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验室的报告表明,在肿瘤的组织里,没有找到恶性细胞的痕迹。肿瘤是良性的。
几个星期后,克卢杰来到医院看望克雷格一家人。当这个生意人走进房间时,马里恩紧握着他的手,连连表示感谢:“你是我们一家的保护神。”
克卢杰递给克雷格一枚有两个正面的二角五分银币。“就像这样,”他咧着嘴,笑着说,“你永远不会失败的。”克雷格送给克卢杰一件礼物:一张由他母亲前几个月照的、镶嵌好的本人照片。在照片里,他穿着拳击男运动裤,戴着手套,一副坚如磐石、必胜无疑的神态。照片上的题词是:“谢谢你帮助我赢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搏斗”。
????
Number : 7731
Title :蒋介石先生批文件
作者 :刘振兴
出处《读者》 : 总第 143期
Provenance :《喜剧世界》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曾经集国民党党政军要务为一身的蒋介石先生,给世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其实不然,不信,请看下面几段轶事:
“五个军?第五军?”
某日,一战区有电文驰来,蒋介石先生看后,大惑不解。
原来电文是这样写的:已派五军增援。
蒋先生认为电文语意不明,便大笔一挥,写道:“五个军?第五军?”然后退回。
一字之关,文意相迥,战争之事,岂同儿戏!
“我非字纸篓”
抗战胜利后,有部属呈上《抗战胜利之建军计划》一文。蒋先生看到这洋洋数万言、内容冗长的文章,在附件上提笔批道:“我非字纸篓。”文章太长,他怎有时间一一过目!公文发还后,幕僚们不禁汗颜。于是,重新研读,并择其重点,写成“提要”,再将附件呈上。日后行文立意大都如此,蒋先生大悦。
“我非考古家”
又有一次,某部长要送文呈蒋先生,因时间紧,来不及在公文上签名,只盖上自己私章。私章是用“钟鼎文”刻写的,其形状好像一条鱼,蒋先生端详半天,竟认不出是什么名字。于是,他只好在图章上写了这么一句:“我非考古家”以引起注意。
马鸿达与马鸿逵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为培养高级指挥员,特在陆军大学内增设特别班,专门协调全国将级军官进行训练,并限定由各战区司令长官或各省主席保送,再经军令部汇案审核后,列表呈委员长圈选。
有一次,在呈送圈选的名单中,有一将级军官,列明其保送者为“青海主席马鸿达”。蒋先生阅后深感奇怪,因为当时青海省主席乃马步芳,而宁夏省主席是马鸿逵而非马鸿达。知道是幕僚一时疏忽所致,便提笔写道:“马鸿逵写成马鸿达,情有可原;宁夏主席写为青海主席,足见办事糊涂也。”
军令部长见批后,大为惊恐。
????
Number : 7732
Title :爱的感应
作者 :赵淑侠
出处《读者》 : 总第 143期
Provenance :《海外文摘》
Date :1993。2
Nation :
Translator :
蔡女士写来长信,颇无奈地问:男女之间一时迷恋的情况常常发生,有时连迷恋也不是,只因内心空虚,耐不住寂寞,渴望有人陪伴,便那么将就着环境和机缘接近了,或许在交往中可得到些温暖和体恤,唯独引不起多少爱的激动,内心深处仍会有种怅怅然的缺失感。她问我真正爱情的感觉应该是什么样子?在何种情况下才能肯定自己是否已确实在爱与被爱,而非陷在自造的幻觉之中?
我只能说:爱情是非常抽象的东西,是一种感觉、一种体悟、一种身心超越现实的纯美反应。这种感觉、体悟和反应,精致敏锐,牵动着整个心灵和悲喜情绪,而且力量巨大,大到往往不是理智可以控制,或根本就无理可讲的。
人在爱情中绝对主观,不管那个人在别人客观的分析下价值如何,对于你、他或她都是唯一能够激起你心灵震颤,使你整个人由里到外被柔情所浸,如饮醇酒,如啜甘泉,沉醉得难以自拔,任讲多少大道理和利害关系,也无法助你抽出脚来的。
对于相爱的人来说,对方像风像阳光像空气,是无所不在的。两人相对时如拥有整个宇宙,全部心灵被幸福填满。就是不在一起,他也在你的生命之中。看到花,读到好书,你会想:如果他也看到读到该多么好!走过山崖水畔,或是观赏一部好电影,你也会带点遗憾地想:如果两人同游共赏该是何等赏心乐意之事!
