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人的精神领地-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跳槽”的本身没有什么好与不好。    
    如果你一个月前拿到某人一张名片,一个月后按名片的地址去拜访,十有八成该先生已经跳槽,或早已另攀高枝了。    
    男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他们的事业心表现为闪光的金钱和显赫的地位,这是社会发给男人预定的“船票”。同时,这也是社会的“评价原则”。古今如此,中外亦然。社会逐名趋利的“价值赞许”,使若干心怀“野心”的男人去“流浪”。流浪不是目的,是出名的另一张“船票”。正如男人去强占制高点,强占不是目的,而是占领“收获”。男人认为,“发展”也不是目的,发展的真正含义是“含金量”,是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是获取名利双收的“青春报告”。    
    一旦挣的钱多得花不完的时候,男人会想到修桥补路,会想到失学孩子的大眼睛,会想到沦落风尘的女子,会想到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会想到海底的珊瑚礁,会想到从月球回望我们居住的蓝色小星球……    
    总之,男人总在时空的记忆中,寻找自己的成就感;总在今天与明天的连接点上,寻找自己的事业。    
    文明的代价    
    人们向往光明,因为憎恶黑暗。    
    人类从蛮荒中走向文明,其实,“文明”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购买“文明”,总要付出代价;在掠夺自然的同时,也掠夺了我们自己。    
    我们的祖先,在蓝天白云下,在高高的山岭与碧绿的草地上,过着简陋而自由的“原始生活”。他们崇拜山,便与大山交流;他们崇拜地,便与大地亲吻;他们与蓝天谈话、与大海歌唱、与森林相恋并与群狼共舞,人类真正成了“自然之子”。    
    当文明的色彩涂抹了我们的大地、物质文明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时候,当颤抖的大地支撑一座座钢铁水泥的城市的时候,我们喜欢毗毗相连的高楼、五光十色的灯光、错落有致的建筑,密如蛛网的航线,快捷而方便的电脑以及形如蜂窝的居室等等。现代文明唤醒人类的享受欲望时,我们的村落消失了,森林消失了,草原消失了,河流消失了,渔村消失了……    
    人们得到了享受,但失去了自由;得到了文明,但失去了自然。这正如哲学家说,“倘若魔鬼远我而去,天使也将振翼而飞”。    
    ——全球每年出生9000万双嘴,目前已达55亿之众。2050年,仅仅半个世纪之后,人口将达100亿,地球将超过她的负荷;诺贝尔奖获得者主亨利·肯德尔说:世界粮食产量每年下降,绿色革命看来已近尾声;    
    ——污染严惩全球。11%的植被已遭破坏,这相当于中国、印度面积的总和;    
    ——世界8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美国地下水的抽取量是地下水补充量的两倍;    
    ——耕地迅速消失。每年消失的耕地相当于一个冰岛;    
    ——森林正在消失。我们每年正以2000平方公里的沙化速度蔓延,或者说,沙漠每年吞掉我们一个县;    
    ——水土流失加剧。雨水冲走了我们地球肥沃的表土,每年达270亿吨。如果全球土壤平均厚度为1米,照此速度,只需800年,地球上将没有一寸耕地。    
    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    
    我们在无情掠夺自然,实际在掠夺我们自己;我们骄奢淫逸地享受生活,是在享受我们后代的生命。    
    美国人丹尼在《兄弟,别太过分》中说得特别聪明。他说,“兄弟,别太过分。过多的掠夺,就像用我们后代的鲜血和泪水在淋浴。兄弟,悠着点,凭命追求享受,你享受的恰恰是你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    
    


第二篇  命运沉思男人是鸡蛋

    痛苦不在于该失去与不该失去的都失去了,而在于失去了本来可以不失去的。    
    ——王蒙    
    男人的疯狂来源于男人不完善的人格,来源于庸俗的社会价值取向。男人就像发动机,发狂式地旋转自己。我们似乎应该停下来想想:为什么一定要追求疯狂的生活?    
