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父母好孩子-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真正发现自己行,必须要经历一次战胜自己、挑战极限的体验。然后惊喜地发现……哇,我能行!

祝贺你能行……嘿,你真棒!

能发现千里马的人是伯乐,能发现别人长处的人是最能行的人。

如果你换一种心态,学会为别人的优点高兴,为别人的成功鼓掌,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每个同学都是奇迹!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神奇的大脑,都有一双能创造奇迹的双手,但表现出来的才能各有不同:有的同学擅写会画,有的同学能歌善舞,有的同学勤于思考,有的同学善于动手……聪明的人善于取长补短,愚蠢的人却爱嫉贤妒能,“我能行”的人会主动为别人加油,而“我不行”的人看谁都不行。

北京光明小学在“我能行”教育中,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当半年小干部”的设想,改变“小干部”只是班里少数同学“专利”的局面,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戴“一道杠”、“两道杠”,学会为大家服务。

有一次,五年级一个班召开“队长竞选会”。一个男同学涨红着脸,激动地请求:“虽然我各方面表现不太好,但我也想当个干部,为同学服务,请大家投我一票吧!”

面对这发自心灵的呼唤,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一致同意这位同学担任小队长。从掌声中,这位同学听到了同学们热情的鼓励:“你能行!”当时,他激动得哭了。上任以后,他工作得很出色。

学校大队部还作出一条规定:如果哪位同学到了五年级还没有当过一次干部,可以到少先队大队部申述并自荐,由“组织安排”适当的岗位,保证让每个同学都有平等的表现机会。用校长刘永胜的话说:“让每个人都能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假如,你是一个队干部,你愿意主动“辞职”,把自己的职位让给没有当过干部的同学吗?

假如,你的同学在某个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甚至超过了你,你能真诚地向他表示祝贺吗?

再假如,面对一个缺点比较多的同学,你能主动跟他交朋友,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他爱的鼓动吗?

我想,你一定能做到。

你知道怎样给别人爱的鼓动吗?

请跟我做: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脸上带着微笑,目光充满热情,先鼓两下掌,再鼓三下掌,停顿一下,高声喊:“嗨,嗨!”然后有节奏地再鼓三下掌,伸出大拇指,高声喊:“你真棒!”

告别“我不行”……快,飞走吧!

“我能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在困难面前说一句“我能行”,真要勇敢地战胜“我不行”才行。

我在《中国少年报》的《做人与做事》专栏中开辟了“我能行”教室,设计了两个小人物:“我能行”先生和“我不行”先生。我们一直提倡,让同学们跟“我能行”先生交朋友,和“我不行”先生告别。

1999年暑假,中国少年报社和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在鸡公山举行了“手拉手共话祖国50年”夏令营。这次夏令营,令同学们最难忘,也最觉得有趣的活动,是和“我不行”先生告别。

那天,是夏令营的最后一天,我们让营员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最害怕的事情和自己的弱点。

每个同学都绞尽脑汁地在纸上写着,谁也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秘密”。写完以后,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把这张纸叠成了小飞机。

我们把同学们带到营地“志气楼”二层的阳台上。

“让我们面对天空和营旗,大声喊:‘我不行’先生飞走吧!”我对同学们说。

“‘我不行’先生飞走吧!”

“‘我不行’先生拜拜了!”

“‘我不行’先生别再回来了!”

……

同学们大声叫着、笑着,“放飞”了手中的纸飞机,也仿佛赶走了自己的怯懦、不足。

飞机很快“着陆”了,80多架纸飞机“停”满了营地。

“把‘我不行’先生装进棺材!”我又发出命令。

同学们蜂拥跑下楼,把纸飞机“残骸”一个个地放进“棺材”……一个大纸箱。

当夏令营的营旗降落的时候,营员们面对着营旗高喊:“我能行!”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声一阵紧似一阵,暴风雨来临了。这场山雨来得急、下得大,大风把营地旁边的大树也都刮倒了。

城里来的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风雨,但他们没有畏惧,而是高喊着:“太好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我能行”先生。

大雨过后,小雨依然淅沥下着。我们忽然想起了那一箱可怜的“我不行”先生。待我们冲出去寻找它们时,“‘我不行’先生”号飞机大部分已经真的“飞走”了,只剩下二十几架了。

我们仍然如获至宝,把它们抱了回来,并一张一张地打开看。

“今天,我要放飞我的‘我不行’先生,我没有勇气在公共场所露面,我要放飞它!”

“告别我的马虎、胆小、怕累、怕热。”

“让‘我不行’先生飞离我吧!”

“过去,我胆子很小,知了叫一声都会被吓一跳,腿还直发抖,做什么事都不行。‘我不行’先生,咱俩告别吧!”

“怕黑、怕虫子……请让我所有的缺点都随着飞机永远离开我!”

