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95~1900年,毕加索的青年时代 1881年10月25日夜11时15分,离马拉加市梅尔塞德广场不远的一家医院里,唐娜•;玛丽亚•;毕加索•;洛佩兹生下一个既没有呼吸也不会蠕动的瘦弱男孩。唐娜•;玛丽亚的丈夫唐•;何塞•;路易斯•;布拉斯克和其他亲朋看到这个刚刚降临人世的婴儿浑身青紫,便对他不再抱有生存的希望。但是,何塞的弟弟萨尔瓦多——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并不灰心。他俯下身子,吸足一口雪茄,对准婴儿的鼻孔吹了进去,雪茄的烟雾顿时创造了奇迹,孩子活了过来。路易斯家的第一个男性后嗣——后来取名巴勃罗的孩子,就这样的“一脸怪相,像公牛一样怒吼着”般的开始呼吸人世间的气息。 11月10日,唐•;何塞在圣地亚哥教堂为新生儿受洗,孩子的全名是:巴勃罗•;选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罗•;让•;尼波穆切诺•;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路易斯•;毕加索。然而,这一大串姓名除了在马拉加市政厅的出生登记簿上出现过以外,大部分在他的生活中自行消失了。世人永远记住的只是一个名字:巴勃罗•;毕加索。 在远古的腓尼时期马拉加市就已是地中海地区一个重要的贸易场所,这里长满了葡萄藤和婆娑的林木,亚热带的鲜花到处盛开 。置身这座小城,人们可以在一边眺望地中海,而在另一边,则能望见并不高峻的安达卢西亚山脉。毕加索的儿童时代就在这里度过。 父亲何塞在马拉加市的艺术工艺学校当美术教师,最擅长沙龙与室内装饰性壁画,尤其喜绘羽毛、树叶、鹦鹉和紫丁香,鸽子更是他的最爱。毕加索还有两个妹妹。十年间他都没离开过出生地——马加拉,这样的童年十分枯燥,但也是必要的。自记事起,他就与画笔为伴,这为他的毕生事业奠定了基础。在7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正规的学院派油画,并可以毫不费力的画出绘画模特每一个精确的细节。 他十分遗憾自己的绘画缺乏童年的笨拙与纯真,曾苦恼于自己的技能,这也成为他思考一辈子的问题。
第一部分 早熟的天才第2节 鸽子和斗牛在绘画中的意义(图)
1889年毕加索8岁之作
毕加索的家正对着梅塞德广场。广场上种满了梧桐树。成百上千的鸽子在树上安家落户。这些鸽子成了小毕加索的玩伴,陪伴他走路和说话。鸽子也自然成了他写生的对象。鸽子在他的速写中生动逼真,安静祥和。 他的父亲对鸽子也充满了感情,鸽子似乎成为毕加索家族审美观中的一种象征。在毕加索成年后,父亲所画的一幅生动活泼的鸽子图一直成为他对童年的回忆。 数年后,德国法西斯侵占法国,巴黎陷入黑暗。毕加索画了和平鸽,来表达艺术家爱好和平的政治信念,并由此表达世界人民的心声。 斗牛是西班牙的传统,由于何塞先生对斗牛的痴迷,使得小毕加索常有机会去欣赏斗牛表演。因此小毕加索对这个仪式的各种细节十分熟悉。斗牛是西班牙民族的精神象征,这使我们联想到塞万提斯在《唐•;吉珂德》中所描述的骑士形象并非出于虚构。鸽子和斗牛成为少年毕加索热衷向往的意象。在八九岁时,他完成的第一幅油画作品就是斗牛场所见的全副武装的骑马斗牛士。牛或者斗牛士都是毕加索敬佩的对象,有时候他幻想自己是一位勇武的斗牛士,有时候又把自己设想成一头凶猛的公牛。无论他担任何种角色,最后的胜利都属于他。
第一部分 早熟的天才第3节 父亲对毕加索的影响(图)
“餐厅之画”,毕加索的父亲玩票之作
父亲何塞是毕加索绘画启蒙和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启蒙者。毕加索的父亲擅长描绘鸽子、走兽和丁香,偶尔也画些风景。每当他发现自己的作品散发出某种现实的情感冲突时,他就感到莫大的喜悦。在一旁观察的小毕加索也模糊的接受父亲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何塞先生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些有限度的、保守而低级的技法试验。他曾用一座希腊女神的石膏头像来创作《痛苦的圣母》。