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剂瞬×死侠鲜凳翟诖采弦惶桑牛馕皇锹刈甙。悴徽兴谷悄隳兀棵话旆ǎ峡烨胍缴桑
  先是请了一位医生来,这位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追着患者跑,冒着挨打的危险才给患者诊了脉,脉微而沉,再看这位患者,身上的皮肤微微地有点发黄,于是医生判断,这是“热毒蓄伏心经”啊,应该用铁粉、牛黄等重镇清心之品治疗。其中的铁粉在中医叫做“生铁落”,是什么呢?就是铁匠在打铁的时候溅起的铁花,落到地上冷却后形成的铁粉,《黄帝内经》里认为此物有重镇心神的作用,对于狂躁有疗效,后世也有一些用此物熬水入药最终取效的医案记载。
  但是显然这次并没有效果,患者的狂躁如故。
  这下家里面傻了,这怎么办啊?不能让他这么下去啊,再这么砸下去家里岂不是要宣布破产了?干脆,在把许叔微先生请来吧,听说这位不但瞧病不收钱,还医术高超呢。
  于是请了许叔微来。
  许叔微到了以后,先是等患者安静的时候,按了按患者的肚子,他这手一搭到肚子上,心里就明白了,这位肚子的皮肤冰凉,感觉手下硬硬的,肚子是胀满的,稍一加劲患者就喊疼。
  “小便畅快吗?”许叔微问患者家属。
  “小便很通畅。”家属回答。
  “明白了。”
  然后再次诊了脉象,仍然是微而沉。
  “怎么办啊,许先生?”患者的父亲问,话音未落,一低头,一个茶壶飞过,碎在对面墙上,然后抬起头,急切地望着许叔微。
  许叔微拉着大家到了另外的屋子,对他们说:“这是一个瘀血证啊,仲景说:‘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就用仲景的抵挡汤。”(抵挡汤,《伤寒论》中用来治疗下焦蓄血的方子,其中药物组成为活血化瘀的水蛭、虻虫、桃仁,和兼有通下作用的大黄)
  于是到药铺抓了抵挡汤,给患者服了下去。
  当服到第二副药的时候,患者“下血几数升”(这是离经之瘀血排出了),然后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患者开始不狂躁了,安静了下来,再接着,出了一身的汗。
  这个病居然就这么好了。
  这是个中医里面典型的上病下治的医案,病的表现在上面,心神狂乱,但是问题的症结在下焦,治疗好了下焦,那么上面的病也就好了。
  大家都一边拍手一边冲患者惊呼:“天啊!太神奇了!你怎么这么快就好了!”
  患者好奇地看着大家:“出什么事了?你们怎么都显得那么狂躁呢?”
虽然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先前给患者诊病的那个医生却很沮丧,自己的医术怎么不灵呢?为什么自己就辨认不出这是个下焦蓄血证呢?

例案7:一天,有人拍打许叔微家的门板,许叔微打开门,看见几个人抬着一个官兵,忙问是怎么回事?
  来人告诉他,这是从前线宣化镇(这不是河北的宣化,而是真州边上的一个小镇)部队撤下来一个病号,是个军士,患了伤寒五六天了,宣化镇上没有医生,就跑到真州来找许叔微了。
  许叔微请大家进了屋子,随便问了问前线怎么样了?张遇打过来了吗?然后诊了脉,脉象洪大而长,再问了问患者的症状,是大便多日不通,身上发热,没有汗。
  许叔微说:“这是个阳明证啊,需要使用泻下的办法!”
  患者家属听了吓一跳,说:“这位患者都七十多岁了,使用泻下的方法不合适吧。”
  看看吧,连七十多岁的人都当兵去防御敌人了,可见宋军队伍的质量不怎么样。
  许叔微说:“恐怕只有这样的办法了,现在‘热邪毒气并蓄于阳明’,不管多大年龄,不泻下不行啊。”
  患者家属只好答应了,于是许叔微给开了大承气汤。
  过了半天,患者什么反应没有(半日,殊未知)。
  许叔微这个纳闷啊,不对啊,看他这个体质,该泻下了,怎么还没反应呢?
