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堑背醯睦畛闪骸V挥谐錾奈浣拍苷蜃≌馄蝗娜从殖渎逼牡胤健�
明朝的辽东控制区域,面积只相当于今天辽宁省的三分之二左右,和中原的土地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但是,明朝上下,都很注意辽东的存在。因为,这是汉人正统王朝,第一次将辽东真正纳入自己、的版图。
大量的迁徙汉人到来,也是从明朝开始的。
在朱元璋之前,没有人有能力,又或者是有心思,控制辽东。因此,这份沉甸甸的功劳,是必须记在朱元璋身上的。无论别人怎么污蔑朱元璋的残暴,他为汉人建立的不世功业,是谁也不能抹杀的。没有朱元璋,就没有属于汉人的辽东。
汉代的时候,辽阳又叫做襄平,是公孙家的地盘。但是,公孙家的势力,显然是最弱的。唐代的时候,这里基本上都是羁縻州,是契丹人的地盘。宋代的时候,这里一直都是异族的发源地。一直到明朝,汉人才在这里设置了真正的统治机构。这个统治机构,就是张准现在所在的地方,辽东都司衙门。
“大人,你要说点什么?”
王君宇低声的问道。
他发现张准站在中堂的中间,目光熠熠的盯着前面,神色有异,胸膛微微的起伏,显然是情难自制,好像是有什么东西要宣泄出来。
王君宇的性子,和王时德相差很远,他比较喜欢拍张准的马屁,喜欢察言观色,发现张准内心激动,他立刻识趣的问道。
张准的确想要说些什么。站在辽东都司衙门的中堂里面,张准感觉到,自己浑身的血液,都有种往上涌的感觉。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种膨胀的**。他能感觉到,自己是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豪情万丈。
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辽阳陷落,到今年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已经足足十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辽东都司这个名字,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站在这里,他仿佛能够“看”到,在十七年前,鞑子是如何攻占这里的。
辽阳的陷落,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明朝在辽东的高层,几乎全军覆没。辽东明军的精锐,也丧失大半。光是总兵官,就战死了十个以上。要追究责任,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十六年的时间过去,很多事情,都已经被遗忘了。但是,有一点是不能遗忘的,那就是袁应泰的责任。
袁应泰是典型的文人,对于治理民政,还算有一手,可是,将他放到军事指挥的位置上,他就完蛋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应对鞑子的凶残进攻。这不是袁应泰一个人的悲剧,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悲剧。畸形的用人政策,自然导致了畸形的战果。
说几句话,已经无法表达张准这时候的心情。他决定写几个字。他要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都完全写出来。他要将大明王朝畸形的用人政策,都深深的刻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笔墨!”
王君宇急忙准备笔墨纸砚去了。
很快,笔墨纸砚就准备好。
张准走到书桌的前面,拿起狼牙大毫,手腕一转,笔走龙蛇,在宣纸上写下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文人领军,痛哉!”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将他内心的愤慨,都全部表现出来了。
如果当时辽东,不是文人治政,相信鞑子绝对不会有出头的机会。辽东,本来就是军事管理区,应该派遣一员得力的武将驻守。要是有威继光、李成梁这样的猛人在,辽东又怎么会出事?这一切,都是因为明国的文官集团,太自我了,太腐朽了,太贪恋权力了。
张准不反对国防部长之类的,由文人担任,毕竟,国家的统治,还是应该由文入主导的,军政府带来的,更多的负面的影响。后世证明,军政府的副作用,的确是太大了。但是,指挥作战,上前线之类的,不应该是文人,特别是根本不知兵的文人。
具体的来说,兵部尚书可以是文官,辽东经略之类的,则必须是武将。或者说,指挥打仗的权力,不应该交给袁应泰。袁应泰就是被放错了位置。放在内地,他必然是一个很好的巡抚之类,但是放在辽东,他就悲剧了。
“裱起来。”
王君宇急忙叫来几个虎贵军士兵,将墨迹未干的宣纸拿走。他是拍马屁的好手,准备将张准的题词,装裱得漂漂亮亮的,然后挂在中堂的正中,流传万世。
张准身边的人,看到张准写出这样的题词,自然也跟着有些感慨。但是,他们对于张准的题词,并不是完全赞成的。毕竟,他们基本上都是文人。他们认为,那不是文官的错,只是袁应泰一个人的错。要是换了熊延弼之类的,辽阳肯定不会轻易的陷落的。
阶层之间的矛盾,的确是太难调和了。即使是对张准有些仰慕的顾炎武和黄宗羲,对于张准的观点,也是不敢苟同的。张准反对文人领军,有张准的理由。可是,顾炎武和黄宗羲都觉得,不给武人领军,同样有充分的理由。
五代十国,都是武将治国,结果,天下大乱,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如果这时候明国各地,都是武将领军,朝廷根本就无法掌控口网!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军阀混战,一塌糊涂。当然,这样的想法,两人是不会向张准表露出来的。
有人忽然问道:”都督大人,消灭鞑子以后,你是不是要进去京师,坐镇紫禁城了?”
