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月,口鼻出血,色黑骨立而死。
杨兄年五十,性嗜酒,病疟半年,患胀病,自察必死来求治。诊其脉弦而涩,重则大。疟未愈,手足瘦而
腹状如蜘蛛。遂教以参、术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为臣,陈皮、黄连、浓朴、茯苓为佐,生甘草些少,作浓
汤饮之,一日定三帖。彼亦严守戒忌。一月后疟得汗而愈。又半月,小便长而胀愈。中间虽少有加减,大意只
是利气行湿。
又,陈氏年四十余,性嗜酒,大便时见血,于春间患胀,色黑而腹大,其形如鬼。诊其脉数而涩,重似弱。
予以四物加黄连、黄芩、木通、白术、陈皮、浓朴、生甘草作汤与之,近一年而安。一补气,一补血,余药大
率相出入,皆获安以保天寿。或曰∶气无补法,子何补气而获安?果有说以通之乎?予曰∶气无补法,乃世俗
之言也,盖气之为病,痞闷壅塞,似难于补,恐增病势。不思正气虚者,不能营运,邪滞所着而不去,所以为
病。《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苟或气怯不用补法,气何由行?或曰∶子之药审则审矣,何效
之迟也。病者久在床枕,将必厌子之迂而求速效者矣。予曰∶此病之起,或三五年,或十余年,根深势笃,欲
求速效,自求祸耳。知王道者,能治此病也。或曰∶胀病将终,不可与利药乎?予曰∶灼知其不因于虚,受病
亦浅,脾胃尚壮,积滞不固,而又有可下之证,亦宜略与疏导。若援张子和浚川散、禹功丸为例,行迅攻之策,
实所不敢。
潘可达女,年十九岁,禀受颇浓,患胸腹胀满,自用下药,利十数行,时胀无增减来求治。诊其脉皆大,
略按即散而无力,全无数意。予曰∶此有表证,反攻里,当死。赖禀受好,时又在室,尚可挽回,寿损矣。急
与四物汤加人参、白术、带白陈皮、炙甘草煎服。至半月后,病不退,又自用萝卜根种煎汤,澡浴两度,时肿
稍增。予曰∶表病攻里,已自难救,今又虚其表,事急矣。于前药去地黄、芍药,加黄 ,倍白术,大剂浓煎
汤饮;又吞人参白术丸。十日后,如初病时。又因吃难化物自利,以参、术为君,少加陈皮为佐,又与肉豆蔻、
诃子为君,山楂子为使,粥和作丸吞之,至四五十帖而安。
一男子年四十余,患疟久而腹胀,脉不数而微弦,重取则来不滑利,轻重又皆无力。遂与索氏三和汤三倍
加白术,入姜汁服之。数服而疟愈,小便利贰三行,胀稍减。遂又小便短少,予作气血两虚,于前药内入人参、
牛膝、当归身尾作大剂料,百服而愈。
x索氏三和汤三倍加白术方x
白术 浓朴 陈皮(各三两) 木通(一两) 槟榔 紫苏(各贰两) 甘草 海金沙 大腹皮 白茯苓
枳壳(各一两) 水煎服。
〔海〕x调胃白术泽泻散x 治痰病化为水气传变,水谷不能食。
白术(半斤) 泽泻 芍药 陈皮 茯苓 生姜 木香 槟榔(各一两)
上为末,治腹肿如神。若心下痞,加枳实。若心下盛,加牵牛。
〔仲〕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x枳术汤x主之。
枳实(七个) 白术(贰两)
上贰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罗〕真定王君用,年一十九岁,病积,脐左连胁如覆杯,腹胀如鼓,多青络脉,喘不得卧。时值暑雨,
加之自利完谷,日晡潮热,夜有盗汗,求予往治之。脉得浮数,按之有力。谓病家曰∶凡治积,非有毒之剂攻
之则不可。今脉虚弱如此,岂敢以常法治之。遂投分渗益胃之剂,数服而便清自调;杂以升降阴阳、进食和气
而腹大减。胃气稍平,间以消积之剂,不月余,良愈。先师尝曰∶洁古老人有云∶养正积自除。譬如满座君子,
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今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
〔丹〕一妇人,年三十六岁,家贫多劳,性偏急。自七月断经后,八月小腹下有一块,偏左如拳,有时块
起即痛作,伏则势减。至半月后,腹渐肿胀,食减平时三分之贰,无力,遇夜发热.天明即稍退,其脉得虚微
短弱涩,左尤甚。初与白术一斤,带白陈皮一斤,作贰十帖服。以三圣膏贴块上,经宿则块软,再宿则块小。
旬日后食稍进,热减半,脉稍有力。又与白术一斤,带白陈皮半斤,酒当归身半斤,木通三两,每帖研桃仁九
粒。尽此剂,病悉除。
一妇人,年五十余岁,素好怒,因食烧猪肉,次早面胀,绝不思食,倦怠,六脉沉涩,独左豁大。余作体
虚有痰,气为痰所隔不得降,当以补虚利痰为主。每早以贰陈汤加参、术大剂与一帖,服后探令吐出药。辰巳
