NewYork,OxfordUniversity,1979,页133。在这个神话里,大鼓扮演着保护者的角色,这对兄妹正是庇身于其中才救了他们自己。这个传说可能象征早期亚洲航海民族对于他们自己的“木制大鼓”,也就是木造的船,拥有一种盲目的信仰;这种信仰促使他们冒险航向未知的异域。
正当商王朝崩溃的时候,两个高度精致的文明突然间神秘地在没有高度艺术发展而原始的新世界落地生根。秘鲁查文(Chavin)的工匠,为什么突然间具有制造铜制小美洲虎雕像的能力,似乎没有任何解释。极其巧合的是,这些雕像跟同一时间,也就是商代晚期的小老虎雕像,有着令人惊讶的相似性。查文的老虎雕像也和商朝的作品一样,外观带有突出的牙齿,身体上包覆着复杂的纹路;同时也跟真实的亚洲虎一样,在尾巴上有特别的斑纹,这种斑纹在南美洲的美洲虎或者美洲豹中是找不到的。关于商朝人和查文人之间小雕像的相似性,参见GarryTee,“EvidenceoftheChineseoriginofthejaguarmotifinChavinart,”AsianPersprctives,21:1(1978),页27—29。另一个类似的巧合,发生在大约同时期的墨西哥,当地的欧美克(Olmecs)族工匠有一种特殊的雕玉技术,这种技术在当地的工艺品中,并没有前例可循。欧美克人跟商朝人一样,将玉作为陪葬品,他们认为它具有避邪、防腐的功能。关于商朝人与欧美克人的玉雕,参见JerryTowle,“Jade:anindicatoroftrans…Pacificcontact?”inYearbookoftheAssociationofPacificCoastGeographers,35,Corvallis,OregonStateUniversity,1973,页165—172。
大部分的学者虽然强调早期美洲文化的原创性,但通常还是认同在哥伦布到达新世界之前,至少还存在着一些亚洲的影响。到底影响有多大以及它确实发生的时间,是引起争议性的论点所在;不过,最有可能接触的时期之一,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或许是被驱逐出境的商朝人和他们的夷人船夫所引起的。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亚洲与美洲的接触方面简要的讨论,参见JosephNeedham(李约瑟)andLuGwei_djen(鲁桂珍),Trans_PacificEchoesandResonances:ListeningOnceAgain,Singapore,WorldScientific,1984.关于哥伦布之前的研究的书目,参见JohnL.SorensonandMartinH.Raish,Pre_ColumbianContactwiththeAmericasAcrosstheOceans:AnAnnotatedBibliography,2vols.,Provo,Research,1990.
公元前221年,中国西部一个地域统治者,成功地击败了东方残余的诸侯,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为了保护人民免于受到游牧民族的劫掠,统一全中国的秦始皇开始连接北方现有的防御工事,建筑如同后代万里长城一样的防御体系。他拥有的权力及统治的人口比以前中国任何时代的帝王都要大得多。他从来不知道满足,到了晚年,他甚至想要完成另一种非凡的霸业——征服死亡本身。
传说越过数千英里的海洋,在东方有三个叫做蓬莱、方丈、瀛洲的小岛,仙人们就住在岛上的金银宫殿里面。岛上所有的鸟兽都是纯白的颜色,神奇的药草也在那里生长。据说只要吃了这种药草,就可以成仙:如果在死后3天内把这种药草放在死者的头上,就可以复活。据说这些小岛被弥漫的云雾所障掩,人们相信只要有船接近,小岛就会沉入海底或者突然间会刮起飓风,把船吹走。尽管如此,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还是派遣了一个叫做徐福(即徐醜)的方士带领一个探险队,前往寻找这些神秘的仙岛,带回神奇的药草。
在海上航行数年之后,徐福回到家乡,宣称当他接近其中一个岛时,一条龙出现在他面前。这只龙说:“送来出身良好的青年、处女,以及各种手工艺的匠人!这么做,你就可以得到神奇的药草。”皇帝对徐福的回报感到很高兴,赐给徐福童男童女3000人、充足的粮食以及各种工匠。徐福又再度出发,但是过了许多年之后他回来,仍然没有找到药草。
第一部分第一章 夷人们(3)
他对失望的皇帝禀奏说:“本来很有机会在蓬莱岛上拿到药草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对付那些大鲨鱼!这也就是我们失败的原因。”他请求皇帝赐予弓箭手,以便在下次用来对付鲨鱼。皇帝答应了。有关这个故事的一些记载曾经提到,秦始皇曾经梦见跟人面的海神打斗。据说他在海上巡行帝国的海疆时,杀死一只大海兽。译注:作者此处的叙述见于司马迁,《史记》,卷六,《本纪六·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原文为秦始皇亲巡天下:“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醜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然而,在不久之后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而徐福再也没有回来,人们相信他一定发现了“平原广泽”,在当地自立为王。大约100年之后,汉武帝派遣了由方士李少君带领的另一支寻找神奇药草的探险队。当时,长江以南的土地与南夷先前的故乡,都已经并入帝国的统治之下。汉朝的版图从东京湾向北延伸到高丽,西接奥克苏斯河(OxusRiver,译按:即今阿姆河)与波斯帝国。
