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针刺无脓,是气伏也,不可用针烙。 
〔丹〕或问烙法如何?曰∶脓或汪洋欲出,奈何皮浓肉深难穴者,既前无内托之药先致力于内,后 
又不用烙以开窍脉,脓何由出?脓本肉腐所成,皆挟毒热之气。若久留肉腠间则毒瓦斯浸淫,好肉 
亦化为脓腐,此所以烙法有功于溃疡也。彼根浅而皮薄者,何必假此以卖弄假法,恐吓而胁取利 
也。 
〔《灵》〕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 
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 
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 
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五脏应中州,其大禁太乙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 
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r身形应九野图ps91a7。bmpr 
〔涓〕十岁,贰十贰岁,三十三岁,七十三岁,以上四人,百神在上部,不可患痈疽发背, 
见血者死。申子辰年,血忌,余年不妨。男女同。 
贰十五岁,三十一岁,六十八岁,七十四岁,以上四人,百神在额,不可患疮肿,见血者死。 
十八岁,贰十四岁,三十五岁,四十五岁,五十六岁,六十七岁,七十贰岁,八十九岁, 
以上八人,百神在两肩隅,不宜患痈疽疮肿,见血者死。 
十贰岁,贰十七岁,三十六岁,五十九岁,六十六岁,九十七岁,以上六人,百神在中部, 
不可患痈疽发背,见血者死。巳西丑年,血忌,余年不妨。男女同。 
三十贰岁,四十贰岁,五十五岁,六十一岁,以上四人,百神在肩背,不可患痈疽,见血者死。 
十九岁,贰十六岁,四十九岁,五十六岁,五十七岁,六十贰岁,八十岁,九十一岁, 
以上八人,百神在肝肺俞,不宜患痈肿,见血者死。 
十一岁,贰十三岁,贰十四岁,五十八岁,九十六岁,以上五人,百神在胁肋,不可患痈疽, 
见血者死。 
十四岁,贰十九岁,三十九岁,四十六岁,五十贰岁,六十岁,六十九岁,七十六岁,八十 
一岁,八十八岁,九十五岁,以上十一人,百神在下部,不可患疮漏疾,见血者死。下部尤忌见 
劳瘵人,不宜下部出脓,难瘥。 
十一岁,十五岁,贰十七岁,六十三岁,七十五岁,以上五人百神在尻尾间,不可患痈疽, 
见血者死。 
十三岁,贰十八岁,五十贰岁,七十贰岁,九十三岁,以上五人,百神在足下,不可患痈疽, 
见血者死。 
贰十一岁,三十八岁,四十一岁,五十岁,以上四人,百神在遍身,不可患疮肿,见血者不 
治。 
凡发背及痈疽,皆在背上,不问大小,有疼无疼,或热或不热,或冷或不冷,但从小至大, 
肿起至一尺以上者,其赤肿 热者,即用紧急收赤肿药围定,不令引开,中心即用抽脓聚毒散贴 
之,急令散毒外透,内服排脓缩毒内托汤药。候脓成,相次破穴,看疮大小深浅,内发其脓汁。 
脓水大泄,急须托里内补。虽破穴脓汁不多,再须排脓拔毒,透后慎不令再肿,须疼止肿消,患 
人自觉轻便,即是顺疾也。最宜节慎饮食。其热毒方盛, 
或发大渴,多饮冷水及冷浆之类,此是毒瓦斯攻心,令口干烦渴,但以心气药内补脏腑即止矣。 
(内补谓参、 之属,排脓谓皂角刺之属。) 
〔丹〕《精要》云∶凡疽疾,勿食羊、鸡、牛、鹅、鱼、面、煎爆、炙炒、法酒等味,犯之必 
发热,只有栀子黄芩汤,用之取效。夫栀、芩、苦参、犀角辅佐人参,固可解食毒之热,若寒 
月与虚人,宁无加减乎?《内经》谓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此原痈疽之因也。禁戒浓味,盖以浓 
味能引起宿火之热,此诚富贵豢养口腹者所宜谨守,若素贫者,大不然矣。予治章兄,背疽径尺, 
家贫,待死而已。视疮穴黑深似有近内之意,急作参 归术膏。饮三日,略以艾芎汤洗,气息奄 
奄,不可支持。幸其身不发热,而可进饮食,每日作馄饨大碗与之。尽药膏五斤,馄饨多肉者三 
十碗,疮口渐合,以其因肉与馄饨助气之有益也。 
