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动了娱乐圈 作者:于蕾-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8年2月,我进入《时装》杂志工作,这本杂志在1982年创刊,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本专业时尚类杂志,附属于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当时杂志社还是机关式管理,我是杂志社第一个外聘的文字编辑。     
  自从开始做媒体之后,我就感觉到了报纸和报纸、杂志和杂志之间竞争的激烈。而且随着各种同类的纸媒体越来越多,这种竞争简直已经趋向残酷的白热化,尤其以高档时尚类杂志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     
  作为国内时尚类媒体的〃元老〃级,《时装》杂志不可能甘于人后,但对于合作方的选择也一直比较谨慎。到2000年下半年终于和一家网络公司达成了合作,拥有了整层楼1000平米的宽敞办公室。大家都觉得开心,未来应该是充满了希望的。     
  杂志首先的大动作是在美国纽约成立了特别工作室,由专人负责每期时装大片和封面的拍摄统筹,每次纽约方面都会邀请一流的摄影师来完成拍摄,同时,邀请的模特也都是在美国找到的知名人物。     
  2001年年初,杂志纽约工作室的负责人邹雪找到了正在偷闲度假的赵薇,看了杂志之后赵薇感觉不错,很爽快地同意为《时装》拍摄封面。和往常一样,大家开始找服装、联络摄影师、化妆师和其他模特,几天之后,就在纽约城区一片工地旁边开始了拍摄。     
  2001年的时装界流行混合的多元化风格,奢华而稍显颓废。街头服饰的元素融合进了高级时装的设计理念之中。而各国的国旗图案、名人图像正是波普文化和街头服饰长期运用的元素。在那次拍摄中,服装师为赵薇挑选了十几套衣服,包括晚礼服、休闲服和运动风格的服饰,其中有LV、Levi's等一流品牌,而后来被指为〃日本军旗装〃的那件长裙是一个不知名的美国年轻设计师的作品。     
  服装师挑了很多带有这一年流行元素的漂亮衣服给她穿,她觉得很新鲜有趣。拍摄那天其实很冷,但是赵薇满敬业的,穿着薄薄的衣服和两个男模特站在寒风里。摄影师是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他觉得衣服上的中文字很有时尚感,而且这一年流行各国的国旗图案。照片拍了大半天才拍完,大家觉得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这一组图片的效果不错。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决定刊发的时候已经是2001年夏天了。     
  以赵薇为封面的2001年九月号《时装》没有引起特别的市场反响,因为当时用她做封面的杂志太多了,我们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日子照旧一天天过着,很快到了12月份。突然有一天中午,社长助理在新浪网上发现了一条新闻,是转发某媒体刊登的一篇谴责赵薇穿日本军旗的文章,配发的那张照片正是3个月之前发表在《时装》杂志上的。所有当时在杂志社的编辑都看了这条新闻,大家都觉得奇怪这个图案是日本军旗吗?而且杂志3个月之前就出版了,为什么现在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然而事态的发展非常迅猛,还没容大家进一步思考,全国范围内的声讨就开始了。互联网上一片骂声、办公室的电话铃此起彼伏,有南方的数家报纸分别给杂志的社长、社长助理、执行主编和我打电话,询问事情的细节和我们的态度。     
  〃你们为什么要发表这种东西?〃〃你们想到过后果吗?〃他们问。     
  作为一本具有20年历史的优秀刊物,《时装》不可能去宣扬日本军国主义。这个过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对于一本时尚类杂志来说,显然是太沉重也太离谱了。但是很显然,除了我们自己行业的人之外,能这样想的人并不多。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非常大,大家也受不了办公室里不断的电话轰炸了,编辑部开始变得冷冷清清,偌大的杂志社凄凄惨惨。     
  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这个问题早晚要解决的。杂志社的高层开始频频开会,社长办公室和会议室变得空前热闹。半个月之后,纽约工作室的负责人邹雪发表了对媒体的一封公开信,陈述了事情的原委并公开道歉,同时主动辞去了杂志策划人的职务。因为纽约工作室一直是由杂志的合作方派人管理,邹雪也是合作方的人员,所以作为这组照片的策划者,她承担了这个责任。     
   
1、我是〃赵薇军旗装〃事件的“始作俑者”(2)     
  但是《时装》杂志的纽约工作室从此消失了。同时,杂志被新闻出版署要求停刊整顿,直到2002年3月才又复刊。     