时,复与索氏三和汤一倍加白术贰帖。至睡后,以神佑七丸以挠其痰,去牵牛。如此服至一月而安矣。
金寿一安人,年七十一岁,好湿面,得带下病,亦恶寒淋沥。医与荷花须、柴胡等药,发热,所下愈多。医
与缩砂、豆蔻药,以其食少也;腹满胀,气喘,又与葶苈散,不应。又与禹余粮丸,病愈甚。医又与崇土散,亦不应。
予脉之,两手洪涩,轻则弦长而滑实,至是喘甚不得卧。此不是湿而酿成湿,在足太阴、阳明贰经。水谷之气
为湿所抑,不得上升,遂成带下。理用升举之剂,以补气、和血吹之。而医反与涩燥,宜其展转身病。遂与人参
生肺之阴以拒火毒;白术以补胃气除湿热、行水道;桃仁去污生新;郁李仁行积水,以通草佐之;犀角屑解食
毒、消肿闷;槟榔治最高之气。作浓汤吞下保和丸药。又疑素浓养,有肉积,加阿魏小丸同咽之。四五日后,
积气渐消,肿渐下。又加补肾丸以生肾水之真阴。又两三日后,渐安而得睡,食有味矣。又两日后,加与点丸
以驱逐肺家之积热而愈。
一丈夫,脾有热,肾有虚,胃有积,得肿疾或进或退,口干或气喘。医连月,不退。脉软而细,以其形肥,
不以为忌。用∶
白术(四钱) 芍药 地黄(三钱) 连翘 当归(贰钱) 青皮(贰钱半) 人参 木通 羌活 黄芩(各一钱
半) 甘草 红花(些)
上分五帖,煎下保和丸。
杨生,年三十,因疟初安,淡食豆腐斋饭成胀,在膈上,小便赤少,不思食,口渴,脉弦而涩,此胃中有
瘀血。用∶
苏梗(三分) 木通(半钱) 白术(一钱半) 川芎 枳实 白芍(各五分) 甘草(贰分,炙) 陈皮(五分)
浓朴(三分)
上研,益元散下保和丸五十粒。
一丈夫气上,肚或膨胀,此下虚所致。
陈皮(五钱) 人参 归须 白术 连翘(各三钱) 地黄 芍药(各贰钱) 木通(一钱半) 甘草(五分)
上分五帖,煎下保和丸。
x木香化滞汤x
白豆蔻(仁) 陈皮 大腹子 白茯苓 砂仁 人参(各一钱) 青皮 槟榔 木香 姜黄(各贰钱) 白术(一
钱) 甘草(炙,四分) 白檀(贰分) 藿香叶(贰分) 桔梗(五分)
上为细末,水一大盏贰分,煎至一盏,稍热服;食前沸汤点服亦得。
上方,治因积滞成胀,皆以参、术、朴、通等煎汤,补虚行湿;下神佑、阿魏等丸消积,所谓攻补兼施
者也。
x小温中丸x 治胀。是脾虚不能运化,不可下之。
陈皮 半夏(汤泡,去皮脐) 神曲(炒) 茯苓(各一两) 白术(贰两) 香附子(不要烘晒) 针砂(各
一两半,醋炒红) 苦参(炒) 黄连(炒。各半两) 甘草(三钱)
上为末。醋水各一盏,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术六钱,陈皮一钱,生姜一片,煎汤吞下。
虚甚,加人参一钱。各用本方去黄连,加浓朴半两。忌口。病轻者,服此丸六七两,小便长;病甚者服一斤,
小便始长。
〔无〕x禹余粮丸x 治十种水气,脚膝肿,上气喘满,小便不利。但是水气,悉皆主之。(许学士及丹溪皆云∶
此方治膨胀之要药。)
蛇含石(大者三两以新铁铫盛,入炭火中烧,蛇黄与铫子一般红,用钳取蛇黄,倾入醋中,候冷取出,研极
细) 禹余粮(三两) 真针砂(五两,先以水淘净,炒干,入禹余粮一处,用米醋贰升就铫内煮,醋干为度。
后用铫,并药入炭中烧红,钳出倾药净砖地上,候冷研细)
以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治水多是取转。惟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项药
扶持,故虚人老人亦可服)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桂心 白豆蔻(炮) 大茴香(炒) 蓬术(炮) 附子(炮)
干姜(炮) 青皮 京三棱(炮) 白蒺藜 当归(酒浸一宿。各半两)
上为末,拌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捣极匀,丸如桐子大。食前,温酒、白汤送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最忌盐,一毫不可入口,否则发疾愈甚。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病去,日三服。兼以温和
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
〔丹〕脉坚实,人壮盛者,或可用攻药,便收拾白术为主。
〔垣〕中满治法,开鬼门、洁净府。开鬼门者,发汗也;洁净府,利小便也。又中满者泻之于内,谓脾胃