爱情促人相思,孤独时你会怀念,在人群之中反怀念得更切,你会无法扼止地渴望:假如那其中有个他或她岂不太好?听一首美丽的小夜曲,或举头望见明月高悬,与情人共度的美好时刻,立刻悠然来到眼前,凄怆瑰丽,如诗如画,那颗怀念的心被甜蜜填满之余,也感到些许无以名状的忧伤。
这种忧伤并非肤浅的无病呻吟,乃是如萧伯纳的名言:“恋爱便是对异性美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心灵上的燃烧的感情。”也如柏拉图所言:“当爱神拍你肩膀时,就连平日不知诗歌为何物的人,也会在突然之间变成一个诗人。”
爱情领域内最能显现人格的优美或粗俗。爱情里也最需要牺牲的精神。恋爱中的人是勇敢的。当他所爱的人遭遇困扰和不幸时,他会挺身而出,即使自身的力量有限,也不会退缩躲避或袖手旁观,让所爱的人独立承受苦难。真爱的特征之一是:你最孤独和痛苦时,也就是他或她站得离你最近、信誓之词说得最诚意、行动最体贴的时候。他是诚恳又知心的,绝不虚伪而耍些狡猾的小手段。你对他有全心的情意和信赖,知道自己正在爱与被爱,即使整个世界抛弃了你,也不会孤独或忧伤,因为有人与你共一命运,不会因你得意失意而有所远近。假如你的情人不能给你这种安全感,能给你的只是锦上添花,那即显示这爱情不够圆满。
爱情中的牺牲精神,是高尚人格的展现和对爱的虔诚的高贵奉献,与自贬自虐自我作贱截然迥异。在爱情的领域里,两个人是平等的,付出感情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真正有爱。因为怜悯、同情或别的什么原因的异性交往,是另一种行为表现,与爱情无关。爱情中非常可怕的一种现象是自辱。能够厚颜自辱的人,即使在恋爱中也充分地流露出人品的粗劣。记得以前有位女同事,丈夫追求她时自称是“狗”:“只要你爱我,我情愿做狗。”她叙述这件事时谈得津津有味,言语之间颇有点自豪的口气,听的人却大有作呕之感。
首先我认为这个男人趣味低级,既缺乏做人的原则,又不懂自重和重人。她爱他,只因为他是个值得爱的男子,并不因为他像一条狗。能爱上一个如狗的男人的女人,必也不很高明。
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心灵的感应是互动的,冥冥中仿佛有默契,你想念他,他也正在想念你,你为相思忧伤,他也正在为怀念痛苦,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爱情中人最神奇美妙的感觉。
????