    疯狂的男人    
    当他们刚刚从“商人重利轻离别”的批判中醒来,当他们刚刚睁开“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的时候,觉得外面的世界竟如此精彩。    
    社会转型期提供了一个过于简单的识别讯号:三十岁出头的年青男人,正赶上了这个灿烂的时代。好在他们没有“历史的记忆”,所以,胆子特别大;好在他们正赶上凭能力而不是凭“祖宗三代是铁匠”的血统,他们特别敢闯;好在他们是中午的太阳,正是“打鸣的公鸡”。    
    于是,在他们心中升起一朵“蘑菇云”——一定要干一番“动天地泣鬼神”的事业。做梦与做事,都正是时候。    
    社会转型的步伐还太匆忙,来不及过多的规范。“社会价值取向”,趋于金钱化的“精神阴影”,笼罩了特定社会群落的“精神家园”。    
    ——他们看重实利轻精神,传统的精神价值讥笑为“出土文物”;    
    ——他们疏于亲情、人情的“聊斋”,没有时间投资不赚钱的空谈,把“人伦价值”撕成碎片;    
    ——他们像训练有素的猎鹰,只对猎物的色彩感到振奋与激动;    
    ——他们大多读过一些书,特别工于心计。道德约束不了他们,无论商场、情场,往往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他们办事从不拖泥带水,如天马行空;他们果断,敢输敢赢。他们虽然没有多少本钱,他们敢拿“青春赌明天”。    
    与他们父辈相比,他们更聪明。他们的皮夹内只放两种东西——金钱和美女的照片。    
    与他们父辈相比,多了一些干练,少了一些练达。他们把父辈视为“出土文物”,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代沟论”。    
    与他们父辈相比,有着更多的“浮躁”。按他们的说法,“浮躁是骚动的青春”,是现代人的意识。    
    与他们父辈相比,他们不奢谈什么沉重的历史与过眼烟云的代价。他们抓住现在,享受生活。特别重视生活的物质化,是他的致志,他们领导着“时代新潮流”。    
    然而,他们在得到功名与利禄之后,精神却十分饥饿。他们喜欢追星,特别欣赏时装表演。他们从骨子里不喜欢古典音乐,因为节奏太慢吊不起胃口;他们喜欢摇滚,要“摇”出一身大汗,要获取“摇头九”似的快感和忘我;他们也喜欢与清纯的女子“泡吧”,据说,生活需要格调与情调。他们善于消费,喜欢在靓妞面前“一掷千金”,因为他们口袋里还比较充实和坚挺。    
    他们信奉一条人生格言:金钱是人的长度,格调是人的厚度。他们不同于八十年代初下海的贫贱“暴发户”,一般都能够在中国话里面夹带几句“How are you!”以及“Thank you”之类的英语。他们自己感觉是“物质”与“精神”都双优的“贵族”。而且,“贵族”再加“单身”,更是一种时髦而风流的砝码。    
    据说,正因为“疯狂”,生活才够味儿。    
    脆弱的男人    
    心理学家荣格说:“我们越是深入心灵的深处,我们便愈加坚信人类本性的多元性与多维性。”    
    男人坚强的外表下,包裹了一颗软弱的心灵:    
    男人的孤独感,是超越的痛苦;    
    男人的悲剧感,是毁灭的痛苦;    
    男人的幻灭感,是失落的痛苦。    
    男人总以为自己是钢做的,打不垮、压不烂,泰山压顶也不弯腰。《红楼梦》里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当水和泥搅拌在一起时,泥就瓦解了、溶化了、和谐了。    
    这是男人意识中深层的危机,源于意识的奇怪组合:正如地球由若干“板块”组成一样。板块之间的撞击就使中国西南部隆起了一个八千八百多米的高峰。由此,世界才有了色彩,有了差别,有了线条。    
    男人“心灵板块”相撞,即坚强与脆弱相撞的结果。终于发现了坚强下的脆弱、勇猛中的犹豫,坚定里的彷徨。    
    男人的脆弱,以一种折光的形式反映出渴望,他们试图在渴望中获得平衡。    
    ——他们缅怀过去    
    希望在回忆中,洗却凡尘的污秽。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弯弯曲曲的河流是治疗心灵的良药,是今天生活的补偿,是失落中的希望。    
    ——他们寻找未来    
    他们渴望成功崇拜强大。但凡崇拜明星的男人都是身体长大了而心灵没长大的男人。    
    因为,崇拜的前提就是自我的消失。    
    ——他们有“倾吐欲望”,拼命寻找意中情人。    
