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嗬,你不是你开什么玩笑!”
第二天,咄咄怪事接二连三地不断出现。“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真让我啼笑皆非,神魂颠倒。小伙子跑来和我拥抱,口口声声叫我安妮。”苏珊回忆说,她出示了自己的汽车驾驶证,以此证明她是苏珊·夏弗兰,可他们仍然将信将疑。
第二天夜晚,一位名叫迈克·多姆尼兹的男学生走进她的房间。“他双眼直勾勾地盯住我,犹如是在梦幻之中。随后他问:‘你是被领养的吗?’我点点头,他又打听我的出生年月,我告诉他是1972年9月12日。‘什么地方?’长岛犹太山医疗中心。他一把拽住我的胳膊说,‘跟我来,我给你看几张照片。’”
他领着她冲进另一幢宿舍,手忙脚乱地找出一张他的好友安妮·加兰德与他一块照的照片。苏珊刹时如坠五里烟云之中,简直不知了东南西北。“我见到的就是我自己的照片呀!”她战战兢兢地说道,“就像我自己在照镜子,毫无疑问,那就是我。我瞠目结舌,手足无措。”
迈克·多姆尼兹告诉她:安妮是前一年进校的,后来转到她家附近的另一所大学学习。她的家在纽约长岛的新海德公园。说完他就拿起电话开始拨号。
电话通了,迈克兴奋地对着话筒嚷道:“嘿,安妮,这里有个人同你长得一模一样!”随后他要苏珊与安妮通话。苏珊说:“安妮,我想你是我的孪生姐妹。”由于安妮毫无思想准备,一时竟答不出话来。
两人当即约定周末会面,可是后来苏珊等不急了。“我告诉迈克,‘我必须今晚就见到她!’我俩立即登车启程,三个小时后抵达了加兰德家。”
他们于凌晨两点敲响安妮的家门。“那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一瞬,”苏珊说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门一开,我脱口喊出:‘啊,我的上帝’同时看见另一个我也在喊:‘啊,我的上帝!’我用手摸摸脸蛋一眼瞥见另一个我也在摸脸蛋。我转动身体,留意到另一个我也在转动。一切都是那样不约而同,分毫不差,如同哑剧演员事先排练好了的表演一样,天衣无缝,维妙维肖。我们拉住手,然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流下了快乐的眼泪。”
在加兰德家的起居室里,姐妹俩很快注意到她们其他的相似之处。两人使用的是同一种牌号的化妆品,并都喜爱意大利食品和抒情摇滚乐。
星期日,苏珊和安妮又一次在长岛相会,畅叙各自的生活经历,两人的智商都很高,但在同一时期里,学业上却都不能应付自如。她们曾在1987年和1988年分别求助过精神病医生,皆被告知病根在于领养;二人对此的回答也都是“胡扯!”令人饶有趣味的是,她们俩人都不谋而合地钟情于比自己年纪小的小伙子分别与一位18岁的小伙子确立了严肃认真的恋爱关系。她们在体育上也很相投,喜好游泳,打网球,甚至连游泳打网球时的姿势、步伐和战术都如出一辙。“我发现每当我遇到麻烦时,安妮也遇到。”苏珊说,“当我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时,她也一样,真叫人难以置信!”
这仅仅是开始,令人惊愕不已的事还在后面。当孪生姐妹奇异团圆之事不胫而走后,长岛《新闻报》的记者闻风而来。
文章在纽约《邮报》上转载的当天,绿蒂·克尔曼,纽约昆斯大学一位19岁的女学生,看见了苏珊和安妮在报上的照片,她的脉膊频率立即加快了一倍。
“这两人是我在镜中的形象,”绿蒂说,“我查到加兰德家的电话号码,安妮不在家,是她母亲接的电话。我说‘您是不会相信的,加兰德太太,我的名字叫绿蒂·克尔曼,我想我是第三个……”
当晚,绿蒂和双亲驱车直奔加兰德的家。当安妮目睹绿蒂将车停靠在路边时,她又一次喘不过气来。“啊,又一个活生生的我正从车中钻出来。我微微打开门,又轻轻掩上;当我再次拉开门时,终于瞅清了她的面容,我心跳着将门再次合上。在我第三次开门的当口,听到一个酷似我的声音说出:‘我已19年未与你相见,请不要当着我的面把门关上!’”
绿蒂掏出唇膏和苏珊、安妮用的是同一种牌子。她与她的两个姐妹一样,尽管天分很高,数学考试却未及格,她喜欢意大利餐、游泳、网球以及年龄稍小的小伙子;也曾拜访过精神病医生,她还在梦中见过长得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姐妹。
这也许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奇闻:同卵三胞胎自幼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分离,后来又完全是偶然团聚;每个孩子都由其领养父母在不同的环境中抚养成人。
三个家庭立刻追根溯源,与领养机构取得了联系,询问当初为什么会把这些同根的孩子们分开。得到的回答是:19年前三胞胎姐妹被拆散之事,由于事过境迁已无案可查。
谁也无法作出结论,如果她们从小生活在一块,她们心中的情感会不会变得这么错综复杂。但根据已知的事实而作出的推断仍颇具说服力。“虽然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却不时感到心情沮丧,帐然若失,感情上有许多说不清楚的痛楚。”绿蒂说,“精神病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情绪障碍。”
她们坦率地承认,奇异的相聚使她们“真有点如痴如醉,忘乎所以,难以自拔。”但是,她们正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以便能脚踏实地地筹划未来……。
????
