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战役后勤工作的经验教训极为深刻。战后,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进行了普遍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上寮战役的后勤工作
上寮战役的后勤工作比西北战役有较大进步。这次战役准备时间短,运输线更长,动用民工减少一半,却较好地完成了供给任务。其基本原因,除越南劳动党中央重视,支前有力,旱季气候良好,以及战役持续时间较短等有利因素外,主要是接受了西北战役的经验教训,加强了后勤工作的预见性、计划件和具体指导。
为避免重蹈覆辙,后勤顾问组根据西北战役的经验教训,对战役后勤计划的制定提出了四条建议:(1)物资储备,应首先解决粮食问题,须以后方调运为主,对就地取给的可能性不作过高估计;(2)把组织顺畅的运输线作为战役全过程的首要任务;(3)力求少用民工上前线;(4)后勤保障计划要服从作战计划,兼顾需要与可能。总后勤局采纳了这些建议。经进一步研究,后勤顾问组帮助制订了上寮战役后勤保障方案和战前准备工作的实施计划。顾问团派出后勤顾问随总后勤局前方指挥所先往前方,帮助筹划准备工作。首先,应邀在前指召开的动员会上,结合战役后勤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就后勤的组织指挥和工作方法等介绍了经验。其次,为解决物资的筹划和运输问题,与总后勤局领导进行了讨论,帮助拟定了各项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落实的措施,把抢修公路放在优先地位,同时,充分利用水道和小路,力争提前完成物资前送任务。再次,鉴于过去后勤受挫,在很大程度上是吃了情况不明的亏,建议对交通情况、战场附近人力物力和地形情况、后方的准备和动员情况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提高了后勤工作的效能,从而保证了在部队行动前即将一线所需的弹药、油料和粮食等物资,全部如期运到设在6号公路马江北岸的前方供应站。
为隐蔽战役企图,人民军总部对战前准备期间军用汽车和人员的活动范围、前方物资的屯积地点等作了严格的限制,使后勤的人员、物资不得不靠后部署,接敌的道路也不能预先修通,出而加重了临战时的工作负担。对此,后勤顾问组逐一帮助采取了积极的解决措施。
战役开始,当部队沿6号公路向桑怒迫进,桑怒守敌南逃,部队突然转入追击时,各部队后勤的工作,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混乱,使追击部队一度处在断粮的威胁之中。总后勤局领导和后勤顾问根据总部的指示精神,研究了对追击作战的保障计划。总后勤局立即派出负责干部,协同寮国抗战政府,帮助追击部队进行就地筹粮。同时,把运输途中的粮食追送前方追击部队并抢修道路,向前线延伸运输,使一度紧张的粮食问题适时地得到了解决。
这次战役虽然没有很激烈的战斗,后勤遇到的情况却相当复杂,困难不少,但整个工作过程,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重视了调查研究和掌握重点,组织指挥也有改进,取得了新的经验。总后勤局于6月召开了上寮战役后勤工作总结会议。会前,后勤顾问组就西北、上寮两个战役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如何改进战役后勤工作问题,与总后勤局领导共同进行了研究,帮助起草了总结提纲,并应邀参加了会议。
第四章 军事顾问团在越南工作的中期阶段(下)
(1953年5月—1954年7月)
中国军事顾问团在越南工作中期阶段的后一年里,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整军,发动了1953年至1954年冬春攻势和莫边府战役。奠边府战役是越南抗法战争史上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它直接导致了停战和法军撤出印度支那。奠边府战役的胜利经历了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中共中央对酝酿、决定和实施这一战役向越南劳动党中央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军事顾问团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全力以赴地帮助越南人民军准备、组织、指挥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战役。
第一节 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整军
随着越南抗战形势的胜利发展,人民武装力量迅速壮大,作战任务日益繁重,且面临着土地改革重大的政治任务,这就对部队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南越南人民军经过多年的政治教育,特别是1951年的世界两大阵营形势教育和1952年的政治整训,政治觉悟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阶级教育,广大指战员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念薄弱,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本质和罪恶缺乏认识。因此,阶级界线模糊,敌我不分,有不少人甚至存在羡慕地主、轻视农民的思想。在组织上,对干部没有作过全面的严格的政治审查,干部中剥削阶级出身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各方面与地主、富农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干部本人的历史没有真正搞清的也不占少数。总政治局组织部门掌握的材料说明,越南人民军干部队伍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1953年1月,越南劳动党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准备实行土地改革的决议,决定在越南解放区有步骤地进行土地改革。决议还没有传达,部队中一些地主家庭出身的干部思想上就产生了波动和顾虑。很明显,如果不提早进行教育,把工作做在前面,一旦群众运动开展起来,很可能使部队在思想上、组织上产生混乱。这不仅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和工作,而且会阻碍群众运动的进行,甚至可能发生某些意外问题。
