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取之涌泉、昆仑。有血者,尽取之。又云∶骨痹举节不
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阳之经补之(一作三阴)。
此皮脉肉筋骨之浅深,随其处取之也。
又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痛痹久,而入脏腑为病,刺法见诸痹条。
〔《玉》〕浑身疼痛,但于痛处针,不拘经穴,须避筋骨,穴名天应穴。
〔《撮》〕臂膊疼痛∶肩 手三里 外关
〔《摘》〕臂膊疼痛,并麻痹∶肩 肩井 曲池
〔《集》〕臂膊麻痹疼痛∶肩 曲池 手上廉 合谷 不应再取∶肩井 列缺
〔《玉》〕臂痛连腕∶液门(沿皮向后透阳池泻) 中渚(沿皮透腕骨泻)
〔《撮》〕臂内廉痛∶经渠(一分,忌灸) 灵道(一分,卧针,向前三分) 少海(五分)〔东〕臂酸
挛∶肘 窍阴 尺泽 前谷 后溪
〔《甲》〕手臂不得上头,尺泽主之。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肘臂
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淫泺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肘痛不能自带衣起,
头眩颔痛,面黑,恶风,肩痛不可顾,关冲主之。肘痛引肩,不可屈伸,寒热,颈项肩背痛
,痿痹不仁,天井主之(《千金》云∶肩肉麻木)。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外关主
之。肘痛,尺泽主之。
〔《撮》〕腕痛∶阳溪 曲池
〔《玉》〕腕无力并痛∶腕骨(横针入三分,痛则泻,无力则补) 曲池(补泻同上)
〔《撮》〕五指拘挛∶三间(一分,先泻后补炙之) 前谷(一分,泻之,灸) 五指皆痛∶阳池
外关 合谷 胯痛腿支风∶环跳(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方可针。可入三寸
半,补少泻多,留八吸) 居 (一寸贰分,留八吸,泻之) 委中出血
〔《标幽》〕胯痛蹶足∶环跳 悬钟(《摘英》作丘墟,针五分,留三呼,灸三壮)
〔《集》〕胯痛腿支风,不能转侧,举动艰难∶环跳(三寸半灸七七壮) 风市(灸贰七壮)
、居 (三寸半灸,五七壮) 委中 昆仑 三里 阳陵泉;不已取下穴∶五枢 阳辅 腰
脚痛∶委中 昆仑 人中
〔桑〕侧脚风∶绝骨 太冲
〔东〕脾枢痛,足胫寒热,足外廉皮骨痛∶临泣(一分) 足三阴(寸半),阳辅
〔《甲》〕髀枢中痛,不可举,以毫针寒留之,以月死生为 数,(一作息数)立已,
长针亦可。腰胁相引痛急,痹筋 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东〕髀筋急胫痛,纵缓痿痹, 疼膝冷,外廉不可屈伸,湿痹流肿∶风市 中渎
阳关 悬钟 腿痛∶阳陵泉 三里 伏兔 阴市 腿膝拘挛,痛引胁,或青或焦,或黧,或
枯如腐木状∶风市(灸) 阳陵泉 曲泉 昆仑 腿膝外廉痛,股肿 酸,转痿痹,或膝
胫热,不能行动∶侠溪(五分) 髀关 光明(各一寸) 髀痹引膝股外廉急痛,胫酸,摇动有声,
诸节酸不能行∶阴陵泉 绝骨 中封
〔《甲》〕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 赤痛,头眩两额痛,逆寒泣出,耳鸣,多汗,
目痒,胸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阳关主之
;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膝关主之。
〔东〕腿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太冲(五分) 中封 膝关 胫酸寒,
足下热,不能久立,湿痹不仁∶中都 冲阳 承山 承筋 胫寒四肢重,少气难言,不得卧
∶至阳 三阴交
〔《甲》〕痹胫重,足 不收,跟痛,巨虚不廉主之。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
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胫苕苕苦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玉》〕草鞋风,昆仑(泻,留六呼) 太溪(泻,留六呼) 申脉(五分,补少泻多,留贰吸,忌灸)
〔《撮》〕草鞋风,足腕痛∶昆仑(透太溪) 丘墟 商丘(各寸半,泻,灸)
〔《集》〕又法∶昆仑 丘墟 商丘 照海(不已取后穴) 太冲 解溪 足腕不用痿 ,坐不起,髀脚痛∶光
