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金钱不能购买一切,尤其是某种欲望。因此,美国普利弗公司建议已耗尽想象力的亿万富翁过一个“贫困周”。他们声称:“一周的磨难可以显示出奢华的价值。”公司给愿意尝试这种生活的人在纽约贫民区的破旧旅店租一间房子,当然,公司保证严守秘密,一周费用仅1万法郎。
Number : 1159
Title :破纪录有瘾的人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82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33岁的纽约单身汉佛曼有一个最大的嗜好,就是打破世界纪录。但并不是正规体育比赛的纪录,而是“健力士”世界大全纪录,稀奇古怪的纪录。他为了破纪录而跑、跳、滚、划、拍手掌、翻跟斗。目前,他已有10项“惊人”的壮举列入“健力士”世界大全,这本身也是一桩足以自豪的纪录了。
身高1。77米,体重130磅的佛曼是一家食品店的小老板。他每年都要周游世界,看看有什么纪录可以供他打破。
他曾在亚马逊河中踩着高跷蹦高,一共历时3小时20分,跳了3303下,其间差点儿被河里的食人鱼当点心吃掉。
佛曼的另一项纪录是在美国麻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做后滚翻,一共翻了7400次,长达12英里。其间,两名骑摩托车的青年以为他有神经病,故意用车撞他,他却大难不死,坚持到底,使这项纪录平添了“惊险”色彩。
佛曼认为自己能屡屡破纪录,秘诀主要在于练习瑜伽。他认为瑜伽能使精神扩大,极大地发挥体力潜能,他每次要打破世界纪录前,必先冥思,然后便觉得精力倍增。
佛曼举例说:“有一次我蜷在一个轮子中滚了15英里,途中真是天旋地转,几乎就熬不住了,但我集中了精神,便坚持了下来。”
佛曼创造的其他纪录还有:坐在一艘带轮子的帆船中,由陆地从纽约至费城,划了100英里;用头顶着奶瓶走了35英里;连续不断地拍手掌50小时17分钟;用三个球抛接了6小时零7分钟;连续做了45027次柔软体操跳跃等等。
Number : 1160
Title :没有走完的路
作者 :曲秀珍
出处《读者》 : 总第 82期
Provenance :妇女之友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1979年9月,黑龙江省体校乒乓球教练韩玉珍溘然病逝。
生老病死,本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对韩玉珍来说,志未酬,过待补,子且幼,生命的火花过早熄灭,这委实太残酷了。
她曾被世界乒联列为种子选手;曾与队友一道为国争光;曾因赛场上临阵脱逃制造一起国际新闻;曾被罚为不能再参加全国和国际比赛。荣与辱,誉与罚,闪电般地来去匆匆,使这位平民出身的哈尔滨姑娘成了中外体坛上的新闻人物,至今名字上还罩着神秘的光晕:韩玉珍是中日混血儿,不想打败日本人,韩玉珍受了重金收买,韩玉珍被间谍蛊惑。叛徒、特务、败类,风传种种,猜测种种。
韩玉珍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家队第一号主力队员
1958年春,一位个头1。7米、眉目清秀的小姑娘走进了哈尔滨业余体校乒乓球集训队。就是这个小姑娘,3年后走进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场:与李富荣配合,获世界男女混合双打亚军;与梁丽珍配合,获世界女子双打第三名;她自己,获世界女子单打第八名。她就是韩玉珍,共青团员,19岁。
那还是中国乒乓球事业爬坡的年代。韩玉珍稳健的防守,勇猛的扣杀,加之高大的身材,蓬勃的朝气,使她立刻成为举国举世瞩目的新秀,被国际乒联公布为世界女子乒乓球第八号种子选手。
中国女子乒乓球队首次在世界上夺得亚军,士气大振,充满信心要从日本女队手中夺取“考比伦”杯。日本女队在庆贺三连冠的同时,也看到了异军突起的中国女队,不知下届大赛鹿死谁手。比赛结束后,日本队留北京进行友好访问。访问期间,韩玉珍两次战胜了第25届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第26届世界女子单打第三名的日本一号种子选手松崎君代。
为此,国家队把她列为第一主力队员培养。
打不垮的铜墙铁壁