  于是又诊了脉,问了病证,居然病情一点儿也没改变。
  想个片刻,许叔微突然明白了,问患者家属:“药都喝了吗?”
  家属:“报告许先生,我怕他的身体受不了,只给他喝了半副。”
  好嘛,许叔微一看果然如我所料啊:“马上再服一副,这样吧,这次我亲自监督,喝下去为止。”
  这回可逃不掉了,在许叔微的眼皮底下,就把这一副药灌了下去。
  没多久,患者就喊着要去厕所,然后就开始泻下了。
  泻了以后,全身微微出汗,一摸,温度已经降下来了,其它痛苦的症状也消失了。
  第二天的时候,还想跟许叔微要补药补补呢,许叔微告诉他,这个时候不能补,怕邪热未清啊,只需要喝些粥调理一下就可以了。
这位七十多岁的军士好了以后,又回到宣化去守备去了。

例案8:这个时候,有一个宋军军士被张遇的部队俘虏了,很倒霉,张遇这帮人安置俘虏的地方很特别,是把俘虏给塞在小船的甲板下面(置于舟艎板下),这绝对不是人呆的地方,估计就是平时打上来鱼放鱼的地方,这位老兄被塞在这个甲板下面就没人管了,窝在那里,这份遭罪。
  好在这位老兄是个机灵人,后来看到个机会,居然从那里跑了出来,逃回到了真州城内。
  自由万岁!这位老兄终于体会到了自由的快乐,于是开始狂吃——估计已经饿晕了,然后脱下衣服找虱子,估计在甲板底下被这帮寄生虫给咬惨了。
  结果第二天,开始发烧了。
  先请了位医生,这位医生一分析,饿了几天,然后狂吃了一顿,甭问啊,这是有食积啊,使用泻下之法吧,于是开始开了泻下的方子。
  结果泻是泻了,病没好,罪白遭了。
  又请了位医生,一听说患者曾经脱衣服找虱子,好嘛,这可是正月里啊,甭问啊,这是外感风寒啊,应该发汗。于是就开了发汗的方子。
  汗也发了,病还是没好。可是再经过这两位医生的治疗后,患者开始感觉精神困顿,而且还开始喘上了,呼吸很费力,可把两位医生吓坏了。
  没办法,只好请来了许叔微。
  许叔微诊断结束,没说别的,只是背了段《伤寒论》的条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两位医生愣了,心想:什么意思?不说是什么病,口中念念有词的,这是干什么啊?好像是在背诵《伤寒论》条文呢吧?
  一位稍机灵点儿的马上反应过来了,噢,这是说这个病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呢(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风寒引起的肺气上逆之证)。
  另外一个也反应过来了,可是仍有些疑虑:“这个桂枝我可没有用过,这味药是不是太热啊,能治疗喘症吗?”
  许叔微也不客气,直说了:“各位来看看仲景方子的疗效吧。”
  于是抓了药,熬好给这位老兄喝了,只喝了一副,就不喘了(一投而喘定)。
  再喝了第二副以后,患者开始微微地出汗,到了晚上,身上热就退了,再一诊脉,脉象已经平和了。
  两位医生傻了,张了半天的嘴,最后由衷地感慨到:“不知仲景之法,其神如此!”
许叔微告诉他们:“仲景之法,岂诳惑后世也哉!”

例案9:许叔微是不会停止看病的,相反,他在去赶考的路上,反而治疗了很多患者,很庆幸的是,这些医案都记录下来了,让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二吧。
比如他到了毗陵(现在的常州)去备考,结果学官(估计是教委的官员)中有一个人叫王仲礼的,这位王仲礼的妹妹病了,许叔微一听,没什么推托的啊,领导的妹妹病了,我去给瞧瞧吧。
到了王仲礼家一看,他妹妹还病得不轻,患伤寒已经七八天了,现在躺在床上处于半昏迷状态,喘气的时候喉咙中发出痰声跟拉锯似的,牙关紧闭,眼睛半闭着,已经不认识人了,看这样子,很危急了。
  许叔微也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病成了这样啊?”
  患者的母亲说:“刚开始得病的时候就很怪,白天没事,可是,一到了晚上……”
  许叔微:“到了晚上怎样?”
