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宜服之。 
京三棱(五斤,水浸软,分切作小片子) 蓬术(五斤) 陈皮(五斤,拣净) 青皮(五斤) 胡椒(三斤) 
干姜(贰斤,炮) 
上研六味,同为细末,醋糊为丸,桐子大,矾红为衣。每三十丸,食后姜汤吞下。 
〔罗〕x鸡爪三棱丸x 治五脏 癖气块。 
鸡爪三棱 石三棱 京三棱 木香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半两) 砂(三钱) 槟榔 肉豆蔻(各一 
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桐子大,生姜汤送下。 
x 砂煎丸x 消积磨块,一切凝滞。 
黑附子(贰枚,各重五钱以上者,炮裂去皮脐,剜作瓮子) 木香(三钱) 荜茇(一两) 砂(三钱,用水一 
盏续续化开,纳在瓮内,火上熬干) 破故纸(一两,隔纸微炒) 
上将飞过 砂末,封在附子瓮内,却用剜出附子末盖口,用和成白面裹,约半指浓,慢火灰内烧匀黄色, 
去面,用木香等为细末,却用元裹附子熟黄面为末,醋调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生姜 
汤送,此药累有奇功。 
〔《本》〕x治症丸x 治丈夫女人小儿年深日近,沉积瘕块,面色青黄,时上抢心,吐水吞酸,舌生白沫,妇人积 
年月经不调,渐成血气或血蛊块,中焦之间覆如杯碗,连年累月渐成瘦瘠,寒热往来,一切脾胃受寒,久不 
瘥愈之疾,并皆治之。 
巴豆(五两,去油膜) 蓬术(三两,醋炙透) 京三棱(三两,醋煮透) 丁香皮(贰两) 木香(一两半) 
丁香(一两半) 浓朴(三两,制) 石菖蒲(贰两) 良姜(一两半) 虻虫(一两半,炒) 川牛膝(一两) 
香附子(四两,炒) 石莲子(肉,贰两) 薏苡仁(一两) 使君子(三两,去壳) 
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积年 瘕成块者,第一服用熟水下贰十丸,自后每日三丸五丸,更量 
虚实加减与之,五日云尽积块。若近脾胃有积者,每服五丸,米饮吞下,一服取效。妇人血气成块及血瘕, 
每服贰十丸,用苏木酒、童子小便各一半,煎五七沸令温,空心吞下。自后每日用温酒下三丸,其血块逐旋 
消,从大小便去尽自知。小儿蛔虫腹痛不能忍,日夜叫唤,百药不救者,陈皮汤下七丸,立效。诸虫皆宜下, 
常服,或白汤或姜汤下三五丸,中酒及酒积,大便鲜臭者,白汤与酒各半吞十丸,立效如神。一切咽塞,心 
下硬痛,皆用枣汤下五丸,不拘时候。 
〔罗〕x玄胡索丸x 治吐利腹胀,心腹痛, 瘕气结,虫烦不安,顺三焦,和脾胃。 
玄胡索 当归 青皮(去白) 雄黄(飞) 广术(炮) 木香 槟榔 京三棱(炮。各四两) 
上为细末,入雄黄末水糊为丸,桐子大,生姜汤下。 
x荆蓬煎丸x 破痰癖,消 块冷热积聚,胸膈疰闷,通利三焦,升降阴阳,顺气消食。 
京三棱(贰两,酒浸,冬三日,夏一日) 枳壳(炒,一两) 广术(贰两,醋浸,冬三日,夏一日。 
以上贰味,同以去皮巴豆贰十个,银器内炒令黄色,不用巴豆) 木香(去根) 青皮(去白) 
茴香(微炒) 槟榔(各一两)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 
〔丹〕润下丸 治积块。(方见咳嗽。) 
〔世〕x贰贤散x 消积块,进食。 
橘红(一斤,净) 甘草(四两) 盐(半两) 
上用水贰四碗,从早煮至夜,以烂为度,水干则添水,晒干为末,淡姜汤调下。有块者,加姜黄半两,同 
前药煮。气滞,加香附贰两,同前药煮。气虚者,加沉香半两另入。噤口痢,加莲肉贰两去心,另入。 
上自久积缓除条至此一十六方,皆纯是磨积之剂,必用补气血药相兼服之,纯用之致死,乃医杀之也,谨之。 
惊风成块者。妙应丸加穿山甲、炒鳖甲烧各三钱,玄胡索、蓬术各四钱,每五十丸加至七十丸,以利为度。 
(妙应丸即控涎丹,方见痰门。) 
〔丹〕茶癖,喜吃茶及吃干茶者。 
石膏 黄芩 升麻 为末,砂糖调服。 
〔世〕酒积方,累效。 
乌梅(肉,一两) 半夏曲(七钱) 青木香(四钱) 枳实(半两) 砂仁(半两) 杏仁(三钱) 巴霜(一 
钱) 黄连(酒浸一宿,一两) 
上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八丸,白汤送下。 
褚澄传云∶澄善医,为吴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见谓曰∶汝有重病。答曰∶旧有冷病,至今 
年久,众医不瘥。澄为诊曰∶汝病非冷非热,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所致。令取蒜一升煮食,吐一物如升,涎裹 
之,开看是鸡雏,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尽,更服余药。又吐得如向者有十三头,而病都瘥。 