    这是男人在压抑中渴望沟通,渴望理解,渴望交流。    
    ——伪装强大。在陌生人的面前,把自己打扮成“顶天立地”的汉子,夸耀自己是孤胆英雄。    
    男人从“疯狂”到“脆弱”,从“脆弱”到“坚强”,可能是男人成熟的历史。    
    公鸡不仅仅要学会“打鸣”,“报晓”才是公鸡的天职。    
    


第二篇  命运沉思走出热带雨林

    自我拯救的种种努力,正是自己的仅存的道德行为。    
    ——詹姆斯    
    当孩子离开父母独立走向社会的时候,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代已经结束。经过一段磨难之后,才能学会“独立生活”。甚至,有的“孩子”已组建家庭,在已为人父或为人母后,他们还不会“独立生活”。    
    人类较之动物更具“可怜天下父母心”,“捏在手上怕飞;衔在嘴里怕化”,这种方式对孩子其实没有好处。    
    在这点上,人不如动物。    
    动物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告诫:“必需具有健壮的体魄,必需具有独立的觅食本领。”    
    所以,动物在“家庭”中也执行“优胜劣汰”法则。体弱的苍鹰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准备“出局”。    
    苍鹰有一个严格的生存训练法则:半年,父母停止供应食物,自己必须“离巢”。这样,雏鹰必须不断磨练自己的翅膀,倍受饥饿的折磨,以便日后展翅腾飞。这种看似残酷的做法,对苍鹰种族繁衍确是十分重要的。    
    认清时代    
    我们过去的时代,即计划经济时代,对人的关怀和哺育,十分相似于人类的“育雏”行为。    
    政府的职能,几乎等同于“父母”的行为:社会成员生、老、病、死,都由政府承包。社会成员只要一经参加工作,终生就有了依靠。难怪下岗浪潮落到一些职工头上时,他们都有一句名言:“生是单位的人,死是单位的鬼”。也难怪有的人一旦被推向市场,“依赖”对象一经消失,便惶惶不可终日,忘记了自己还有“翅膀”。    
    本质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十分理想化的社会形态体系。犹如太平天国的理想一样:“有饭同吃、有衣同穿。”    
    “杀富济贫”的社会理想,体现了“仁者爱人”的均贫富境界。但忘记了自然界赖以生存的“物竟天择”的进化原则。    
    当“理想”与“自然法则”相碰撞时,“理想”就倒在了“上帝”的门槛外,再也无法进入天国。    
    下面有一个故事,想说明的是,人类“翅膀”一经退化,要重新抖动起来是多么困难:    
    王君,现年58岁,1964年北京某重点高校毕业,后分配至令人羡慕的国有大型企业工作。    
    晋升的阶梯一帆风顺:职称从技术员、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行政职务从科长—副处长—处长。    
    这虽算不上“光环”,但也算得上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殷实了。    
    生、养、病完全由“组织”负责。这种“衣食无忧”恬然平静的生活一过就是整整三十五年。或者说,他度过了人生的的黄金档。王君先生肌肤白皙,说话尔雅,踱步平和,为人谦和。经年,小腹也慢慢隆起,有些“雍容富贵”的发福味道了。当时钟旋转到一九九八年的时候,企业效益低下,单位确实再也养不起这雍肿而懒惰的“孩子”时,王君先生下岗了。    
    下岗之初,王君先生并不像一般工人那么恐慌。他有自己的盘算:就凭我管理偌大国有企业的“经验”,加之那么多“关系”,还怕“发”不起来?还干不过“乳嗅未干”的小青年?    
    于是,他办了一个公司。    
    一年下来,他亏损了毕生的“积蓄”不说,那隆起的肚皮也慢慢贴在了脊柱上,白皙的肌肤几经“风雨浸染”,变得又黑又粗。尤其他最以为自豪的满头青丝,也乱得像一个鸡窝,而鬓角处也慢慢被风霜染白了。    
    他想,真他妈“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了。    
    他想,我的知识就“老化”得那么快?堂堂全国重点大学的高材生竟弄不懂当今社会的新玩意儿。    
    他感到,那些过去“十分铁杆”的“关系”,变得如此不中用。一谈帮忙就是“钱”;真是人心不古!    