Number : 7017
Title :名人轶事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3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坦率的小邓肯
舞蹈家邓肯是十九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有一年圣诞,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公公替你们带来什么礼物?”
此时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公公。”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公公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邓肯走向前即马上回过头,对着全班同学发表生平第一次的演说:“我不相信这种谎言。我母亲告诉过我,她没有能力扮圣诞老人,只有有钱的母亲才会假扮圣诞老人,送礼物给小孩。”
借过,布什先生
当年,美国总统布什竞选总统发表政见时,台下一群西装革履的来宾人手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待布什一结束演讲,所有来宾立刻蜂拥而上,跑在最前头的男士靠近布什时,毫不客气地说:“布什先生,请让开一点好吗?我要第一个让你身旁的威廉先生签名,你挡住我了。”
原来,台下那一群衣冠楚楚的来宾纸笔在握,是要已退休的伟大拳击者泰德·威廉斯(布什的助选员)签名,而非冲着布什来的。
????
Number : 7018
Title :细说生活中的谎言
作者 :郑惠芳
出处《读者》 : 总第 136期
Provenance :南华早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你敢说你从来没有说过谎吗?
那这肯定是一个谎言了。
谎言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没有谎言。谎言的祖师,应该是《圣经》里面的那条蛇,所以人类从亚当夏娃开始,就掌握了说谎的技巧。有时想想,即使在上帝掌管的伊甸园里,都制止不了谎言的播种、生根、成长,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怎么能屏除谎言于日常生活之外呢。
种类
既然谎言是避不了的,我们不妨以宽容的心情来接受它,认真地来细说谎言。归纳起来,生活中的谎言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一、言不由衷:
一般的谎言如“你太太非常漂亮!”、“你儿子很cute!(聪明、可爱)”之类,尽管是言不由衷,但赞人又利己,听者虽有自知之明,但也乐于接受。这种谎言是“现代社交基本法”中的第一章赞美。
二、真话假说:
完全的撒谎,如老板不升你职或不加你薪水,不管是为了安抚你或希望往后大家好相处,随便丢个理由给你,例如:“公司今年没有这个空缺”、“公司今年不赚钱”。这虽然也是实情,但是真正不升你职或不加你薪水却并不是这个原因。
这种真话假说是美丽的谎言的一部分,往往受骗的人并不知道。
三、数字游戏:
数字会骗人,看你如何拿捏,如你在一份统计资料中看到一个问题:你喜欢居住哪一种住宅?
统计结果得出的答案是:公寓:20%、平房:30%、独立式:10%、组屋:40%。乍看之下,会觉得爱住组屋的人比较多,便做出“新加坡人喜欢住组屋”的结论,其实聪明的读者往深一层想,将前面的数字加起来(即60%),就会知道其实不喜欢住组屋的人是比较多的。
这种游戏最常见于商场与政治上。
用途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不能说谎,“狼来了”的故事更成为经典般占据了我们道德观念的一角。可是,长大后,我们所接触到的种种谎言却推翻我们小时候所学的,谎言既能改变我们的道德观,必然有它的“实用价值”。
仔细想想,谎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有着多种用途的。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是不希望让别人知道的,一个无伤大雅的小谎言,能使生活过得更顺畅,也能免却你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尤其是现代步伐紧凑的大都会,每个人都希望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没有太多时间去反省,没有过余的精力去解释所有的东西。
举个例吧,在公司通往洗手间的走廊上,遇见一名交情不错的同事,他关心地说“你最近的脸色不太好。”
心里感激他的关心,但又不愿意透露真相,也不想他再追问下去,便骗他说:“是阿,身体有点不舒服,不过是小毛病,没什么的。”直接将话题腰、截。
说谎成了推辞的最好借口,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接到话不投机朋友的电话,偏偏他讲了5分钟还没有放下话筒的意思,于是只好来一招:“对不起,我马上就要开会了!”明示对方结束话题。
沟通上出现的缝隙,往往也可利用谎言来搪塞。为了安慰一个失恋的朋友而迟回家,妈妈问起,虽然不想跟她说假话,但要解释起来十分费时费力,随便一句:“跟高中朋友聚会”推搪了事。你一定觉得对妈妈说谎不好,但在我们为这次专题进行的一项小型调查结果显示,家人是大多数受访者说谎的对象。
看,说谎原来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很多时候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有必要时,想都不用想便能脱口而出。一般人的说谎技巧也已练到炉火纯青,脸不红,心不跳,手汗不会乱冒。怪不得国大工商管理系和日本国际大学在1988年和1989年间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区区12%的受访者认为大部分的人是诚实可靠的。
好处
其实,不诚实,并不表示就一定罪大恶极,如果善加运用,说谎的意图又不损人,那偶尔讲一两个无伤大雅的小谎言,相信一般人都能接受,有时还可以增添生活情趣,尤其当事实比谎言更伤人的时候,说说小谎是能缓和激动的心情,甚至还有“起死回生”的妙用呢!(这是另一种美丽的谎言。)
如,朋友失恋了,伤心欲绝,要生要死,明明知道一些话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但却对朋友现在的心情很管用。你总不至于狠心地将“我早就劝过你啦”、“你是自作自受”之类实话说出,让他跌入更深的谷底吧?(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也曾经扮演过恋爱专家的角色,解决朋友的恋爱问题吧!你是不是也在说谎?)
