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朝江山-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却仍是干咳了几嗓子,装作镇定。

    正巧,拓跋子推叫拓跋濬去赛马,拓跋濬便找了个借口,急匆匆的离去。

    靶场内,转眼只剩下一脸茫然的冯清如,她还什么都不知晓。

    被甩在一边的冯清如无所事事,她嘟着个小嘴,到处游荡,一路抱怨。

    忽然之间,眼前怪石丛生。乱石穿空,草隐其间,密密层层,让人不分前路。冯清如环顾四周,惊然发现自己竟迷失了方向。

    四周无人,前后无路,冯清如只得硬着头皮往前方的草石堆中扎去,她试图摸索一条出路。

    “哎呀!~”

    一声未定,一只手却伸了出来,牢牢的抓住了冯清如。两人不及重力,随即一起坠落。

    原来前路有一石坑,被茂密的杂草掩盖,两人这便是坠入坑中。好在坑不深,只是其中乱石交错,冯清如跌落不巧,扭到了脚。

    冯清如呻吟数声,瘫坐在地。

    “我看看!”那人凑上前来,关心的问道。

    “原来是你!你怎么在这?”眼前的人正是学堂有过一面之缘的小新成。

    小新成无言以对,怕自己跟踪的事情暴露,便杜撰了个借口,说道:“我是出来散步的,不知不觉便到了这!”

    冯清如感觉这个回答有些牵强却也没有继续追问,只担心的问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我的脚好像扭伤了!”

    小新成放下冯清如受伤的脚,看了看周围,发现石坑虽大却不是很深,便对冯清如说:“我先上去,然后我再拉你上去!”说罢,便一个纵身踩着坑壁上了去。

    “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

    爬上坑,冯清如四下张望却又不知道该去哪里,只能求助眼前这个依然淡定的少年。

    “我来过这里,我知道前面有条小河!我先扶你到前面坐坐,看看脚上有没有伤口,如果有的话得马上处理一下。然后我再扶你去我栓马的地方,我们骑马回去!”小新成井井有条的安排着,冯清如的心中涌上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暖暖的,热热的。

    “好!就听你的!”冯清如对眼前的这个人充满了信任。

    两人互相搀扶着走到了小河边。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波光粼粼,清澈见底,一片祥和美丽。两人傍水而坐,水中倒映着他们秀美的身躯。

    小新成抬起冯清如的脚,小心翼翼的脱下她的双尖翘头莲花履,又卷下她乳白的足衣。一只白嫩修长的玉足赫然在目,在碧波粼粼的光辉下,显得格外耀眼。

    小新成揉捏了两下,冯清如随后便痛叫了几声,小新成观察了一下说道:“还好,只是扭伤,没有什么大碍。不过,因为扭伤,伤处会经络不通,这几天脚上便会发红发紫,最后浮肿。估计是穿不上鞋子,也走不好路了。”

    “这么严重,那我这些日子岂不是很无聊?”冯清如又是一脸的无辜,脸色黯然。

    “你要觉得无聊,我可以去陪你,也好顺便给你敷药?”小新成轻松的笑道。

    “你会看病?”冯清如质疑。

    “略懂一点。”小新成谦虚的回道。

    “我怎么感觉你怎么什么都会?”先前冯清如见小新成在学堂议政,虽没多说,却仍能看得出其气度不凡,定不是什么庸俗之辈;现在他们深陷困境,小新成竟也能从容面对,其身怀武功却又精通医术,冯清如感觉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呵呵……你太抬举我了!我只是生来比常人瘦弱,不抗病,不仅每天要吃各种各样的药,还要每天练武强身健体。后来,因为整天和太医打交道,时间久了便懂了些医术,所以一些常见的病症,都不是问题。这地方是我采药经常来的地方,所以我才知道这里有条河。”小新成说的有理有据。

    “原来是这样!看你现在身体好很多了嘛!一点看不出来是个病人!”看着眼前这个健壮的少年,冯清如真看不出来,小新成竟是一个病人。

    “现在病已经好了,所以看不出来!”小新成有几分羞涩,转而言之,“我先帮你敷下脚。这河水清凉冰透,我用浸湿的帕子敷在你脚上,可以缓缓你的伤势。等回去后,你在用热水敷些时候,贴上膏药,会好的快些。”

    小新成边说边湿了自己掏出的白绢,浸了河水,裹住冯清如的脚。

    “看你年纪不大,竟然跟个大人似的,做起事来,不紧不慢的!”冯清如看着小新成认真的样子,自己却笑开了怀。

    “我再不济也比你大,只不过个头与你一般高罢了!”