    他想,那些小青年怎么那么“精明”,什么“歪门”、“旁门”都懂。谈起“生意经”简直得心应手,甚至有点像“运筹于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的将军了。    
    他想,为什么谈生意要在酒桌上谈,要在OK厅谈,要在什么夜总会谈?为什么还要什么“攻关小姐”?二十啷当的小姑娘成了我的“老师”,背地里还说我是什么“出土文物”?    
    于是,他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忍辱负重”去“打工”。难道,这只“公鸡”真的就不打鸣了?    
    他发现,老板总嫌自己年龄大,还说试用期是三个月。我们当年国家一分配就是正式干部,哪来什么试用期?人家美国的大公司老板,不也白发苍苍,怎么没有嫌他老?那些“小秘”们还说,越老越有成熟男人的味道?    
    他发现,老板与员工不平等。我们这把年纪还骑单车去联系工作,老板凭什么进出都“屁股冒烟”?我们当年只需给车队打个电话,司机不乖乖把车开来,还把车门打开?咳,真是“好汉不提当年勇”。    
    他发现,这家公司工资还算高。怎么一上班人都变成了一部机器,同事见面也匆匆点头而过,真缺乏人情味儿。我们那会儿,上班时同事间还彼此串门走动,谈谈天、说说地,什么东家的孩子、西家的媳妇等等,办公室拉家常,显得多有人情味儿。    
    他发现,见一个小小的总经理比见市长还难,还先得给部门经理汇报,由他请示转承。更有甚者,怎么总经理的办公室连一张沙发都不放,只能站着说。站着说话,能说多久?我们那会儿,一进领导的办公室,先落座,后泡茶,领导总是一问生活,二问身体,然后才问工作,一谈就1~2小时,那才是“公仆”形象啦!    
    于是,王君先生还是没等到试用期满就“辞职”回家了。陶渊明不是说过吗,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呢?    
    据说,王先生至今赋闲在家。他老婆告诉我,他正在“调整自己”。究竟是王君先生不适应社会,还是社会出了什么问题?他老婆还说,“这两年老王经历了不少事,有些细节十分精彩,老王还想写小说了。”    
    我告诉老王的妻子说:“等他调整过来再写,不然‘角度’取不好。反正,大家都忙,也浮躁,谁有心去一边品茶一边看《茶花女》呢?”    
    对于我们这种“粗人”来说,有王先生的“下岗感悟”就可以了。权且将这个故事当成是”昨天”与“今天”连接的故事。    
    告别沉思    
    沉思,太凝重了。    
    回过头来看王君先生。    
    王君先生本人并没有多大的错误。只是两个不同的载体在“对接仓”上出了点什么问题:    
    ——他们三十五年前大学毕业,又是重点高校,并是“高材生”,当时他掌握的知识可称“前沿”,照今天的时髦话儿也十分“酷”。三十五年前,没把他逼出“鸟笼”,因为那会儿,他的知识应付工作绰绰有余,不然怎么能当“总工程师”?    
    ——他已习惯于“一杯茶,一张报,办公室内说说笑”的生活。虽然王君先生谈不上富裕,但也“清静无为,衣食无忧”了。依赖与懒惰是人的劣根性决定的“思维定势”。    
    “经验”的巨大惯性,会使人变得“近视”。看不准和握不住早已改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脉搏。所以,王先生观察事物往往错位。因为,当时他1。6米的个子,在“武大郎”的眼中已是巨人了。    
    ——教育的“积淀”形成了“人格定势”。    
    “人格定势”一经形成,除非再经长期的“重新教育”,否则,改也难。    
    所以,王君先生才会在下海经商或打工生涯中,显得同周围环境那么格格不入。他总在“隔海观潮”,总站在边缘地带,总感到别扭。    
    王君先生本人并没有多大的错。    
    如果我们的教育早在三十年前提出“综合素质”,提出“知识更新”,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