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佐以散风之剂,末服。外以丝瓜汁,调五倍子末敷而愈。 
平江王氏子,年三十岁,忽阴挺长肿而痛,脉数而实,用朴硝荆芥汤浸洗,又用三一承气汤大下之,愈。 
《内经》刺灸前阴挺长之法有一∶经云,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病实,则挺长,取 
之所别是也。 
〔《明堂》〕阴卵入腹。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六分。(灸贰七壮。) 
〔《内经》〕诊阴缩而死者,皆属肝伤。经云∶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阴 
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又云∶厥阴终者喜溺,舌卷,卵上缩是也。 

卷之十四·肝胆部前阴诸疾
阴痿阴汗阴冷阴痒
属性:阴痿,皆耗散过度,伤于肝筋所致。经云∶足厥阴之经,其病伤于内则不起是也。 
〔垣〕阴痿阴汗臊臭论 一富者前阴间尝闻臊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求予治之。予应之曰∶夫前 
阴者,足厥阴之脉,络阴器,出其挺末。臭者心之所走散,入于五方为臭,入肝为臊臭,此其一也。当于肝经 
中泻行间,是治其本。后于心经中泻少冲,以治其标,如恶针当用药除之。治法当求其本,连日饮酒,夫酒者, 
气味俱阳能生湿热,是风湿热合于下焦为邪。故经云∶下焦如渎。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酒者是湿热之 
水,亦宜决前阴以去之,是合下焦贰法治之。 
x龙胆泻肝汤x 治阴部时复湿痒,有臊臭。 
柴胡梢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 木通(各五分) 当归梢 龙胆草 生地(各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宿食消尽服,便以美膳压之。柴胡入 
肝为引。用泽泻、车前子、木通,其淡渗之味,利小便,亦除臊臭,是名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黄、草龙 
胆之苦寒,泻酒湿热,更兼车前子之类,以彻肝中邪气。肝主血,用当归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x固真汤x 治两丸冷,前阴痿弱,阴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臊气,尻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膝亦冷, 
正月内定此方。 
升麻 柴胡 羌活(各一钱) 甘草(炙) 泽泻(各一钱半) 草龙胆(炒) 知母(炒) 黄柏 
(各贰钱) 
上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腹服,以美膳压之。 
x温肾汤x 治面色痿黄身黄,脚软弱无力,阴汗,阴茎有夭色,贰月定此方。 
麻黄(六分) 防风根(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 苍术(一钱半) 泽泻(贰钱) 猪苓 升麻 
白茯苓 黄柏(酒。各一钱) 柴胡梢(六分) 
上件分作贰服,每服水贰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天晴明服之。候一时辰许,方食。 
x补肝汤x 治前阴如冰冷,并冷汗,两脚痿弱无力。 
黄 (七分) 人参 葛根(各三分) 甘草(炙,五分) 升麻(四分) 知母 柴胡 羌活 陈皮 归 
身黄柏(炒) 防风 白茯苓 泽泻(各贰分) 苍术(五分) 曲末(贰分) 猪苓(四分) 连翘(贰分) 
上 咀,水贰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酒湿面。 
x清震汤x 治溺黄臊臭淋沥,两丸如冰,阴汗浸两股,阴头亦冷。正值十贰月,天寒凛冽,霜雪交集,寒之极矣。 
升麻(五分) 柴胡(贰分) 羌活(一钱) 黄柏(一钱,酒) 苍术(五分) 防风(三分) 
甘草(炙,贰分) 本(三分) 红花(一分) 归身(贰分) 猪苓(三分) 泽泻 黄芩(五分) 
麻黄根(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贰大盏,煎至一盏去渣,临卧服。忌酒湿面。 
x柴胡胜湿汤x 治两外肾冷,两髀枢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 
泽泻(一钱半) 羌活(一钱半) 升麻(一钱半) 生甘草 柴胡(各三钱) 草龙胆(一钱) 黄柏 
(酒,贰钱) 红花(少许) 当归梢 麻黄 汉防己 茯苓(各一钱) 五味子(贰十个) 
上 咀,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酒湿面房事。 
〔垣〕仲景八味丸 治阳事多痿不振。今根据全方,夏减桂附一半,春秋三停减一。(疾去精足全减桂附,只根据六 
味地黄丸。八味方见治法。) 
肾脉大甚,为阴痿。(全文见诊。) 
运气 阴痿皆属湿土制肾。经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衰而不举是也。 
x椒粉散x 治前阴两丸湿痒,秋冬尤甚,冬月减。 
麻黄(一钱) 黑狗脊(五分) 斑蝥(贰个) 猪苓(三分) 肉桂(贰分) 归梢(三分) 轻粉(少许) 
红花(少许) 蛇床子(五分) 川椒(三分) 
上为极细末渗上,避风寒湿冷处坐卧。 
〔丹〕肾囊湿痒,先以吴茱萸煎汤洗之。后用吴茱萸半两,寒水石三钱,黄柏贰钱半,樟脑、蛇床子各半 
两,轻粉一钱,白矾三钱,硫黄贰钱,槟榔三钱,白芷三钱,为末掺之。 
〔《千》〕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痛闷不得眠。取生椒择之洗净,以布帛裹着丸囊, 
令浓半寸,须臾热气大通,日再易之,取出瘥。 
〔《本》〕曾有人阴冷,渐次冷气入阴囊肿满,昼夜疼闷不得眠,煮大蓟汁服,立瘥。 
《内经》针灸阴暴痒痛,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上内踝五寸是也。(全文见针灸门。) 
〔《撮》〕阴痿∶关元(补) 阴湿 阴谷(寸半,泻,灸) 
〔《怪穴》〕阴中湿痒,外肾生疮∶海底(在脬囊底十字文缝中,灸泻贰十七壮) 独阴(在足第贰指 
节下横文,灸泻贰十七壮) 

