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270-下棋的女人-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了。根本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国际象棋正在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神童卡尔森们的出现将掀起世界棋坛的改朝换代之战。成年棋手的运动黄金生涯会不会缩短?谁知道呢,还要看小卡尔森们未来的表现。


《下棋的女人》 棋人莎士比亚与国际象棋

    新近英国因发现莎士比亚的笔记本而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些存放在两个铁柜中的莎士比亚35个私人笔记本真实记录了他1592-1598年的生活,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棋艺生活。     
    这批笔记本中记录了莎翁从开始对国际象棋发生兴趣到痴迷的过程,同时还有他本人在法国、意大利和西西里群岛对弈的142局完整的对局记录。这些历史资料的发现不仅让世人可以更完整地了解莎士比亚,同时那些精彩的对局和逸闻趣事也为丰富国际象棋历史增添了美丽的一笔。     
    莎士比亚的学棋经历颇有些戏剧色彩,由于1592-1593年的冬季伦敦的流行疾病带走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为避免灾难进一步蔓延,英国政府不得不颁发指令关闭所有的公众场所。以传播舞台艺术为生的莎士比亚被迫远走异乡,开始了流浪生活。他先是到了法国,然后又来到欧洲文学艺术的中心———意大利,奔波不定的生活却激发了莎士比亚的创作灵感,他先后写出了诸如《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流芳百世的作品。并且在意大利期间,一位名叫罗伯特•;罗西的好友带他走进了国际象棋的世界。在莎士比亚的笔记中,他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刚一接触国际象棋便深深陶醉其中的感觉,国际象棋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同时使他的逻辑思维更加严谨。为了提高棋艺,他每日习棋长达8个小时之久,刻苦的学习使他的棋艺突飞猛进,很快罗西便不是莎士比亚的对手了。在莎士比亚的欧洲旅行中,他开始寻找当地的国际象棋高手,并且不停地学习掌握当时最为流行的开局变例,在莎士比亚与对手较量过程中最令他骄傲和得意的事情莫过于以采用对方最为擅长的开局来赢取整盘棋的胜利。     
    回到英国,莎士比亚在朋友圈子里以棋坛高手自居,但以后发生的一件事却令他狼狈不已。事情是由于莎士比亚租赁的剧院马上到期,而剧院的拥有者决定不再续签合同引起的。莎士比亚看过剧院老板下棋,认为自己的水平胜过对手,于是他发出挑战书,条件是自己以大笔现金为筹码,而如果老板输了,同意续签25年合约。剧院的老板欣然应战,他抓住了莎士比亚下棋喜好攻杀缺乏耐心的弱点而把对局引入漫长的局面战斗,莎士比亚在笔记中真实记录了自己比赛时的感受:“每局棋持续超过百步,耗时14、5个小时,这哪里是下棋,简直就是考验忍耐力。”不用说大家也已猜到,如此心态的莎士比亚难以取胜,最后他以2。5比3。5的比分败北,真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场对抗赛成了莎士比亚棋艺生涯中永远的痛,以后他对自己的棋艺水平信心大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现在也许人们应该庆幸莎士比亚没有成为职业棋手,不然的话,他哪里有时间为人类留下如此规模浩大的文学遗产,毕竟他更具备一名作家的才华。