韩玉珍获得世界第一流的球技,主要出自她的苦练。谁发球好,她就请人家同自己一起练发球;谁扣杀好,她就软磨硬泡同人家练扣杀,直到完全掌握要领。队里要求队员每天练球6小时,可她除了睡眠和三餐,其余时间全粘在球台与训练场。在她的日历中,根本找不到节假日和星期天。一次练球胳膊和腰部拉伤,教练不让她出早操,她跟教练喊,跟教练闹,非出操不可。无奈,教练只得让她在室内做手法500次,练爆发力。一个多小时早操结束时,不知她做了多少个五百次,衣服上下全部透湿。
在国家队里,人称她是:练不倒的韩玉珍,打不垮的铜墙铁壁。
1961年9月,韩玉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国家队对韩玉珍寄予了无限的期望,韩玉珍也奋力在通往世界乒乓球峰巅的路上登攀。然而,在她的心理上,却潜伏着一颗不幸的种子。
“被刺事件”
1962年10月22日,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日本。这次友好比赛是迎接即将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练兵,双方球队非常重视这场热身赛,都派出了自己最好的队员。
10月31日,中日乒乓球队在名古屋进行了首次团体赛,中国队由韩玉珍、王健、梁丽珍出场。中国队终于战胜了第26届团体冠军日本队。首战胜利,多么令人鼓舞,它充分显示了中国女队的实力。
11月1日,中国女队到达东京,将在次日同日本队进行第二次比赛。当天清晨,和韩玉珍同住一个房间的梁丽珍慌慌张张地跑进荣高棠的房间,报告说韩玉珍被刺。荣高棠等领导立刻赶到现场,发现韩玉珍趴在地上,说几分钟前突然闯进一个人,用小刀将她的手刺破,又翻了梁丽珍的箱子,将她们两人的球拍搞破之后,就从窗口跑了。
事发之后,日本警方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刺客迹象,认为可能是运动员赛前紧张自伤。我方多次了解和分析,也认为被刺根据不足。经过反复做工作,韩玉珍自己说出了真相。原来,韩玉珍深知这次比赛的重要,她害怕万一输了,领导不让她参加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或参加了不被重用。那样的话,一切希望都将化为乌有。于是,用小刀将自己的手刺破,佯装遇刺受伤,躲避这场比赛。她还怕队友胜了压过自己,又将王健、梁丽珍的球拍弄破。干出了害国、害人、害己的蠢事。
韩玉珍被提前送回国内。她制造的被刺事件,在国际体坛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一错再错
国家体委对韩玉珍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开除了她的党籍,下放到北京南苑农场劳动。
刚刚20岁的韩玉珍跌了跤,组织上和同志们没有厌恶她,遗弃她,贺龙、荣高棠等领导同志多次对她进行帮助教育。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斗争,韩玉珍认真检讨了错误,重新回到了国家队。
韩玉珍依旧像从前那样苦练,球技在女队中仍名列前茅。
1963年11月,她参加了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队获乒乓球团体冠军,韩玉珍立下了大功,她又与梁丽珍配合,夺女子双打冠军,她本人获单打第三名。而后,在莫斯科参加5国比赛,获女子单打亚军。与李赫男、王家声配合,分别获女子双打、男女混合双打冠军。
1964年4月,在全国乒乓球赛上,她力克群英独占魁首,获女子单打冠军称号,与李赫男配合,获女子双打冠军。在这届比赛中,她每场都以3:0获胜,创造了每场皆胜、不输一局的记录。韩玉珍再度名声大振。
同年,韩玉珍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有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乒乓球赛,这些比赛是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战前练兵。韩玉珍在邀请赛中与日本的深津尚子争夺冠亚军。当深津尚子追上几分时,韩玉珍意志先垮了下来:“完了,不能夺冠军了!同志们会怎样看我呢?”一想到这些,骤然心慌手软,精力分散,在2:0领先的情况下败于深津。报纸评论说:前两局的韩玉珍和后三局的韩玉珍判若两人。
