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中国称霸海上-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刻,郑和成了总是打胜仗的良将的化身。    
    万历四十三年,有位佚名人士写了一出有关郑和的明代杂剧,叫《奉天命三宝下西洋》,在剧里,宝船船队在印度尼西亚水域突遭伏击。番王们拦住船队,向郑和需索瓷器、彩缎,才让他们安全地通过势力范围。    
    “你只是要些瓷器,有何罕哉!”郑和说,他示意水手拿几只瓷碗来,“每艘船上与他几个!”番王们拿到瓷器,惊奇地看着瓷碗。    
    “你这个宝贝,是什么做的?”苏禄国王问。    
    “你不知道?”郑和说,“你如要时,我多与你些。我那里遍山野,都生着呢!都是树儿上自家结的。你若不信时,我取一棵瓷器树儿,你看。”    
    “好!好!你取一棵瓷器树儿,我每(们)看一看。”好奇的众番王都上了郑和的船,近前看着神奇的瓷器树。    
    “好东西儿也。这个想必是树根。”彭亨国王说。    
    “你与我几个种儿,我自家种去吧!”穿心国国王说。    
    正当他们在研究这棵树时,郑和暗示三名水手,将这三位番王拿住,让他们成为阶下囚。关于郑和杂剧的这一段,参见《奉天命三宝下西洋杂剧》,收于《下西洋杂剧》(新加坡:世界书局,1962年),第二折与第三折之间的插科,页38—40。    
    这出戏的构思,展现了郑和的聪明才智与外人的易于受骗。《奉天命三宝下西洋》这出杂剧,有时会在宫中以傀儡戏的方式演出。二尺高的木雕傀儡系在木片上,代表郑和与蛮王;长而狭的木盆盛水,作为危险的“海洋”。活虾、活蟹在水中,暗指深海的妖怪;这进一步增添了布景。操纵傀儡的人在丝屏后面,将木偶在水盆上移动,而螃蟹无意识的躁动,也提供了一些没有稿本的戏剧效果。关于郑和杂剧的改编成傀儡戏,参见刘若愚,《酌中志》(1638),卷十六。译注:据刘若愚,《酌中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4年),卷十六《内府衙门职掌》云:“木傀儡戏,其制用轻木雕成海外四夷蛮王及仙圣、将军、士卒之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余,止有臀以上,无腿足,五色油漆彩画如生……用长丈余、阔数尺、深二尺余方木池一个,锡镶不漏,添水七分满,下用凳支起,又用纱围屏隔之,经手动机之人,皆在围屏之内,自屏下游移动转。水内用活鱼、虾、蟹、螺、蛙、鳅、鳝、萍、藻之类浮水上。圣驾升殿,座向南,则钟鼓司官在围屏之南,将节次人物各以竹片托浮水上,游斗顽耍,鼓乐喧哄。另有一人执锣在旁宣白题目,赞傀儡登答,道扬喝彩。或英国公三败黎王故事,或孔明七擒七纵,或三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之类,惟暑天白昼作之,如耍把戏耳。”(见页108)杂剧的撰者或许希望唤起他17世纪的观众,试着重振中国在海上的霸权。类似的动机,可能延续自罗懋登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所写有关于郑和的通俗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郑和变成但丁的(Danteesque)形象,他的旅程还包括了一次奇幻的地狱之行。罗懋登小说中的地狱,充满了各种遭天谴的折磨与惩罚,反映了中国的道德规范,而这样的写作风格与但丁(Dante)在《神曲》呈现的中古欧洲价值观,在方式上极类似。虽然以小说的形式,但它毕竟首次暗示中国人似乎还是对郑和的军事活动与远征时人命的损耗感到焦虑。关于罗懋登的小说与但丁《神曲》的比较,参见J.J。L.Duyvendak;‘AChinese'Divinamedia'”;T'oungPao(《通报》),41(1952)、255—316。    
    根据罗懋登的小说提到,当船队在中东访问麦加(中国人称之为“天方”或“天堂极乐之国”)时,郑和惊讶这个国家是在远西之地。虽然有人提醒他,说在西边的大海之外,没有什么国家,他还是大胆地前进。船队向西航行数月,直至日月星辰都消失,不可能再向前航行。接着的另外几个月,船只在浓雾中慢慢前进,才看到陆地,而这片令人难以接近的海岸覆盖着大雪。元帅郑和派其将官之一的王明前去探查这个国家。    
    王明发现了一座古怪的城郭,城里的人有牛头的,有马面的,有蛇嘴叉舌的,有凸眼的。然而,直到他遇到他十年前去世的妻子,他才惊愕地了解到他身在酆都鬼国。接着,一位阎王遣派崔判官为王明导游,这崔判官将王明的妻子占为己有。王明借着一座塔的指引到达天府,在那里有八座宫殿,以彩幢、仙乐来招呼良善的鬼魂,充满着天上的花及花香,他们在此享受天堂极乐,直至明君降临中国,方始复生。    