  可以说,杂志最初的〃改头换面〃是必要的,纽约工作室的成立也是必需的。包括赵薇的那一组照片,我们拍摄和发表的原始动机同样是很单纯的。而只是因为一个疏忽,这种后果让人感觉很遗憾。     
  〃赵薇军旗装事件〃使《时装》杂志得到了空前的知名度,但是它的效果并不是正面的。从杂志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似乎只得到了一个教训。经过了这个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希望《时装》杂志从此一切顺利。     
  我是〃赵薇军旗装〃事件的“始作俑者”     
  我们普遍觉得这组时装图片色调太暗,于是最后选了一张白色调子的图片作为封面,同时内文的彩页中也选了几张图片。当时谁也没发现,彩页有一张图片,赵薇穿的衣服图案是“日本海军旗”。     
  2001年12月底,正是被〃日本军旗装〃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去参加一个唱片公司的活动。所有的公司都喜欢在年底搞活动,并且规模都做得很大,在当天的现场我遇到了很多熟人,正在一一打招呼,其中的一个人突然大声对我说〃于蕾,你就是'赵薇军旗装事件'的始作俑者!我看见杂志了!〃他的声音穿透力似乎很强,一霎那,我发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我这里,我快被这些目光熔化了。     
  2001年7月的一个下午,执行主编找我去她的办公室。     
  坐下之后,她满面笑容地给我看两组照片,其中一组是杂志纽约工作室在美国实地拍摄的时装大片,另外一组是在摄影棚里拍的明星宣传照,两组照片的主角都是赵薇。     
  〃你觉得照片效果怎么样?〃主编很高兴地问我。     
  我说我觉得不错,〃怎么?这期的封面用赵薇了?〃我问。     
  〃是啊,同时还要配合一个人物专访。怎么样?该于大记者出马了。〃主编非常会给我灌迷汤。     
  我欣然领命。她把纽约工作室负责人邹雪的电话写给我,说:〃马上打电话给邹雪,她会告诉你赵薇的联系方式,稿子要快,后天上午直接交给我。〃     
  自从1998年到了《时装》杂志之后,人物专访一直是我做。我的工作特点就是快,因为在报社工作积累下了好基础。     
  赵薇当时正在忙着开拍何平导演的电影《天地英雄》,这是一个男人戏,作为唯一的女主角她受到了很多关注。这部电影耗资巨大,据说要拍成一部史诗巨片,当时的新闻发布会引得国内近百家媒体兴师动众地跑到了北京郊区去一探究竟。     
  我给赵薇打电话的时候她正在发布会现场,非常嘈杂,而且她的声音和她嫂子兼经纪人陈蓉的声音非常相似,我一时分不清楚是谁。〃现在太乱了,你晚一点再打给我,我们再约时间。〃赵薇说。     
  我在办公室耗到晚上8点,又一次拨通了赵薇的电话,她那边还是很吵。     
  〃剧组的人在吃开机饭,我让赵薇半个小时之后跟你联系,到时候会就安静一点了。〃这次是她嫂子陈蓉接的电话。     
  我说采访晚一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尽快做完,因为杂志的周期很紧了。陈蓉很有礼貌地表示,一定争取当天晚上做完采访。     
  只能是电话采访了。大概40分钟之后,我桌上的电话响起,这次是赵薇。     
  她的声音听上去有点累。她说自己刚刚接受了十几家媒体的轮访,现在脑子里全是闪光灯的响声和黑洞洞的一片镜头。     
  〃你觉得做明星累吗?〃我问她。     
  〃当然累……但是这是我的职业。〃她轻叹了一声,说到:〃我还是喜欢别人叫我演员。〃     
  当时赵薇走红两年多了,她推出了两张销量很好的唱片、接拍了很多个各种各样产品的广告、主演了几部青春偶像电影,这些全拜〃小燕子〃之赐。作为一个国内明星,她的走红速度之迅猛、追星族之众多算是近几年来破了记录的。     
  同时,除了接连不断的绯闻之外,也曾经出现了她的好几个年幼的追星族因痴迷偶像而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例。我知道,赵薇的这个偶像明星做得并不轻松。     
  在谈话过程中,我发现赵薇比我想象中要成熟得多,而且她的思路很清晰冷静。     
  我问她:〃今年你25岁了,是不是已经从'小燕子'似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女人了?〃     
  〃我的确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且,好多东西是不知不觉在改变我。我发觉有好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一定会发生。我知道自己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起来,我满喜欢这种改变的。〃她说。     
