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真实的阮玲玉-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的唠叨,诗词的抒情无非是生活中的痛苦与不幸在调情,使悲哀变得迷人而已。     死亡终结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在此世的一切,只是终结不了这个美丽的生命背后的悲哀。     我们哀悼故人,更多时候的感伤是某种美丽的逝去,死者带走她所有的美丽,留下给我们的,是承担无边无际的悲哀和等待,等待着再次相会重逢的一刻。     电影界似乎总是令人伤怀的,银幕上那些美丽的人儿演绎的是浓浓的悲剧,赚尽了我们的无数欢笑和眼泪;场下,许多我们熟悉的人都一一故去了,他们承载着与我们同行的记忆和见证着我们的历史,踱进了历史的深处,而在我们的心底,她们毫不费劲的抽出了那一丝的痛,那种痛让我们来不及收住脸上的笑容,痛得不知所措。     再一次拿出《阮玲玉》的碟子看,暗淡的旗袍,精致的脸庞,自虐的眼神。阮玲玉如昙花一般芬芳而寂寞,关锦鹏把所有的细腻哀婉全投射到了阮玲玉或是张曼玉的身上。这是一部痛苦的电影,关于流言,关于压抑和死亡。光影交错,扑朔迷离。彼岸的阮玲玉,今世的张曼玉,如同隔着玻璃的对话,如此的清晰却迷离。张曼玉那一回眸的凄楚,是一种深入心灵的痛苦!我们看到的是挣扎和徘徊的阮玲玉。     当年在中国电影界颇负盛名的人如陈燕燕、黎莉莉、费穆、孙谕、蔡楚生、卜万苍、黎民伟、田汉等等如今一些已是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了,另一些早已是古稀之年。他们在电影里和我们一道重现了阮玲玉的前世今生,阮玲玉所留下的图像和声音一次又一次让心中的伤口再次撕裂,     阮玲玉来了,她如烟花般的美丽。正如亦舒在《她比烟花寂寞》里写的姚晶,香肩窄窄,给人卿何薄命的感觉。阮玲玉可以说是20世纪上海的第一个〃骨感美人〃:瘦削修长的身材,袅娜多姿;细长飞挑的眼睛,不笑时流露出自然天成的忧戚感,有一种〃烟视媚行〃的风姿。阮玲玉,总是一袭旗袍加身,镶花边的、高开衩的、格子型的、碎花型的还有纯色的阴丹士林布。     阮玲玉走了,挣不断的爱恨情愁。在茫茫人海中,阮玲玉悬挂她等爱的的旗帜。在滚滚红尘中,飘零的是她疲惫的红颜。张达民的无义,唐季珊的无情使得阮玲玉将独自站在高高的被告席上聆听判决。     阮玲玉不怕出庭,但告她的是她的男人,如今不珍惜她的是她的另一个男人。那么多的物质,那么多的流言,可能她只是累了,但是从来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休息的地方。或许活着真的太难了;或许她此时才明白她所扮演的苦难女性为什么最终选择自杀;或许,只有死亡对此刻的她是最吸引的。虽然不停有人告诉她要坚强,要独立,要做新女性,而她的生活似乎又非如此不可,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从每一次渴望到每一次伤害,没有一根期望中的红线将他们灵犀一点即通,阮玲玉的男人们不想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又想说什么,虽然他们是很需要她的。阮玲玉在经历了种种自己才明白的痛楚后,理所当然的渴望自己被理解被疼爱,阮玲玉表达自己的爱,表面温情绵绵实质意味深长,可是她的男人一个一个的视若无睹,仿佛应该似的。阮玲玉只能独自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着。     他们没有共同的经历,又如何找到共同的语言呢?不是真正爱你的人,又怎么能够去理解你的苦你的哀呢?阮玲玉在怀抱着对这样的男人们的爱情期待中渡过一生,这不能不说是真正的悲哀。     时代造就了阮玲玉,时代也毁了阮玲玉,她代表女性依附男性的性别注定了她的悲哀。阮玲玉在男人的幻想中成为明星。虽然不停有人告诉她要坚强,要独立,要做新女性,可是她自己仍然是亦舒爱怜的写到的那种对男人无限依靠的女子,无比凄惶,无比温柔。这样的女子在那样一个时候,那样一个地方,又怎么能够生猛狡猾的、果断的保护自己呢?     她生命中似乎没有离开男人,在那些男人眼里,她不过和钱有关,和面子有关。张达民说爱她,也不过是从她那里支取赌资,而唐季珊所做的也没有跳出商人的本质。