〔罗〕凡治病必察其下予从军,戊午年冬于武城县,有贾仓使父,年逾六旬,冬至后数日,疽 
发于背,五七日肿势约七寸许,不任其痛,疡医曰∶视之脓成可开矣。公惧不从。越三日,医曰∶ 
不开,恐变证生矣。遂以燔针开之,脓泄痛减,以开迟之故。迨贰日,变证果生,觉重如负石, 
热如 火,痛楚倍常,六脉沉数按之有力,此膏粱积热之变也。邪气酷热,故宜寒药治之,时月 
严凝,复有用寒远寒之惑。乃思《内经》曰∶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以从其证可也。与疡医议, 
急作清凉饮子加黄连一两五钱与之,利下两行,痛减七分。翌日,复用前药,其证悉除,月余平 
复。陈录判母,年七十余岁,忽冬至后脑出疽,形如瓯面大,命疡医诊视,俟疮熟以针出脓。因 
怒笞侍外家,疮即内陷凹一韭叶许,面色青黄不泽,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时复呕吐,脉极沉细而 
迟。盖缘衰老之年,严寒之时,病中苦楚,饮食淡薄,已涤肥脓之气,独存憔悴之形,加之暴怒, 
精神愈损,故有此寒变也。病与时同,与疡医议,遂制五香汤一剂,加丁香、附子各五钱,剂尽, 
疮复大发,随证调治而愈。《内经》曰∶凡治病,必察其下,谓察时下之宜也。诸痛痒疡疮, 
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也,固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 
故曰∶经者常也,法者用也,医者意也,随所宜而治之,可收十全之功矣。 
至元壬午五月贰十八日,王伯禄年五十有七,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 
肤凉,六脉沉细而微,脉证俱寒。予举疡医孙彦和视之。曰∶此附骨痈,开发已迟。以燔针启之, 
脓清稀解,次日肘下再开之,加呃逆不绝。彦和以丁香柿蒂散,两服稍缓。次日,呃逆尤甚,自 
利,脐腹冷痛,腹满,饮食减少,时发昏愦。于左乳下黑尽处灸贰七壮,又处托里温中汤,用干 
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活等分, 咀,一两半,欲与服。或者曰∶诸痛痒疮疡,皆 
属心火,又当盛暑之时,干姜、附子可乎?予应之曰∶理所当然,不得不然。《内经》曰∶脉 
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进,此谓五虚。况呃逆者,胃中虚寒极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是言其定理也。此证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证,非大方辛热之剂急治之,则不能愈矣。遂投之, 
诸症悉去,饮食倍进,疮势温,脓色正。彦和又与五香散数服,月余平复。噫!守常者,众人 
之见。知变者,智者之事。知常而不知变,因而取败者亦多矣,况医乎哉!守常知变,岂可同日 
而语。 
x托里温中汤x治疮疡为寒变而内陷者,脓出清解,皮肤凉,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 
食则呕逆,气短促,呃逆不绝,不得安卧,时发昏愦。 
羌活 干姜(炮。各三钱) 黑附子(四钱,炮,去皮脐) 益智仁(一钱) 茴香 甘草(炙) 
丁香 沉香(各一钱) 木香(一钱半) 陈皮(一钱) 
按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外发阳气,自里之表, 
以为君;羌活味苦辛温透关节;炙甘草甘温补脾胃,行经络,通血脉。胃寒则呕吐呃逆,不下食, 
益智仁、沉香、丁香大辛热,以散寒邪为佐。疮气内攻,气聚而为满,木香、茴香、陈皮苦辛温, 
治痞散满为使也。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无时。忌一切冷物。 
〔丹〕一老人年七十,患背疽径尺余,已杂与五香、十宣数十帖,脓血腥秽,呕逆不食者旬余。病患自去 
吃内托散,隔中不安,且素有淋病三十年,今所苦者淋之痛,与呕吐不得睡而已。急以参、 、归、术煮膏, 
