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空手思及此处,犹有后怕,只觉自己能够活于世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某个环节稍有错位,那么等待他的,就惟有九死一生!
“红颜,虞姬,连上天都如此眷顾于我,我又怎能舍弃你们而一个人独去?”纪空手情不自禁地笑了,似乎从来就没有笑得这般悠然,这般温馨。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他知道,等待自己的,还有更大的困难与危险,只要自己稍有不慎,就还在危局之中,难以脱困。
“呼……呼……”空中蓦然响起一片呼啸之声,羽箭穿空,呼啸而至,凛凛生寒的箭簇照准气球标射而来。
纪空手脸色一变,心中惊道:“敌人果然狠毒,假若让他们狡计得逞,岂不是要我活活摔死?”此刻气球离地已有二十丈的高度,纵算纪空手功力已经恢复,只怕也惟有徒呼奈何。
他绝不甘心让别人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断,双掌一翻,将全身的内力贯注于气球的皮层之中,形成一种向外的扩张力。
第六部分第十八章 瞬间彻悟(2)
这一手果然有效,加上气球本身具有坚韧的皮质,使得对方的箭矢一触球体立马弹开,丝毫无损于皮质的完好。
但纪空手的心里并没有因此而欣喜,反而更加紧张,因为他十分清楚,对于真正的内家高手来说,这点距离算不了什么,他得随时提防对方高手的袭击。
“呼……”就在纪空手念头一转时,他的耳朵颤了一颤,入耳所闻的,是长箭穿透虚空所发出的隐隐风雷之声。
如此霸烈的一箭,确有沛然不可御之的威势,才从弦上射出,眨眼间已如一道电芒逼至,凛凛箭身上,充满无限杀气。
纪空手心中一惊:“能够有这等功力者,放眼天下,已是寥寥无几,此箭若非卫三公子的手笔,便是刘邦亲自出手,舍此二人再无第三者可以射出这一箭来!”他对刘邦有如此高的修为一点也不怀疑。当日救起刘邦时,他根本不知其伤在谁人之手,也不知那时刘邦为了取信陈胜王而自封五成功力。
随着箭的逼近,纪空手心中暗忖:“看来今日我如果不尽全力,只怕这一箭就足可要了我的命。”
他终于伸出了自己的大手,这只大手沉稳而有力,谁也不敢相信,就在这一刻前,这只大手不仅软弱无力,而且根本就无法动弹。
但在此时此刻,当这只大手出现在虚空时,它却显得那么地富有生机,那么地充满活力,而更让人心惊的是,不知什么时候,一把七寸飞刀已经紧紧地握在了这只大手的手心。
纪空手出刀,骤然而现,毫无先兆,更没有一丝的犹豫,就在他听到脚下传来弦响之时,他的飞刀已出。
刀出,犹如夜空中的一道闪电,炫耀夺目,以一种玄乎其玄的角度,没入虚空。
飞刀的出现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如一片暗云,又似一缕清风,但它的陡然现身带出的那种狂野的气势,足以让每一个观者动容。面对这瞬息间的变化,刘邦的表情依然冷峻如初,但他的内心却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惊骇。
他并不为这一刀的霸烈感到惊骇,而是惊骇纪空手何以会在这个时间使出这样的一记飞刀!天下间凡是经过了他独门制穴手法的人,根本就无法化解,更不要说还能使出如此霸烈的飞刀了。
他的独门制穴手法乃是问天楼不传之秘,惟有历代楼主才能拥有这手法的秘诀。据说自这手法问世以来,曾经使用过六七十次,在受制的这六十七人中,不死即废,无一例外。所以他才敢大胆地答应虞姬的要求,以博美人一笑,藉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纪空手却化解了他种下的制穴之法,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说这纪空手真的是一位天生的武者,仅凭悟性与天资就能创造这种绝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这才是让刘邦感到担心的事情,他虽然从未与纪空手有过真正的交手,但是他对纪空手出道江湖以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并不陌生。在他看来,纪空手就像是一个不倒翁,也许实力未必太强,势力也未必庞大,但无论遭受多么大的压力,纪空手却总是能奇迹般地站着,永不屈服,永不倒下!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要将纪空手排在项羽之上,列为自己平生的第一大敌的原故。