蔡楚生似乎是她的希望,可是他一样犹疑。可以想像她那样的女子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向男人求婚,那是她被伤到最深的时候,是最绝望的时候,因为已经不害怕被拒绝的结果,演技派的阮玲玉现实生活中终究是软弱的。     阮玲玉用死给自己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再没有了对爱无尽的期盼,也没有了爱的伤害,〃人言可畏〃对她的指责与追逐。     《香雪海》、《神女》让人感受阮玲玉内心相同的苦楚和彷徨。《新女性》中韦明自杀的戏和此后阮玲玉自杀成为参照,同样控诉了人吃人的社会,控诉了男性社会里女性地位之低下和她们无可奈何的选择与不幸。而每一次悲戏里的痛哭都让我们心中升起对阮玲玉的深切同情和对中国近代女性命运的思索。     〃救救我〃的呼声何止是韦明一人的呼号,也不是阮玲玉一人的呐喊,她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女性对自己真实命运的呐喊和自见。纵然有那么多人在描述阮玲玉最后的日子,但是对一个故去的人,一个自裁的人你永远无法知道那刻的心境。     阮玲玉走了,带着所有的恩恩怨怨,带着她的爱恨,带着她的秘密去了。     留下的人,见证者,只是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她的故事中充当她的朋友,但是他们在阮玲玉自杀前夕,都干了什么,他们对明星阮玲玉的生活真的关心过吗?       报纸上的评论的人不能称心而谈,评论也就失了威力,报导也就不像个报导。新闻的威力,它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于是对于阮玲玉这样的柔弱女子,就成了当时报刊发余威的好材料了,因为她颇有名,却无力。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阮玲玉正在现身银幕,是一个大家认识的人,因此她是报刊凑热闹的好材料,至少可以增加一点发行量。但靠演艺为生的人,一遇到这样的热闹,她就走到末路了。姑且不要高谈什么意志强弱,先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么,大概就会知道阮玲玉以为的〃人言可畏〃,是真的。对于一个身处社会上的女性,那样热闹足够使她受伤,是真的,更不必说故意张扬,特别渲染的文字了。     似乎只有死才能唤起人们透过她的美丽来了解她的哀愁。在她去世后,几位正直的艺术家痛定思痛,检讨了当时电影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正因为这样的冷漠,使得阮玲玉在那么多流言的压力下产生了一种无人倾诉,也无发倾诉的痛苦。曾在艺术上使阮玲玉深受教益的孙瑜先生在他的一篇《悼玉》文章里说:〃以恋爱的幻灭,康健的消失,名誉的损伤,都不足以杀害阮玲玉。我觉得她的死,是因为她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使她早摸索中感到孤凄和失望。她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     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对于在30年代红极一时、拥有数万影迷的阮玲玉来说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悲哀之一。     爱与哀愁,像一杯浓郁的烈酒,阮玲玉一口一口的饮着,由甜到苦,再至无味。     世人对她的不宽容,她才离去的;最亲密的爱人来攻击她,她才心碎的。她的眼睛看不见前方的路,她才走上了不归之路。没有遇上那个能让她燃起雄雄爱火的男人,她这支风中的红烛终于熄灭了。     阮玲玉一个人爱着,谁对她好,她就爱谁,爱得死心踏地,却落得胆战心惊。     新闻、流言、报纸、杂志包围了本就是柔弱女子的她,那是怎样的人言可畏啊!她不愿周遭的尘土玷污了她的一世清白。于是阮玲玉静静的走了,不再留恋尘世,原本这一世给她的就只有哀愁。     这一世,生与死,她看得明明白白;悲与苦,她体会的真真切切;下一世,她还做那个美丽的女人吗?     夜凉了,梦醒了,孤独的身子带着那颗碎了的心,走了,就到此为止吧,她累了。     生如昙花般美丽,死如昙花一现般凄绝震撼。在最美的时刻离去,总好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尽〃,化在民国那样零落的时光里,配上〃阮玲玉〃那样隐隐有些温香暖玉般气息的名字,总要人马上感叹起美丽和精致的脆弱来,记忆中留存了她的美丽也蓄了些悲哀。     