以牛膝汤入竹沥饮之,三日后尽药一斤半,淋止思食,七日后尽药四斤,脓自涌出而得睡,又兼旬而安。 
一男子年六十余,性好酒肉,背疽见脓,呕逆发热,盖其得内托、十宣多矣。医以呕逆,于 
嘉禾散中加丁 
香以温胃行气,时七月大热,脉洪数有力,予因谓∶此脉症在溃疡尤为忌。然形气实,只与人参 
膏和竹沥饮之,尽药十五斤,竹百余竿而安。予曰∶此病幸安也,不薄味,必再作。仍浓味自若, 
夏月醉后,坐水池中,又年余左胁旁生一软块如饼。贰年后,软块为疽。本人见脓血淋漓而脉 
洪数有力,又呕逆食少,遂自以人参膏入竹沥饮之,又百余竿而安。令八十岁,强健如旧。此病 
两以老年血气弱,专服人参、竹沥而愈,若与内托十宣散,恐未能若是之安全也。 
脓溃之后,肿退肌宽,痛必渐减,而反痛者,此为虚也,宜补之。亦有秽气所触者,宜和解 
之。亦有风寒逼者,宜温散之。补者,归、 之类。和解者,乳香、芍药之类。温散者,防风、 
桂枝之类。 
权小娘,疟后右腿股生疖,破后筋吊疼,脉虚而涩。询之,小便时疼处亦相应,宜与生血 
导热。 
川芎 归头 条芩 生地 赤芍 牛膝 黄柏 甘草(炙,贰分) 青皮(炒) 槟榔(五分) 
通草(三分) 桂皮(一钱) 
上煎,食前热饮之。 
x五香汤x即五香连翘汤,去射干、大黄、升麻、连翘,加参、犀角。若用于肿疡犹可,借其 
飞走以攻散其毒,使不延蔓,若用于溃疡,虽多有参、 、廿草之缓补,而走泄太多,宁不犯 
仲景已有得汗复汗、得下复下,重虚之戒,可不省乎。 
《精要》云∶血气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又言饮食调令香美,益其脾土,养其真气。夫甘 
而淡者,可养脾土,若香美者,但能起火,经以热伤脾、热伤气为戒。今曰益脾养气,若施之于 
肿疡者,似有畅达之益,溃疡后用香美,恐有发湿热损真阴之患矣。 
《精要》云∶热盛脉数,与漏芦汤、单煮大黄等汤。不甚热,脉缓弱,只投五香连翘汤。 
夫热盛脉数,若肿疡时脏腑秘而体实者,犹可与大黄。若溃疡后,脓血出多者,热盛脉数,去死 
为近,其可下乎。缓弱之脉,古人皆以为邪毒已散,五香之飞走升散,其可用乎! 
《精要》云∶初成脓,宜用烙,得脓利为效。亦服神仙追毒丸,此又不能无疑者也。夫追毒 
丸下积取毒之药, 
决无取脓之效。今用烙而得脓,若在里之气血壮实,则脓自出如推矣。何不以和气活血之药, 
佐参 补剂,使脓自托出乎。 
《精要》云∶疮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与清膻汤、万金散、五香连翘汤、六味 
车螯散、千金漏芦汤皆可选用。下利以后,渴尚未止,宜用生津补气药,则津液生,气血完, 
渴自止矣。夫大渴而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又言下利后,渴又不止,却用补药,又 
不明言脉证,恐是但有大渴,必与峻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夫医者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 
况渴属上焦,当肿疡时,犹或可用。若溃疡时,渴恐因血气之虚,何以待下利后,方议其虚哉? 
《精要》论疽疾咽喉口舌生疮,归罪于不得内托,以致热毒冲心,与琥珀犀角膏。夫于肿疡 
时用之犹或近理。若于溃疡后用之,彼犀角、脑子之升散,宁不助病邪致虚,以速其死也耶? 
后有犀角散,以大黄佐黄 ,用黄 则知其虚,用大黄又似疑其有实热。夫疮溃体虚,纵有旧热, 
将自渐因脓血而消,何必以峻冷利动脏腑?若在秋冬,何异用刀剑耶? 
《精要》论痈疽发寒热多汗,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连日作,或间日作,必先呕痰, 
然后寒热。寒热解,大汗出,不可专以为有热。亦有气虚而得者,亦有因怒而得者,又有先感寒 
邪,脾气不正,而有此证者。夫气虚者,当以补气药补之;因怒者,当以顺气药和之;脾气不正 
者,当以调脾药养之。今用不换金正气散,悉是温散泻卫之药,而欲以一两人参,收拾十四两 
之泻卫可乎?若用于肿疡时感寒邪者,犹或庶几。彼气虚者、因怒者、脾气不正者,此方能兼 
治乎?又未知用于肿疡耶,溃疡耶? 