在李少君出发前去寻找神奇的药草前,被选上准备出航的童男童女,在汉武帝面前的高台上舞蹈,借着舞蹈与天沟通;仪式现场火光冲天,象征星辰的主宰。然而,尽管知会了天上的神灵,这次任务还是失败了。李少君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关于这些前往仙岛寻觅药草的故事,原见司马迁,《史记》。参见BurtonWiston节译,RecordsoftheGrandHistorianofChina,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1961,vol.2,26—27,并见Needham,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Ⅳ:3(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1),551—553;V:2,页121—123。译注:据司马迁,《史记》,卷十二,《本纪十二·孝武帝》载,李少君“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乃荐其人于武帝,李少君因而被请入宫中,并进言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李少君并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为此,武帝“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济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按此则武帝所祭拜者为灶神,而李少君也未出海,最后死于宫中,并非没有回国。。
这些在早期的远洋航行中所使用的航海船筏或者船舶,到底是哪一种,现在已不清楚。汉武帝在征服夷人将其纳入版图的战役中,曾经使用楼船载运士兵,人们相信这种船跟公元前1000年前希腊人或腓尼基人的有壳船相类似。这种楼船两侧各有成双的划桨手以及专为弓箭手设计的甲板。据说,有些楼船高100英尺,上面插满了旗帜。汉代的水上作战需要2万至3万人和几千艘船,包括为了士兵和战马设计的战斗平台——桥船。汉代有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定期航线,并由船队支援重要的军事行动,将高丽屈服在中国的权威之下。关于汉代的船,参见Needham,SciencdandCivilizationinChina,Ⅳ:3,页444—448。
在1世纪,中国对于太平洋的风向与潮流已经具有一些知识,不过他们认为中国被四海所环绕,这些海水流入一个大旋涡或深渊之中,因此没有航行者能够生还。天文学家张衡译注:张衡(78—139)为东汉有名的文学家、科学家,曾三次出任太史令,驰骋于天文、历法、数学、机械等领域,发展出浑天说,研究天文、历算,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指南车。在浑天说中,他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相信地球浮在一个空间上,如同蛋黄浮在蛋的蛋白上一样,因此,即使在这么早的年代,他就已经了解地球是圆的。关于地球像鸡蛋里的蛋黄的说法,参见Needham,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Ⅲ,217。
那么,为了寻找长生不死药的方士和数以千计的童男童女,他们的命运到底怎么样呢?一种说法是这个探险队登陆日本,而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事实上就是徐福。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些方士成功地穿越太平洋,在玛雅文化(Mayan)刚兴起时,登陆了中美洲,而且对当地的文明可能有一些看得出来但不太大的影响。关于亚洲对玛雅文化可能的影响,参见Needham,TransPacificEchoes,6,32—33。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汉字和方形的马雅象形文字之间有许多类似点;另一方面,中国跟马雅的历法,在其复杂而周期不相连续的日期和周年的推算方式上,有着非常惊人的类似性。
不管这些汉朝的航海人在基督纪元之初有什么样的结局,即使在这么早的时候,中国也不能就这样被认定是一个对海洋没有兴趣的陆上势力。而且,虽然夷人在汉代已经被中华帝国所合并,但中国造船的传统仍然主要操控在分布于沿海如广东、福建、浙江各省的夷人子孙手上。这些省份的百姓,大多是帝国后来的造船工人和水手,而在中国历史上,他们对外国人和外来的影响始终采取着开放的态度。
第一部分第二章 儒者与好奇心(1)
对于公元前6世纪的孔子来说,中国就是全世界。他称之为“中国”、“诸夏”,或简单地称做“天下”。就他所知,在帝国的疆域之外,只有蛮荒、毫无礼法的蛮夷之邦。这些经常出自草原与西方的荒漠的劫掠牧人,是穿着兽皮的野蛮人,他们带来的是破坏与绝望。而往东方去,横越无尽的海洋,只有愚蠢统治者的幻想与美梦。
有一回,自觉在华北的家乡山东不受赏识,孔子告诉他的弟子,他想到“九夷”居住。有个门生问:“陋,如之何?”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见JamesLegge,TheChinese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