明(沿皮五分) 丘墟(直五分) 腕缓不收,覆足不任胫酸∶然谷 浮白 昆仑
〔《撮》〕外踝红肿痛∶申脉(半寸泻。)
〔《摘》〕绕踝风∶曲池(如绕外踝痛,兼刺孙络足少阳小指间三分。如绕内踝痛,兼刺大都三分。如腕前廉痛,刺行
间六分)
〔《集》〕又法∶太冲 临泣 行间 内庭 不已。取下穴∶昆仑 丘墟
〔《撮》〕大拇指本节前骨疼∶太冲(弹针出血) 足五指尽痛,不得践地∶涌泉(贰分) 然谷(一分)
〔《甲》〕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处,至阴主之。足下热痛,不能
久坐,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骨痹烦满,商丘主之。肤痛痿痹,外丘主之。寒气在分肉
间痛,上下痹不仁,中渎主之。
卷之十贰·肝胆部诸痹
着痹(即麻木不仁)
属性:〔《灵》〕卫气不行,则为麻木。(刺真节邪篇)
〔垣〕∶神效黄 汤 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左或右,半身麻木,或面,或头,或手臂,或
脚腿,麻木不仁,并皆治之。(方见目门倒睫拳毛)
x芍药补气汤x 治皮肤间有麻木,此肺气不行也。(洁古老人立效神方)
黄 (一两) 白芍药(两半) 橘皮(一两) 泽泻(半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每服一两,水贰大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肌肉麻,必待泻营气而愈
。如湿热相合,四肢沉痛。当泻湿热。
〔垣〕∶杜彦达患左手右腿麻木,右手大指次指亦常麻木至腕,已三四年矣。诸医不效,求
治明之,明之曰∶麻者,气之虚也,真气弱,不能流通,填塞经络,四肢俱虚,故生麻木不
仁。与一药,决三日夜。遂制人参益气汤。服贰日,便觉手心热,手指中间如气满胀。至三
日后,又觉两手指中间皮肉如不敢触者,似痒痛满胀之意,指上瑟瑟,不敢用手擦傍触之。
明之云∶真气遍至矣。遂于两手指甲傍各以三棱针一刺之,微见血如黍粘许,则痹自息矣。
又为处第贰、第三服之。
x人参益气汤x 治五六月间,两手麻木,四肢困倦,怠堕嗜卧。乃湿热伤元气也,以此药治之。
黄 (八钱) 人参 甘草(各五钱,生) 甘草(炙,贰钱) 五味子(一百贰十粒) 升麻(贰钱) 柴
胡(贰钱半) 芍药(三钱)
上 咀。每服称半两,水五盏,煎一盏,去渣,空心温服,服后令少卧。于麻痹处
,按摩屈伸少时,午饭前,又一服,日贰服。第贰次药,煎服如前。
黄 (八钱) 红花(五分) 陈皮(一钱) 泽泻
第三次服药
黄 (六钱) 黄柏(一钱贰分) 橘皮(三钱) 泽泻 升麻(各贰钱) 白芍(五钱) 生甘草(四钱) 五
味(一百粒) 生芩(八钱) 炙甘草(一分)
上 咀。分作四服,煎服如前法,稍热服。秋凉去五味,冬月去黄芩,服之大效。
x除湿补气汤x 治左腿麻木沉重。
黄 (八钱) 甘草梢(六钱) 五味(一百贰十粒) 升麻梢 当归 柴胡梢 泽泻(各贰钱) 红花(贰
钱半) 陈皮(一钱) 青皮(四钱)
上 咀。分作四服,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仲〕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
加被微风遂得之。形如风状,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
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x黄 桂枝五物汤x主之。
黄 芍药 桂枝(各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贰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贰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罗〕中书左丞张仲谦,至元戊辰春正月,在大都患风证,半身麻木。一医欲下之,未决
可否,命予决之。予曰∶治风当通因通用,汗之可也。然此地此时,虽交春令,寒气犹存,
汗之则虚,其表必有恶风、恶寒之证。仲谦欲速瘥,遂汗之,身体轻快。后数日,再来邀予
视之。曰∶果如君言,官事繁剧,不敢出行,当如之何?予曰∶仲景云,大法夏宜汗,阳气
在外故也。今时阳气尚弱,初出于地,汗之则使卫气亟夺,卫气失守,不能肥实腠理,表上
无阳,见风必大恶矣。《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又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