他一丝不苟的描绘了她的脸部,并贴上两道眉毛,添上几滴金色的眼泪;然后用蘸了胶泥的花布搭在她的头发和双肩上,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根据自己的心情用不同的颜色画上几笔。尽管小毕加索一直认为这个圣母像十分难看,但他似乎懂得了绘画不仅限于用画笔,还可借助外来工具自由的发挥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画面布局方面,何塞力求最圆满的处理。当他在画鸽子的时候,他会先在纸上画许多单个鸽子,然后将它们一一剪下来,一张张进行搭配,直到有满意的构图为止。这种做法,在日后毕加索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能看到其明显的影响。他总为了某一幅作品的创作,预先作出十幅甚至上百幅的素描,用来准备。 这种绘画启蒙的意义还不仅仅是技法与创作理念上的,他从父亲的不断讲述中,接受了西班牙绘画的传统观念。尤其是戈雅的画风和戈雅的理想。
第一部分 早熟的天才第4节 脱离学院派的刻板教育(图)
赤足的少女 1895
1895年,毕加索的父亲受聘于巴塞罗那隆哈美术学校。在举家迁往巴塞罗那之前,唐•;何塞一家到马拉加度假。毕加索离开故乡时,还是一个考试总也不及格的小男孩;如今他又回到故乡,已经成为一名小画家,并从拉科鲁尼亚带回一批画作。亲友们从这批画中看到了他那非凡天赋,尤其是救过小毕加索的叔叔萨尔瓦多医生对侄子的前途更是寄予了厚望。为了激发侄子绘画热情,他白天给毕加索五个比塞塔作零用钱,还利用卫生局局长的权职找了一间画室,并特意雇了一名老水手作小毕加索的模特。 秋天,新学年开始之际,毕加索同家人一起抵达巴塞罗那,踏入了人生旅途的重要一站。只有14岁的毕加索,在父亲的坚持下参加了美术学院的入学会考。他不但在一天中完成需要一个月准备的作品(包括古典、静物、人体素描及油画),而且技巧娴熟,构图精细,被教授们一致推崇为天才。 在美院最初的课程,毕加索认识了另一个画家帕利亚雷斯(ManuelPallares)。在他那个年纪,友谊远胜过教学带来的激励。毕加索不常去上课,经常待在好友的画室里。他们一起画像,讨论彼此的作品,互求进步。 这时,巴塞罗那到处弥漫着反叛的情绪和无政府主义气氛。毕加索在初到巴塞罗那的日子里,画了一幅令人震惊的素描《基督祝福撒旦》。这幅素描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矛盾与强烈的冲撞。毕加索踟蹰在巴塞罗那的街巷,流荡于各个咖啡馆之间,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他经常光顾一家有歌女演出的咖啡馆,逛妓院林立的唐人街。1896年4月,巴勃罗在自己的画室里完成了三幅作品:《最初的圣餐》、《留平头的自画像》、《科学与仁慈》。他的《最初的圣餐》参加了巴塞罗那的美术和工业展,与该市的一些名作家的作品并挂在一起,同时展出。《科学与仁慈》一画参加了“1897年马德里全国美术展”,使他第一次受到社会瞩目和公众的赏识,后来又在“马加拉省美术展”上获得金奖。这幅画后来在叔叔萨尔瓦多的寓所挂了许多年,又转移到妹妹劳拉的寓所之中。 1897年10月,毕加索第二次来到马德里,进入西班牙最高美术学府——圣菲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继续深造。但一进入校门,他又感到了失望。毕加索永远对学校教育感到失望,他受不了那里的空洞、教条和死气沉沉。他很少到学院来,除了去学校的画室,他几乎放弃了所有课程。他三天两头去马德里最著名的美术馆——普拉多美术馆,仔细观察、品味和临摹格列柯、提香、鲁本斯等人的作品。从这些大师们身上吸取养分、获得灵感。 1898年夏天,应好友之邀,毕加索去了帕利亚雷斯的乡下小住。在这个叫做奥尔塔的山村,他度过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八个月。毕加索此时对生活和生命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创作了一幅名叫《阿拉贡人的风俗》的作品,并在马德里和马拉加的画展上再次获奖。 当时的巴塞罗那艺术界正掀起一场“现代主义”的运动。艺术家们以慷慨激昂的陈词谈论着社会与艺术。在酒吧、饭馆、咖啡馆里他们不眠不休地争论着各自的主张,直到语无伦次。