Number : 7733
Title :一个历史与现实的恶梦
作者 :郑若麟
出处《读者》 : 总第 143期
Provenance :《文汇报》
Date :1993。2。12
Nation :
Translator :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的一个炎热的上午。生活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人对这一天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是他们的“圣盖伊节”。这是一个纪念1389年科索沃战役的节日。在那次战役中,塞尔维亚人为保卫自己的独立和宗教信仰,面对十倍于己的土耳其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最后终于失败。但是,这是一次极其光荣的失败。不仅土耳其苏丹穆拉德毙命于此,而且塞尔维亚人由此向历史和世界证明,这是一个宁做殉难者也不甘为奴隶的民族。
这天,吞并了波斯尼亚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索瓦…费迪南前来萨拉热窝视察驻扎在此的奥匈帝国第15和16军团。10点10分,奥国王储的车队经过警察局门口时,一枚手榴弹掷来,在车旁爆炸。但王储安然无恙。
火冒三丈的王储下令改道而走。然而,一个疏忽发生了。改道的命令竟没有通知司机。于是,王储的车子起动并照预定路线驶入了费朗索瓦…约瑟芬街。当卫士们发现这一错误而急急让车子停下来时,他们没有注意到,就在这意外停车处的两步之遥,有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加弗利罗·普林甫,只见他毫不迟疑地掏出一把手枪,瞄准奥国王储连发四枪。王储夫妇顿时一命呜呼。这时,教堂钟声响了,“圣盖伊节”弥撒开始了……
这位塞尔维亚学生在阐述谋杀王储的理由时说:“……因为报纸上说,此人是斯拉夫人,特别是我们塞尔维亚人的敌人。”
这几声枪响的结果,众所周知,就是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79年以后,1993年1月8日,萨拉热窝的一个寒冷的傍晚。波斯尼亚的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共和国)副总理哈吉亚·土拉基利奇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一辆装甲车的保护下,从机场返回市中心。土拉基利奇是波墨共和国的第三号人物,是穆斯林的领导人之一。他刚刚在机场上会晤了一个土耳其代表团。会谈中,他对被称为“和平的最后希望”的日内瓦波黑三方会谈表示悲观。当土拉基利奇的装甲车离开机场大约一公里处的一个三叉路口时,两辆塞尔维亚族武装的运兵装甲车和近四十名塞族民兵迎面而来。波黑的塞族武装早就怀疑同属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在暗中支持穆斯林。这架土耳其飞机出现在萨拉热窝机场后,更加深了他们的怀疑。在塞族民兵要检查装甲车引起冲突调解无效时,三个塞族民兵不顾其队长的劝阻冲出队列,试图将他们并不了解其身份的副总理拉出车外。其中一人推开了站在土拉基利奇面前试图保护他的萨特上校,向波黑副总理开了火。后者身中七发子弹,当即身亡。
各方对这一事件均有自己的解释。萨特上校认为是一起偶然事件,穆斯林认为是预谋的凶杀,目的是使穆斯林退出日内瓦和谈并将和谈失败的责任推给穆斯林。而塞族武装则称该民兵的全家均被穆斯林所杀死,因而他才会擅自作出上述行为。
不管事件的真相是什么,在这一谋杀发生后,人们都在问: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将走向何方?
历史上的“欧洲火药桶”
大多欧美战略家们都认为,今天的欧洲已经不再是80年前的欧洲,巴尔干半岛也已今非昔比。因此,没有理由将两者相提并论。然而,在当前波黑的局势面前,和平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黯淡。尽管日内瓦谈判仍在继续,但战争也在谈判声中越打越热。打开欧洲的地图看一看,就可以发现,历史的演变并没有完全消除巴尔干半岛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东西南北各民族的交汇点,素有“陆桥”之称;巴尔干更兼有亚得里亚海之不冻港,为欧洲内陆国家梦寐以求的最为理想的出海口。因而,巴尔干半岛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土。历史上,巴尔干曾发生过四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里引爆。因此人们称之为欧洲的“火药桶”。而南斯拉夫就位于这“火药桶”的中心。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巴尔干半岛成为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特殊地区。正是由于多民族的特点。使巴尔干半岛形成了极为复杂和悲惨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先后统治过今日的南斯拉夫这块历尽沧桑的土地的国家和王朝,包括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各种大大小小的王朝,以及希特勒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每一个统治者都在上述不同的民族之间留下仇恨的种子,形成今日各民族之间水火不相容的局面。翻开这片土地的历史,几乎每个世纪都曾留下民族间仇杀的血的记录。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为今日的南斯拉夫留下深刻的创伤。
