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1009301285829654_0-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溢之吐血乎?综上所述,是吐血治法要点,缪氏之说,适与吾之临床观察所得相左。惟观缪氏病案数则,及其“立论,专以白芍药、炙甘草制肝;薏苡仁、怀山药养脾;韭菜、番降香、真苏子下气;青蒿、鳖甲、银柴胡、牡丹皮、地骨皮补阴清热;酸枣仁炒研、白茯神养心;山茱萸肉、枸杞子补肾。累试第三卷232之辄验,然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以上所引均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吐血门》)是其所云吐血,当指虚劳久病而言,故治法如此示戒。然既属虚劳,又病吐血,则清凉止血之法,始终决不可忽。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治疗吐血,无论何种原因诱发,必以止血为首要紧急措施。盖热证吐血,火亢者清之,气逆者平之;虚寒失血,温补而摄之,皆所以促其溢出之血得止,然后方可从容图治。 
七、谈李东垣清暑益气汤运用清暑益气汤,本李东垣方,原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亦见于《脾胃论》,其文云:“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水者……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迟病虽互换小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宜以清燥之剂治之,名之曰清暑益气汤主之。”按清暑益气汤方,药物组成为黄芪、人参、白术、苍术、神曲、青皮、陈皮、炙草、麦冬、五味子、当归、黄柏、泽泻、升麻、葛根、姜、枣等味。其所主治证候,当因暑月湿热伤气,或中气本虚,又感湿热之邪致病,故用此补中益气而兼苦燥通利之法,以治本虚标实湿胜热蕴之证,似无疑义。惟因清·王孟英《温热经纬》在评温热证中,有“东垣此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一语,遂引起后人许多议论。考暑月热、渴、自汗之病,属于暑病范畴,其病理机制,有暑热灼伤气液者;有暑月湿热伤气,或其人本虚,湿热相蒸感人致病者。王氏所云暑病,当时纯属热灼伤气液之证,主治用西洋参、麦冬、石斛、黄连、知母、竹叶、荷梗、西瓜翠衣、甘草、粳米等味,能清暑热而益元气,确是对证良方,故后世亦名王氏清暑益气汤。若东垣此方,主治脉证项下有四肢困倦,肢节沉疼,心下膨痞,其脉洪缓或迟等湿胜热蕴之象,至为显然。故吴鞠通《温病条辨》引此方以治《金匮》病,主治证候亦有发热恶寒,身重而疼,其脉弦细芤迟等,是与上述脉证大抵相符。据愚从临床中观察,东垣此方,亦自有其用途,而不可一概否定。因忆某年夏月,淫雨连朝,有胡某某,男,年四十许,患感冒,经过数日延诊,见其恶寒发热,身重骨楚,肢体倦怠,懒于言语,胸闷不欲食,口渴不欲饮,腹感不舒,大便时溏,小便带黄,舌苔白,脉濡。病属湿温,湿重于热,主用三仁汤加藿香叶、炒香豉、大腹皮、郁金等药,以辛香透热,淡渗利湿。服五剂,无效,且神益疲,脉愈软矣。再诊根据病情反复推敲,断为暑湿相夹,热为湿遏,前方并无大误。惟患者体质素弱,且气候失常,不相适应,遂至肺气大虚,脾气不运,升降失司,出入不和,故出现上述种种脉证。病情本虚标实,而用药未顾及此,故而效果不显。遂与东垣清暑益气汤原方,药用党参、黄芪各10克,青陈皮、苍白术、麦冬、五味子、炒黄柏、粉葛根、泽泻各6克,炙草5克,升麻3克,以补益肺气,健运脾气,兼去湿中之热。去当归,因其性滑润,与湿证有碍。并随证出入酌加杏、蔻、枳、桔、苓、通之类,辛苦宣渗,以助水湿之流行,而促病机之转化。三诊:前方服10剂后,病人神气渐振,周身时有微汗,寒热亦除。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理收功。 
第三卷233八、谈经方疗梅核气病《金匮》云:“妇人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金鉴》注云:“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即今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痰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气。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气。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按梅核气病之名,始于宋·王硕之《易简方》。其论病机,有云“四七汤(即半夏厚朴汤)治喜怒悲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或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之所为”是也。其述所主证候,王氏谓“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饮中节,呕吐恶心”。