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当此之时,犹有过汗之戒。况不当汗而汗之者乎。遂与黄 建中汤加
白术服之,滋养脾胃,生发荣卫之气,又以温粉扑其皮肤,待春气盛,表气渐实,即愈矣。
《内经》曰∶化不可伐,时不可违,此之谓也。
x黄 建中汤x(方见治虚实条。)
〔垣〕∶戊申春,节使赵君,年七旬,病体热麻,股膝无力,饮食有汗,妄喜笑,善饥,痰
涎不利,舌强难言,声嗄不鸣,身重如山。求治于先师,诊得左手脉洪大而有力,是邪热客
于经络中也。两臂外有数瘢,遂问其故。对以燃香所致。先师曰∶君之病,皆此也,夫人之
十贰经,灌溉周身终而复始。盖手之三阳,从手表上行于头,加之以火邪,阳并于阳,势甚
炽焉。故邪热毒行流散于周身而热麻。《针经》云∶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
廉泉开,故涎下。热伤元气,而沉重无力。饮食入胃, 悍之气,不循常度,故多汗
。心火盛,则妄喜笑。脾胃热,则消谷善饥。肺金衰,则声嗄不鸣。仲景云∶微数之脉,慎
不可灸,焦枯伤筋,血难复也。君奉养以膏粱之味,无故加以火毒热伤于经络,而为此病明
矣。《内经》曰∶热淫所胜,治以苦寒,佐以苦甘,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当以黄柏、知母
之苦寒为君,以泻火邪,壮筋骨。又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黄 、生甘草之甘寒,泻热补
表。五味子酸止汗,补肺气之不足,以为臣。灸甘草、当归之甘辛,和血润燥,柴胡、升麻
之苦平,行少阳阳明贰经,自地升天,以苦发之者也,以为佐。 咀。同煎取清汁服之
。更缪刺四肢,以泻诸阳之本,使十贰经络相接,而泄火邪。不旬日而良愈,遂名其方曰x清阳补气汤。x
苍术(四钱) 本(贰钱) 升麻(六钱) 柴胡(三钱) 五味(一钱半) 黄柏(酒制,三钱) 知母(酒
,贰钱) 陈皮(贰钱半) 甘草(生,贰钱) 当归(贰钱) 黄 (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之。待少时,复以美膳压之。
x补气升阳和中汤x 李正臣夫人病,诊得六脉中俱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弦在其上,是
风热下陷入阴中,阳道不行。其症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目开,则麻木渐退,
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症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故不得眠。身体皆重,时有痰嗽,
觉胸中常是有痰而不利,时烦燥,气短促而喘,肌肤充盛,饮食大小便如常,惟畏麻木,不
敢合眼,为最苦。观其色脉形病相应而不逆,《内经》曰∶阳盛瞑目而动轻,阴病闭目而静
重。又云∶诸脉皆属于目。《灵枢》曰∶开目则阳道行,阳气遍布周身,闭目则阳道闭而不
行,如昼夜之分,知其阳衰而阴旺也。且麻木为风,虽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细校之则非,
如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假为绳系缚之人释之,觉麻木作而不敢动,久则自已。以此验之,
非有风邪,乃气不行也。不须治风,当补其肺中之气,则麻木自去矣。知其经脉,阴火乘其
阳分,火动于中,为麻木也,当兼去阴火则愈矣。时痰嗽者,秋凉在外,湿在上作也,当实
其皮毛,以湿剂。身重脉缓者,湿气伏匿而作也。时见燥作,当升阳助气益血,微泻阴火去
湿,通行经脉,调其阴阳则已。非五脏六腑之本有邪也,补气升阳和中汤主之。
黄 (五钱) 人参(三钱) 甘草(炙,四钱) 陈皮(贰钱) 当归(身贰钱) 生草根(一钱,去肾热)
佛耳草(四钱) 白芍(三钱) 草豆蔻(钱半,益阳退寒) 黄柏(一钱,酒洗,除湿泻火) 白术(贰钱)
苍术(钱半,除热调中) 白茯苓(一钱,除湿导火) 泽泻(一钱,用同上) 升麻(一钱,行阳明经)
柴胡(一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贰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早饭后午饭前服之,至
八服而愈。
x温经除湿汤x 李夫人,十月贰十日,得立冬严霜作时病,四肢无力,乃痿厥,湿热在下
焦也。醋心者,是浊气不降欲满也。合眼麻木者,阳道不行也。开目不麻木者,目开助阳道
,故阴寒之气少退也。头旋眩运者,风气下陷于血分,不伸越而作也。
