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垣〕x补阳汤x 初冬间,一小儿贰岁,大寒证,明堂青脉,额上青黑,脑后青络高起,唇青,
舌上白滑,喉鸣而喘,大便微青,耳尖冷,眼涩,常常泪下出,仍多眵,胸中不利,卧而多惊,无
搐即寒。
柴胡(三钱) 升麻(贰钱) 麻黄(三钱) 吴茱萸(五分) 地龙(五钱) 蝎梢(少) 生地(五分)
归身(三钱) 甘草(炙,一钱) 黄 (贰分) 黄柏(一钱) 陈皮(一分) 葛根 连翘(各一钱)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一盏,煎法如常,乳食后,热服。始渐喜睡,精神出,气和顺,乳食旺。
〔钱〕血气虚怯,为冷所乘,则唇青。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杂病
寒热
属性:〔汤〕食积,寒热如疟,渴泻气急,要合地卧,此候先当取下积,只用平胃散,次常服进食丸。
(平胃散方见大人泄泻,进食丸方见癖。)
〔钱〕曹宜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不止。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不愈,
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曰∶当以白饼子下之,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此乃解也。后
果愈。何以故?不食
但饮水者,食伏于脾内不能消,致令发寒热。用止渴药吐者,药冲脾故也。故下之即愈。
〔子和〕高巡检子八岁,病热,医者皆为伤冷,治之以热药,欲饮冰水,禁而不与,内水涸竭,烦躁转生,
前后皆闭,口鼻俱干,寒热往来,咳嗽时作,遍身无汗。又欲灸之,适遇戴人。戴人责其母曰∶重 浓被,暖
坑红炉,儿已不胜其热,尚可灸乎?其母谢以不明。戴人令先服人参柴胡饮子。连进数服,下烂鱼肠之
类,臭气异常。渴欲饮水,听其所欲,冰雪冷水,连进数杯。节次又下三四十行,大热方去。又与通膈丸、
牛黄丸复下十余行,儿方大痊。前后约五十余行,略计所用冰雪水饮至一斛,向灸之当何如哉。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杂病
疟
属性:治小儿疟疾,多与大人同法,以出汗为瘥,宜桂枝、柴胡、麻黄、参、芩等辈。又视其病食病痰,
以意消息之。大抵多是饮食不节得之,须以消导为先可也。
〔世〕x万金丹x 治大人小儿疟并哮,痰涎喘急。
黑豆四十九粒,信一钱。先以黑豆浸去皮,端午日以乳钵研细拌匀,作一小丸之,黄丹为衣,阴干,
治哮冷,茶清吞一丸。治疟,空心井花水吞一丸,忌热物荤腥一月。如食热物即吐。
〔汤〕治瘅疟但热不寒方 用黄丹 通红,临发蜜汤调下,能饮酒,用酒调。一法,专服小柴胡汤,
次服人参前胡汤。
x草果饮x 治寒多热少,手足厥冷,遍身浮肿,肚腹疼痛。
浓朴(姜制) 青皮 草果 藿香 甘草(炙) 丁皮 神曲 良姜 半夏曲
等分, 咀,姜、枣煎,空心服。
治久疟,x露星散x。
秦艽 柴胡 白术 白茯苓 槟榔 常山 黄芩 甘草(炙) 半夏曲 官桂
上等分, 咀,酒、醋一半煎,露一宿,次日早,取再温,滤去渣服。陈舍人令嗣久疟,服验。
x小柴胡汤x 治小儿疟疾,往来寒热。
人参 半夏 柴胡 黄芩 甘草(各等分)
上 咀,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青皮汤x 治小儿疟疾作,浮肿,兼寒热不退,饮食不进。
白术 茯苓 浓朴 青皮 陈皮 半夏 大腹皮 槟榔 三棱 蓬术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姜水煎服。
x养胃汤x 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温中快膈,能辟山岚瘴气。寒疟,脾胃虚寒,呕逆恶心,并
宜服之。
苍术 浓朴 半夏 藿香 草果 人参 茯苓 甘草 陈皮
上 咀,每三钱,枣子、乌梅各一枚,同煎,食前热服。
x鬼哭散x 止疟疾久不愈者效。
常山 大腹皮 白茯苓 鳖甲(醋炙)
上 咀,每服三钱,桃、柳枝各七寸同煎,临发时服,略吐出涎效。
x鳖甲饮子x 治疟久不愈,腹中结为 瘕,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 白术 黄芩 草果 槟榔 芎 橘红 甘草 浓朴 白芍药(各等分)
上 咀,姜、枣煎服。
x大腹皮汤x 治小儿疟疾,用药太早,退热变作浮肿,外肾肿大,饮食不进。
大腹皮 槟榔 三棱 蓬术 枳壳 苍术(制。各贰两) 甘草(三钱)
上 咀,每服三钱,加姜皮、萝卜子同煎。