论证虽简,殊有重要之参考价值。愚多年诊治此病中观察,用《金匮》方以治梅核气病,有的有效,也有无效。而半夏厚朴汤所治有效之证,病因多是寒饮湿痰气结所致。具体症状多有胸脘痞闷,腹部胀满,呕吐恶心,二便不爽,舌白,脉弦等,是与王氏所说相符。而用之无效的梅核气病,吾认为另有证因,如临证见有咽中如有炙肉,吞之不下,近来则无呕吐痰多痞满等证。其证或咯出少数结痰,咽部发红,情绪急躁,舌质红,脉弦数等,病因多为痰火郁结而成,则采用清火化痰宣郁解结之法。药用黄芩、玄参、浙贝母、海蛤粉、炒牛蒡子、白僵蚕、昆布、牡蛎、夏枯草、制香附、青果。方名清化解郁汤,以治此症,确有良好的效果。兹举病案两则于下:吴某,女,40岁,农民,素性抑郁,近来自觉咽喉部如有物堵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自是梅核气病。服中药辛温宣通之剂,已经半年无效。脉弦数,咽部发红,余无所苦,月经正常,治拟清火化痰,宣郁解结之法,用自制清化解郁汤治之。处方:炒黄芩10克,玄参、牡蛎各12克,海蛤粉、连翘各15克,制香附6克,昆布15克,白僵蚕、青果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禁食辛辣刺激等食品。此方服至15剂后,自觉上述症状减轻。以后效不更方,劝其坚持常服,以巩固疗效。后续服此方两月,而病痊愈。又同乡李某,年近古稀,患梅核气病,并发展有吞咽困难症状。经检查食道有狭窄病变,忧心忡忡,来舍求治。吾用此方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代赭石、旋复花、炒竹茹、枳实、芦根等药,出入为方,连服半年而症状缓解,惟不能禁酒,后又复发加剧,又服此方多剂,而获痊愈。是方书谓梅核气病亦可见于男性患者,并为噎膈之渐,信然。梅核气病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妇女患者,此病有几种证型,《金匮》半夏厚朴汤主治之证,当是因寒饮湿痰气郁而生,故用辛开宣散温通解结之法。若愚所制清化解郁汤,是用清火化痰宣郁解结之法,对于痰火郁结之证,比较适宜,然不可因此而议《金匮》方之非。又半夏厚朴汤一名四七汤,为理气化痰祖方,其适应证范围,当可从上述证候类推。由此可见,中医治病,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遣方用药,必须与病机、证候悉悉相符,方足以御纷纭复杂之病变。 
九、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的运用凡温热暑疫等所致之急性病患,最易引起病邪入里,高热不退,神识昏迷,烦躁谵妄,手足抽搐,甚则发为痉厥等危重证候。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为急救妙品,为中医治疗急性热病之必备要药。今谈谈以上二方的证候要点,使用方法,以及个人在临床运用中的肤浅体会。 
第三卷234(一)安宫牛黄丸牛黄丸古方有多种,愚通常所用者为《温病条辨》所载之安宫牛黄丸,谓其配伍精巧,效果良好。适用于温热时疫因邪热内陷,逆传心包,以致神昏痉厥,及大人因热猝中,小儿热痰惊风等证。本方是由犀角、牛黄、黄芩、黄连、山栀子、郁金、梅片、雄黄、朱砂、珍珠、麝香等药组成,蜜丸、金箔为衣。方中用犀角、牛黄、雄黄、黄芩、黄连、山栀子清心泻热,化痰解毒;珍珠、朱砂、金箔镇心安神,定惊止搐;郁金、梅片、麝香宣郁开窍,醒脑神,合之亦即吴鞠通所谓“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府而泻心用”之法。 
余使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温热时疫急证甚多,但多配合其他方剂使用,亦有纯用此丸而单独见效者。因忆某年秋,邻村三湾吴厚安之妻凌某某,年20余,妊娠已8个月,某日纺织至深夜始寝,至次午尚未起,时其夫远贸未归,邻人知有异,推门而入,见其口噤目呆,昏厥在床,呼之不醒,急来邀诊。见其神识昏沉,面部发赤,四肢时作一抽动状,舌尖露绛,脉则弦大有力,下部已见红。断为暑热已入心营,引动肝风,发生子痫。病在厥阴,极为严重,胎已难保,幸血色殷红,尚有一线生机。急与安宫牛黄丸三粒(每粒约重3克)用碧玉散(六一散加青黛)60克,开水泡,分三次将丸药化开随药汁调下。取其清心凉肝,解暑宣窍,并导浊热下行。次早复诊:知胎下已腐,神识仍未清楚,时作呻吟,面赤、微搐、脉弦较和。仍用前丸三粒,以钩藤30克,开水泡清汁,分三次将丸药化开随药汁灌下。取清心宣窍中而增强其熄风清热之剂,以清余热;并微参用活血消瘀之药,以化蓄瘀。又数剂,脉证始和。后随证调理逾月方起床而痊愈。是主要用安宫牛黄丸急救而取效也。 
某年春,吾乡疫痉(脑炎)散在性流行。曾治一李姓男孩,9岁,受感头痛颈强发热呕吐后,即神识昏迷、谵妄抽搐。经注射消炎针剂及内服磺胺类药物,无效。邀诊:视其舌黑干燥少津,脉来弦数有力。急令用安宫牛黄丸二粒,分二次服下,以宣窍醒脑,熄风止痉。随仿吴鞠通清心营,熄肝风法,以清营汤(犀角、黄连、丹皮、生地、玄参、麦冬、竹叶、银花、连翘)加钩藤、全蝎、地龙、石决明、桑枝与服。2剂后,神识渐苏,抽搐渐止。去安宫牛黄丸,前方改用小剂,又服五剂,病势缓和而愈。 