    王明也去到两座山,遭天谴的人在这里接受惩罚。在人世时,心肠冷酷、冷漠的,不体恤别人苦楚的,发遣到火焰山以炽火焚烧,再放入寒炉放冷;而在世时两面做人、“暗箭”伤人的,发至枪山,以乱刀乱枪,砍成一团肉泥。此外,在那里也有各自区分开来的各殿(这反映了儒家、佛家学说的交杂),在这当中住的是伤坏人伦,不忠不义,举动诡谲,无耻卑鄙,或任何在举行特定仪式时有所怠慢的人。犯十恶不赦之罪而遭天谴的鬼魂,在此将万劫不复。这十恶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秽语、恚、贪欲与邪见。    
    接着,罗懋登描述到王明的酆都鬼国导游,突然转去听数千番兵与无辜百姓的控诉。他们说他们被郑和的士兵无辜杀害,并要求总兵太监郑和以死偿命。三五千名爪哇步兵及副将的鬼魂,说了一个可怕的故事。这个故事提到他们在郑和的命令下,被中国人砍头、剥皮、剐骨,然后煮了吃,而13名副将则被锋刃剐了千刀。    
    “有何得罪,遭此极刑?”爪哇人愤懑、哭泣地诘问。    
    郑和辉煌成就的另一些受害者,则是被杀死当作宗教仪式的祭品,或直接作为震慑当地百姓的“杀鸡儆猴之物”。其中50名鬼魂说他们在梦寐之中被“一个一刀,一刀一刀地”割了头。在这时候,郑和的五名将领冲进了酆都国的王宫,自大地向他们需索贡品以便带回去给明朝的皇帝。阎王撇开这一冒犯,给予这些将领一个警告,说这个警告在船上的国师稍后会解释给他们听。除非郑和为之前所造成的无辜死亡表示忏悔,否则船队将会有重大的危险。郑和即刻命令国师施行合宜的仪式,以平息阎王的愤怒,保证这趟出使任务的安全。关于郑和航往娜酆国,见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十七回~九十三回。这几回的节译,参见AnneSwannGoodrich;ChineseHells;St.Augustin;MonumentaSerica;1981;88—96。尽管中国人对宝船船队远航期间,许多人死在郑和手里感到不安,但郑和对十七八世纪的海外华人而言,终究还是以一种庇护者的形象出现,成为亚洲的圣克里斯多弗(SaintChristopher)译注:圣克里斯多弗系基督教圣徒,生存年代在3世纪。后来他成为旅行者的主保圣人,在20世纪则是乘坐汽车者的主保圣人。,崇祀他的庙宇遍及东南亚。其中崇拜郑和的一座最大的寺庙,是爪哇岛北海岸三宝垄郊外的三宝公庙,据说它就位于宝船船队曾经锚泊的地点附近。这个地方原叫伯尔高达(Bergota),当华人开始定居此地之后,它成为有名的三宝垄。    
    根据当地的传说,就在第五次远航时,郑和的左右手王景弘生病,在此登岸,于一个洞穴中休养。郑和亲自照料他,为他煎煮草药。十天后,王景弘的情况稍为好转,郑和跟他的船队才扬帆继续他们的航程。据说,王景弘同十人的分遣队及一艘小船,留在爪哇一段时间。他们开始垦荒种地自给自足,并用它在爪哇沿岸一带交换黄金。王景弘还对当地的百姓宣传伊斯兰教信仰,旋即受到当地人崇敬,尊称他为“伊曼”(imam,译按:伊斯兰教祭司)及“三宝大人的舵手”。    
    根据爪哇人的说法,王景弘一直留在爪哇,到78岁才去世,在当地以伊斯兰教的仪式火化。据说,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崇祀郑和,而且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到王景弘的墓冢那里对他膜拜。人们在王景弘及其士兵住过的洞穴,盖了一座庙来拜郑和。虽然祖庙在1704年因山洞崩塌而毁掉,但一座新的庙以中国的风格盖了起来,两只石狮子守着龙门和数间庙殿。其中的一座庙殿中,日夜焚香祭拜着一支被奉若圣物的宝船的锚。在庙中还有一尊穿着官袍的郑和塑像,在塑像前,不断有进献者轮流供奉着水果。山洞的外头是一口郑和挖的泉水,据说它从未干涸过。来自岛上所有地方的人,到此饮这口井的泉水,据说泉水能疗百病,长葆青春。    
    在庙旁有一块碑,立于1879年,上面写着:    
    时望安为王公三宝大人归真之地,山明水秀,树木葱茏,麓有石门,天然成洞,三保圣神著灵于此,俗称为三保石洞者,以神得名也。我唐人旅居雅地者,咸叨庇佑,而航海经商,洞尤资保护,功在民庶,口悉为碑。是以每逢朔望,善男信女,诸参信神,用申悃愫,肩摩踵接,车辘马嘶,诚盛迹也。这块碑文上的文字,参见I.W.Young;“SamPoTong”;T’oungPao;9(1898);93—102.    