羌活(七分) 独活(三分) 柴胡(贰分) 黄 (贰分) 人参(一钱) 甘草(炙,一钱) 白芍(三钱) 陈
皮(贰钱) 白术(一钱) 苍术(贰钱) 泽泻(一钱) 猪苓(一钱) 黄柏(三分) 黄连 木香(各贰分) 草豆
蔻(贰分) 神曲(贰分) 麻黄(去节,三分) 升麻(五分) 当归(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作贰服,水贰大盏,煎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治肢节沉重疼痛无
力之圣药也。
湿气风症不退,眩运麻木不已,除风湿,x羌活汤x主之。
羌活(一两) 防风(一两) 柴胡(五分) 本(三分) 独活(五分) 苍术(米泔制,一钱) 茯苓(贰钱)
泽泻(贰分) 猪苓(去皮,贰分) 甘草(炙,五分) 黄 (一钱) 陈皮(三分) 黄柏(三分) 黄连(去
须,一分) 升麻(七分) 川芎(三分,去头痛)
上 咀。每服三钱或五钱,水贰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量虚实施用。如不
尽证候,根据加减法用之。
〔丹〕手足木者,是湿痰死血。十指麻,是胃中有湿痰死血。
〔子和〕郾城梁贾人,年六十余,忽晓梳发,觉左手指麻,斯须半臂麻,又一臂麻,斯须
头一半麻,比及梳毕,从胁至足皆麻,大便贰三日不通。往问他医,皆云风,或药,或针,
皆不解,求治于戴人。戴人曰∶左手三部脉皆伏,比右手小三倍,此枯涩痹也,不可纯归之
风,亦有火燥相兼。乃命一涌一泄一汗,其麻立已。后以辛凉之剂调之,润燥之剂濡之,惟
小指次指尚麻。戴人云∶病根已去,此余烈也,可针溪谷。溪谷者,骨空也,一日晴和往针
之,用《灵枢》中鸡足法,向上卧针,三进三引讫。复卓针起向下卧针,送入十指间皆然,
手热如火,其麻全愈。
〔《济》〕x茯苓汤x 治停蓄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半夏(汤泡) 赤茯苓(去皮) 陈皮(各一两) 枳实(去穣,麸炒) 桔梗(去芦)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煎服,不拘时。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全文见治法)
〔《衍》〕一法。五灵脂贰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同为末,
滴水丸如弹大。每服一丸,生姜温酒下,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
风论云∶风气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全文见诸风)
又气穴论云∶肉分之间,溪谷之会,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
大寒留于溪谷。此亦风寒相干卫气,故卫气不行而不仁也。(全文见气穴论)
〔仲〕黄 五物汤。(方见本守卫气条)
世传恶风而麻木者,乌、附最验。
〔《本》〕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粥法。
川乌生,为末
上用白米作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匙许,蜜三
大匙,搅匀空心啜之,温为佳。如是湿。更入薏苡仁贰钱,增米作一钟服。此粥治四肢不随
,痛重不能举者,有此证,预宜防之。左氏曰∶风淫末疾,谓四肢为四末也。脾主四肢,风
邪客于肝则淫脾,脾为肝克,故疾在末。谷气引风湿之药,径入脾经,故四肢得安。此汤剂
极有力,予常用此方以授人,服者良验。
治风湿,四肢浮肿,肌肉麻痹,甚则手足无力,筋脉缓急,宜x续断丸。x
川续断 萆 当归(微炒) 附子 防风 天麻(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半两) 川芎(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或饮下,空心食前服。
〔丹溪〕刘河间作《原病式》,尝以麻为涩,同归于燥门中,真能识病机者也。
〔河〕x前胡散x 治荣虚卫实,肌肉不仁,致令 重,名曰肉苛。
前胡 白芷 细辛 官桂 白术 川芎(各三两) 附子(炮) 吴茱萸(汤炮,炒) 当归(各
贰两) 川椒(去目并闭目者,生用,贰两)
上锉。以茶酒三升,拌匀,同窨一宿,以炼成猪脂膏五斤,入药煎。候白芷黄紫色,漉
去渣成膏。病在处摩之。凡大 瘕疮痍皆治,并去诸风疮痒,痛伤折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