有病,当令上下分消其气。下焦如渎,气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秽,如或大实大满,大小便不利,从权以寒热
药下之。或伤酒、湿面,及味浓之物,膏粱之人,又或食已便卧,使湿热之气不得施化,致令腹胀满,此亦是
热胀也。治热胀、分消丸主之。
〔仲〕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x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x主之。
桂枝 生姜(三两) 甘草(一两) 大枣(十贰个) 麻黄 细辛(各贰两) 附子(一个,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贰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圣》〕x牛黄琥珀丸x 治水肿腹大,气息不通危急者,神效。
牛黄 琥珀 椒目(沉水者) 葶苈(炒紫色。各三分) 昆布(洗,炙) 海藻(洗,炙。各一两一钱)
牵牛(炒) 桂(各一两)
上七味为末,另研葶苈如泥,一处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以小便利为度,日再服。
河间方有麝香、龙胆,无琥珀,易名苦葶苈膏,治法与此方同。
〔仲〕腹满,口舌干燥,此肠胃间有水气,x防己椒苈丸x主之。
防己 椒目 葶苈(炙) 大黄(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蜜为丸如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增,口中自有津液。渴者,加芒硝五钱。
〔无〕x葶苈丸x 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
甜葶苈(隔纸炒) 荠菜根(等分)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数,丸当依旧。(以上葶苈、椒目行湿。)
〔罗〕白丸子 治单腹胀,神效。(方见水胀门。)
〔洁〕治水气蛊胀,洁净府,x楮实子丸x。
楮实子(一斗,水贰斗熬成膏子) 白丁香(一两半) 茯苓(三两)
上贰味为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次服中治丸,
末治药调养,疏启其中。忌甘苦。峻补其下,宜五补七宣丸。(白丁香为行湿之剂。中治丸即白术散,用白术、
泽泻等分以为末,茯苓煎汤调下。末治即黄 建中之类方,并见水肿门。)
〔世〕治蛊。用虾蟆一枚;去内肠,入蝼蛄七个,新瓦上焙干为末丸,酒服。如无蝼蛄,用缩砂七粒,(本
草云∶虾蟆味辛寒有毒,主邪气,破瘕坚。)
〔《素》〕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贰剂已。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
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腹中论 王注∶鸡矢大利小便,微寒,用汤渍服之。洁古云∶以酒调服。)
〔无〕五积,久必心腹胀满。肝为肥气,心为伏梁,肺为息奔,脾为痞气,肾气奔豚,如斯之类,从五积
法治之可也。
〔丹〕朱恕八哥,肚肿,因湿气起自五月,能饮酒,左胁有块,两足时有肿。
白术 三棱(醋炒) 木通 陈皮 大腹皮 赤茯苓 海金沙(各五分) 甘草(贰分) 炒朴(五分) 肉桂(三
分)
煎汤下保和丸三十、温中丸三十、抑青丸十丸。
〔垣〕x广术溃坚丸x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坚硬如石,形如盘,令人坐卧不宁,大小便涩滞,为喘气促,面色痿黄。
浓朴(五分,生) 黄芩(五分) 黄连(六分) 草豆蔻(五分) 益智(五分) 半夏(七分) 蓬术(贰分)
甘草(生) 红花(一钱) 柴胡 升麻 吴茱萸 泽泻(各贰分) 神曲(三分) 归梢(五分) 青皮(贰分) 陈
皮(一分) 葛根(四分,治虚渴)
上锉,如麻豆大,水贰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忌酒面。贰服之后,中满减半。止有积不消,再立
方,名曰x半夏浓朴汤x。
浓朴(八分) 半夏(一钱) 吴茱萸 肉桂 红花 黄连(各一分) 桃仁(七分) 苏木(五分) 京三棱 苍