《下棋的女人》 棋人“好人”李文良

    即便你不认识李文良,在国际象棋国家集训队成员中想找到他也很容易,那个全队身材最瘦的、总是坐在训练室进门第一个桌子旁摆棋、每逢赛事活动跑前忙后的便是他了。在集训队中很难把李文良具体定位在哪一个职务上,他既是运动员也是教练员,既是副领队,同时还是中国棋院国际象棋部的成员。不过,凡是与国际象棋有关的事,找李文良一准儿没错。     
    十几年前,在北京棋院训练室里,我无意间从一本打开的训练笔记本上看到了几句诸如“几年内要拿国际大师、特级大师称号,什么时间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国争光”之类宏伟计划的时间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每一句话后面都打着若干个惊叹号,可见写下这些豪言壮语的人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后来碰到了一个身材瘦瘦大约十七八岁的少年,别人告诉我,他就是笔记本的主人———黑龙江棋队的李文良。再以后,我们进入了国家集训队,成了一同训练比赛了十几年的队友。     
    命运仿佛故意在跟这个有志向的年轻人开玩笑。年复一年,好几次他离自己的目标已经触手可及,但最终总是差那么一点儿。不知不觉间,李文良从一名年轻棋手变成了队伍中的老大哥,一代又一代更年轻的棋手成长起来了。现在,李文良除了自己训练之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队伍管理和年轻队员的培养上。尽管在队伍中的角色变了,但他从未放弃过十几年前训练笔记本上写下的成为国际特级大师的理想,一直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     
    可能不止我一个人会对李文良留下这样的印象,在集训队中,无论技术训练、身体锻炼还是平时的纪律性,最优秀同时也最认真负责的非他莫属。大到带领少年队员出国比赛,小到训练室的桌椅板凳,只要事情交给李文良办一准儿错不了。集训队里如果谁有事需要帮助,第一个想要找的人就是李文良。这么多年下来,大家已经习惯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海南参加比赛,由于第二天上午要参加活动,领队林峰老师让李文良早晨叫大家起床。后来我们得知,由于李文良手边没有闹钟,那一晚他就没有睡踏实,生怕误事。最后一次醒来是清晨5点,他就不敢再睡了,一直醒着到天亮。看到这儿,你会觉得这个人办事认真的都有点儿过头了,是不是?     
    尽管平时的李文良身体很棒,但一般每次比赛最容易感到时间紧张、最先觉到累的也就属他了。每步棋的变化算不清楚就不落子,难怪他会比别人更早感觉到体力不支呢。这么多年了,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个稍稍胖一点的李文良,原因也许就在于他凡事太认真了吧。    
    也许以后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在我的眼中,李文良只会是一名棋手,一个好人。我相信,一名棋手总会不停地在棋盘上编织这样那样的梦想。虽说好事多磨,但好人迟早会交好运的。


《下棋的女人》 棋人棋坛逍遥“老顽童”

    喜欢棋的人什么年龄段都有,当然处于不同的年龄,这棋的下法不尽相同。    
    下棋,从儿时的兴趣到少年时的钻研,青年时的竞争到中年时的从容,就算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下棋也是一件很好的消遣活动。不过,人在不同年龄段的棋艺水平大多会沿着一定的曲线起起伏伏,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龄,甭管阁下曾经的棋艺水平如何高明,也得退出一线江湖,解甲归田。    
    下棋被称之为聪明人的游戏,现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这里索性把下棋人的退休年龄比正常职业再延长10年。喜好下棋的人到了70岁会是怎么个活法?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下棋的人偏偏不容易老,北京棋界就有这么一个越老越潇洒的“老顽童”。    
    北京棋院的老领导王品璋老师今年七十有四,可他身板棒着呢,看上去只有六十岁的样子。王老师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10多年了,但他一直是棋界的忙人,比赛裁判、学校授课老师、报刊杂志撰稿人,有空再给棋院棋协的工作提提建议,约老棋友打打小麻将,日子过得乐呵着呢。     
    甭看王老师现在像个老顽童,可他在职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潇洒,不过分地说,他老人家的锦标主义那可是全国棋界远近有名。搞了一辈子体育,队员比赛成绩的好坏从他脸上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年轻队员都挺怕他。    
    记得一次全国个人锦标赛,我与天津的一名棋手争夺冠军。我俩相遇时比赛已经赛程过半,当时对手比我多半分。那局棋,执黑棋的我并没有因为一味求胜而把棋下得无理,对手积分暂时领先,更是乐于把优势暂时保持下去,所以她在对局时也没有借先行之利一意孤行。这盘棋下和了,从赛场往外走的路上,王老师脚跟着脚就喊开了:“你为什么这么容易就同意和棋,这么下棋还有什么机会争冠军,真没出息。”不知怎样回答,只好奔命往外走。虽然那次比赛最后我最终获得了冠军,不过记忆里的那次比赛没有多少胜利的喜悦,印象更深的是被王老师追着骂的经历。    
    王老师另外一件得意的事情是收集棋和酒,号称“千瓶百副”,因为收藏,电视台的人去他家里采访过好几次呢。只要听说哪家商店又摆出了什么新鲜玩艺儿,老爷子就会兜里揣上银子登门拜访,然后再把亲朋好友招呼到家中参观他的新战利品。老领导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真是令人羡慕,活脱脱的老有所为的榜样,。    
    经常看到小区院子里有退休的老人下棋,有时还会因为棋局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在我看来,到了这个年龄时下棋最逍遥,下棋就是玩儿,成了生活中纯粹的乐子。    
    想过这样的生活,我还需要再等上几十年。