刘邦曾经目睹过纪空手与人交手的场面,是以,他对纪空手的实力从来都不敢低估。不过,当纪空手真的奇迹般化解了自己的独门制穴手法之后,此刻再见飞刀,他的心里禁不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
他之所以震撼,是因为纪空手这一刀的速度以及它与生俱来的气势,虽然此刻他们相距甚远,可是他却从虚空的气流中感到了纪空手这一刀的霸杀之气。
那是一种君临天下、睥睨众生的霸气,大有舍我其谁的王者之风,同时它也是一种感觉,可以让人的心里产生震撼的感觉。
刘邦的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缝,挤出一道锐利的厉芒,死死盯在那穿行虚空的飞刀上。
他在等待,等待着飞刀与自己射出的那一箭的相撞。他倒有心想看,究竟是飞刀霸烈,还是劲箭有力!同时他的手上已经扣了三支劲箭,随时准备发出第二轮的攻击。
虚空之中,他听到了隐雷的轻啸,见到了电闪的轨迹,却没有看到那刀、那箭。刀在哪里?箭在何处?其实他知道,刀在电闪的轨迹之中,箭在隐雷的轻啸里。
“轰……”半空中传出一声清脆的暴响,如悠扬的钟声划过天际,刘邦怔了一怔,他看到了刀,也看到了箭。当刀箭在半空中悍然撞击时,他分明看到了一团火星,随着汹涌的气旋转个不停。
“他发出的飞刀竟然能阻住我的箭势,这已经说明他恢复了自己原有的功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刘邦摇了摇头,似乎完全糊涂了,但在他的心里却十分明白,那就是不管纪空手遇上了什么事,他都绝对不会让纪空手再次从自己的手里逃脱!
“嗖……嗖……嗖……”他不再迟疑,以最快的速度射出了他手中的三支劲箭。
一弓三箭,虽同发却分先后,并且各有各的角度,以电芒之势破空而出,这一手端的漂亮,引起全场将士齐声喝彩,就连刘邦自己,脸上也露出满意之色。
他之所以得意,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这三支箭的确演绎出了箭术的极致。虽然他并没有专门练过箭术,但在他这种武学大高手的眼中,任何兵器都有共同点,只要稍加用心,自然可以通晓其中玄理。
三箭虽是齐发,但各有一尺间距,而且它们的目标显然一致,都是那个悬在半空的气球!只是它们的落点却有细小的偏差,这样一来,加上奇快的速度与惊人的力道,纪空手要想出手阻住箭的去势,恐怕有不小的难度。
“完了!这种箭法简直是闻所未闻。如果它是冲我而来,我或许还有办法,可是它不是,它只想射爆气球,然后让我活活摔死!”就在刘邦拉响纪弦的刹那,纪空手已看到了这一箭可能引发的后果。他的身上不仅有离别刀,还有数把例无虚发的七寸飞刀,可是他心里十分清楚,单凭这些,还不能阻挡这一弓三箭势在必得之势。
他不得不佩服起刘邦来,其实他在沛县之时,就觉得刘邦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年纪轻轻,却少年老成,遇事不乱,处乱不惊,的的确确是块干大事的材料。在纪空手的眼中,虽然刘邦性格阴沉,办事圆滑,但仍不失为自己的朋友,如果不是刘邦想借神农之手除掉自己,或许他们至今还是维持着亲密朋友的关系,而不是这般一拼生死的敌对关系。
他始终认为,若要与刘邦为敌,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在作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位永远都是以冷静姿态对人的人的武功究竟如何,但就凭他的这副冷静,已经展示了作为高手的自信。所以当刘邦露出这一手神奇玄妙的功夫时,纪空手似乎并不感到太过惊讶。
虽然纪空手算到了刘邦的真正实力,却没有把握破解对方这凶狠的绝杀。眼看着这三支离弦之箭呼啸而来,越逼越近,纪空手握刀的手也紧张得直冒冷汗。
十五丈、十丈、五丈……
箭头每逼近一尺,纪空手的心便不自然地跳上一跳,感到有一股无穷的压力紧紧挤压着身体。
“想要我死?没那么容易!无论如何,我都要搏上一搏!”纪空手不再犹豫,一只手握住离别刀的同时,另一只手已经扣着三把飞刀。
“呼……”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时,半空中陡然生出一股劲风,其势之猛,竟然带动着气球快速地向南飘移。
刘邦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发出的劲箭射了个空,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恨这风,为什么早不来,迟不来,却偏偏在这个紧要关头来了!而且来势之猛,令人咋舌。
难道这就是天意?