根据以上情况,军事顾问团认为,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成功地进行新式整军运动的经验,结合越南人民军的实际馆况,在越南部队中进行一次以土地政策教育和纯洁组织为中心的政治整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罗贵波于2月7日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请示,拟向越南劳动党中央建议1953年在全军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政治整军。通过政治整军,进一步划清敌我界限,主要是划清农民与地土的界限,明确阶级立场,纯洁和巩固部队组织,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土地改革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和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3月4日,中共中央批复同意这个建议,要求顾问团领导向越方说明,土地纲领已通过,迟早要公布实行,如不采取主动,及早进行教育,则问题会更多,更不易解决。指出,整军整党应当是分清敌我界限,分清地主与农民界限。其他问题可留待将来再说。还明确指出在整军中进行政治教育是不难的,困难的问题是审查干部与组织处理问题。问题的中心,主要的不在干部的地主家庭出身及其一般联系,而在于干部现在的思想、立场和表现。
在邓逸凡主持下,经过认真研究和准备之后,顾问团于4月8日向越方提交了《关于政治整军的初步建议》。这个建议包括政治整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治整军的方针、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等内容。考虑到越南人民军的实际情况,对整军的要求要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式整军低些。主要强调认真学习越南劳动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自觉检查自己的问题。在领导掌握上,则不要求在整军中把每个干部的问题全面彻底地弄清,而是有重点地弄清营以上干部和要害部门干部的思想、立场和历史。为了做好政治整军的准备工作,顾问团组织力量帮助起草了具体实施计创和教育材料。
5月,越南劳动党中央和总军委采纳了顾问团关于政治整军的建议。决定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先在四联区以北的各主力师和地方部队,以及总部直属机关进行政治整军。5月底,越南人民军总军委召开会议,讨论政治整军的具体实施计划。6月1日,总军委召开团以上干部会,由武元甲传达政治整军决议,进行动员部署。顾问团领导应邀在会上着重解释了政治整军的意义、方针、目的等问题。从此,政治整军运动在部队逐步展开。
为了使越方取得经验,指导全军政治整军健康而有效地进行,顾问团派出顾问组,帮助两个试点单位先走一步。一个是总部举办的营以上干部整军集训班,一个是308师102团。掌握干部和连队两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单位,就可以胸中有数地指导全局。越方领导对政治整军极为重视。对总部的干部集训班尤其重视,胡志明亲临指示,越南劳动党中央和总军委的领导人亲自动员、讲课,长征作问题解答,有力地推动了运动的顺利进行。干部集训班对在干部中如何搞好学习和思想检讨,摸索了不少经验。通过检讨暴露出来的问题,使领导上对干部队伍中严重的思想、组织不纯问题作到心中更为有数。102团的诉苦教育搞得很成功。许多战士对亲身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控诉,激起了广大指战员的阶级仇恨。很多连队从启发报告开始到诉苦结束,几乎没有断过哭声。全团观看电影《白毛女》时,当场有十余人哭倒。当银幕出现黄世仁强奸喜儿的情节时,有一个战士跑到银幕前枪打“黄世仁”,晕倒被抬走。事实证明,原来某些认为“越南没有黄世仁”,“越南地主没有黄世仁厉害”等看法是不对的。经过诉苦教育,部队的政治思想、阶级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
根据这两个单位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顾问团又帮助越方起草了《关于政治整军中几个问题的意见》,对如何正确估计诉苦教育的成绩,正确掌握政治整军的方针,正确对待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成员,加强对运动的领导以及要提高警惕、防止麻痹松懈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要求、阐述了做法。对政治整军学习检讨阶段的工作和运动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顾问团也分别提出了具体意见,帮助越方指导政治整军健康地发展。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越南人民军的政治整军极为关心,对顾问团作过多次指示。
在越南劳动党中央和总军委的领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政治整军运动顺利结束。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认为“1953年标志着我建军史上的重大进步”。印度支那实现和平后,越方对没有参加1953年政治整军的在南方活动的部队和一部分北越地方部队,共12万人,又分两期进行了政治整军。这样,人民军除某些少数民族武装和地方部队外,都先后参加了政治整军。
政治整军在人民军建军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是全军第一次进行系统的阶级教育。通过教育,指战员树立了比较明确的阶级观点,划清了地主和农民、剥削和被剥削的界限,认识到进行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树立了坚决拥护和支持土地改革的决心,揭发和批判了封建剥削思想和苟安动摇、贪污腐化等各种错误思想,大大提高了革命意志和工作积极性,发扬了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增强了官兵团结和平民团结,提高了部队的组织性、纪律性。政治整军后,部队中出现了很多可喜的新气象,土地政策的贯彻在军队中得到了可靠的保证。这些,对越南人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第一次对全军干部从组织上进行全面的认真的审查。通过政治整军,暴露了部队中特别是机关和干部中严重的组织不纯状况。经过审查核实,教育挽救了不少人,同时对极少数人作了组织处理,重新调整了干部队伍,从而在组织上纯洁了部队。