    译注:碑文的原文转引自孔远志,《中国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63—64。    
    六月十三这天,三宝垄会举行一个大的庆典,纪念他们心目中的郑和初抵爪哇的这个日子。来自整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泰国的数十万华人,在前一天晚上即聚集此地,许多人睡在街道的草席上。庆典当天,离三宝公庙4英里外的大觉寺,会将郑和神像的分身,带到三宝垄来与元尊“碰面”,如此一来分身就会得到它的法力。大觉寺的分身来到三宝洞之后,大家将神像面朝东方,焚香献祭、祈祷,接着便是舞旗弄剑、敲锣打鼓、舞龙舞狮,一大群人传送神像回大觉寺。沿途,人们彼此推挤,争着传送神像,因为据说神像可以为传送者带来平安与好运。甚至老人家也在人群中试着挣出一条路来摸神像。倘若他们成功地触到了神像,他们会将触到神像的手,再放在自己的手上摸一摸,请求郑和赐予长命百岁。关于三宝公庙的庙会,参见孔远志,《印尼三宝垄的三宝庙与华人》,《郑和研究》,第十二期(1991年5月),页16—22。    
    在爪哇另外一个地方,有一个数英尺宽的大“脚印”,遗留在传说中郑和曾经一度到达的地方,而这隐含着当地华人社会将总兵太监的真人形象予以放大的结果。译注:印尼人传说邦加岛边有一块大石头,石上凹下去一大块,形似大脚印,是郑和当年到这里时,站在上面作法,便生出一个邦加岛,因为用力过大,以致在大石上留下一个大脚印。参见丘克等编,《郑和下西洋》,页166。    
    在马六甲中国山的山脚下,也有一座崇拜郑和的庙,建于1795年,它成为前来祭拜祖坟的华人的寄居处。进入围墙、穿过中庭与有柱子的大堂,即可来到神坛。放在神龛里的那尊嵌着金箔的小小郑和神像之前,日夜有人焚着香。在郑和的右边,是航海人的女神天后的神龛;而郑和的左边,则是纪念庙宇创建者的石碑。陈淑莲(ChanSuatLian,音译)是庙祝的女儿,一早坐在庙里的角落,卖香给来祭拜的人。    
    “对我来说,郑和是个伟大的人。”她说,“很早以前,他告诉我们的人在木架上盖我们的房子,我们照着做了。他还说,我们可以在街上戴帽子,我们也做了。这些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他给予了我们的祖先生活的意义,就像现在他给予我们的一样。”此段话,系1990年4月在马六甲,访谈自郑和庙庙祝的女儿陈淑莲(音译)。    
    在庙里,整日人来人往。人们点燃一束香,将香举在头上,对着郑和的神像鞠躬膜拜,祷告着日常所关心的事。他们对着已经死了很久现已成为神话、成为圣人的人祈祷,希望这尊神明听着他们的悲与欢:年轻人想知道是否能结婚,妇女祈祷虚弱的孙子能够健康,女孩子呢喃出声,祈求神明保佑她的考试。“现在”伸向了“过去”。炙燃的柱香飘散着芬芳的白烟,充满了大殿,让人几乎无法看见郑和的神像,但他们对郑和的看法,依然是那么的清楚。    
    


后记结语:一支被唤作白吉尼的民族(1)

    澳大利亚安亨地(ArnhemLand)北部原住民的民歌中,记录了一支叫作“白吉尼”(Baijini)的民族,它比印度尼西亚人和欧洲人更早来到澳洲,而且与中国人有关。关于白吉尼人与中国人的关联,参见P.M。Worsley;“EarlyAsiancontactswithAustralia”;PastandPresent;7(April1955);1—11。这支民族乘着帆船,伴随10月及11月间的西北季风抵达这里,在半年之后,顺着东南季风扬帆归航。他们来这里捕捞海参5”F(一种海蛞蝓),收集龟壳、珍珠,并深入内陆寻找檀香木。关于捕捞海参,参见RonaldM.Berndt;“Extentalinfluenceontheaboriginal”;Hamisphere;9:3(1965);5。一般认为沿海所发现的船锚,是白吉尼族人所留下的。