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灸,针入四分,针过深则杀人。
水突贰穴,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气舍贰穴,在颈直人迎下天突陷中,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右颈项第贰行六穴。
扶突贰穴,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可灸三壮,针入三分。《针经》云∶在气舍后一寸五分。
天鼎贰穴,在颈缺盆气舍后一寸半,直扶突曲颊下,手阳明脉气所发,可灸三壮,针入三分。
右颈项第三行四穴。
天窗贰穴,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挟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右颈项第四行贰穴。
天容贰穴,在耳下曲颊后,手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一寸,可灸三壮。
右颈项第五行贰穴。
天牖贰穴,在颈筋间,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手少阳脉气所发。针入一寸,留七呼,
不宜补,亦不宜灸。
右颈项第六行贰穴。
天柱贰穴。(见正头部第贰行。)
右颈项第七行贰穴。
风府一穴。(见正头部中行。)
右项中央一穴。
会贰穴,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宛宛中,手少阳阳维之会。针入七分,留三呼,灸七壮。
肩 贰穴,在肩端凸骨间陷宛宛中,举臂取之,手阳明跷脉之会。针入六分,留六呼,可灸七壮至贰七壮。
若灸偏风,七七壮,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者,当灸不畏细也。
缺盆贰穴,一名天盖,在肩上横骨陷中。针入三分,不宜太深,使人逆息,可灸三壮。
右肩前廉六穴, 会极外,肩 次之,缺盆极里。
肩 贰穴,在肩端 上陷中,针举臂取之。针七分,可灸三壮。
巨骨贰穴,在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手阳明阳跷之会。针入一寸半,可灸三壮。
肩井贰穴,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陷中,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针入五分,
灸七壮。
秉风贰穴,在肩上小 骨后,举臂有空处,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之会。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天 贰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央,手少阳阳维之会。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右肩上廉自肩 至此十穴。肩 极外,巨骨次之,肩井又次之,秉风又次之,天 极在里。
俞贰穴,在肩 后大骨下髀上廉陷中,手足太阳阳维阳跷之会,举臂取之。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肩贞贰穴,在肩曲胛上两骨解间,肩 后陷中。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天宗贰穴,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留六呼,可灸五壮。
曲垣贰穴,在肩中央曲髀陷中,按之应手痛。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肩外 ,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肩中 ,在肩胛内廉,去脊贰寸陷中。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右肩后廉十贰穴, 、肩贞极外,天宗、曲垣次之,外 、中 极里。
渊腋贰穴,在腋下三寸宛宛中,举臂取之。刺入三分,不宜灸,灸之不幸,令人生肿蚀马疡。内溃者死,
寒热者生,马疡可治。
大包贰穴,在渊腋下三寸,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辄筋贰穴,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着胁,足少阳脉气所发。针入六分,可灸三壮。
天池贰穴,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着胁直腋撅肋间,手厥阴足少阳脉之会。针入三分,灸三壮。
右侧腋八穴。
大椎一穴,在项后第一椎下陷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泻五吸。若灸以年为壮。
陶道一穴,在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足太阳之会。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节骨下,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灸七壮。
神道一穴,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留五呼,可灸三壮。
灵台一穴,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疗病法出《素问》。
至阳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筋缩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脊中一穴,一名神宗,在第十一椎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针入五分,不可灸。
悬枢一穴,在第十三椎节下间,伏而取之。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命门一穴,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伏而取之。针入五分,灸三壮。
右背部中行,自项中央直脊至命门穴,与脐相对十穴。命门与脐相对,若取可正身立,用一
杖自地量至脐,截断,却移向后量脊,杖头截处是穴也。
阳关一穴,在第十六椎节下间,坐而取之。针入五分,灸三壮。
腰 一穴,在贰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开,然后巧取,乃得
其穴,督脉气所发。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可七壮至七七壮。
长强一穴,一名气之阴 ,督脉别络,在脊 端,足少阴少阳所结。针入三分,抽针以大痛为度。
其穴伏地而取之,乃得。可日灸三十壮至贰百壮止。
右背部中行,自命门穴直脊下至尾闾骨端三穴。
大杼贰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手足太阳之会。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风门贰穴,在第贰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针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肺 贰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留七呼,灸百壮。
厥阴 贰穴,在第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灸七壮。
心 贰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禁灸。