通过政治整军,各级领导比较清醒地全面地认识了部队的情况。同时,锻炼和提高了领导水平,为进一步加强越南人民军的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政治整军以后,全军第一次大规模地进行提拔干部的工作。在一年多时间里,全军共提拔各级干部2万多名。其中,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经过战斗考验的约占50%以上。干部中的工农成分比重大大增加。几年前就提出的从下而上大胆提拔经过实际工作、战斗锻炼的同志,尤其要注意培养提拔工农骨干和改造提高使用非工农出身干部的方针,到政治整军以后,才真正得到较好的贯彻。部队的思想建设和党的建设较之过去也有了明显的加强。
经过政治整军,激发了部队的抗战热情和战斗积极性,为夺取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认为,1953年的政治整军“为奠边府决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节 夺取抗法战争胜利的战略计划和1953年冬季作战
在西北、上寮战役中,越内人民军歼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西北和上寮广大地区,进一步改变了抗法战争的战略态势,使法军的塔西尼计划完全破产,迫其撤换沙朗,改派纳瓦尔担任印皮支那远征军总指挥。1953年5月,纳瓦尔一上台,就制订了一项企图摆脱被动、争取主动,在三年之内使侵略战争转败为胜的军事计划。纳瓦尔计划的要点是:(1)扶持伪政权,大力扩充伪军,驻守据点,将法军集中组成主力集团,执行机动作战任务。(2)实行先南后北的军事方针。妄图于1954年春季以前,全部占领南部、中南部解放区和游击区,以稳定印度支那法军的后方。1954年冬至1955年春,在组建好机动主力集团的基础上,集中全部兵力,与越南人民军主力在北部决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
为了施行纳瓦尔计划,法国从其本土、北非和朝鲜抽调了12个营增援侵越远征军。保大傀儡政权下令进行总动员,大肆抓丁,扩充伪军。从1953年5月至1954年3月,扩编伪军107个营,共增加9。5万人。1953年8月,法军撤出那产,把那产全部兵力空运至北部平原,加强机动力量。至1953年秋,法军在印支战场共集中了84个营的机动兵力。同时,加紧对越南南部、中部和北部各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扫荡,妄图“绥靖”其后方,并伺机进攻北部解放区。
纳瓦尔计划受到美帝国主义的赏识和支持。朝鲜停战后,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加紧对印支的干涉,决定对法国的军援增加50%,并专拔4亿美元用以组建越南伪军,提供大量军事装备,以补充法军和武装伪军。
纳瓦尔计划是法帝国主义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为了摆脱屡遭失败的困境,企图用军事手段解决印支问题所作的最后努力。粉碎纳瓦尔计划,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不断发展胜利,进而夺取抗法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越南革命战争指导者面临的紧迫问题。
1953年8月中旬,法军从那产撤退后,越南人民军原定以攻击那产为主要目标的冬季作战计划须作改变。8月13日,越南劳动党中央电请中共中央“对情况认识和今后作战方向问题”,“帮助提供意见”。同时,越南人民军总部重新制定了冬季作战计划,把作战方向放在北部平原,放弃了夺取莱州的原定计划,将包围那产的部队撤至清化。
8月22日,越南劳动党巾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作战问题。武元甲的发言偏重于北部平原战场的正面作战,未提夺取莱州,也不积极主张进一步开辟上寮战场。经过讨论,会议认为,目前应加强敌后斗争,正面战场则给予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同时加强上寮作战和其他战场配合,并准备对付敌人可能向越北解放区的进犯。罗贵波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将会议情况报告了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于8月27日、29日两次电复罗贵波并越南劳动党中央,对纳瓦尔上台后的形势作了分析,对应采取的军事措施,特别是较长远的战略计划,提出了意见。在29日的电报中指出:“首先消灭莱州地区之敌,解放寮国北部和中部、然后逐步将战场推向寮南部及高棉①,威胁西贡。这样做,就可以缩小伪兵源、财源,分散法军兵力,使之陷于被动,扩大人民军本身,主动地各个歼灭敌人和逐步地削弱敌人。这是夺取越北平原的先决条件”。“这一战略计划的实现足以击败法帝在越、寮、高(棉)的殖民统治。但必须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必须长期打算”。先夺取西北和上寮,逐步向南推进的战略方针,是中共中央研究了印支战场的情况,于1952年秋在北京向胡志明、长征提出来并为越南劳动党中央所接受了的。这时,中共中央就这一方针,进—步提出更具体的战略计划的建议,就使粉碎纳瓦尔计划的战略指导方针更为明确了。这一战略方针与纳瓦尔计划是针锋相对的。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将使纳瓦尔集中机动兵力,夺取战争主动权,先南后北地解决印支问题的企图完全落空。
①高棉即柬埔寨。
1953年9月,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人民军冬季作战的方案,胡志明作出了“战略方向不变”的结论。会议肯定了把主攻方向放在西北和上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