  患者的母亲压低了声音:“一到晚上,她就像鬼神附体了一样,开始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很吓人啊,许先生,您说,她是不是中了邪了?”
  神秘气氛开始在屋子里蔓延,几个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恐惧的表情,显然这两天已经被吓着了。
  患者的母亲:“您要是不来,我就准备去把道士请来驱邪了。”
  难道,真的是鬼神附体?
  许叔微倒是很坦然,问:“刚得病的时候,她的月经是不是正好来了?”
  患者的母亲:“咦?这么隐秘的事你怎么知道?是来了,可是发烧了两天就自己回去了。”
  许叔微笑道:“哪里有鬼神附体,这叫热入血室证啊,仲景说过: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发作有时,叫热入血室。”(热入血室:指妇女患了外感以后,邪热进入了肝经血分或者胞宫,通常会引起神智异常)
  患者的母亲:“噢,原来不是有鬼啊!”
  许叔微:“不是有鬼,只不过前面的医生用错了药,导致痰涎上涌,现在我先用一呷散(一呷散,主药成份为天南星,为化痰之药)把痰去了,然后再调治。”
  于是给患者服用了一呷散,两个时辰以后,吐出了大量的痰涎,这时呼吸就开始通畅了,人也苏醒了。
  接着,许叔微给她服用了小柴胡加地黄汤,服用了三副以后,患者就好了。
  这下,请道士驱邪的钱算是省下了,患者的母亲很想把这笔钱转赠给许叔微。
  许叔微笑着回绝了:“我一生都不收患者的钱。”
大家都晕了,天下还有这样的医生啊?!

例案10:快要考科举了,在还有几天的时候,许叔微听说另外一个考生病了。
  这个考生叫彭子静,是从建阳来的,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患了伤寒。(同试有建阳彭子静得疾)
  您说这要不要命,等了那么长的时间,又是大老远的跑来,就是为了这一次考试,结果还没考呢,自己先躺下了。
  这就好比是现在,快要高考了,没几天了,结果考生生病住院了,您说这能不急人吗?
  这要搁一般人,早就躲了!为什么?这还用问吗,这个时候那可真是一刻值千金啊,谁愿意耽误这个时间来照顾别人啊,自己的前途全在这一搏上呢!而且,要是传染了自己,那岂不是更亏大发了!
  可是人家许叔微连想都没想,一听说有人患病了,马上就跑去救治。
  得,这位许叔微估计是脑袋里就一根弦,让我们上去劝劝他吧!
  许先生,站住!你先别冲动,你要想想自己,马上就要考试了,此时一刻千金啊!
  许叔微:你是想让我,不去管患者,为了自己的前途备考?
  不能这么说,可此时人们都会这要做的!
  许叔微:那么,我对得起“医生”这两个字吗?
  我靠!你这个人……“医生”这个称号有这么重要吗?!现在医生有收黑钱的,有乱开药的,有见死不救的,人家都发财了,你这样像个傻子似的有什么用?!
  许叔微站住了,瞪大了眼睛:他们会那样吗?
  怎么不会?!好多医生都那样!
  许叔微失望了,沉默片刻,然后重新抬起头,一个字一个字坚定地说: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那样了,我也要自己坚持下去,做一个好医生!
  没法儿说了,你,你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许叔微:为了我心中的——医道!
  许叔微到了彭子静住的客栈,一看,彭子静真惨,大家都躲了,他一个人蜷缩在床上,近乎绝望了。
  看到有人进来,彭子静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问:“您是哪位啊?”
  许叔微:“我是和你一起考试的许叔微,你的症状如何?”
  彭子静无力地说:“你还来管我干什么啊,快去备考吧!”
  许叔微:“你的症状如何?”
  彭子静:“你快走吧,不要管我了!”
  许叔微:“你的症状如何?!”
  彭子静看着这个奇怪的许叔微,沉默片刻,然后慢慢地说了自己的症状:他现在发烧,头痛,呕吐,最要命的是不断地出汗,身上像刚洗澡了似的。(自汗如洗)
  叙述完了病情,彭子静绝望地问许叔微:“怎么办啊,离考试没有几天了(去试不数日),现在却病成了这样,到底该怎么办啊(而疾势如此,为之奈何)?”