x四兽饮x 治五脏气虚,喜怒劳逸不节,致阴阳相胜,结聚痰饮,发为疟疾。兼治瘴疟。
半夏 人参 白术 茯苓 草果 陈皮(各一两半) 甘草(贰钱半)
上 咀,加乌梅、枣子各一枚,生姜三片,每服三钱,煎服。
x经效截疟丹x 治疟母结癖,寒热无已。
真阿胶(汤泡研) 雄黄(各贰钱半) 朱砂(一钱半)
上研为细末,稀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候冷空心服。瘴疟,桃枝汤冷服。临发时,
磨一丸涂鼻口畔效。
〔《要略》〕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宜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
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之。
〔《脉》〕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明》〕小儿疟久不愈,灸内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各一壮。)大椎 百会(各随年壮。)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杂病
继病
属性:〔海〕小儿 病,母有娠乳儿,有病如疟痢,他日亦相继腹大,或瘥或发,他人相近,亦能相继。
北人未识其病。怀妊者取百劳鸟毛带之,又取其蹋枝鞭小儿令速语。《郑礼》注云∶ ,博劳也。《楚辞》
云∶在外见鸣 ,言其鸣恶也。《白泽图》云∶屋间斗不祥,即百劳也,以此治继病。《本草》云∶
百劳味平有毒,其毛用之,治小儿继病。
〔《圣》〕治小儿生十余月后,母又有妊,令儿精神不爽,身体萎瘁,名为 病。用伏翼烧灰细研,
以粥饮调下五分,日四五服效。若炙令香熟,嚼哺儿亦效。(即蝙蝠。)
〔《无》〕《千金》论小儿有 病者,是娠妇被恶神导其胎中,妒疾小儿,令生此病。 亦小鬼也。其
证微微下利,寒热往来,毫毛发鬓 HT 不悦者是也。宜服龙胆汤。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更有
娠,使儿饮此
乳,亦作 也。令儿黄瘦骨立,发热发落。
x龙胆汤x 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吐 者。若已能进哺,中满食不消,
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痫,方悉主之。
龙胆草 柴胡 黄芩 桔梗 钩藤皮 芍药 甘草(炙) 茯苓(各贰钱半) 蜣螂(贰枚)
大黄(煨,一两)
上为锉散,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一剂,十岁以下小儿皆可服。若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
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十六日至贰十日,分贰合为三服;贰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为三服,
皆以得下即止,此剂为出腹婴儿所作。若日月长大者,亦根据此为例。必知客忤及有鬼气者,可加人参、
当归各贰钱半,一百日儿加一钱一字,贰百日儿加贰钱半,一岁加半两,余药皆仿此。
〔海〕生者为相继。死者为传尸。有脉而无气,谓之尸厥。有气而无脉,谓之行尸。丁奚、哺露、客忤、
无辜,四异病也。阳易、阴易、百合、狐惑,四奇病也。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杂病
五硬五软
属性:五硬 仰头取气动摇难,气壅疼连胸腹间,脚手心如冰冷硬,头仰为风命不还。吃食如何不长肌,
肉少皮宽软自离,莫教泻痢当时作,灵药难医命必危。五岁孩儿不肯行,脚软气羸命不亨,细小不妨荣
卫气,长大须应肉自生。宜用参 等药,钱氏地黄丸治之。
上五硬即 之属,经所谓暴强直,皆属于风是也。
五软即痿之属,治见疳杂方条。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补遗方
属性:x至宝丹x 疗卒中急风不语,中恶气绝,中诸物毒暗风,中热客毒,阴阳贰毒,山岚瘴气毒,蛊毒水
毒,产后血
晕,口鼻血出,恶血攻心,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绝,死胎不下。以上诸疾,并用童子小便一合,生姜自
然汁三五滴,入于小便内,温过,化下三丸至五丸,神效。又疗心肺积热,伏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