“我的缺点是:挑食、怕登楼梯……我把这张纸折成小飞机,希望它能带着我的缺点越飞越远,飞向远方,永不归来……”

……

夏令营结束后,一位女孩的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我的女儿一回到家,就兴奋地告诉我,她的胆小自卑都跟着‘我不行’先生飞走了!”

直到如今,只要我听到有孩子说“我不行”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那次放飞“我不行”先生的情景。我想对他们说,假如你也和我们去了鸡公山,参加过“放飞”活动,你一定会相信,你心里的“我不行”先生早已经被暴风雨冲走了。

“我能行”不仅仅是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而且是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这种认识,才会产生自信。从小自信“我能行”,长大了你才有可能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怎样才能做到“我能行”呢?北京崇文区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总结出了8句话,很值得借鉴。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4.让孩子喊出“我能行”……写给爸爸妈妈

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行”与“不行”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关系到21世纪人类的兴衰。

因为,一切技能的培养都在于让孩子觉得自己行。一个人今天学什么,明天学什么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要会学习、爱学习、有信心去做事。

许多孩子常常说“我不行”。这种意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自我,叫做自我意识;二是源于他人,叫做外来意识。有些家长自己就总觉得自己孩子不行。一位男生给“知心姐姐”写信说:“我想学游泳,我妈妈说,你不行,你从小体弱,下水会淹着的!我想学炒菜,我妈妈又说,你不行,会烫着手的!我想学骑车,我妈妈说,你不行,会摔着的……不行,不行,我什么时候才能行?”

这位妈妈看上去是十分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在害孩子。要是老对孩子说“你不行”,慢慢地,孩子就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我不行”在孩子的头脑中一旦扎下了根,孩子就会变得对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会觉得离开了父母和老师寸步难行。

所以,首先只有父母相信孩子能行,孩子才能觉得自己“我能行”。

在学校,孩子会参加各种比赛,之前家长要鼓励他:“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如果孩子输了,哪怕是最后一名,家长也要鼓励他说:“敢去参加比赛就是好样的!”让孩子赢得起,也输得起,帮助孩子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一个人的潜能是相当大的。美国一位数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神经元总数在100亿到140亿之间,因此人一生中大脑可记忆的信息量,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容量的3~4倍,而这家图书馆的藏书是2000万册。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时上不去,我们做爸爸妈妈的不必太急躁,要耐心启发,只要你相信孩子能行,他就一定能行。

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曾经说过:“天下没有不行的事。自幼我们便是打这‘不行’中锻炼出‘行’来的,这叫‘练行的’。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还没做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就没有勇气了。”

主宰命运的,是勇气,是自信,而这种勇气和自信要从小培养。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悄然沉淀在孩子心底的时候,他们就会真正成长起来了。

5.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写给孩子

一个小学生曾经认真地问我:“一个人要怎么样才能快乐?”我告诉他说:“帮助有困难的人。”“为什么呢?”他问。我说:“助人为乐嘛!”他笑了,说:“那只不过是个词语。”我说:“不,那是真理。帮助别人的确是一种快乐。”

“助人为乐”这四个字,蕴涵着人世间最真最美的意义。“助人”为什么会快乐呢?因为可以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生存价值。由于你的帮助和付出,使别人的困难得到解决,把别人的不方便变成了方便。这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你一定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呢”!正像大文学家歌德所说的那样:“你若要喜爱你的价值,你就得给人创造价值。”

受助的快乐

一个满怀着爱心的人,能够随时发现别人的困难,并且能把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做自己的责任。能够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是一种幸福。

一次,我独自赴云南丽江地震灾区采访。那时,我骨折了的右脚刚好,又拎着一个笨重的却没有轮子的箱子乘坐飞机。不巧的是,上飞机时需要在停机坪走上一大段的路程。我走几步,便停下来歇歇,还在担心着刚刚好了的右脚。

“如果有人帮我一下就好了!”这个念头刚刚从我脑子里闪过,我耳边就传来一声关切的问候:“你需要帮助吗?”说话的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一定是走过我身边时看到了我的困境。

我心里一阵感激,不由自主地坦白说:“我需要帮助!”

这位先生二话没说,拎起我的箱子就朝飞机走去。来到机舱门口,他又问我:“你在哪一排?”

“23排。”我回答。

于是,箱子被放在23排的座位旁边。而我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来得及对他说,这位先生已经穿行在机舱拥挤的人流中了。

在这次旅途中,“你需要帮助吗”一直在我耳边回荡着,心里也有一股暖流在流淌着。我想,如果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都能听到这样温暖的话语,得到及时的帮助,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多么和谐啊!

这件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想,快乐的人生不就是在帮助人和互相帮助中体会到的吗?于是,“快乐人生三句话”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助人多快乐

“助人为乐”,说起来简单,但要体味到“乐”却并不容易。这种习惯要从小培养,这种心态也要从小体会。

人们常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你心灵这片土地上,从小播下“助人为乐”的种子,长大后,就会关心别人的疾苦,多为他人办好事,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如果种下“自私自利”的种子,长大后只会注意自己的事,怎么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又怎么能获得快乐呢?