  许叔微:“不要急,我给你诊一下脉吧。”
  诊完了脉,许叔微告诉彭子静:“你是前面服错了药,发散太过,阳气也随着有外泄之机,现在我要给你把汗止住,这样阳气不至于外泄,你的身体就会自己恢复的。”
  于是开了术附汤,然后自己亲自跑到街上,买来了药。
  又在客栈里亲自把药煎了,端到彭子静的床前。
  彭子静哭了:“叔微,一定耽误你备考了。”
  许叔微:“不要管它,先喝药吧,病好了我们一起去赴考!”
  这个方子,这一天服用了三副,汗终于止住了(三投而汗止)。
  第二天,身上的汗就变成了微微的汗,也不发烧了(身凉)。
  到了第五天的时候,病彻底好了,。
  这个时候,许叔微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了自己的客栈,但是却没有时间看书,因为考试开始了。
最后,考试结果出来了,许叔微中了进士。

例案11:许叔微的表兄患了一种病,叫“头风”,患了二十来年了,这是一种头痛病,三国时候的曹操那么大一个英雄,也被这种病折磨得要死,最后甚至因此把华佗给杀了,可见这病能把人折腾成什么样,甭说那会儿,就是现在它也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还解决得不是很好。
  许叔微的表兄这头风发作起来什么样呢?那是“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看来的确是够痛苦的了。
  显然这个病许叔微也没有办法,尝试了好多方子都无效(百方不能疗),谁都不是神仙,都有学不到的地方,不过就这么看着患者受罪,许叔微的心里那可真叫一个不好受。
  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另外一个医生,叫田滋,这位医生来了一看,说:“我母亲以前就患过这个病,后来得到一种药,服用后就好了。”
  嘿!有这等事?大家都兴奋了起来,于是许叔微就说了:“那您就卖给我们一些这个药吧。”
  这位田滋医生就卖给了他们十丸药,可没告诉许叔微这个药的方子,也就是说,这是个秘方,然后告诉许叔微的表兄,每天服用一丸,连吃十天。
  十天以后,田滋医生又来了,就问这位表兄:“最近犯病没有啊?”
  表兄挠挠头,咦?还真没犯!
  田滋医生又问了:“你以前都是吃什么东西犯病啊?”(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
  表兄回答:“只要一喝酒,一吃鱼,准犯!”
  于是田滋医生告诉这位表兄:“来现在多买些酒和鱼,今天就随便吃,敞开了吃,我在这里观察一下。“
  这位表兄吓得差点跌倒,脸都白了,这不是让我送命吗?还敞开了吃,我只要吃一点都会犯的!
  结果大家都说,那就试试吧,看看这个药的效果如何啊。(反正不是自己疼)
  最后,这位表兄二十年来第一次过了嘴瘾,吃了一天的鱼,喝了一天的酒。
  大家都傻了,瞪着眼看着这位,等着他头痛。
  结果人家还真就没有犯病,而且,从此这个病就好了(竟不发,自此遂瘥)。
  各位来猜一下此时许叔微的心情吧,应该能够想像得到,他是无比的好奇啊——这是一个医生的本能,到底这个方子是什么成份呢?为什么如此有效呢?我要是能够学来该多好啊!(不光是许叔微,估计地球人都这么想)
  可是,这是人家田滋医生的秘方,人家还靠这个賺钱生活呢,当然不会轻易告诉你的。
  要说这秘方那可是不得了啊,这几乎成了中医的特色了,扁鹊的师父长桑君在传授给扁鹊学问的时候就说过:“ ”。可见其源远流长,在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一些人,他们医术不是很高,有的几乎什么都不懂,可是就是有个秘方,不知打哪儿来的,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有的估计是路上捡的,有的是死囚在即将被砍头的一刻突然良心发现贡献的,总之这个秘方必定出处神秘,但是治疗某种疾病效果就是好,结果人家就卖这个秘方,就发了财了。所以自古就有“单方一味,气死名医”的说法。
  但是秘方显然也存在着问题,虽然疗效好,但是流传不广,因为一般都只是传给自己的后代,因此看病的范围一般不超过方圆五十里,全国的人民是没法儿享受到的,更甭提全世界了,而且,如果这家的香火不旺,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