有一篇小说这样描述:一名病人从病房望出窗外,看见窗外一棵树的树叶被风一刮,叶子便一片一片地落,而他自己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他总触景伤情地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之后,就用他画的树叶去装饰树枝。你看,说谎也能成为一种维持生命的力量。(想知道小说的原名吗?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的一片叶子》)
恋爱中的男女,应该也对谎言十分熟悉,千万别误会,不是说你们口是心非,而是在情深意浓时,常常为了多见一面,多听一声对方的声音,而千方百计找借口。如果对方对你也是情投意合的话,即使是识破“我到这一带买点东西,顺便看看你有没有空,一起去看场电影”中的“顺便”是借口,也会欣然,甚至是喜滋滋的接受。这也是最美丽的谎言。
如此看来,谎话似乎是颇有趣味的,试想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谎言,那肯定将变得单调乏味,诗人不再写出“白发三千丈”的诗句、没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没有“只要你喜欢,我愿意将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你”的甜言蜜语……,什么幻想都被扼杀一空,样样事情都是循规蹈矩,世界也将是平平白白的一片。
世界正因着谎言而变得更美丽。可悲复可笑。
后果
但是,说谎还是有其恶果存在的,虎豹别墅里十八层地狱,人死后因着说谎而被小鬼割下舌头的血淋淋雕像,就是一个很好的告诫:说谎的恶果是永远也没有办法躲避的。
即使是小谎言也一样。
你一定也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形:为了赶快摆脱一段对话或一个人,而说了一个谎话,这谎话同时又是一个言不由衷的承诺,到后来却被逼得将谎话落实为行动,而自己又十分地不愿意做那件事,真是痛苦莫名。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现报”吧。
最叫人深恶痛绝的、是玩弄感情、伤天害理的谎言,这只会带来仇恨和忿怨。
美国最近引起种族暴乱的美国白人警察殴毙黑人却获无罪释放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法庭上,律师的如珠妙语,把乌鸦讲成白鹭鸶,控方指责辩方说谎,辩方也提出证据驳倒控方论点,结果就得由廉明的法官来判断谁在说谎,或谁将谎言说成实话的功夫不够高明,那么谁就得接受判决。即使有现场录影带作为呈堂证供,也是可以被利用来解说成另一种“事实”。
真理?
哲学上“白马非马”的说法,及种种逻辑辩证法,都是将谎言说成真话的伎俩,无论你承认的是哪一面的解释,那另一面很自然地就变成谎言了。尤其是政治游戏,谎言一直是政客们的政治资本,在东西方价值观不同的今日,各人从自己的角度作出发点,批评他国的不是,不禁令人怀疑这个世界,还有真理的存在吗?另一方面,却也实实在在地说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真理。
游戏规则
马克吐温曾说过:“我们千万不能撒谎,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有需要撒谎。”
对于不擅说谎的人,说谎其实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你必须记得什么时候、对谁、说过什么谎言,还要随时找对策圆谎,一不小心说漏了嘴,便会让人捉住马脚、严重的话,还落个名誉扫地。
说谎,需要一点小聪明,要懂得怎样将谎言掩饰得跟真的一样。而且要提防,千万别走火入魔,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入自己设的圈套而最终自欺欺人。
说谎就像个游戏,你要玩,就一定要熟悉游戏规则,生活中的谎言,必须是无伤大雅、不损人的,最好还要有积极的意图,而且要懂得适可而止,要不然,谎话说多了,心也变得僵硬、道德标准会歪曲,人格终会丧尽。
什么人最容易说谎?
虽然每个人都曾说谎,但有时却不一定是有意识的。
以性格来说,如果你是个意志力不那么强的人,当你处在一个群体中,如果这里面有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你的意见就会很容易受到他,或者其他人以他为标准的眼光所影响,说出些其实自己并不是那么认为的话。
另外,具有歇斯底里性格的人,也很难摆脱说谎的“诱惑”。
这些人的性格特征是:虚荣心强,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自尊心过强。
这种性格的人,表面上似乎对时髦很敏感,看起来好像很热情,但却很容易屈服于群体压力下,为了保有面子,或为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力,都会“自然而然”说出一些谎言。
什么人最难听到真话?
许多时候,真假往往就只差一线,假作真时,真亦假,尤其是在战乱时,或处在资讯与外界隔绝的环境,许多真相都被封闭,隐瞒事实,成为一种政治手腕。
许多高居其位的人,可能距离太远,看不清底下的情况,要是身边又是一些图谋不轨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