卷之十四·肝胆部前阴诸疾
阴臭阴肿阴痛阴吹
属性:〔溪〕妇人阴肿,肾痛。枳实半斤切碎,炒热布裹包熨之,冷即易。(《秘录》)交接劳复,阴卵痛。(是 
劳复阴阳易。) 
〔仲〕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方见黄胆。) 
〔洁〕男子阴头痛,女子阴中痛∶大敦 
〔《集》〕阴茎虚痛∶中极 太溪 三阴交 复溜 不已,取血 阴陵泉 关元 海底 
〔《甲》〕妇人阴中痛,少腹坚急痛,阴陵泉主之。女子阴中寒,归来主之。 

卷之十四·肝胆部

属性:〔《灵》〕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 。 
其别者,结于 外,上 中内廉与 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 
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 。其支者,入腋下, 
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 ,其病小指支跟肿痛, 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 
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以知为数,以痛为输者,言经筋病 
用燔针之法,但以知觉所针之病应效为度数,非如取经脉法有几呼几吸几度之定数也。但随筋之痛处为输穴,亦非 
如取经脉法有荥俞经合之定穴也。) 
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 
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 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 
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 。支者,结于目 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 
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 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 
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 
其直者,上循 ,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 
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 ,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 
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 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 
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 
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 
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治在燔针之上当有 
“其病转筋者”五字,如足厥阴筋行水清阴气之下所言也。盖燔针但宜施于筋寒转筋之病,其筋热缓纵者则不宜也。 
搏,击也,指也。盖治口 僻之法,以火烘马之脂膏熨其半边急者,以白酒调和桂末涂其半边缓者,又以桑钩钩其 
口吻之僻偏复于故处,使高下相等,复以水调生桑灰于钩柄之坎缝处,连颊涂之,以收其缓,其桑钩柄别 
用线系缚于肩后,使勿走作也。复饮酒啖肉使筋脉柔和以助外之涂熨。不饮酒者,则自强其筋骨,使正以手相拍 
其熨处也。张子和云∶左寒右热则左急而右缓,右寒左热则右急而左缓,故偏于左者,左寒右热,偏于右者,右 
寒左热。夫寒不可轻用辛热之剂,盖左中寒则逼热于右,右中寒则逼热于左,阳气不得宣行故也。)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 
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 
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秋痹也。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 
并太阳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 
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 及 ,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 
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 
仲秋痹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 
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秋痹也。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 
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 
于颔上,属目外 。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 
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 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 
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 
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颔,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舌卷。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 。其支者,绕肩胛,挟脊。 
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 
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夏痹也。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 内廉,入腋下, 
出缺盆,结肩前 ,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 
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 
散胸中,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痹也。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 
系于脐。(臂当作胸。)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 
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名曰季冬痹也。(“名曰季冬痹也”六字符误在后“无用 
燔针”之下,今移在此。)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淬刺者,刺寒急也。 
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艾灸亦然,今世不分寒急热纵,皆用艾灸者,未知此理也。) 
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 , 急不能卒视,治皆如上方也。(俱见《灵枢》经筋篇。) 
形乐志苦,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全文见治法。) 
诸筋病皆属于节。经云∶诸筋者,皆属于节。又云∶手屈而不伸者,病在筋是也。肝主诸筋。经云∶肝主 
筋。又云∶在脏为肝,在体为筋。又云∶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是也。筋病忌风,忌食酸辛,忌久行。经云∶ 
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又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又云∶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又云∶久行 
伤筋是也。 