颓废派的诗人、作家、泛神论者、象征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哲学家们坐在酒吧饭店的桌子上,高声地呼喊着尼采和托斯妥耶夫斯基书中的诗句。 在新的艺术思潮的刺激下,本就对传统绘画存在反叛意识的毕加索,内心更是冲动,思绪混沌、杂乱无章。在学校没呆多久,毕加索就感觉到自己的水平已经成熟到完全可以毕业了。他不再去上课,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去城里各地的写生上,很快地就与周围环境融洽了。他的写生作品往往令学校校长都感到惊叹。 他全身心的热爱着艺术,但并非为了攫取荣誉。艺术就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因艺术而存在、精彩。 毕加索经常不上课的消息传到马拉加。唐•;萨尔瓦多和其他叔父、姨母们很快停止了对他的经济资助。他们的原则是:对天才倾囊相助,对浪子决不姑息。只有他的父亲,继续“尽其所能”的供养他。毕加索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地步,生活水平因此更加的拮据,到了买不起画具和纸张的地步。这个固执的画家每天在街头游荡,他在那些被画的对象身上看到了什么叫做社会和人生。从他们身上,他发现了生活的可塑性。这一发现,成为他日后创作中基础性的东西,并在他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中形象的表达出来。
第一部分 早熟的天才第5节 “四只猫”俱乐部(图)
贵族夫妇
1898年春天;在巴塞罗那,毕加索结识了一位青年诗人卡萨吉玛斯。这位诗人成了他一生中最忠实的朋友。在诗人的介绍下毕加索加入“四只猫”俱乐部,那里到处弥漫着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现代主义。当时毕加索年仅18,无钱无名,经常保持沉默,但一开口说话,总是锋芒毕露,妙语连珠。凭借大黑帽、宽领带和短背心,加上灯笼裤与深色长外套,即那套引人注目的艺术家的制服,毕加索很快地变成“四只猫”的中心人物。有人欣赏他,亦有人讨厌他。他的行为乖张、爱憎分明,但却不轻易表白;他爱热闹,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可见,他的内在世界充满着矛盾:极端与对比。 “四只猫”俱乐部是一家招牌写着“四只猫”的艺术咖啡馆,两年前在巴塞罗那开张。咖啡馆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巴黎蒙马特尔那家著名的黑猫咖啡馆,它的老板是位巴黎迷。咖啡馆位于中国城附近,这一带曾是巴塞罗那的繁华地带,但现在已是脏乱不堪了。夜里常有艺术家、政治激进人物、诗人及流氓等在此作客直到黎明时分。城区内的巷子狭窄、曲折而且非常拥挤,地下室里挤满了酒店,烟雾肆溢。中国城的命名其实并无字面上的意思,倒是极具浓郁的西班牙风格。 街道的矮檐下回荡着弗拉门戈舞曲的浑厚歌声,也有不少午夜后才做买卖的小饭馆和有乐队的舞厅,热情的吉他演奏与卖淫女郎游荡在周围。“四只猫”俱乐部的地下长廊,经常举办小型展览。 1900年的2月1日,在朋友们的筹划下,举办了他在“四只猫”俱乐部的首次展览。毕加索的素描被挂在烟渍累累的墙上,150幅首次公开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关于那些画家、诗人与音乐家朋友们的速写。可惜出师不利,观众对此反应平平,外界对此也十分淡漠。从商业角度看更是收益甚微,卖出去的画少得可怜、价格也低得可怜。现在,毕加索比任何时候都向往巴黎。巴黎,世界艺术的中心,现代主义的营垒。 夏季即将结束,巴塞罗那狭小的天地,已不能满足毕加索那较热切的心,他渴望获得更多的艺术是自由。同时和父亲家庭的关系也迫使他离开那里,他选择了巴黎。此时的巴黎——艺术的殿堂,充斥着印象主义和各种新的美术思潮和流派。他用了好几个月时间,认真翻阅各种法国艺术杂志,研究斯坦兰和劳特雷克的插画,从中吸收营养。动身之前,毕加索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他在人像的眉毛上连写三遍“我即王国”。那是他的护身符,是他的权力的吉祥物,保佑他不受恐惧与怀疑的侵扰。 10月,他与卡萨吉玛斯搭乘火车,前往梦想中的天堂——巴黎。