〔《衍》〕有人病心腹懑烦,弥贰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指, 
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此杀毒虫之验也。 
上贰方,吐虫积之法也。 
〔丹〕治食积死血痰积成块,在两胁,动作腹鸣嘈杂,眩运身热,时作时止。 
黄连(一两半,用茱萸、益智仁同炒,止用黄连) 山栀(半两炒) 川芎 神曲 桃仁(去皮) 三 
棱蓬术(各半两,并醋煮) 香附(童便浸) 山楂(各一两) 萝卜子(炒,一两半) 
上面糊丸。又方有青皮半两,白芥子一两半炒。 
治胁痛有块,龙荟丸(贰钱半起料,方见治寒热)加姜黄、桃仁各半两。 
上蜜丸服。 
〔世〕x小阿魏丸x 治胁下积块。 
三棱(醋炙,一两) 蓬术(醋制,一两) 青皮(醋制,贰两) 胡椒(三钱) 木香(一两) 
麝香(贰分) 阿魏(贰钱半) 
上为末,醋煮陈仓米粉为丸,桐子大。 
〔子和〕果园刘子平妻,腹中有块如瓢,十八年矣,经水断绝,诸法无措。戴人令一月之内,涌四次,下 
六次,取去痰约一贰桶,其中不化之物,有如葵叶煮烂鱼肠之状,涌时以木如意搅之,觉病积如括,渐渐而平。 
及积既尽,块痕反洼如臼,略无少损。至是而面有童色,经水复行,若当年少,可以有子。 
〔丹〕治块在何部分∶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 
润下丸 治痰积。(方见咳。) 
x阿魏丸x 去诸积。 
山楂 南星(皂角水,浸) 半夏(同南星浸) 麦芽 神曲 黄连(各一两) 连翘 阿魏(醋浸) 栝蒌 
贝母(各半两) 风化硝 石碱 胡黄连 白芥子(各贰钱半) 萝卜子(一两,蒸) 
上为末,姜汁浸,炊饼丸。一方加香附、蛤粉治嗽。 
〔罗〕x破积导饮丸x 治内有积块坚硬,饮食不消,心下痞闷。 
木香 槟榔 陈皮(去白) 青皮(去白) 枳壳(麸炒) 枳实(麸炒) 广术(炮) 京三棱(炮) 
半夏(汤洗七次) 神曲(炒) 麦 (炒) 茯苓 干姜 泽泻 甘草(炙。各五钱) 牵牛头末(六钱) 
巴豆(三十枚,去皮心膜)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生姜汁打曲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姜汤送下,食前。 
〔无〕x小三棱煎x 治食症酒痞,血 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酢吞酸。 
京三棱 蓬术(各四两) 芜花(一两,去梗叶) 
上同入瓮器中,用米醋五升浸满,封器口,以炭火煨令干,取出棱、术,将芫花以余醋炒令微焦,焙干为 
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每十五丸,生姜汤下。 
〔罗〕x神效五食汤丸x 取虚实积气食,蛊胀,积块,水气,年深痞瘕,并皆治之。 
大戟(刮去皮) 甘遂(生。各半两) 猪牙皂角(生,去皮子) 胡椒(生) 芫花(醋浸一宿,取出炒。 
各贰两) 巴豆(去皮膜心,醋煮贰十沸,研,半两) 
上件除巴豆杵罗为末,入巴豆再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气实者十丸。夜卧水一盏, 
入白米、白面、黑豆、生菜、猪肉各少许,煎至半盏,去渣,候汤温下药,取下。病忌油腻粘滑物。妇人有 
胎者不可服。 
〔《必效》〕疗癖。取车下李仁微汤退去皮及并仁者,与干面相拌,捣为饼,如面干和淡水,如常溲面法 
作饼,大小一如病患掌,为贰饼,微炙黄。至熟,空腹食一枚,当大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饮热粥汁,以 
利为度。若至午后利不止,即以醋饮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贰日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 
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马肉等,无不效。 
〔丹〕保和丸 治食积酒积。(方见伤食。) 
x阿魏丸x 治肉积及饱食停滞,胃壮者宜此,脾虚者勿服。 
山楂 萝卜子 神曲 麦芽 陈皮 青皮 香附(各贰两) 阿魏(一两,醋煮软,另研) 
上炊饼丸。 
又方 龙荟丸加白鸽粪大,能消食积,或入保和丸。 
〔罗〕x流气丸x 治五积六聚, 瘕癖块,留饮。 
木香 川茴香(炒) 青皮 广术(炮) 陈皮(去白) 萝卜子(炒) 补骨脂(炒) 荜澄茄 