    两人互相嬉笑着,你逗逗我,我逗逗你,不觉之间感情就好了起来。

    回去的路上,一路崎岖,幸而两人还有马,很快便接近了营帐。

第十一章 三足鼎立

    “清~儿~,清~儿~”

    “郡~主~,郡~主~”

    空气中夹杂着跌宕起伏的呼喊声。

    “是濬哥哥的声音!濬哥哥来找我了!”便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呼喊道,“濬哥哥,我在这!濬哥哥,我在这!”

    银铃般的声音在空中慢慢的消散,消失在远处。

    “别喊了,他们听不到!快点坐好,你这么晃会掉下去的。如果掉下去,这次我可不会抓住你了,重的像头小猪似的。”小新成故意挑逗着冯清如。

    “你……”寄人篱下,冯清如也只得有敢怒不敢言,看着小新成坏笑的脸,无邪中却有几丝说不出的感觉,让人将烦恼都抛之脑后。

    冯清如不甘落后,扬起眉角,大言不惭的说:“只可惜我不会骑马,否则,我就自己骑着马回去,把你丢下不管!”

    “喂喂喂!现在可是我骑着马带着你,你还敢这样说!不怕我把你扔下去不管?”小新成反拿了她的不是。

    “你……”冯清如发现自己拿眼前这个少年没辙,只能哑口无言,保持沉默。

    看冯清如没了声响,怕自己真惹怒了她,小新成便委屈求全的说:“好了好了,别生气了!我以后教你骑马,等你学会了,再把我丢下不管,怎么样?”

    冯清如听到,顿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再也忍耐不住自己装模作样,又半信半疑的对小新成说道:“真的?”

    小新成无辜的点了点头。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没注意便更近了。拓跋濬见小新成带着冯清如骑马走来,跳下马便狂奔迎去。

    “清儿,你去哪了?我到处找你呢!”拓跋濬扫了一眼小新成,便又心急如焚的问冯清如。

    “哼!谁让你丢下我不管!害我生气走迷了路,还扭伤了脚!幸亏小新成救了我。”冯清如把头一转,佯做生气。

    “你扭伤了脚?我看看!”说罢,拓拔濬凑上前去,拿起冯清如的玉脚仔细的看。他发现脚已被白绢裹住,接着抬眼看了一下小新成。他心中似乎皆已明了,既而自责的说道:“都怪我!我不该扔下你不管。”

    看见拓跋濬真心忏悔,冯清如也不好装腔作势,便安抚道:“哎呀!我现在已经不要紧了!别看了,这么多人!”

    随行的武士木木的站在四周,表情严肃,反倒让冯清如有些难为情。

    “你怎么在那的?”拓跋濬领会到冯清如的神意便又转头问小新成。

    “回王兄,小新成只是去那采药碰巧遇到郡主的。你知道,我经常去的。”小新成行李答道。

    拓跋濬仍是半信半疑,仿佛眼前的这个少年是自己的敌人,处处小心谨慎。他冷冷的说道:“今日之事,果真谢谢你,算我欠你一份人情!”

    太子拓跋晃儿子众多,相互之间却少有来往,尤其是拓跋濬。自生母郁久什赫突然仙逝,拓跋濬一直由乳母常氏扶养,性格却是孤僻了起来,。

    没有母亲的拓拔濬比常人多成长了几分坚毅和野心,遇到喜欢的人或物总是忍不住收进囊中。现在,拓拔濬遇见了纯真可爱的冯清如,忽而觉得自己的生活也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初次感受到了快乐的甘霖。

    所以,他不允许任何人抢走她!

    寒暄过后,拓跋濬自顾自的将冯清如从马上接过,又抱上了自己的马。他领着队伍回了营帐,只留下望眼欲穿的小新成。

    冯清如靠在拓跋濬的肩头,忍不住往后瞥了几眼。她看见小新成对自己宽厚的一笑,顿时,心中更为内疚自责。

    营内,拓跋焘的马上载满了猎物。拓跋焘收获颇丰,春风得意。他见冯清如受伤回来,慰问了几句,而后待众人都回了大营,又稍休息了片刻,清点好人头,便浩浩荡荡的回了皇宫。

    一场狩猎,猎的是艳。

    时间流逝,转眼间已过数月,到了季夏时节。

    烈日当空,宫里宫外却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适时应是苏杭画舫云集,众人赏荷的好日子,后宫里的嫔妃亦是坐不住。