膈 贰穴,在第七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肝 贰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胆 贰穴,在第十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灸三壮。
脾 贰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胃 贰穴,在第十贰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七呼,灸随年壮。
三焦 贰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五分,留七呼,灸三壮。
肾 贰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与脐平。针入三分,留七呼,灸随年壮。
大肠 贰穴,在十六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小肠 贰穴,在十八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针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膀胱 贰穴,在十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中膂内 贰穴,在贰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侠脊起肉间。针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壮。
白环 贰穴,在贰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如腰 法同,挺杖伏地
端身,两手指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入五分,得气即先泻,如泻多补之,不宜灸。
右背第贰行,去中行各一寸五分,侠脊直下三十四穴。
上 贰穴,在第一空腰髁下夹脊陷中,足太阳少阳之络。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次 贰穴,在第贰空夹脊陷中。针入三分,可灸七壮。(《甲乙》云∶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壮。)
中 贰穴,在第三空夹脊陷中,足厥阴少阳所结之会。针入贰分,留十呼,可灸三壮。(《甲乙》云∶
针入贰寸,留十呼。)
下 贰穴,在第四空夹脊陷中,足太阴厥阴少阳所结之会。针入贰分,留十呼,灸三壮。
会阳贰穴,在阴尾尻骨间两旁,督脉所发。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右背第贰行,自 髁骨夹脊斜下四骨空八穴,《内经》谓之八 穴是也。阴尾骨两旁贰穴。
附分贰穴,在第贰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各三寸,手足太阳也,令正坐取之。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魄户贰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宜久留针,可
灸七壮至百壮。
膏肓 贰穴,在第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又法,令人正坐竖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
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从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头,其间当在四肋之间,灸中间。从胛骨之里,
去胛骨容侧指许,举KT 去来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一处至百壮,多至三百壮。当觉下
KTKT 然,如水流之状,亦当有所下。若得痰疾,则无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
俯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从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正
坐,当伸两臂,令人俯两胛骨使相离。不尔,即胛骨覆其穴,灸之无验。此穴无病不治。
神堂贰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贰穴,在肩膊内廉第六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以手重接之,病者
言 是穴。针入六分,留三呼,可灸一十一壮。
膈关贰穴,在第七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贰分,可灸五壮。
魂门贰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阳纲贰穴,在第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意舍贰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灸五十壮至百壮。
胃仓贰穴,在第十贰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五七壮。
肓门贰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叉肋间,经云与鸠尾相直,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
可灸三十壮。
志室贰穴,在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胞肓贰穴,在第十九椎下两旁,相去各贰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五七壮。
秩边贰穴,在第贰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五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右背第三行贰十八穴。
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针宜横下,不得低。可灸五壮。
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华盖一穴,在璇玑下一寸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紫宫一穴,在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头取之,任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半。
玉堂一穴,在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三壮。
膻中一穴,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横直两乳间陷中,仰卧取之,任脉气所发。禁穴不可针。
右膺输部中行,自缺盆中间下至两乳中间六穴。
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右膺输部中行,自两乳中间下至鸠尾歧骨间一穴。
腑贰穴,在巨骨下,去璇玑旁各贰寸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中贰穴,在 腑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针入四分,灸五壮。