这种船锚拥有一边或是两边锐利的锚臂,锚臂内弯向锚轴,跟中国于东汉开始出现的典型手斧式船锚完全相同。关于白吉尼族的船锚,参见A.P。ElkinandCatherineandRonaldM.Berndt;ArtinArnhemLand;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1951;89。中国自东汉开始使用的手斧式船锚,参见Needham;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IV:3;657。记忆中的白吉尼人具有浅金黄色的皮肤,当地的原住民还说白吉尼人的女子漂亮极了,她们总是穿着彩色的袍子和裤子,即使在工作时也是如此。白吉尼人用石块、树皮来盖房子,这与来自印尼苏拉威西岛的麻卡仙人(Macassans)建造草顶高架木屋的方式刚好相反。白吉尼人带来了织布机织布,不过就如同原住民的歌谣所描述的,他们并未将织布的秘密与安亨地的居民一同分享。白吉尼的女子在大缸里调染料,制作颜色美丽的纱。    
    白吉尼人也在田里栽植稻米。喀本塔里亚湾(GulfofCarpentaria)伊儿卡拉地方(Yirrkala)的伊儿里家(Yirritja)人有一首歌,述说他们烹煮这种特殊的“干净食物”:    
    稻谷在火上煮;稻米从袋子倒入锅。    
    从袋子倒入稻米:稻米!食物的稻米……带着壳的稻米,倒入陶锅里;倒入蚁冢的陶土烧成的陶锅……洁白、干净的食物,干净的稻米……脱去稻壳倒入锅:使它干净。稻米粘成一团,在沸腾的水上浮起白色的泡沫。拥有茎干和谷壳的稻米……食物从袋子里倒进白蚁冢的陶土制成的陶锅……倒入水,洗净稻米,去掉茎。这首民歌,参见JenniferIsaacs;ed。;AustralianDreaming40;000YearsofAboriginalHistory;Sydney;Landsdowne;1980;268。    
    在安亨地东北部的地方,以及从蓝泥湾(BlueMudBay)到耶耳周岛(ElchoIsland)的近海岛屿,也同样流传着白吉尼人的故事。在伊儿卡拉附近的巴纳尔白(Banalbai),据说白吉尼人怕一种他们叫“雷人”的神NFE69,这位神NFE69可能指汉朝以来夷人所信奉的雷神。关于“雷人”,参见JenniferIsaacs;ed。;AustralianDreaming40;000YearsofAboriginalHistory;261—262。据说白吉尼人曾经在这一带停留,并留下两个营地,这两个营地一处位于布雷德萧港(PortBradshaw)出口处的小岛,另一处则在邻近的主岛上,这两处营地发现了大量中国各时期的瓷器碎片,最早的可上溯至汉代。关于早期白吉尼人营地的遗址,参见RonaldM.BerndtandCatherineH.Berndt;ArnhemLand;ItsHistoryandItsPeople;Melbourne;F。W.Cheshire;1954;15。    
    另一首原住民的歌谣告诉我们,白吉尼人在某一天看见苏拉威西岛方向的海面上冒烟,于是他们放弃在安亨地的稻田,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白吉尼人是中国人,或者是比苏拉威西的麻卡仙渔民更早来的一支肤色较浅的印度尼西亚人?原住民们相当确定白吉尼人不是麻卡仙人,因为他们特别记得白吉尼人金黄色的皮肤。    
    早在4世纪,中国早期的史书就已指出中国人对南半球的星座有些了解,并纪录了菲律宾群岛的日食和赤道以南30度的地点。关于早期中国对星座的知识,参见卫聚贤,《中国人发现澳洲》(香港:卫星书局,1960年),页1—6。并见Needham;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III;274。这意味着当时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