砂仁 神曲(炒) 麦 (炒) 枳壳(麸炒。各一两) 牵牛(一两半) 槟榔(一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食后每服三十丸,细嚼白豆蔻仁一枚,白汤送下。 
〔丹〕x治血块丸x。 
海粉(醋煮) 三棱(醋煮) 蓬术 桃仁 红花 五灵脂 香附 石碱 
上为丸,白术汤吞下。 
〔《本》〕主症积满腹,诸药不瘥者。取白马尿服之愈。 
〔世〕治腹中有块。猪腰子一双,切薄片,木鳖子肉一两,与猪腰片相间缚定,外用湿纸包,火内煨熟, 
取出去纸,擂盆内捣如泥,入黄连末,和为丸,每服贰十丸,乌梅甘草汤吞下。第贰服贰十五丸,三服三十丸,渐 
加至以痛为度,大便利,其块自消,有神效。 
〔《难》〕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 
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 
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故谓之聚,故以是别 
知积聚也。(五十五难 治聚法见末条。) 
〔仲〕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 
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 
〔《素》〕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 
痛是也。(五脏生成篇) 
〔《难》〕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以季 
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 
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五十六难) 
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全文见治虚实法。) 
〔《素》〕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 
从之。(五脏生成篇)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否?岐伯曰∶病名曰伏梁。帝曰∶伏梁何 
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然,何以故?岐伯曰∶此下 
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腹中论 
王注云∶“生”当作“出”。林注云∶《太素》侠胃作便胃。)帝曰∶人有身体髀骨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 
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 
为水溺涩之病。(同上) 
〔《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 
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 
辛日得之。(五十六难) 
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全文见治虚实法。) 
〔《素》〕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是也。(五脏生成篇“疝”当作“痞”字。) 
〔《难》〕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 
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 
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五十六难) 
脾脉微大为痞气,腹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全文见治虚实法。) 
〔《素》〕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 
也。(五脏生成篇 喘谓脉躁数也。) 
〔《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 
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 
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五十六难) 
肺脉滑甚为息贲,主气。(全文见虚实法。) 