《下棋的女人》 棋人刘玮这家伙

    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象棋联赛正式启动,这是国际象棋项目在中国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有一个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山东汉子是幕后主要策划者之一。     
    刘玮,这个名字对体育圈内的人来说不是很熟悉。他,曾经是齐鲁晚报资深的足球记者,现在的头衔是齐鲁晚报棋院院长,近几年把山东棋类市场搞得红红火火。还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别看刘玮这个棋院院长对棋类运动项目痴迷投入,其实他本人并不会下棋。    
    软磨硬泡的本事    
    说老实话,开始我一点都不喜欢刘玮这个人。晃晃悠悠地走近你,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脸上永远挂着迷迷糊糊的笑,问他什么事情,答案永远是“没问题”,实际的安排却总让你感到不那么如意。每次看到刘玮时,他总是腋下夹个包儿在你眼前走来蹿去的,忙忙活活地一会儿一个主意,让别人也跟着瞎忙活起来。    
    最初和刘玮的接触就让我怕了他。有一次我们在济南,早晨刚刚把一天需要做的事情安排好,大约九点半的时候,这位刘大人突然告之十点要在饭店大厅门口集合,去参观一家企业。一听这事儿我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前几天类似的事情就经常发生,事先也不问问人家是否愿意去。    
    因为已经领教了刘玮的软磨硬泡,所以自己也懒得争论,火气上来,我走到饭店门口招手唤来一辆出租车就钻了进去,关上门让司机马上把车开走。我的这一突然举动把身后的叶江川吓了一跳,“你要去哪儿呀?”话还没落音,出租车已经如离弦的箭般驶离饭店,大概司机师傅以为车上的这个女人在和车下的那个男人吵架了吧。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我从车的反光镜看到江川变得越来越小的人影在冲着我招手,心里别提多烦了。    
    车子开了一会儿,人生地不熟的我也说不出想去哪里,只好让司机把车开回宾馆。远远看到饭店门口站着几个熟悉的人影,出租车刚一停下,人家刘玮老兄已经笑眯眯地把车门给你拉开了,好像早知道我会乖乖束手就擒。等在旁边的另外一辆汽车驶来,刘玮又是一个开门动作,就把我送到了举办活动的企业门口。无可奈何,遇到这么个主儿,除了烦,还能怎么办呢?    
    受累还要落埋怨    
    要说刘玮存心让大家别扭,真是委屈了他。他只是想让客人们多走几个地方,另外借机多搞一些活动,扩大影响。再说,把我们安排得东跑西颠的时候,他本人也紧随左右,一点没闲着。    
    一天,报社的老总陪同我们登泰山,路上一行人有说有笑,难得的清闲。刘玮还是夹着他的那个小包走在人群的后面,等我们快走到天街的时候,他的人影不见了。    
    几个小时之后,我们游览完毕往回走,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人家刘玮正头枕着他的小包睡呢。大家嘻哈着把他叫醒之后,刘玮揉揉依旧睡意朦胧的双眼,还是那张“经典”的迷糊笑脸,这次他补上一句,“最近太累了”。作为主要的策划组织者,受累还要落埋怨,也真难为了他。    
    这就是最初介入棋类活动组织工作的刘玮,与其说大家看到他的“功劳”不如说更多地体谅他的“苦劳”。那时候的刘玮“善于”把夹杂着“想法”的好心强加给大家,也许处于齐鲁晚报棋院创业初期,刘玮除了使足了劲搞活动、扩大影响之外,根本没有工夫去想太多的事情。    
    那时候,不止我一个人怕和这位老兄打交道。也许大家的心思,刘玮早有察觉,憨实的笑脸是他最好的武器,装傻的功夫更是一流。谁也没问过刘玮当时知不知道大家都有点怵他,这种问题,怎么开口问呢?    
    “感动”是一种功夫    