全场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
进入京师?
封王?
称帝?
虎贵军收复了辽阳,声望已经是如日中天,鞑子也已经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了。接下来的战斗,应该没有太多的悬念。张准在这个时候,进入京师,入主紫禁城,想必也是众望所归。
张准微徽一笑,不动声色的说道:“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安排。”
有人紧追着说道:“都督大入,朝廷已经撤往蜀中了,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得,这些人都将自己当做是后世的记者了。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蜀中是不错的地方,适合养老。”
他的回答,看起来很直白,其实,都没有直接踩在点子上。这让提问的人,有点不太甘心。可是,以他们的勇气,又不敢问得更加的直接。毕竟,这里是虎责军的地头呢。
有人尖锐的问道:“都督大人,据说倭寇向你宣战了?”
张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我军正准备反击。”
那人继续说道:“据说倭寇和郑芝龙有联系,是不是这样昵?”
张准淡淡的说道:“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去问郑芝龙更合适。”
男人微微愕然,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好说的。
顾横波直言不讳的问道:“张准,你会当皇帝吗?”
张准直言不讳的回答:“别人可以当,为什么我不可以?”
全场顿时一片的沉默,诸入神色备异。
张准亲口承认,他有问鼎九五之尊的野心。这就意味着,朝廷在蜀中的偏安,只怕也是要昙花一现了。以虎责军的实力,必定是要统治全国,不给别的势力生存的机会的。
更令他们感觉到不安的是,张准的回答,充满了霸气。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已经不适用于虎责军了。通过对鞑子的战争,虎贲军的霸气,已经充分的外露。
无论虎责军多么的低调,都不会有人再对虎责军粗心大意。这个时候,虎责军就要充分的显露出自己的霸气来。未来,将是虎责军的天下!
忽然间,有人急匆匆的赶来,在王君宇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王君宇点点头,然后来到张准的身边,低声的说道:”大人,皇太极派人求见。”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944章 皇太极,投降了。大金国,灭亡了。
(0944)【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在辽东都司衙门的偏厅,张准见到了皇太极的使者。
皇太极的使者,还是范文程。范文程的脸色,有点回光返照的样子,看起来似乎相当的有精神。他脸上的皱纹,似乎疏散开了,还带着一点点诡异的红色。从门外进来的时候,范文程的头,也是高高的昂起的,丝毫没有在张准的面前低头的意思。
但是,只要是人,只要不是瞎子,基本上都能看出来,范文程的身体,其实已经相当的虚弱,他的内心,肯定也是处于极度的煎熬当中。他表现出来的样子,不过是他极力掩饰的结果。事实上,大金国到了这个地步,范文程已经没有任何的幻想了。
之前,张准就将范文程从汉奸的名单里面剔除,将他直接列入了奴酋的名单里面。换言之,就是他的待遇,和济尔哈朗等人,是一样的。一旦大金国被彻底的消灭,又或者是大金国投降,等待他的,将是明国的公审大会。
身为一个汉人,能够获得这样的待遇,的确是比较厉害了。和范文程相比,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根本不算什么。须知道,范文程可是从一开始,就给鞑子卖命的。
张准面色冷峻,开门见山的的说道:“皇太极有什么话说?”
范文程努力的想要将自己的腰肢,挺直一点,这样才能在张准的面前,避免自己显得太过狼狈。但是,很可惜,他的努力,做不到这一点。他的身体,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他的虚弱和脆弱,最终还是暴露出来了。无奈之下,范文程只好将身体佝偻下去,苦涩的说道:“大汗同意,无条件投降。
这句话没有什么力度,听起来有点奄奄一息的感觉,可是,它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是仿佛将整个辽东都司衙门,都要掀掉一样。张准本身倒是没有什么反应,身边的参谋王君宇,却是有点承受不住了。他脸色微微涨红,眼神熠熠生辉,呼吸微微一窒,深沉的说道:“你说什么?”
范文程努力的让自己的语调,变得平静一点,重复说道:“大汗同意,大金国上下,向虎贲军无条件投降。”
王君宇激动过后,狐疑的问道:“这是皇太极的真实意思吗?”