  那一次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将近一个小时,直到赵薇的手机没电。她给我的感觉是很坦白和真实,同时也自有一套应对记者的分寸,她对感情问题避而不谈。我想这是长期和媒体〃周旋〃的结果。     
  隔天我按时交出了赵薇的专访,近4000字,题目是〃赵薇:惊变之精变〃,写了她的近况和我对于她成熟转变的一些感觉。     
  执行主编让我再接再厉,顺便把那组时装大片一并编辑了。在选封面照片的时候,社长和执行主编咨询了一下大家的意见,看选赵薇的哪一张照片比较好,我们普遍觉得这组时装图片色调太暗,于是最后选了一张白色调子的图片作为封面,同时内文的彩页中也选了几张图片。当时谁也没发现,彩页有一张图片,赵薇穿的是“日本军旗装”。     
  大家在工作状态里注意的只是图片质量、页码排列和文字是否准确。时尚类杂志向来和政治离得很远,大家的脑子里普遍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而且,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许会认识日本国旗,对于日本海军军旗确实没有概念。     
  杂志出版之后我曾经给赵薇打过一个电话,是陈蓉接的,她说邹雪已经给她看过杂志了,她和赵薇都觉得效果不错,还向我道了谢。     
  在一切正常地度过了几个月之后,〃赵薇军旗装事件〃爆发了。     
  就这样,我成为了同行眼中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成为了很多打电话到杂志社的人的攻击对象。对于这件事情,我承认自己是有责任的。我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虽然我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委屈。     
  不论如何,我应该感谢〃赵薇军旗装事件〃这段经历,它让我了解到了一个〃娱记〃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作为一个〃娱记〃,不仅需要眼疾手快,更需要〃心明眼亮〃。     
  “军旗装”后和赵薇的一次真情对话     
  虽然和赵薇的第二次合作没有如期进行,但是通过这一次对话,我们心理上的那片阴影已经完全消失了。     
  2002年7月,一年之后,当〃军旗装事件〃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时装》杂志又有了一个勇敢的决定重新给赵薇做一次专访,同时拍照。     
  社长把这个任务直接交给了我。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吓了一跳,那件已经被遗忘的麻烦事又跳出来了,我想。可是说实话,我很佩服杂志社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一段时间以来,赵薇和军旗装都已经成为了大家心里的一片阴影,巴不得早一点把它剔除。     
  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是正视问题,我鼓足勇气拨通了陈蓉的手机。一番开场白说得出乎意料地流利,我首先对杂志给赵薇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然后说明了我们希望再一次合作、共同打造新形象的想法。     
  陈蓉的态度很温和,她初步同意了我的提议,但是时间却很成问题。〃我们明天再通个电话,我看能不能安排出一点时间。〃她说。     
  第二天上午,我再次联络到了陈蓉。     
  〃我们刚刚到了香港,〃她有点歉意地说,〃过来得很急,而且最近的一段时间都会在这里拍戏,我想如果再合作需要过一阵了。〃     
  我觉得有一点遗憾,但是事情也只能如此。     
  〃你好,于蕾吗?我是赵薇。〃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我们最近要在香港一段时间,大概一个月之后回北京,到时候我们再联络啊。〃     
  好象有一片阳光照进了窗子,我觉得豁然开朗:〃好啊,等你回来我们再联络。〃     
  后来赵薇因为的时间问题,《时装》杂志没有能再次与她合作。但是作为〃赵薇军旗装事件〃的始作俑者,我心里的那一片阴影已经彻底消失了。     
  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局。     
   
 
 
 
 
 

2、我为什么要起诉郭峰?(1)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我都快把它忘了。从可以合作的朋友变成原告和被告的关系,在娱乐圈里这种事情有不少,可是我从来没想过会发生在我身上。     
  从陌生人到采访对象,从采访对象到朋友,从朋友到对簿公堂,通过这5年来我和郭峰关系的戏剧性变化,似乎让我了解到娱乐圈喧嚣背后的世态炎凉。     
  我的署名哪里去了?     