    随着时间的推移,齐鲁晚报棋院在中国棋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己对刘玮的认识也随着一次次接触逐渐改变。    
    每次去济南参加赛事活动,总会被刘玮拉去拜会一些老朋友,结识几个新朋友。这些人都积极参与棋类事业的建设,而且大都和刘玮有一样的特点:不太会下棋。(至少是不会下国际象棋)    
    这是我对这位院长仁兄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一点。刘玮的女儿梦圆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小棋手,作为家长他总算和棋沾点边儿。可是,如何让一个个原本对棋根本不感兴趣的人、一家家与棋类活动根本没有瓜葛的企业加入到棋类赛事活动中,恐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一次,从多次支持国际象棋重大国际赛事、已经成为老朋友的三箭集团老总王振生嘴里探出了刘玮成功的奥秘。“我搞棋类活动还不是因为我服了刘玮。”王总带着一脸赞许的笑埋怨道。“每次刘玮就在我办公室外等着,见面就这么一次次来给你讲这个项目有多么好,也不主动谈赞助的事情。刘玮的执著感动了我,能令他这么痴迷的事情一定值得参与。    
    刘玮身上的这份执著精神也越来越多地感染了我。现在,我习惯了他安排活动的随意性,不合适的时候会当面“抗议”;他呢,也习惯了我身上棋手的书呆子气。我们之间也算是不打不成交吧!    
    一个复杂的“集合体”    
    以前,我只知道刘玮来自一个很偏僻的沂蒙小城,虽然没有过硬的文凭,但他靠着20多万字的体育报道被齐鲁晚报社破格招聘。后来,才知道做记者之前刘玮还干过工厂技术员、商店营业员、机关政工干部,还修过铁路,当过县长秘书。平常在一起话多了,不太爱诉苦的刘玮也把以前不顺心的故事向大家兜底。他会讲困难的时候恨不得与棋院的教练一起抱头痛哭;讲队员出去比赛拉不到赞助,自己怎样“欺骗”老婆把家里的存款取出偷偷垫上;讲怎么用诚心感动高高在上的企业老总;讲如何转变思路把活动搞热闹;讲他在农村乡下置办的房屋土地……    
    接触刘玮的过程中总能感觉到他的身上有一种形容不出来的复杂气质,这些东西同时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有点矛盾。比如说刚刚看似很大手大脚地承诺,转头便开始了精明的经营;比如说他可以半眯着眼像睡着了一样很长时间一言不发,然后突然冒出一句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说突然从皱巴巴的衣兜里掏出个什么很时髦的家什;比如说放着山珍海味在一边,对烙饼卷大葱情有独钟……对于刘玮这个人,除了他做事的勤奋和执著之外,每一次见到他都会让我刮目相看。    
    通过多次合作,彼此建立了信任,但不知道我们算不算是好朋友。例如,和这位老兄打交道我还是要尽量把丑话说在前面,必要时还要签订个合同以防万一出现什么闪失。    
    “没问题,放心吧!”这是刘玮经常挂他嘴边的话,让听者把悬着的心放下来。至今我对刘玮老兄的办事风格虽有不适之感,不过也知道和这位院长同行打交道,心里还是有底的。    
    写这篇文章之前,在电话里和刘玮本人说了一声,谁知电话那边的他哼哈了几句之后脱口而出:“别把我写得太傻了!”忍俊不禁,然后回了他一句:“我怎样看就怎样写,文责自负呗!”    
    玩笑归玩笑,我毕竟从刘玮这家伙身上学到了很多。


《下棋的女人》 棋人黄金搭档十七年(1)

    与叶江川的合作已经迈入第17个年头了,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感觉大家就像一部磨合得很好的机器,高效顺畅地运转着。虽然这些年来他一直是我的教练,但内心里从来都把这种师生关系看得很淡。我们是工作上的搭档,训练中叶江川是我的教练,比赛中他是我最好的参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