第六部分第十八章 瞬间彻悟(3)
望着越飘越远的气球,刘邦觉得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如果说纪空手化解自己的独门制穴尚有情理可循的话,那么这狂风来得如此不合时宜,莫非真的是天不绝纪空手吗?
“就算你有老天帮助,我也不会就此放弃!”刘邦在心中狠狠地忖道,当下纠集人马,跟着气球向南追去。
行到南门处,这一路上行人翘首望天,议论纷纷,见到刘邦领人横冲直撞而来,俱皆避让。
“回禀沛公,阀主已经率人追了过去,而且让属下转告沛公:纪空手之事虽然重要,但当前迫在眉睫的,还在于虞姬,希望沛公不要因小失大。”镇守南门的一位将军迎上前来道。
刘邦心中一凛,当下勒马驻足。
韩信悄声道:“阀主既有此言,自然有他的道理,此时距午时不过几个时辰,我们还是尽早打算,让虞姬准备一番,好随我们上路。”
刘邦摇了摇头道:“没有纪空手,虞姬又岂肯轻易随我们赴鸿门一行?当初虞姬答应随本公前往鸿门,下嫁项羽,乃是因为纪空手在本公控制之下,如果让她得知纪空手已经逃逸,她又怎会心甘情愿地任我摆布?”
他的脸上现出一丝少有的隐忧,接道:“所以本公对纪空手是势在必得,不然也不会调动如此强大的力量来对付他了。本公现在所担心的是,以阀主所带的人手是否有把握能擒住纪空手!”
“这一点沛公大可放心,就算纪空手足智多谋,最多也是一只狐狸,遇上阀主这等好猎手,只怕难逃被猎杀的命运。”韩信深知卫三公子的厉害,很有信心地道。
“可是……”刘邦的眉头皱了一皱,欲言又止。
“沛公若是担心纪空手还有接应之人,不如就让属下带人赶去增援,以作策应,这样一来,可保万无一失。”韩信忙道。
刘邦沉吟片刻道:“本公所担心的,是这接应之人的身分,虽然阀主武功盖世,倘若对方是五音先生,只怕这一战便凶险异常了。”
韩信惊道:“五音先生?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刘邦道:“如果本公所料不差,五音先生根本没有回川,而是一直就在关内居中策划,若非如此,项羽如此器重于我,又怎会轻听人言,对本公产生怀疑?”
韩信豁然悟道:“原来如此。怪不得那一日不见五音先生,难道说那个时候他的人就在项羽的军中?”
刘邦点头道:“知音亭归隐江湖已久,早无争霸之心,是以在五阀中人缘极好,与流云斋一向有些交情,假如以五音先生出面煽动,说出本公与问天楼的关系,就算项羽从不疑我,只怕听了五音先生的话后,也难免不无顾忌。因此这段日子来,项羽调兵遣将,对我形成合围之势,又召本公亲赴鸿门,其实就是要给本公一个解释的机会。”
“这么说来,若非情不得已,其实项羽并不想与沛公翻脸?”韩信若有所悟道。
“换作本公,亦是如此。”刘邦淡淡一笑道:“此刻正是争夺天下最为关键的时候,大秦气数虽尽,但诸侯并起,战乱频繁,假若在这个时候出现内乱,便宜的是别人,吃亏的是自己,以项羽的眼光,岂会看不到这一点?”顿了一顿,又接道:“不过项羽纵然不想看到内乱发生,但若是让他知道本公与问天楼确有渊源,只怕又另当别论了。流云斋与问天楼为了称霸江湖,争夺天下,这百余年来结下了太多的梁子,早已是势不两立,他绝对不会容我们问天楼借他的势头发展壮大,反而会不顾一切,先行将我们悉数剿灭!”