神藏贰穴,在 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灵墟贰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神封贰穴,在灵墟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步廊贰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右膺输第贰行十贰穴。
气户贰穴,在巨骨下 府两旁各贰寸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库房贰穴,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屋翳贰穴,在库房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膺窗贰穴,在屋翳下一寸六分,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乳中贰穴,当乳足阳明脉气所发。禁不可灸,灸则生蚀疮。疮中有汁脓血可治,疮中有 肉,若
蚀疮者死。宜浅刺贰分。
乳根贰穴,当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右膺输第三行十贰穴。
云门贰穴,在巨骨下侠气户旁各贰寸陷中,动脉应手,手太阴脉气所发。针入贰分,若刺深,令
人气逆,可灸五壮。
中府贰穴,乃肺之募,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足太阴之会。针入三分,留五呼,
可灸五壮。
右膺输第四行,贴巨骨下一寸四穴。中府贰穴,手足太阴会也;云门贰穴,手太阴也。
周荣贰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针入四分,灸五壮。
胸乡贰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针入四分。
天溪贰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针入四分,灸五壮。
食窦贰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举臂取之,足太阴脉气所发。针入四分,灸五壮。
右膺输第四行,自巨骨下一寸下至腹八穴,皆足太阴也。
鸠尾一穴,在前臆蔽骨下五分。此穴大难针,须大好手方可下针,针入三分,留三呼,泻五吸,禁灸。
巨阙一穴,心之募也,在鸠尾下一寸,任脉气所发。针入六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灸七壮至七七壮。
上脘一穴,在巨阙下一寸五分,去鸠骨下三寸,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针入八分,日灸贰七壮。
中脘一穴,胃之募也,在上脘下一寸五分,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主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针入八分,
留七呼,泻五吸,灸贰七壮。
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针入五分,留十呼,可灸五壮。
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针入八分,灸七壮至百壮。
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任脉气所发。针入八分,可灸七壮。水病禁针,针即成水蛊病死。
神阙一穴,当脐中。是穴灸百壮,禁针。
右腹部中行,自鸠尾蔽骨端下至脐中八穴。
阴交一穴,在脐下一寸,任脉气所发。针入八分,灸百壮。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针入八分,灸百壮。
石门一穴,在脐下贰寸,三焦之募也。任脉气所发,灸贰十壮。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也。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任脉之会。下记者,关元也。针入八分,留三
呼,灸三壮至三百壮。
中极一穴,在关元下一寸,膀胱之募也,足三阴任脉之会。针入八分,留十呼,灸五壮。
曲骨一穴,在横骨上毛际陷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针入贰寸,灸七壮至七七壮。
右腹部中行,自脐以下至横骨六穴。
会阴一穴,一名屏翳,在两阴间,任脉别络,肾脉波脉之会。可灸三壮。
右腹部中行,在两横骨下至两阴之间一穴。
幽门一穴,挟巨阙两旁各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五分,可灸五壮。
通谷一穴,在幽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五分,灸五壮。
阴都贰穴,在通谷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五分,灸五壮。
石关贰穴,在阴都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一寸,灸三壮。
商曲贰穴,在石关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一寸,灸五壮。
肓 贰穴,在商曲下一寸,直脐旁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三分,灸五壮。
中注贰穴,在肓 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一寸,灸五壮。
四满贰穴,在中注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五分,灸三壮。
气穴贰穴,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在四满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三分,灸五壮。
大赫贰穴,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三分,灸五壮。
横骨贰穴,一名下极,在大赫下一寸,冲脉足少阴之会。针入一寸,可灸三壮。
右腹第贰行贰十贰穴,详幽门下,通谷上欠贰穴。
不容贰穴,在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去任脉贰寸,直四肋端,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灸五壮。
承满贰穴,在不容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贰分,灸五壮。
梁门贰穴,在承满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关门贰穴,在梁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三分,灸五壮。
太乙贰穴,在关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八分,灸五壮。
滑肉门贰穴,在太乙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八分,灸五壮。
天枢贰穴,大肠之募也,在挟脐两旁各贰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八分,留七呼,灸百壮。
外陵贰穴,在天枢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八分,灸五壮。
大巨贰穴,在外陵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针入五分,灸五壮。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