范文程苦涩的说道:“是的。只希望都督大人能够履行诺言,放过建州女真一族。只要都督大人答应履行诺言,大汗立刻率领大金国上下,放下武器,自缚双手,在沈阳等待都督大人的到来。”
王君宇立刻转头看着张准。
张准却是脸色肃然,没有任何的反应。
这一瞬间,张准的确是有些犹豫了。明国百姓对鞑子的仇恨,他是非常清楚的,简直是恨不得将所有的鞑子,都全部挫骨扬灰。特别是近期有大量的北直隶的新兵,加入虎责军队伍,让这股仇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些来自北直隶的新兵,家里要么有人被鞑子杀害,要么有财产被鞑子抢走,他们参军的最大目的,就是冲着鞑子来的。他们要为被鞑子杀害的亲人又或者是乡亲们报仇。
这股**,是非常强烈的。要是他们得知鞑子投降了,必须采取另外的手段,处理剩下的鞑子,他们会怎么想,还是未知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会感觉到高兴就是了。
一旦张准答应皇太极的投降,在作出审判之前,必然要保存参与鞑子的性命。无论是从虎责军的形象来说,还是从维护部队的纪律角度来说,他都不可能放任部队继续杀戮已经放下武器的鞑子。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别人或许可以,虎责军绝对不行。
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在四百年前,一般都是以灭国灭族为最终目的的,根本没有什么优待俘虏的说法。这年代,讲究的就是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好像明国上下,无论是崇祯皇帝,又或者是各级官员,九成以上的人,都觉得,建虏的罪孽深重,要是不杀光他们,是不能善罢甘休的。
哪怕是高弘图、张慎言、卢象升等人,内心里,都觉得没有必要那么麻烦,将建虏全部灭掉就是了。在他们看来,鞑子就是异族,还是如此凶残的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留着他们,必然是祸害。当初,这个祸害,就是李威梁惹出来的。
将建虏全部灭掉,好处多多。第一,不用担心以后辽东再出什么幺蛾子。第二,平患国内民众的愤怒。第三,给其他的异族,一个血的教训,让他们不敢起来和汉人斗争。在历史上,被汉人灭族的游牧民族,不要太多。操作起来,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只有张准自己,是穿越过来的,有现代的文明意识。灭亡一个种族,对他来说,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灭掉小日本倒是没问题,灭掉南洋的那些猴子,也没有问题。可是,满族毕竟是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要将他们全部灭掉,张准自问很难做得出来。
说真的,在重重的压力下,给参与的建州女真一条生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张准只要撒手不管,听凭手下的人去做事,建州女真这个民族,就要全部完蛋了。
皇太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终于是选择了无条件投降。在投降以后,大金国的高层,包括大箭以上的骨干,都会被清理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下层的满族人,毕竟是保住了。这部分人,估计还有十几万左右。要是可以侥幸的到达所谓的美洲的话:他们还有生存的机会。要是他们能够打败印第安人和侵略者,独霸美洲大陆,那也是他们的本事。
和整个民族的命运相比,皇太极个人的生死存亡,的确算不得什么了。倒是张准有些许的麻烦。接受建虏的投降,或许会让人觉得他不够铁血,心肠不够狠毒,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想法。非心狠手辣之人,在乱世,是根本无法生存的。幸好,还有皇太极这个挡箭牌。
“我答应!”
张准沉声说道。
这三个字出口,周围的人都清楚,明国和大金国的战争,结束了。之前,一直处于下风的明国,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后,终于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大金国,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以后,遭受到虎贲军的反扑,最终还是灭亡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最后还是回到原点。用这句话来形容大金国的灭亡,真白勺是太准确了。在三十年以前,大金国还要仰仗明国的鼻息生存。三十年以后,他们同样需要仰仗明国的鼻息生存,只是明国的主人,换了一个而已。
这中间的三十年,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有过太多的血和泪。无数的人,在这里崭露头角。无数的人,在这里沉沦。国家的荣誉,民族的希望,都在这里狠狠的碰撞。这一切,相信都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的。
“感谢都督大人的恩典!”
范文程得到肯定的答复,巍巍的转身去了。
投降能够获得张准的批准,对于建州女真来说,的确是天大的恩典。这一刻,范文程的确是感激张准的慷慨和仁慈的。虽然,他乃是张准的敌人。须知道,这里面:可是关系到十几万人的生死存亡啊!只要张准皱皱眉头,又或者是断然拒绝,源源不断开到辽东的汉人,足可以将所有的建州女真,都全部碾威齑粉。
张准回到中堂,顾炎武、黄宗羲、顾横波等人,还在这里静静的等候。张准悄悄的离开,他们隐约感觉到,好像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却不清楚。当张准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格外的关注张准的神色,想要从他的脸色上,发现一些端倪。
事实上,张准的神色,的确有些复杂。鞑子投降了,大金国灭亡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辽东完全收复,就意味着虎贲军可以腾出足够的兵力,使用到其他地方。进入京师,攻击江南,都已经不是大问题了。问鼎天下的气势,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接受鞑子的投降,可能会引来部分人的误解,这也是比较费脑筋的事情。张准估计,在未来的一殷日子,因为建州女真的问题,他还要做出一些努力的。
“各位,我要宣布一个消息!”
张准来到大厅的中间,目光横扫,沉声的说道。
所有人都急忙寂静下来。
“皇太极刚才派人来转达,表示大金国愿意无条件投降!”
张准一字一顿的说道。
瞬间,整个中堂,寂静得可怕。
每个人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皇太极,同意无条件投降了?!
大金国,灭亡了?
“没错!”
“皇太极,投降了!”
“大金国,完蛋了!、张准有力的挥舞着自己的双手,沉甸甸的说道。
好半天,顾炎武才最先反应过来,喉咙里啊啊的叫了两下,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说不上来。他的确是太激动了。他本来只是想来亲眼看看虎责军的战斗,却没有想到,适逢其会,居然第一时间得知了皇太极无条件投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