第一部分:迷人的悲哀第2节:阮家有女 出世的悲哀(图)

  30年代开始有了追星族,而且痴心还远甚于今朝。然而为阮玲玉着迷的人何止千万。当时,阮玲玉有一只漂亮的小藤箱,里面装满了青年男子对她无数倾慕甚至殷勤求爱的信,她既不加以嘲笑,更不忍心将这些痴心人的信撕毁,就把它们藏在这藤箱里,上面加了把锁,还贴了一张纸,写着〃小孩子的信〃。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美丽女子?为什么能让众人在美女如云、影片如山的今天无法忘怀?一些60岁以上的,在旧上海滩上颇会白相的老克腊们说,阮玲玉的美丽是别人学不来的。     这样的女子难怪万人痴迷。阮玲玉一出生,她的父亲就被女儿的美丽深深折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阮玲玉短暂的25年生命中,第一个为她倾倒的便是父亲。     清末的上海,动荡纷乱。帝国主义的势力,早已把一块富饶诱人的上海大地、划分为各个租界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洋人吮吸着财富,清朝官吏刮尽了民膏。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恰似生活在地狱的底层。     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里。其祖籍: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     说起香山的历史,也应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的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设置香山镇,属东莞县。香山镇的名称,是由于境内诸山之首的五桂山上奇花异卉繁茂,四野飘香而得名。香山县在富饶秀丽的珠江三角洲南部,北通广州,南达港澳,交通十分便利。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上升为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宋、元、明代,根据香山县的人口和赋税状况,香山县列为下县。在清嘉庆年间,由于生产大发展,遂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民国14年4月15日,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中山县。     阮玲玉的父亲阮用荣,号帝朝,祖辈务农。由于当时农村凋蔽,无以为生,遂离开香山县到上海谋事,当上了当时上海浦东亚细亚火油栈机器部的工人。阮玲玉的母亲姓何,也是广东人香山人;21岁时候嫁给了同乡阮用荣。     这样一对夫妻在当时中国社会中是最为普通的,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最为善良的人。这也就影响了以后阮玲玉性格中善良的一面。     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在在上海朱家木桥祥安里的一间阴暗狭窄小屋里。然而这时候,善良的母亲和辛劳的父亲,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此时他们的头一个女孩子只有2、3岁,因此他们并不特别为这个刚降临的第二个孩子高兴。他们只是盼望着这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也许,这样他(她)的命运会好些。因此,当接生婆报告他家得了一个女孩时,父亲阮用荣愁苦的脸上眉心皱得更紧了。失望而伤心的母亲,勉强睁开眼望着身边的这个美丽的小婴儿,丝毫不知该是喜悦还是悲苦?     