    一日,赫连皇后提议到御花园赏荷,众妃携子随行。

    这段时间以来,拓跋濬与冯清如时常相伴左右,或是读书写字,或是弹琴吹箫,或是下棋对弈。除了拓跋濬,小新成也往长秋宫跑的勤了许多,他时常去陪伴冯清如,还教她骑马,和拓跋濬的关系看似有些缓和,但实际上却也还是似热非热,似冷非冷。只是两人都碍于冯清如的情面,大家都以礼相待。

    “听说,陛下今日也要来赏荷!不知是真是假?”一女子,一袭桃粉云衫,阴阳怪气的问起冯昭仪。

    这女子不是旁人,正是李萌生伺候的闾昭仪。

    “杞公公派人传话来说,上完早朝,陛下便会过来!”冯昭仪声如莺燕。

    “这你都知道!看来陛下最近没少往你的长秋宫跑啊!”闾昭仪满嘴的恭维,心中却直骂着'贱人,骚*货,狐狸精'。

    “姐姐哪里的话,陛下只是来督促长乐郡主学习的。”冯昭仪哪敢明言自己得宠,便找了个借口,“这郡主啊,总是贪玩,一不留神便没了踪影。本宫可没少被陛下责骂。这不,就连陛下也只能时不时的过来看着她了。”

    “说到这郡主,可真不是一般人!三言两语便把陛下迷的团团转。不知道她究竟用了什么手段,不会得了什么人的指点吧?”闾昭仪话中带刺。

    “我听说,她是冯昭仪的亲侄女!是罪臣之女!冯昭仪,她到底是不是你的亲侄女?”赫连皇后也有心打压冯昭仪。

    “回姐姐,正是妹妹的亲侄女!”冯昭仪语中傲慢,没有半丝难以启齿。

    “那可是真是受了冯昭仪的教诲了!”赫连皇后拿着冯昭仪的短处说事。

    “是啊!陛下看她啊,真比看待自己的儿孙更为紧要呢!只怕她过会来了,其他皇子皇孙都入不了陛下的眼了啊!是不是啊,闾姐姐?”冯昭仪嫣然一笑,借话讽刺皇后无子和闾昭仪想要带着南安王拓跋余向拓跋焘献殷勤一事。

    赫连皇后和闾昭仪气的牙痒痒,只能暗自吃下气,耐她不得。

    一旁的李萌生看着宫中三个女人的斗争,心中既喜冯昭仪灭了闾昭仪的嚣张气焰又感叹这宫中是何等的残酷,竟让一个个女人蜕变成如此伶牙俐齿的魔鬼。

    恰巧,冯清如和小新成有说有笑的从小道走来,赫连皇后和闾昭仪便将怒气转向了冯清如。

第十二章 风雨欲来

    “这不只是陛下被迷惑了,就连几个皇孙都与她形影不离。这可真是怪了!”赫连皇后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

    “可不是嘛!尤其是这濬皇孙和成皇孙,那可真是,真是,好的无法形容啊!”闾昭仪直结巴,激动的指手画脚,竟失了自己的仪容。

    “我看就是天生的狐媚子!”赫连皇后一点不客气的说。

    “对对对!”闾昭仪感同身受。

    冯昭仪继续品茶,由着两人嘴上占点便宜,便没说什么。

    小新成和冯清如来到亭中,上前请了安,便自行赏荷去了。

    “嗯!真好!”小新成眼中只装的下冯清如,哪还看的进去荷花,竟不自觉的就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我们划船进去采些莲花做荷花酥吧!”说完便跳上了船,坐在船头……

    小新成也随即跳上船,两人一人划桨一人采莲,一对俊男靓女掩映画中。

    不时,拓拔濬也划船驶了过来。

    “清儿!清儿!我来了!”不远处传来拓拔濬的呼声。

    “濬哥哥!你没陪陛下吗?”冯清如知道拓拔濬应该在太极殿。

    “我趁着皇爷爷在忙,便偷偷跑过来了!”说着说着,拓拔濬便近了冯清如的小船。

    “你又自己擅自跑了过来!陛下要是知道了,不会再责罚我吧?”冯清如心中留下了阴影。

    “不会的!现在皇爷爷这么疼你!不会舍得责罚你的!”拓拔濬侍宠而骄。

    “清儿,你上我的船吧!我带你到湖心去看看!”拓拔濬邀冯清如上自己的船。

    冯清如看了看小新成,又看了看湖水,怯生生的说:“濬哥哥,我不敢!”