术白术 柴胡 葛根(不渴不用) 甘草(生。各三分) 归梢 猪苓 干姜 升麻(各四分) 草豆蔻(贰钱) 泽
泻(六分) 木香 青皮 陈皮 黄芩(生,各贰分) 昆布(少) 神曲
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根据前煎服之。禁忌如前。服此药贰服后,前证又减一半,却于前药中加减之。
浓朴(五分) 黄芩(贰分) 甘草(炙,五分) 吴茱萸(一分) 益智(贰分) 砂仁(一分) 豆蔻(三分)
半夏(四分) 黄 (四分) 红花(少) 归梢(一钱) 黄连(一分)
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贰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苦寒药泄大便,又忌鱼、兔肉
并盐物、房事等项。
〔丹〕心腹膨 ,内多食积所致。
南星(一两半) 半夏 栝蒌仁(研,和烂。各一两) 香附(童便浸) 黄连(姜炒。各贰两) 礞石(硝 )
萝卜子(五钱) 麝香(少) 连翘(五钱)
上用面糊为丸。
腹肿不宽满,食肉多。
黄连(一两) 阿魏(半两,醋浸,擂细)
作糊丸,同温中丸,白术汤送下。
食肉多,腹胀,用三补丸料内加香附、半夏曲、蒸饼丸服。(三补方见治寒热。)
〔世〕x四炒枳壳丸x 治气血凝滞,腹内蛊胀。
枳壳(四两,去穣,切作指面大块,分四处。一两,用苍术一两同炒黄,去苍术;一两,用萝卜子一两
同炒黄,去萝卜子;一两,用干漆一两同炒黄,去干漆;一两,用茴香一两同炒黄,去茴香。止用枳壳为细末)
上用原炒苍术、萝卜子、干漆、茴香四味,同水贰碗,煎至一碗,去渣,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
十丸,食后米饮下。
〔孙〕殿中丞某郎中妹,十岁,腹痛色不变,按之而大陷,心腹痞膈,病已月余。按《甲乙经》云∶三焦
胀者,气满于皮肤中,壳然石坚。遂与仲景方,浓朴、生姜贰两,半夏七钱,甘草半两,人参一钱。每用药一
两五钱,水煎分三服,一日服之。至贰十日愈。
〔洁〕枣一斗,置锅内,入水约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遍,盆合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枣无时,
枣尽,决效如神。
〔丹〕大戟为末,枣肉丸。每七丸,泄利小水,劫快实者。
〔垣〕x沉香交泰丸x 治胀,大便燥结,脉沉之洪缓,浮之弦者。
沉香 白术(各三钱) 枳实(炒,一钱) 浓朴(姜制,五钱) 茱萸(汤泡) 白茯苓 泽泻 陈皮
当归(各贰钱) 大黄(酒浸,一两) 青皮 木香(各贰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温汤下,食后。微利止。
x沉香海金沙丸x 治一切积聚,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恶证。
海金沙(五钱半) 沉香(贰钱) 轻粉(一钱) 牵牛末(一两)
上为末,研独科蒜如泥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煎百沸灯心通草汤空腹送下。更量虚
实加减丸数,取利为度。
〔洁〕x治肿木香散x 治水肿胀大如鼓,或遍身皆肿。
木香 大戟 白牵牛(各等分)
上细末。用猪腰子一双,批片掺末在内,煨熟,空心服之。如食左腰子则拓左臂,如食右腰子拓右
臂。如肿不能全去,于肚上绕脐满腹,涂甘遂细末,却饮甘草水少许,其肿便去也。
〔《竹》〕x香枣丸x 治蛊气病有十种。
苦丁香为细末,用熟枣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枣汤送下,空心服之,立效。三服大愈。
〔仲〕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x浓朴七物汤x主之。
浓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个) 桂枝(三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一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
姜至半斤。
上下胀诸方,盖本于经,所谓泄之则胀已之旨也。
〔丹〕治胀专主湿热,治法见前补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