第一部分:迷人的悲哀第3节:美丽的小凤根(图)

  这个出身穷苦人家的孩子出世不久,父亲阮用荣便求人为她取了个文静的名字:凤根。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美丽而柔弱的婴儿,一下子跨过了两个时代从清皇朝到了中华民国。皇帝没有了,国号改变了,而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活并没有起色,唯一改变的是男人脑后少了根辫子。小凤根的家里仍然徘徊在饥饿与温饱的边缘。     一出世便包围在悲哀、愁苦中的阮玲玉,似乎注定一辈子与悲哀联系在一起。在这个阴暗的房间里,愁苦还是这么多,生活还是如此艰难。    父母为这个出世不久的小女婴取名叫凤根。一个女孩取了个男孩的名字,也包含了父母希望她能够象男孩子一样茁壮成长,这是因为母亲看到小婴儿稚嫩的小脸上天生一对弯弯的美丽的丹凤眼,而她的父亲,从第一眼起已经为美丽的小女儿着迷,把她当作了阮家的命根子。     小凤根3岁那年,一直病弱的长姐不幸夭折了。阮用荣夫妇面对着长女渐冷的身体,生活的贫困,爱女的离去,伤心至极。     看着他们的小凤根,这个目前唯一剩下的女儿,他们对她更加怜爱有加。     美丽的小凤根慢慢地长大了。从记事起,她便常常在黄昏时,一边在门前捡菜剥豆,一边等候父亲回家。当她亲热地唤声〃爸爸〃并起身奔向父亲,父亲常常疲惫无力地找把破旧的椅子靠墙坐了下来,等有了点精神,父亲便会疼爱的抱着她,给她讲猪八戒招亲等古老而有趣的故事。     穷人自有苦中作乐的时候。这时候的凤根是多么快乐啊!如同所有的孩子,吃了一颗难得的糖果就感觉到无比的甜。     不久,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推翻清朝,民间成立,举国欢腾之日,父亲阮用荣剪掉长长的辫子,高兴地捧着女儿的脸,仔细地端详着,忽然欢乐地笑起来,用广东香山的家乡话称赞:〃我们凤根的一双眼睛好靓啊!〃     以后,阮玲玉所听到的任何人对自己美丽眼睛的赞赏,都没有一个像父亲那样真挚,那样亲切,那样出自肺腑的、衷心的喜悦。     有一段日子,父亲所在的亚细亚油栈的外国老板发了善心,答应一些住得远的工人可以搬到油栈附近的工人住宅去住。    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幼小的凤根每天总是穿了一身整齐干净的衣裤,安静地坐在自己家的门槛上,乖乖等父亲下班。父亲一回来,顾不得洗一把脸,喝一口茶,就把长着一双美丽眼睛的女儿骑在肩上,到空场上去兜圈子,向邻居们夸耀。相信许多小孩也曾经在小时候享受到父亲这样的疼爱方式,也正是父亲的这种疼爱让阮玲玉在她成年后一样对周围其他人始终保持着一种爱心,也同样渴望有人再一次的这么疼爱她。     然而这样的日子仅仅过了一年,外国老板就要把工人住宅改为高尔夫球场,强令工人全部迁出。     房子破不要紧,使凤根感到难受的是,从此减少了和父亲相处的机会。每天天没亮,父亲就得早早起床,粗大的手掌在熟睡的凤根小脸上轻轻抚摩一下,然后摸黑出门,顶着满天星星赶到黄浦江码头,摆渡过江。晚上,也总是要到天黑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家。凤根就这样一天天等待父亲。     当父亲瘦长的身影刚刚出现在视线中时,小凤根那对美丽的眼睛闪动着水灵的眸光,急急的叫着扑上去,亲热的用双手抱住父亲的头颅,小脸紧贴住父亲满是胡茬的面颊,唱了起来。这时的父亲一声不响地摊开粗大的手掌,里面放着凤根喜爱的东西:广东橄榄,陈皮梅,或者是各种小玩意儿。他宁可自己多走路,少吃一个馒头,每天也要省下钱送给美丽的小女儿一点小小的奖品。这些小玩意一般不是买些小衣服小鞋小袜子,就是买些漂亮的发夹、绸带和玩具手镯等等,尽量把小女儿打扮得更加美丽。这一方面是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疼爱,一方面也是想把女儿打扮得尽量体面些,免得受人奚落。     慈爱的父亲一心认为,他美丽的小凤根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有出息的人。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享受人间的种种美好。年轻的父亲,不肯轻易认命,向往着总有那么一天,日子会便得好转起来。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一种为家人找寻幸福的方向。     无疑,父亲的疼爱让美丽的小凤根度过了她有限一生中最欢乐也是最无忧无虑的生活。     每当父亲有些零钱,便会买张靠舞台边的便宜歌剧票,带凤根去看戏。舞台上的五光十色,演员的唱做动作,使小小的凤根惊呆了。舞台的灯光炫耀,在小凤根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回到家中,便站在床上,拿着被单和母亲的围巾,像刚才亲眼见过的演员那样装扮起来,唱起来,扭起来。     在凤根小小年纪里,已有自己的保留节目,每每亲朋来访,她便唱做起来,往往能博得满堂喝彩。那时,她不太胖,晶莹可爱的脸上露出笑容。     然而,幸福和欢乐对这个万分艰难的家庭毕竟是短暂的,一场巨大的雷击袭来,父亲阮用荣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