韩玉珍越怕越输,越输越怕,一蹶不振,又败给深津一次。当她看到队友们先后战胜了另一名日本名将,唯恐再输,影响参加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是旧病复发,临阵怯场,谎称患了阑尾炎而腹部剧痛,企望躲过比赛,被领导及时识破。
韩玉珍是一位畸形的运动员,具备优秀选手的许多条件:灵敏度高,能吃皮肉之苦;但缺乏优秀运动员最宝贵的心理素质,患得患失,个人主义严重……
这次比赛,韩玉珍获女子单打、双打、混合双打三项亚军。这是她最后一次的比赛成绩。国家体委决定将韩玉珍调回黑龙江,今后不准再参加全国和国际比赛。
当中国队参加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即将出发的时候,远在黑龙江一个小村庄的韩玉珍,捧着载有队友名单的《人民日报》百感交集,愧悔莫及。
命途多舛夙愿未偿
韩玉珍不愿意把自己永远钉在耻辱柱上。昔日队友们的捷报再度燃起希望之火,她当即给省体委领导写了一封长信:“我在乒乓球事业上跌了跤,应当从这里爬起来。我唯一的愿望是当一名教练,把技术传给别人,为了不再出现第二个韩玉珍。”
然而,韩玉珍命途多舛,就在她从农村回到省乒乓球训练队做教练之际,十年动乱开始了。韩玉珍被关进牛棚,接着是严刑逼供,人格污辱,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常常跑着跑着哭,跑着跑着笑,一会装狗叫,一会骂自己是叛徒、特务、假党员。她本不是硬弓,忍不住这种折磨,一打便“招”,一审便“供”,不仅殃及自己,也殃及他人。她又时时自责。
她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跳过高塔,吃过火柴头,往自己心脏部位扎缝衣针,直到故去,心包上还有一根针未及取出。
1972年的一天,韩玉珍同省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打球,没有一个人能胜过她,包括后来的世界名将张德英,这震动了黑龙江体坛。她从工厂被调回省体工队,一技之长再次得以发挥。她立志要把自己的技术传给别人,作为陪练,她在对张德英等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上,做出过贡献。
1978年,省体委对韩玉珍的“特嫌”、“叛徒”问题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她被调到省体校,被正式批准为教练员。夏天,她顶着酷暑,和学员一同苦练。冬日,她冒着严寒,同学员一道出操训练。春去秋来,从无例外。有的队员吃不消,觉得跟她训练太苦了。可队员们哪里知道,这对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带病带伤的教练来说,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在她的训练下,队员们的成绩提高很快,许多学员成为省内外著名运动员。
韩玉珍酷爱乒乓球运动,关心乒乓球事业,她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将功补过,要实现“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韩玉珍”的夙愿,带领她的队员在通往世界乒乓之冠的路上攀援。然而,这条路她没有走完,刚刚任了一年教练,便带着理想,带着悔恨,带着光彩,带着灰暗,带着伤痕,也带着微笑过早故去了。
至今,韩玉珍的领导、教练、同志提起她的时候,还都念念不忘,百感交集。
他们惋惜,惋惜当年技术第一的韩玉珍能为国争得荣誉,却被个人主义断送了锦绣前程。
他们愤懑,愤恨“文革”对韩玉珍惨无人道的摧残。
他们感叹,感叹她一生中的坎坷和不幸。
他们追记着,追记着韩玉珍在那条没有走完的路上的风风雨雨。
他们深思着,深思着造成她的不幸个人的、社会家庭的、历史的原因……
Number : 1161
Title :女人和男人
作者 :周国平
出处《读者》 : 总第 82期
Provenance :生活方式