〔《素》〕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是也。 
〔《难》〕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下或上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 
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五十六难) 
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全文见治虚实法。) 
〔垣〕肝之积,x肥气丸x,治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咳逆 疟,连年不已。 
浓朴(半两) 黄连(七钱) 柴胡(贰两) 椒(去汗,目闭不用,四钱) 巴豆霜(五分) 川乌(炮,去皮 
脐,一钱贰分) 干姜(五分) 皂角(去皮弦子,煨,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半) 广术(炮) 昆布 人 
参(各贰钱半) 甘草(三钱) 
上除茯苓、皂鱼、巴豆外,为极细末,再另研巴豆霜,旋旋入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初服贰丸,一日 
加一丸,贰日加贰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两丸加服,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上后积药根据此法服之。春夏秋冬,另有加减法在各条下。秋冬,加浓朴一半,通前重一两,减黄连一钱半。 
若治风痫,于一料中加人参、茯苓、菖蒲各三钱,黄连只根据春用七钱,虽秋冬不减,淡醋汤送下,空心服。 
x加减肥气丸x 仲夏合此,治同前。 
柴胡 浓朴(各半两) 黄连(一两) 川椒 甘草(各五分) 巴霜(三钱) 干姜(半两) 肉桂(贰钱) 人 
参(半两) 川乌(三钱) 
上除巴豆末外,同为细末,旋入巴霜研匀,炼蜜丸,如桐子大。初服贰丸,一日加一丸,贰日加贰丸,渐 
加至大便微溏,再从贰丸加服,淡醋汤下,空心服。利大便行。秋冬,去生姜半钱,加浓朴一倍,减黄连一半。 
心之积,x伏梁丸x 治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心烦。 
黄连(一两半) 人参(半两) 浓朴(去皮,姜制,半两) 黄芩(去皮,三钱) 肉桂(一钱) 干姜 巴豆 
霜川乌(焙,去皮脐,各五分) 红豆 茯神(去皮。各一钱) 丹参(炮,一钱) 菖蒲(五分) 
上除巴豆霜外为末,另研豆霜,旋入和匀,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贰丸,一日加一丸,贰日加贰丸。 
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贰丸加服,淡黄连汤下,食远,周而复始,即减半勿服。秋冬加浓朴半两,通前共 
一两,减黄连半两,只用一两,黄芩不用。 
脾之积,x痞气丸x 气在胃脘,腹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 
浓朴(制,半两) 黄连(去须,八钱) 吴茱萸(洗,贰钱) 黄芩(贰钱) 白茯苓(另为末) 泽泻(各一 
钱) 
巴豆霜(另研,四分) 干姜(炮,一钱五分) 白术(贰钱) 川乌(炮,去皮脐,五分) 人参(一钱) 茵陈(一 
钱半) 缩砂(一钱半) 桂(四分) 川椒(炒,五分) 
上除巴豆霜、茯苓另研为末旋入外,余药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贰丸,一日加一丸,贰日 
加贰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贰丸加服,淡甘草汤下,食远,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x加减痞气丸x 孟秋合此。 
黄芩(酒制,三分) 浓朴(一钱) 黄连(酒制) 半夏(各五分) 益智(三分) 吴茱萸(三分) 红花(五 
分) 青皮(贰分) 归尾(三分) 泽泻(五分) 茯苓 神曲 广术 昆布(各贰分) 橘皮(去白,三分) 熟 
地(贰分) 人参(贰分) 附子(三分) 甘草(炙) 巴豆霜 葛根(各贰分) 
上为末,蒸饼为丸,桐子大。初服贰丸,一日加一丸,贰日加贰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贰丸加服,淡 
甘草汤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