    “王兄,清儿不敢,你就不要勉强了!”小新成看见冯清如很是害怕!

    “不要怕,濬哥哥会抓住你!”拓拔濬根本不理睬小新成。

    冯清如站起身,伸出自己的芊芊玉手想要试图跨上另一只船。

    船身左右开始摇摆,眼看冯清如马上跌入了湖中。

    “清儿!”

    “清儿!”

    拓拔濬和小新成异口同声。

    眼看船身马上就要倾侧,冯清如却两眼发蒙,眼前只是天旋地转,身子不由自主的跟着船往湖中斜去。

    忽然,正在冯清如将要坠入湖中之时,一只手牢牢的抓住了她。

    “小新成!”冯清如只看见小新成紧紧的抓着自己的手。待冯清如坐正了身子,稳了稳神思又说,“谢谢你!我还以为要掉进湖里了呢!”

    “清儿,你没事吧?”拓拔濬也被吓了一身冷汗。

    冯清如摇了摇头。

    “王兄,刚才这样太危险了!我们还是上岸去吧!”小新成又劝到。

    “好吧!”拓拔濬看看冯清如芳魂未定,眼中带着一丝企盼,便也只能为了冯清如的安全,准备回岸。

    冯清如在船头静静的坐着,小新成也在船尾静静的划着船。拓拔濬紧跟着他们的小船,咫尺之间,仿佛感觉他们越划越远。

    太极殿。

    “崔爱卿,你这《国史》修的如何了?”拓跋焘不经意间问起。

    “回陛下,臣已再三督促,让他们连夜修书,相信不久便可以出来成果。”崔浩连忙回答。

    这崔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拓跋焘征伐天下之时,他曾屡献奇谋。拓跋焘听其言屡战屡胜,认为他有绝世之才,甚为宠信,后擢其为正一品司徒,并对文武百官坦言道,'朕不在,崔司徒可以帮朕决断一切。'后来,崔浩又姻亲名门望族,如今,家世显赫,又仰仗拓跋焘的宠信,在朝中为所欲为,只手遮天,常常以权为难鲜卑贵族。崔浩虽有通天之才却也是个名利之徒,常假公济私,谋取私利,故而引起不少鲜卑贵族的忌惮与反感。

    “嗯,好!不过也不要让他们太过劳累,适当的让他们休息休息!一定要如实的记录才是!”拓跋焘对崔浩办事极为放心。

    “臣~遵旨!”崔浩郑重的回答。

    “众爱卿,若无其他事起奏,便散了吧!”拓跋焘起身将欲离开,却又想起什么,“哦,对了!朕听皇后说,御花园的荷花近日开的正盛,便约了朕今日赏荷!不如诸位爱卿同朕一道去欣赏欣赏,也好放松放松。”

    “臣等遵旨!”众臣齐呼。

    随后,一队人马便兴师动众的来到了皇帝的后花园。

    “高允大人,高允大人……”一声传来。

    高允身为太子师,又执笔参修《国史》,德高望重,学富五车,较之崔浩那是比上有余,在朝中却不得拓跋焘重用,只是一个三品的中书监。百官不平,认为其才德兼备,应受器重,故而私下将其与当朝颇有名望的高闾并称为'二高。'

    高允正陪伴拓跋焘与太子拓跋晃游园,听见有人叫他,便驻足观望。

    著作郎宗钦急匆匆的赶上前来。

    两人找了个僻静的角落悄悄的说着些什么。

    “高大人,你可知道崔司徒修书一事进展如何?”宗钦率先张开了嘴问。

    高允觉得话问的奇怪,便反问到:“今日早朝之时,崔司徒不是已经禀明了吗?宗大人何出此言啊呀?”

    “话虽如此,但是崔司徒仍有一事没禀告陛下!”宗钦话中有话。

    “宗大人指的是……?”高允不敢妄言。

    “高大人,你有所不知,这崔司徒听信了闵湛、郗'xi'标谗言,要将《国史》雕刻成碑,意欲彰显国风!倘若此事果真成了,我们岂不是……?”宗钦心急如焚,深知此事非同一般。

    崔浩身为主编,领修《国史》,实则不擅属文,因而多数的工作皆交与高允等人完成。如今崔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