历史似乎还嫌这块土地的灾难不够深重,在多民族间,还刻下了各类不同的宗教信仰的痕迹。生活在巴尔干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塞尔维亚人皈依了东正教,而罗马天主教则征服了生活在巴尔干西部的克罗地亚人,到了十五世纪下半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及其长达五百年的统治,又迫使部分塞尔维亚人改信伊斯兰教。这就是今天斯拉夫穆斯林人的来源。于是,在民族矛盾之上,又加上了宗教的冲突。
正因为巴尔干半岛的上述特殊性,人称之为“微型欧洲”或“欧洲的缩影”。甚至有些历史学家称之为“欧洲的心脏”。每一次在这里发生的冲突或战争,很容易引起欧洲其他各民族的反应,从而引发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巴尔干半岛被冠上了“欧洲的火药桶”的“美称”。
今天,这个火药桶的中心,信仰着三个不同的宗教的三个不同的民族正在进行一场残酷的战争。
如果说南斯拉夫恰好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心的话,则波黑共和国恰好位于南斯拉夫的中心。今天在波黑展开的既是以穆斯林与克罗地亚为一方、塞尔维亚为另一方的战争,但同时在穆斯林与克罗地亚人之间也在寻机厮杀。无疑,波黑的塞尔维亚族武装得到北邻的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全力支持,而克罗地亚族武装则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支持。从表面上看,在前南斯拉夫境内没有别的穆斯林共和国,但不能忘记包括伊朗、特别是北约组织成员国的土耳其等国家的影子。如果再向远处眺望,则在克罗地亚背后可以隐约看到德国、奥地利等国的轮廊,而塞尔维亚背后则有法、英,特别是俄罗斯的存在……
二次大战的惨痛创伤
但对于克、塞和穆斯林之间关系影响最深的,则首推二次大战。
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同一年,即1939年,塞族人和克族人曾经达成和平共处的协议。但是翌年即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一和解中断。1941年,德国军队侵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国王出逃并流亡国外,南军队宣布投降。至此,南斯拉夫便被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等瓜分。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大部分以及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则在德国法西斯的扶植下成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
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在极端的克罗地亚分子昂特·帕维利奇的领导下,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大肆残杀塞尔维亚人。当时“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人口构成半数以上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约占三分之一。帕维利奇一心想把境内的塞尔维亚人斩尽杀绝。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数不胜数。成千上万的塞尔维亚人被屠杀,其中包括儿童和妇女。有一名意大利记者曾经报道,在帕维利奇的办公室里,他亲眼看见一只篮子,里面装着20公斤被屠杀的塞尔维亚人的眼珠子。在法国,至今还生活着一批当时从南斯拉夫逃出来的塞尔维亚人。他们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
据战后统计,死于二战期间的南斯拉夫各族人共达170万,平均九至十个南斯拉夫人中死亡一人,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死亡的人员中,仅一小半是德国占领军所杀害,而另外一大半则死于上述各种武装所进行的种族仇杀之中。今天,塞尔维亚人指责当时站在德国人一边的克族人为“法西斯分子”,而克族人则指责塞尔维亚为“切特尼克斯分子”,即杀害穆斯林的保皇武装。这些都是从二战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不言而喻,二战中的阵线应该是十分明确的。是非恩怨,在历史面前应该有一个标准。但是,在一些国家的报道中,这一点却已十分模糊……
今天正在南斯拉夫这块土地上相互杀戮的人们,不是亲自参加过二战,就是其父辈或祖辈曾经领略过二战的硝烟。这显然比本世纪初甚至更久以前遗传下来的信仰要更为重要得多。
然而,在欧洲国家的传播媒介中,今天被指责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不是当年在法西斯德国一边的克罗地亚,而是塞尔维亚共和国。
西方主要指责塞尔维亚有两点:一是集中营,二是强奸妇女。
自波黑战争开始后,二战后埋藏在三个民族心底里的仇恨全部翻腾起来。三方彼此残杀有时到了丧失理智的程度。从克罗地亚和波黑不时传来大批无辜平民被屠杀的消息。到去年8月份,开始传出在波黑存在着“死亡集中营”的报道。一些寻找轰动新闻的西方记者来到波黑,拍摄了一些被关押人员的镜头,便报道说,塞族武装大量关押穆斯林和克族人,并施以酷刑和屠杀。波黑执政的穆斯林也向联合国提交了有关报告,声称在波黑境内,塞族武装共设有上百个集中营,专门关押和屠杀穆斯林。而塞族武装断然否认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