现在,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有困难找民警。”可是,在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六(2)中队里,同学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有困难找子贺。”

子贺就是六(2)中队的中队卫生委员周子贺。周子贺长着一个大大的脑瓜,耳朵和嘴巴也是大大的,看上去一副憨憨实实的样子,他对人、对事、对学习也确实有那么一股实在劲儿。“我能行!”“我来干!”“我帮你!”这些话他常常挂在嘴边。

班里总有一些爱丢三落四的同学,不是今天忘了带这个,就是明天忘了带那个,十分影响学习。起初,好心又细心的子贺常多带上几件同学们爱忘了的东西,借给他们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周子贺做了一个“子贺万能袋”,放上同学们常用的钢笔、铅笔、橡皮、尺子、毛巾等,真是应有尽有,为同学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呢!为了让那些爱忘事的同学也养成好习惯,子贺在每件东西上都要写上一些“你又忘了,刮你鼻子”“下次要记得带上哟”等等非常有意思的忠告,慢慢地,同学们也就记住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也改了。

周子贺最爱干的活是午饭时为同学们分饭菜。热腾腾的饭菜一端进教室,子贺就拿着饭勺,你一勺他一勺地分起来。看到同学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子贺心里甜滋滋的。可是,轮到子贺吃的时候,饭菜早就凉了。有一次午饭吃的是红烧排骨,一人一块。班里有个挺能吃的同学,几口就把自己分得的那块吞了下去。接着,他又眼巴巴地看着菜盆里剩下的排骨。可是,菜盆里只剩下一块排骨了,那是属于子贺的。“给,这儿还有一块!”子贺看到这个同学还想吃,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那块排骨也让了出去。虽然子贺没有吃到香喷喷的排骨,只能一个劲儿地咽口水,但他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周子贺同学把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当成自己的快乐,所以他就比别人更快乐。同学们喜欢周子贺,选他当上了北京市崇文区的“十佳少先队员”。

周子贺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你把最好的给了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回报。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会越多;你越小气,就越一无所有。

手拉手交朋友

在“手拉手”互助活动中,许多同学已经尝到了助人的快乐。一句“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使许多同学变得爱帮助人,从此有了新的朋友,而且生活得更加愉快和充实。

河北唐山韩城镇的陈欣同学说:

我这个人最讨厌别人要我帮助,有人要我帮助,我要么把他赶走,要么不理他。前几天,老师留的数学作业有点儿难,一个同学来问我,我忙闭上眼睛,不说话。他又问了一声,我听了,眯着眼,有气无力地说:“走走走,我还不会呢。”那位同学不高兴地走了。

开始,我认为这样做很“聪明”。但前些天看了《中国少年报》,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傻瓜”。因为我这样做,没人会和我交朋友,等我请求别人帮助时也没人会理我。于是,我改变了心态,乐于助人了,我的朋友多起来。从中,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13岁的邓丽莉,是江苏武进市湖塘桥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家境比较富裕,丽莉从没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因此,1995年暑假的经历成了邓丽莉难忘的记忆。

那年,邓丽莉参加学校的“手拉手考察团”,到了安徽大别山区金寨县希望小学。当她到“手拉手”朋友詹洋家做客时,她震惊了。詹洋家的房子是用泥土和茅草建造的,屋里黑洞洞的,除了一张破旧的桌子,再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了;同岁的詹洋长得又瘦又小,个头比自己矮了一大截。

詹洋的家里很穷。为了挣学费,詹洋要常常去砖窑帮忙挑砖坯。从山脚下把砖坯挑到半山腰的砖窑,一趟挑6块,一块2分钱,每天挑10趟,可以挣1元2角钱。詹洋那瘦小的身体,是怎么完成这么艰苦的劳动的啊!

看到这些,丽莉的心里沉甸甸的。她掏出50元钱放在詹洋妈妈的手里,真诚地说:“阿姨,以后我会帮助詹洋的。”

回来以后,丽莉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再吵着要妈妈买新衣服了,也不再挑食和吃零食了。整整一个暑假,她没有吃一根冰棍,用省下来的300元钱,买了文具、衣服,寄给了詹洋。她还经常给詹洋写信,鼓励詹洋用功学习;詹洋的每一封回信,丽莉都认真地读上几遍,还要指出错别字。在丽莉的帮助下,本来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詹洋,成绩提高了很多,还被选为中队委员。

1996年6月1日,是邓丽莉终身难忘的一天。她作为全国“手拉手好少年”代表,和好朋友詹洋一起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手拉手”互助活动汇报团。在中南海,他们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伯伯的亲切接见。胡伯伯还在邓丽莉的本子上写下了“开展手拉手,学做接班人”几个字。

邓丽莉说:“‘手拉手’活动,使我结识了许多朋友,让我从小窗口看到了大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