神魂恍惚,头目昏眩,眠睡不安,唇口干燥,伤寒狂语,并皆疗之。
乌犀角(研,生) 朱砂(研,飞) 雄黄(研) 玳瑁屑(研,生) 琥珀(研。各一两)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分) 金箔(五十片,半入药,半为衣) 银箔(五十片) 牛黄(五钱) 安息香(一两半,
研,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沙土,慢火熬成膏)
上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搜成剂,盛不津
器中,并旋丸如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丸至五丸。又疗小儿诸痫,急惊心热,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烦
躁,风涎搐搦。每贰岁儿服贰丸,人参汤化下。
x桂苓甘露饮x
官桂 人参(去芦) 藿香(各半两) 茯苓(去皮) 白术 甘草(炙) 葛根 泽泻 石膏
寒水石(各一两) 滑石(贰两) 木香(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新水生姜汤亦可。
x顺气散x 消中,热在胃而能饮食,小便黄赤,以此下之。不可多利,微微利至不欲食而愈。
朴硝(制,一两) 大黄(四钱) 枳实(贰钱)
上 咀,每服八钱,水贰盏,煎八分,去渣,通口服。
x胶艾汤x 治冲任虚损,月水过多,及妊娠胎动不安,男子腹痛下坠。
阿胶(炒) 川芎 甘草(炙。各贰两) 当归 艾叶(微炒。各三两) 白芍药 熟地(各四两)
上锉,每服五钱,水一盏,酒六分煎 至八分,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日三服。甚者,连夜
并服。
x震灵丹x 此丹不犯金石飞走有性之药,不 不燥,夺造化冲和之功。大治男子真元衰惫,五劳七
伤,脐腹冷痛,
肢体酸痛,上盛下虚,头目眩晕,心神恍惚,血气衰微,及中风瘫痪,手足不遂,筋骨拘挛,腰
膝沉重,容枯肌瘦,目睛耳聋,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心肾不足,精滑梦遗,膀胱疝坠,小肠淋沥,
夜多盗汗,久泻久痢,呕吐不食,八风五痹,一切沉寒痼冷,服之如神。及治妇人血气不足,崩漏虚损,
带下,久冷胎藏无子,服之无不愈者。
禹余粮(火 ,醋淬) 紫石英 赤石脂 代赭石(如上法 淬)
以上四味,并作小块,入坩埚泥固济,候干,用炭一斤 通红,火尽为度,入地出火毒贰宿。
乳香(另研) 五灵脂(去砂石) 没药(去石研。各贰两) 朱砂(水飞过,一两)
上件前后共八味,并为细末,以糯米轻煮糊为丸如小鸡头大,晒干,每一粒,空心温酒下,冷水
亦得。常服镇心神,驻颜色,温脾肾,理腰膝,除尸疰、蛊毒,辟鬼魅邪疠,久服轻身。忌猪羊血,恐
减药力。妇人醋汤下。孕妇不可服。极有神效。
x驻车丸x 治一切下痢,无问新久,及冷热脓血,肠滑里急,日夜无度,脐腹绞痛不可忍者。
阿胶(捣,砂炒如珠子,为末,以醋四升熬成膏) 当归(去芦。各十五两) 黄连(去须,三十两)
干姜(炮,十两)
上为细末,以阿胶膏和,并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米饮下,日三服。凡小儿服,
丸如麻子大,更量岁数加减。
x甘草干姜汤x
甘草(四两,炙) 干姜(贰两,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x干姜附子汤x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
上贰味,水煎,顿服。
x茯苓丸x 治臂痛如神。
赤茯苓 防风 细辛 白术 泽泻 官桂(各半两) 栝蒌根 紫菀 附子 黄 芍药
甘草(炙。各三分) 生地 牛膝(酒浸) 山芋 独活 半夏(酒浸) 山茱萸(各一分)
上十八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大。每服十丸,温酒送下,食前。
x当归四逆加茱萸汤x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各一两) 通草 甘草(各六钱) 茱萸(三钱)
上水六盏,煎服。
x升麻葛根汤x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等分)
每服六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服。(寒多即热服,热多即寒服。)