第一部分 早熟的天才第6节 毕加索与和平鸽(图)
狂乱/拥抱
1940年8月,法国首都巴黎沦入希特勒法西斯之手。西班牙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正侨居巴黎,他整天沉闷地坐在自己的画室里,仇恨地听着街上坦克的轰隆声。在他东邻的小木楼上,住着一位叫米石的老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米石老人失去了一只左臂膀。现在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游击队,老人与12岁的孙子留辛相依为命。留辛难耐寂寞,在家养了一群白鸽。他将竹竿顶端绑上宽宽的白布条,挥动竹竿,引导鸽们离巢、飞翔和归巢。毕加索有时作完画,便来到小木楼和这一老一小一起放鸽,彼此之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不久,前线传来留辛父母阵亡的噩耗。突然失去双亲的留辛,似乎一夜间长成了大人。在他幼小的心中燃烧起仇恨的怒火,他突然觉得竹竿上绑着的白布条如同投降于法西斯的小白旗。在人们眼里,红色象征着复仇的火焰。因此,留辛断然将竹竿上的白布条解了下来,换上了火炬似的红布条。当毕加索看到留辛高擎“火炬”时,感叹道:“战争祸及巴黎,也使孩子们早熟。” 然而,毕加索万万没料到,就在他赞叹过孩子的第二天清晨,疲倦的毕加索忽然听到枪声,他马上起来开门,米石老人手捧一只血淋淋的鸽子闯进了他的画室。老人泪流满面,悲痛欲绝地说起刚发生的悲剧。原来今天天刚亮,当留辛正要导引鸽群离巢时,巡逻的德国士兵看到了竹竿上显眼的红布条,就像野兽似的冲上楼,狠狠打了孩子一拳,硬说留辛“举红旗”是向游击队报信。德国士兵把留辛从窗口扔了出去,孩子的两只小手还紧紧地抓住高楼的窗沿。那些德国士兵拿枪托去砸他的手指,孩子就这样摔下楼,死了。随后,那些士兵又对笼子里的鸽群一阵乱扫。毕加索抚摸着老人手里奄奄一息的白鸽,也难过地落下了泪。米石老人央求大师说:“毕加索啊,求你画下留辛的最后一只鸽子,来纪念我那在法西斯枪下悲惨死去的孙子吧!”毕加索默然地接下了这只小白鸽。 这时,东方已经泛白。毕加索把负伤的小鸽放置在临窗的画案上,一道阳光正好照在窗台。奇迹出现了,极通人性的白鸽竟扑飞着带血的翅膀,艰难地站了起来。它那红玛瑙似的双眼里,竟然闪动着晶莹的泪光。这时,毕加索怀着满腔的愤慨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描绘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鸽子。当毕加索画完最后一笔,小白鸽倒在了画案上,永远闭上了双眼……
第一部分 早熟的天才第7节 热血沸腾的西班牙斗牛(图)
西班牙斗牛的季节是由三月十九日“巴仑西亚的火节”开始,到十月十二日的“沙拉哥沙的比拉尔祭”结束,但正式的时期是六月至九月之间。通常在礼拜天与假日举行;遇上天气不好时,便停止举行。提到马德里的斗牛,当以五月十五日的圣伊西都罗节开始到六月初为止,这段期间是最为有名的斗牛季节。 斗牛承自久古以来的西班牙传统。斗牛士的一举手一投足均有其特殊意义,并有严格的作法与规定方式。斗牛场上斗牛的最後命运是死亡,而斗牛士是以其生命为赌注来争取胜利的。 比赛开始时间,一般是斗牛场的一面被太阳照耀,而另一面却已是阴凉的黄昏。这样的时间段在春秋一般是五点至六点左右,在夏天则是七点至七点半前後。比赛时间需要两个钟头,开场是由六头牛和三位斗牛士出场表演来拉开序幕。 入场券的种类可分为:“阴凉”、“起初日照,然後阴影”与“日照”等三种坐位,上席是“阴凉”的最前列坐位。入场券售票处出售当天的入场券,限中午以前购买。当天中午以後可直接在斗牛场售票口购买。当地旅馆也接受代购,但需办理手续费。 斗牛所用的牛也需经过专业饲养。一般是在农村少有人迹的地方设专人放养,需要4…6年。据说只有这样放养的牛才能保持凶悍和勇猛的野性,即使受伤也能无所畏惧,继续进攻。 入场式开始时,先奏雄壮的乐曲,然后二十来名身穿华丽绣花紧身衣、紧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