Date :1988。1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A)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让安德列和彼尔都爱上娜塔莎,这是意味深长的。娜塔莎,她整个儿是生命,是活力,是“一座小火山”。对于悲观主义者安德列来说,她是抗衡悲观的欢乐的生命。对于空想家彼尔来说,她是抗衡空想的实在的生活。男人最容易患的病是悲观和空想,因而他最期待于女人的是欢乐而实在的生命。
男人喜欢上天入地。天上太玄虚,地下太阴郁,女人便把他拉回到地面上来。女人使人生更实在,也更轻松了。
快乐地生活,一边陶醉,一边自嘲,我欣赏女人的这种韵致。
(B)女人的肉体和精神是交融在一起的,她的肉欲完全受情感支配,她的精神又带着浓烈的肉体气息。女人之爱文学,是她的爱情的一种方式。她最喜欢的作家,往往是她心目中理想配偶的一个标本。于是,有的喜欢海明威式的硬汉子,有的喜欢拜伦式的悲观主义者。
在男人那里,肉体与精神可以分离得比较远。
(C)女人的聪明在于能欣赏男人的聪明。
男人是孤独的,在孤独中创造文化。女人是合群的,在合群中传播文化。
(D)男人期待于女人的并非她是一位艺术家,而是她本身是一件艺术品。她会不会写诗无所谓,只要她自己就是大自然创造的一首充满灵感的诗。
当然,女诗人和女权主义者听到这意见是要愤慨的。
(E)女人很少悲观,她许会忧郁,但更多的是烦恼。最好的女人一样也不。
(F)女人是人类的感官,具有感官的全部盲目性和原始性。只要她们不是自卑地一心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她们就能成为抵抗这个世界理性化即贫乏化的力量。
(G)我对女人的要求与对艺术一样:自然,质朴、不雕琢,不做作。对男人也是这样。
女性温柔,男性刚强。但是,只要是自然而然,刚强在女人身上,温柔在男人身上,都不失为美。
(H)当一位忧郁的女子说出一句极轻松的俏皮话,或者,当一位天真的女子说出一个极悲观的人生哲理,我怎么能再忘记这话语,怎么能再忘记这女子呢?强烈的对比,使我同时记住了话和人。
而且,我会觉得这女子百倍地值得爱了。在忧郁背后发现了生命的活力,在天真背后发现了生命的苦恼,我惊叹了:这就是丰富,这就是深刻!
(I)卢梭说:“女人最使我们留恋的,并不一定在于感官的享受,主要还在于生活在她们身边的某种情趣。”
的确,当我们贪图感官的享受时,女人是固体,诚然是富有弹性的固体,但毕竟同我们只能有体表的接触。然而,在那样一些充满诗意的场合,女人是气体,那样温馨芬芳的气体,她在我们的四周飘荡,沁入我们的肌肤,弥漫在我们的心灵。一个心爱的女人每每给我们的生活染上一种色彩,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一种氛围,给我们的感官带来一种陶醉。
(J)我发现,美丽的女孩子天性往往能得到比较健康的发展。也许是这因为她们从小讨人喜欢,饱吸爱的养料,而她们的错误又容易得到原谅,因而行动较少顾虑,能够自由地生长。犹如一株植物,她们得到了更加充足的阳光和更加开阔的空间,所以不致发生病态。
(K)两性之间,只隔着一张纸。这张纸是不透明的,在纸的两边,彼此高深莫测。但是,这张纸又是一捅就破的,一旦捅破,彼此之间就再也没有秘密了。
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对,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永远不可能彼此理解。
(L)侵犯女人的是男人,保护女人的也是男人。女人防备男人,又依赖男人,于是有了双重的自卑。
(M)女人总是把大道理扯成小事情,男人总是把小事情扯成大道理。
(N)男人和女人的结合,两个稳定可得稳定,一个易变、一个稳定可得易变,两个易变可得稳定,可得易变。
(O)莫洛亚说:“女人之爱强的男子只是表面的,但她们所爱的往往是强的男子的弱点。”我要补充一句:强的男子可能对千百个只知其强的崇拜者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其弱点的女人面前倾倒。
(P)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
(Q)我说,男子比女子长于表达。一个女子与我争辩,她说,女子比男子长于表达,因为女子想赢得一切人的爱,于是极尽夸张和渲染之能事,以期引起注意。
真是女子中的叛徒。她难免要同时失宠于男子和女子了。
(R)两个漂亮的姑娘争