  律师马上问我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作者,我说有。他看过之后说:“这是明目张胆的侵权,作为受损害的一方,你是可以告他的。”     
  1997年年初,通过采访我认识了郭峰,在这之前我只是知道他的才气。采访时郭峰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感性的,待人也热情,大家相处很愉快。我们之后合作过一首歌曲,是由我填词的《唯一》,后来曾经作为一部电视剧的片尾曲。1998年6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郭峰音乐演唱会,是在总策划梁卫平、郭峰和我的一次次碰面之后促成的。     
  前后几个月的时间,我负责演唱会整体宣传定位和所有媒体联络,而且到了后来,包括所有宣传稿撰写、找影楼拍摄宣传照、找服装品牌赞助演出服等事务也都由我来做了。做记者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实施的一个演唱会,那段时间很辛苦。但是演唱会的顺利举办让我很有成就感,当听到自己填词的歌曲《唯一》回响在现场,我觉得开心,虽然这时候我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报酬。     
  2002年4月,郭峰推出了他的一张新专辑《NEW 11》,我们的合作歌曲《唯一》赫然收在其中,但是词曲作者署名:郭峰。在一些媒体对专辑的宣传中特别提出这是郭峰〃集词曲、编曲、制作、演唱、MTV拍摄于一身的全方位作品〃。     
  搞错了吧?我觉得奇怪,这时候我们已经三年没有任何联络。我先后打过三次电话给他,也没有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任何解释。再后来就联络不到了。     
  两个月之后,在和一个律师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讲了这件事。这个北大法律系的硕士生马上问我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作者,我说有。他看过之后说:〃这是明目张胆的侵权,作为受损害的一方,你是可以告他的。〃〃还是先不要告,看看大家能不能商量解决吧,〃我对律师朋友说,要不然过几天我委托你和他联络一下。     
  一个多礼拜之后,我终于接到了郭峰的电话,他的语气焦急。大家都是朋友嘛,他说,为什么要找律师呢?我说我一直在联络你,情况没那么严重。既然大家是朋友,能不能找时间把这件事说清楚?他说好,没有问题,下周我都在,随便哪一天。     
  下一个周一我联络郭峰,〃……礼拜三吧,我们找个时间坐一坐。〃他对我说。     
  一言为定。星期三等到下午5点钟,我没有得到郭峰给我的任何消息。6点整,接到他的助理打来的一个电话,他说郭峰今天在外地演出,把这件事给忘了。不好意思,能不能等他回来再说?     
  我觉得失望。对方显然没有诚意面对这件事。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这样拖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给律师打了电话看来只能法律解决了。     
  随着一纸诉状,我和郭峰成为了〃郭峰侵权案〃的原告和被告。     
  冷傲与热情:郭峰给我两张脸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觉郭峰是一个满好相处的人,而随着专访文章的发表,我们的联络开始多了起来,在我的版面上经常会出现有关他的报道。     
  我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从小就如此。上大学的几年时间里,除了同班同宿舍的人,我和其他班系的同学都很少讲话。在〃中戏〃的时候,导演系一个男生临毕业时和我开玩笑说:〃于蕾,明天我就离校了,能不能听你说句话?〃天知道后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