(二)紫雪丹凡病温热暑疫因高热而引起的神识昏迷,谵妄惊狂,烦躁不安,四肢抽搐,尿赤便闭,口渴唇焦,舌红或黑,及小儿痉厥诸证,当是温疫热毒,内窜心包,煽动肝风,导致神识失常所致。紫雪丹是由羚羊角、犀角、磁石、滑石、石膏、寒水石、炙甘草、木香、沉香、丁香、升麻、硝石、朴硝、玄参、辰砂、麝香、黄金等药组成。方中羚羊角、犀角清心凉肝;寒水石、滑石、石膏寒凉退热;朴硝、硝石导浊通便;玄参、甘草护阴解毒;辰砂、磁石、黄金镇心安神;丁香、木香、沉香、麝香宣窍利气。诸药均主降,惟独用一物升麻,升而后降,以降为主,使诸经的邪火热毒,都从下窍而出。 
如是则神识清明,诸证可解。 
余治时行疫痉及小儿风瘟、麻疹初起并发痉厥,常用紫雪丹1~2克,薄荷汤调下;如抽搐甚,用钩藤10克,泡汤调下。热减神清后,再按法施治,殊有良效。又温热暑疫因高热而引起的神昏窍闭,审其确属邪热内陷致闭,无论成年人还是小儿发病,均可应用。曾治一吴姓男学生,18岁。因暑期考试用功,感受暑热,某日忽发壮热,神昏,谵语,举家惶惶。视其证有面赤,第三卷235弄舌,溲少,脉数,急与紫雪丹6克,外用薄荷叶6克,辰砂益元散30克,开水泡汁调服。一服而汗出如洗,神识清楚而病愈。盖病是热闭,此法于清热通窍中,又具有辛宣透解之力也。 
紫雪丹为治温热时疫神昏窍闭之常用急救要药。惟其清心宣窍化痰解毒之力,则不及安宫牛黄丸;而凉肝降火熄风止痉之力最胜。临证时可斟酌选用。 
经验方 
一、清化解郁汤 
组成:黄芩10克、玄参12克、浙贝母12克、海蛤粉12克、炒牛蒡子10克、白僵蚕10克、昆布18克、牡蛎24克、夏枯草18克、制香附6克、青橄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若吞咽困难者,可少量多次频频呷服。 
适应证:食管炎、食道良性狭窄、食道痉挛及食管癌等。另某些癔病,自觉咽中如有物梗阻,或某些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出现胸胁满闷作痛者,亦可运用本方化裁为治。 
二、清上定痛汤 
组成:夏枯草30克、钩藤30克、苦丁茶12克、野菊花10克、明天麻10克、石决明12克、香附10克、槐实12克、全蝎6克、僵蚕10克、昆布30克、赤芍30克、当归尾12克、怀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适应证: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性头痛、颅内血管瘤及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等。 
三、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金钱草18克、海金砂(草)15克、川郁金10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鸡内金12克、车前子10克、茵陈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适应证:肝胆湿热蕴结之证(包括胆系感染、胆囊炎、胆结石、急性黄胆性肝炎及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等)。用此方加减,对肝癌晚期病人出现黄疸者,亦有缓解作用。 
四、温涩固宫汤 
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熟地10克、艾叶6克、阿胶10克、血余炭6克、乌贼骨12克、茜草根10克。 
第三卷236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适应证:冲任脉虚,寒邪凝滞,少腹疼痛,月经过多,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产后下血,淋漓不断等。 
五、寒凝止崩汤 
组成:黄芩10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丹皮6克、墨旱莲草15克、白茅根15克、乌贼骨10克、血余炭6克、茜草根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适应证:崩漏,下血色鲜,心烦口干,夜眠不安,舌红苔黄等。 
(吴元黔编)第三卷237      
++++++++++++++++++++++++最新免费热门资源下载+++++++++++++++++++++++++++++++++++++

1、219。153。7。233/downfile/世界10大禁书(全本)_TXT小说。rar
2、219。153。7。233/downfile/美空模特…徐莹…悠米…张婉悠…路遥…尐mina…闫凤娇私拍套图。rar
3、219。153。7。233/downfile/韩国第一性感车模林智慧写真。rar
4、219。153。7。233/downfile/汤加丽人体写真全集。rar
5、219。153。7。233/downfile/意大利性感女神莫妮卡贝鲁奇电影MTV精选12部。rar
6、219。153。7。233/downfile/20本中国古代艳情小说代表作。rar

7、最新空姐门,野战门,跳蛋门,喂奶门,艳照门;北影门,海运门。。。。。好多门!
   免费下载地址,写信到邮箱:1467106090@qq 免费索取

++++++++++++++++++++++++最新免费热门资源下载++++++++++++++++++++++++++++++++++++++



淘宝杭州分公司VIP政府客户及合作伙伴购物优惠通道 …hangzhou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