x开胃丸x 治干呕,气逆不止。
半夏曲(微炒,三两) 人参(一两半) 白豆蔻(去皮) 陈皮(去白,焙) 白术(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同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贰十丸至三十丸,不拘时,用粥饮送下。
x辰砂丸x
辰砂 麝香 牛黄(各贰钱半) 半夏(制) 丁香 白附子 铁粉 天麻 南星(制。各半两)
上为细末 煮粳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用荆芥汤,不拘时下。
x软金丹x(又名x圣力丹x) 治急慢惊风,五痫,螈 ,头项动摇,目睛上视或牵邪偏搐,背脊
强直或反折如弓,口噤牙紧,或屈指如数,或温壮连绵,或服凉药过多,内生虚风。或因伤寒变搐发渴,
或因吐痢生风为痫一切诸症。乳食不化,昏冒不省。凡此急候服之皆愈。但不喘急者此药必效,如已喘
急者更须详虚实。苦涎实者,可同水银丸化下,此贰药引化惊涎则潮搐立止;虚者但只服此药,即
便服效。如儿涎热、风热有诸惊症者,服之即
瘥。又治大人卒中风病,涎潮不省,此药神圣,救人不可具载。
香墨(各一钱) 全蝎(三十个) 丁香(一钱半) 蟾酥(一皂子大) 牛黄(另研) 丹砂(飞)
雄黄(飞) 生犀(镑研) 半夏曲(制) 天麻 僵蚕(炒) 木香 蝉壳(洗焙) 使君子(肉。各一分)
肉果(面裹煨)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各三钱) 腻粉(一钱) 螺青(一两贰钱) 水银铅(各三
钱半,炒结砂用五钱) 麝香(一钱,研) 龙脑(半钱,研) 白花蛇 乌蛇(各取项后粗处肉,各一两。
酒浸一宿,去皮骨,晒干不见火) 附子(一个,炮去皮脐,虚者用) 蜈蚣(贰条,赤足者生用)
槟榔(大贰个)
原方有大HT 虫贰十五个去壳,本草无考。
上逐旋入研细匀,用不蛀皂KT 一铤,刮去皮弦,以好酒半升浸一宿,揉去渣取汁,入石脑油三钱,
银石器属性武火熬数沸,放冷,别炼蜜少许,投内和诸药得所,大者丸枣大,小者皂子大,以金银为
衣,每服一丸,金银薄荷汤化下。涎实者,同水银丸化下,量儿大小与服,神效。
x水银丸x 治急惊痰壅发搐,闷乱口噤。
水银(一分,入枣肉少许,同研至无星) 腻粉(一钱,研) 南星(炮制,一分) 全蝎(微炒,一分)
再研枣肉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七丸,乳香汤化下,无时量大小加减。
x太乙神精丹x 治客忤霍乱,腹痛胀满,尸疰恶气,颠狂鬼语,蛊毒妖魅,温疟,但是一切恶毒,
无所不治。
丹砂 曾青 雌黄 雄黄 磁石(各四两) 金牙(贰两半)
上六味,各捣绢下筛,惟丹砂、雌黄、雄黄三味以 醋浸之。曾青用好酒于铜器中渍,纸密封讫,
日中曝百日。经忧急五日亦得,无日以火暖之。然后各研令如细粉,以 酢拌,使干湿得所,纳土釜中,
以六一泥固济,勿令泄气。干后安铁环施脚高一尺五寸,置釜上以渐放火,无问软硬炭等皆得。初放火取
熟两称炭各长四寸,置釜上待三分尽即益,如此三度,尽用熟火,然后用益生炭,其过三上熟火已外,
皆须加火渐多,及至一伏时,其火已欲近釜,即便满就釜下益炭,经两度即罢,火尽极冷然后出之。
其药精飞化凝着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但色光明皎洁如雪最佳。若飞上不尽,更令与
火如前,以雄鸡翼扫取,或多或
少不定,研和枣膏,丸如黍粒。治偏风,大风,恶疾,癫痫, 疖,鬼打等最良。服法平旦空服一丸
如黍米为度。其疟病积久,百方不瘥,又加心腹胀满上气,身面脚等并肿垂死者,服一丸吐即瘥,亦有不
吐瘥者。若不吐复不瘥者,更服一丸半。仍不瘥者后日增半丸,渐服无不瘥,气亦定,当吐出青黄白物。
其因疟两胁下有 块者,亦当消除,若心腹不胀满者,可与一丸,日日加之,以知为度,不必专须吐。
亦可一丸即瘥,勿并与服,亦可三日一服,皆须以意斟酌,量得其宜。或腹内有水便即下者,勿怪。若患
疟日近精神健,亦可斟酌病患药性,并与两丸作一丸顿服之,皆至午后食,勿使冷,勿使热,豉浆粥任意
食之。若病疟盗汗虚弱者,日服一丸,至三日吐即止。若患疟不汗,气复不流脚冷者,服一丸,至三日
若不汗,气复脚即暖有润汗不止,三日吐即止。若患疟无颜色者,服药后三日即有颜色,亦有须吐瘥者,
亦有服少许而瘥者,亦有杀药强人,服三四丸始觉药行者。凡人禀性不同,不可一概与之,但作黍米大服
之为始,渐加以知为度。药力验壮勿并多服,特慎油面鱼肉蒜,当清净服之。若有患久不瘥,在床羸瘦,并
腹胀满及肿,或下痢者多死,但与药救之,十人中或瘥三四人也。又 瘕积聚,服一刀圭,以饮浆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