卷之十四·肝胆部筋
转筋
属性:〔丹〕转筋皆属血热,四物加黄芩、红花、苍术、南星。有筋转于足大指,转上至大腿近腰结了,乃因奉 
养浓,饮酒感寒而作,加酒芩、红花、苍术、南星,姜煎服。 
〔《圣》〕治肝虚转筋。用赤蓼豆叶,切作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至四合去渣,温分贰服。 
孙尚药治脚转筋,疼痛挛急。松节贰两,细锉如米粒,乳香一钱,上件药用银石器内,慢火炒令焦,只留 
一分性,出火毒,研细,每服一钱至贰钱,热木瓜酒调下。同是筋病,皆治之。 
〔《外》〕治转筋。取故绵以酽醋浸甑中蒸及热,用绵裹病患脚,令更易勿停,瘥止。 
〔仲〕转筋之为病,其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用鸡屎白一味为散,取方寸 
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丹〕转筋遍身,入肚不忍者,作极咸盐汤,于槽中暖浸之。 
〔《灵》〕转筋于阳,治其阳;转筋于阴,治其阴,皆淬刺之。(四时气篇此则经所谓以痛为输之法,盖 
用火烧燔针劫刺。转筋之时,当察转筋之痛在何处,在阳刺阳,在阴刺阴,随其所痛之处刺之,故曰以痛为输 
也。若以一针未知,则再刺之,以知觉应效为度,故曰以知为数是也。) 
〔窦〕转筋而疼,灸承山而可治。 
足太阳之下,血气皆少,则善转筋踵下痛。(全文见治法。) 

卷之十四·肝胆部筋
霍乱转筋
属性:〔海〕吐泻转筋,身热脉长,阳明本病也,宜和中。四君子汤、平胃散、建中汤(方见治虚实气虚条。)每服 
一两,水三盏,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吐泻转筋,自汗脉浮者,四君子加桂五钱主之。如吐泻 
转筋,胁下痛,脉弦者,宜x建中加木瓜柴胡汤x。平胃散加木瓜五钱,亦可也。 
桂枝(贰两半)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 胶饴(半升)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 
木瓜(五钱) 柴胡(五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三盏,煮至一盏半去渣,下胶饴两匙,煎化服。如吐泻后,小便不通,胃 
中实痛者,四君子汤加大黄一两主之。如吐泻转筋,腹中痛,体重脉沉而细者,宜四君子汤加芍药高良姜汤。 
四君子汤,四味各一两,芍药、良姜各五钱,同前煎法。如吐泻霍乱,四肢拘急,脉沉而迟者,宜四君子汤 
加姜附浓朴汤。四君子四味各一两,生姜、附子、浓朴(炮制。各三钱。)同前煎服。 
如吐泻转筋,四肢厥冷,脉微缓者,宜x建中汤加附子当归汤x。 
桂枝(一两) 当归(贰钱) 芍药(贰两) 甘草(半两) 胶饴(半升) 生姜(一两) 
附子(三钱,炮) 大枣(六枚) 
上同前煎服。 
〔《活》〕香薷散 治非时霍乱,大渴烦躁,汗出转筋,疼痛不可忍。(方见伤寒吐利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