“这才是本公最担心的问题!”刘邦长叹一声道:“因此纪空手约战霸上的确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若非有非常之手段,实难化险为夷。”
韩信还是第一次看到刘邦能推心置腹地说出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意味着刘邦已经开始对他有了一定的信任,只要好好地把握机会,自己就能得到企盼已久的权力。
“属下明白了,促成虞姬下嫁项羽,这自然是这非常手段的一部分,不过沛公您大可不必担心,属下心中有一个计划,无论纪空手是否在我们手中,属下都可以让虞姬赴鸿门一行!”韩信不慌不忙地道。
“有这等好事?”刘邦喜出望外道。
韩信凑过头去,在刘邦耳边嘀咕了几句,刘邦的脸上不再如先前般冷峻,而是流露出一丝欣赏之意。
“果然是一条妙计!此事若成,你居功至伟!”刘邦拍了拍韩信的肩头,召来宁戈道:“你速速率领一部人马,赶往晓关,与阀主会合。务必谨记,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请阀主在午时前一定赶回霸上!”
宁戈领命而去。
刘邦冲着韩信笑了一笑道:“你随我来,按计而行。”
第六部分第十八章 瞬间彻悟(4)
晓关,是关中出入巴蜀的一道门户,也是一道双峰夹峙下的十里峡谷。
当卫三公子率领问天战士赶到晓关时,那一直在空中飘移的气球已经不见了,准确地说,是消失在这峡谷之中。
这峡谷怪石嶙峋,林深草密,地形十分险恶。卫三公子等一眼看到它时,心里就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闻到了这林石之中隐伏的杀气。
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他经过推断而得出的对形势的预判。这气球既然选择在晓关降落,那么可以肯定,这晓关一定埋伏了接应纪空手的人马。
只有进行有力的狙击,才能为纪空手的逃逸赢取时间,卫三公子对此当然不会不懂,他之所以出现片刻的犹豫,并非心中生怯,而是在思考着以怎样的手段来粉碎对方的阻截,从而将纪空手一擒而获。
他明白纪空手此时的重要性,只有将纪空手控制在手,才能控制虞姬,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今日鸿门一行,刘邦的确是凶多吉少,这绝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所以他的心神一直绷得紧紧的,不敢有半点松懈,带着训练有素的战士,作有效而繁琐的搜索。
秋风掠过,吹动山林,卷起暗影无数。当他们行至峡谷中段的一片深潭时,卫三公子突然感到一阵心绪不宁,就像是野兽遇到危机所产生的本能一般,立生感应。
他之所以生出警兆,是因为他虽然不能确定气球的下落方位,但以他的目力,测算出应该是在这片范围之内。他虽然不知道接应纪空手的人物中究竟有谁,但他明白,这些人至少都不是弱手,假若有五音先生在,便是单此一人,已足够让他头痛了。
不过他一点也没有慌,也不乱,他相信自己训练多年的问天战士的实力。这些人原本已是江湖上少有的高手,经过精心调教之后,已具备了极强的应变能力与战斗力,更难得的是,他们都对问天楼忠心耿耿,完全值得他去信赖。
峡谷很静,静得令人心悸,偶有几声虎啸狼嗥响起,更让人感到这气氛之凝重。
“一切小心,前后呼应,一旦发现异状,立马攻击。”卫三公子的眉锋一立,发出了指令。
问天战士很少见过卫三公子如此凝重的表情,无不心中一凛,更加小心翼翼地向前搜寻。
“按照时间来推断,纪空手落地未久,必然还未走远,可峡谷中却这般安静,可见对方是想以静制动,攻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卫三公子不由得更加提起警觉,对四方流动的空气都丝毫不漏,尽在耳目掌握之中。
他明明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却不能洞察危险的来源,这在他一生当中,殊属罕见。能让卫三公子这样等级的高手尚且不能寻出蛛丝马迹,可见其对手的确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
“小心……”他刚要转过一株大树,忽然耳中听到一阵怪异的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