〔涓〕穴有孔,慎风,仍慎再合。如再合者,为风湿邪气攻搏,而再生脓,宜如前以通和汤药, 
根据次第用,不可急性,恐伤气害人之命也。 
〔无〕疮疡未合,风入为破伤风,湿入为破伤湿,贰者害人最急,食卒不知其因,甚难认治。 
痈疽瘰 溃后,尤宜谨之。 
〔《精》〕x加味十全汤x治痈疽愈后,补气血,进饮食。 
黄 (蒸) 地黄(蒸) 当归 川芎 人参 茯苓 芍药(炒) 白术 陈皮(各一两) 
粉草(炙) 桂心 五味(各五钱) 乌药(七钱) 
上 咀,每服一两,用水一碗,生姜五片,枣贰枚,同煎,分作贰服,留渣晒干为末,服之。 
丹溪云∶加味十全汤,须看年之老壮,资之强弱,证之缓急,时之寒热,加减用之。 
〔丹〕加味十全汤治痈疽后,补气血,进饮食,实为切要。盖脓血出多,阴阳两虚,非此药 
何以回生起死。惜其不分经络,不载时令,又在识者触类而长之。今之外科,于疮疡肿平痛宽, 
遂以为安,漫不加省,往往于结痂后两三日或半年,虚证乃见。医者不察,病者不悟,无补接调 
养之功,因而转成他病者,惜哉。予治一士夫,因脚弱求诊,两手俱浮洪稍鼓,饮食如常,惟言 
问不答,肌上起白屑如麸片。时在冬月,予作极虚处治。询其弟,乃知半年前,曾于背臂腿三处, 
自夏至秋冬节次生疽,率用五香连翘汤、十宣散与之,今结痂久矣。予属作参 白术当归膏,以 
贰陈汤化饮之,三日后尽药一斤,白屑没者大半,病者自喜呼吸有力,补药应效以渐,而病家反 
怨药不速应,自作风病论治,炼青礞石贰钱半,以青州白丸作料,煎饮子顿服之。予谏止不听, 
因致不救,书以为警云。 
运气痈自溃者,惟土不及岁有之。经曰∶土不及曰卑监,卑监之纪,其动疡涌分溃痈肿, 
盖土不及则肉腐为痈肿,故木化启折乘之,而脓涌分溃其痈肿也。 
〔东垣〕痈疽用药加减法如发背疔肿,脓溃前后,虚而头痛者,于托里药内加五味子。恍惚不 
宁,加人参、茯神。虚而发热者,加地黄、栝蒌根。潮热者,加柴胡、地骨皮。渴不止者,加 
知母、赤小豆。虚烦者,加枸杞、天门冬。自利者,加浓朴。脓多者,加当归、川芎。痛甚者, 
加芍药、乳香。肌肉迟生者,加白蔹、官桂。有风邪者,加独活、防风。心惊悸者,加丹砂。 
口目 动者,加羌活、细辛。呕逆者,加丁香、藿叶。痰多者,加半夏、陈皮。 
〔《精》〕x麦饭石膏x在脓溃后围疮口。 
麦饭石(火 ,醋淬十次,研数日) 鹿角( 烟尽) 白蔹 
上用麦饭石末贰两,白蔹末贰两,鹿角灰四两,要研极细,如不细反痛。用好米醋,入银 
石器内煎,令鱼眼沸,却入三味药末,用竹篦子不住手搅,熬一贰时稀稠得所,倾出候冷,以纸盖。 
每用时,先以猪蹄汤洗去脓血,挹干,以鹅翎拂药,涂四围,凡赤处尽涂之,但留一小口,如 
钱大,以出脓血。凡用疮药上,久则药干,勿令绷急,须常用醋拂湿其药。初便一日洗换药,十 
日后两日一换。(肉冷恶寒者不宜用。) 
x猪蹄汤x治一切肿破,消毒瓦斯,去恶肉。凡疮有口,便用此汤濯洗。 
白芷 生甘草 羌活 露蜂房 黄芩 赤芍药 川归(等分) 
上为粗末,看疽大小用药。如疽大, 猪蹄两只,只用白水三升煮软,将汁分为两次,澄去 
面上油并下面渣,却将药末投其中,再煎十数沸,去渣,以故帛蘸药汤温洗薄揩,恶血恶肉随洗 
而下。洗讫,仍避风,忌人口气吹之,又忌狐臭人、月经人。 
痈疽有死肉不去者,用白丁香、霜梅,深则 之,浅则干掺于膏药上,甚妙。 
〔海〕又方 膏药内入雄黄巴豆少许,不伤好肉,止去恶肉。不惟恶疮,凡痈毒有恶肉者俱可 
去。 
又方x雄黄散x以雄黄一钱另研,巴豆不去皮,研如泥,入乳香、没药少许,再研细。少上,恶 
肉自去。 
〔《保》〕 治恶疮有死肉者及追脓。 
白丁香 轻粉 粉霜 雄黄 麝香(各一钱) 巴豆霜(三个) 
上细末,新饭和作锭子,用之。 
〔丹〕治疮疽攻肿, 肉突出。乌头五枚,苦酒三升,渍三日,洗之,日夜三四次。(《古今录验》) 
诸痈疽有肉凸出数寸者,更于凸出疮门求之。 
〔《精》〕x神异膏x治诸般恶毒疮疖,发背痈疽,其妙如神。 
露蜂房(要用蜂儿多者为妙,细剪净一两) 全蛇蜕(以盐水洗净,焙干,半两) 
玄参(半两,去芦) 绵黄 (三两) 黄丹(五两,研细后入) 真麻 
油(一斤) 杏仁(去皮尖,切小片,一两) 男子乱发(洗净,烙干,如鸡子大) 
上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